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莱州湾近岸海域浮游纤毛虫群落组成和季节变化
1
作者
李雯璐
徐大鹏
季道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41-1454,共14页
浮游纤毛虫是真核微型生物的重要类群,在浮游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传统形态学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对莱州湾三山岛近岸浮游纤毛虫进行每月两次的调查。对环境DNA的18S rRNA基因的V4区进行高...
浮游纤毛虫是真核微型生物的重要类群,在浮游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传统形态学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对莱州湾三山岛近岸浮游纤毛虫进行每月两次的调查。对环境DNA的18S rRNA基因的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无壳寡毛类(占纤毛虫序列丰度的40.14%)和砂壳纤毛虫(10.67%)是优势类群,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无壳寡毛类在冬季序列相对丰度最高,主要由急游虫属(Strombidium)和急游虫科未定类群(Strombidiidae_X)组成;砂壳类在春夏季序列相对丰度最高,主要由砂壳目未定类群(Tintinnida_XX)和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组成。浮游纤毛虫群落的β多样性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而α和β多样性在站点间差异均不显著。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显示,总有机碳和溶解氧含量是影响纤毛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形态学方法共检获鉴定17种纤毛虫,分别隶属于7个属,其中砂壳类在多样性和检获频率上均为最优势类群。研究填补了莱州湾三山岛海域浮游纤毛虫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研究的空白,同时为深入研究温带海湾近岸浮游纤毛虫群落的长期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提供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多样性
近岸海域
高通量测序
形态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绿球藻病毒研究进展——从多样性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被引量:
2
2
作者
肖喜林
曾庆璐
+1 位作者
张锐
焦念志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89-1599,共11页
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是地球上体积最小、丰度最高的光合自养生物.作为贫营养海区及大洋的优势微生物类群,原绿球藻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碳循环的重要贡献者.病毒对原绿球藻的生长、碳固定、进化、环境适应及生物地球...
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是地球上体积最小、丰度最高的光合自养生物.作为贫营养海区及大洋的优势微生物类群,原绿球藻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碳循环的重要贡献者.病毒对原绿球藻的生长、碳固定、进化、环境适应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综述了原绿球藻病毒研究在研究方法、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宿主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原绿球藻病毒潜在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并提出了研究展望,为海洋病毒及碳循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绿球藻病毒
遗传多样性
生物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莱州湾近岸海域浮游纤毛虫群落组成和季节变化
1
作者
李雯璐
徐大鹏
季道德
机构
烟台
大学
海洋
学院
厦门大学
近海
海洋环境
与
科学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海洋
与
地球
学院
海洋
微型
生物
与
地球
圈层
研究所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41-1454,共14页
基金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772413号,41876142号。
文摘
浮游纤毛虫是真核微型生物的重要类群,在浮游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传统形态学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对莱州湾三山岛近岸浮游纤毛虫进行每月两次的调查。对环境DNA的18S rRNA基因的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无壳寡毛类(占纤毛虫序列丰度的40.14%)和砂壳纤毛虫(10.67%)是优势类群,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无壳寡毛类在冬季序列相对丰度最高,主要由急游虫属(Strombidium)和急游虫科未定类群(Strombidiidae_X)组成;砂壳类在春夏季序列相对丰度最高,主要由砂壳目未定类群(Tintinnida_XX)和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组成。浮游纤毛虫群落的β多样性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而α和β多样性在站点间差异均不显著。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显示,总有机碳和溶解氧含量是影响纤毛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形态学方法共检获鉴定17种纤毛虫,分别隶属于7个属,其中砂壳类在多样性和检获频率上均为最优势类群。研究填补了莱州湾三山岛海域浮游纤毛虫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研究的空白,同时为深入研究温带海湾近岸浮游纤毛虫群落的长期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提供本底资料。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多样性
近岸海域
高通量测序
形态学
Keywords
planktonic ciliates
diversity
coastal water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orphology
分类号
Q178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绿球藻病毒研究进展——从多样性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被引量:
2
2
作者
肖喜林
曾庆璐
张锐
焦念志
机构
厦门大学
近海
海洋环境
科学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厦门大学
海洋
与
地球
学院
海洋
微型
生物
与
地球
圈层
研究所
Division of Life Science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89-1599,共11页
基金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QNLM2016ORP03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522603
+2 种基金
9142830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海洋碳汇时间序列观测"项目(编号:CNOOC-KJ125FZDXM00TJ001-2014)
"南海西部海洋碳汇时间序列观测"项目(编号:CNOOC-KJ12FZDXM00ZJ001-2014)资助
文摘
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是地球上体积最小、丰度最高的光合自养生物.作为贫营养海区及大洋的优势微生物类群,原绿球藻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碳循环的重要贡献者.病毒对原绿球藻的生长、碳固定、进化、环境适应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综述了原绿球藻病毒研究在研究方法、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宿主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原绿球藻病毒潜在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并提出了研究展望,为海洋病毒及碳循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原绿球藻病毒
遗传多样性
生物地球化学
分类号
Q93 [生物学—微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莱州湾近岸海域浮游纤毛虫群落组成和季节变化
李雯璐
徐大鹏
季道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原绿球藻病毒研究进展——从多样性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肖喜林
曾庆璐
张锐
焦念志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