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更新中的财务问题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燕菁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7,共9页
中国的城市更新是在城市化转型这个特定背景下展开的。为了“曝光”城市更新背后的财务机理,把城市增长分为投资和运营两个阶段,然后“投映”到对应的会计报表,“显影”后我们就会发现,投资阶段实际上是构建资产负债表的过程,运营阶段... 中国的城市更新是在城市化转型这个特定背景下展开的。为了“曝光”城市更新背后的财务机理,把城市增长分为投资和运营两个阶段,然后“投映”到对应的会计报表,“显影”后我们就会发现,投资阶段实际上是构建资产负债表的过程,运营阶段则是维持利润表的过程。中国城市增长投资阶段的主要动力就是通过一套土地金融的特殊机制获得启动资本。一旦城市增长转型进入运营阶段,投资阶段依靠新增土地获取融资的模式就会遇到增长天花板。能否完成更新模式转型将决定一个城市的兴衰,中国城市也将因此出现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大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容积率 城市经济 两阶段增长
原文传递
城市化动力转型:内循环与货币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燕菁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7,116,共10页
城市分工是建立在货币基础上的。城市化水平取决于货币分工在社会分工中的比重。社会采用货币分工还是非货币分工,受制于经济生成货币的数量。本币和外币将经济区分为内外两个货币区。基于本币的分工是内循环,基于外币的分工是外循环。... 城市分工是建立在货币基础上的。城市化水平取决于货币分工在社会分工中的比重。社会采用货币分工还是非货币分工,受制于经济生成货币的数量。本币和外币将经济区分为内外两个货币区。基于本币的分工是内循环,基于外币的分工是外循环。本币是内生还是外生的,决定了经济是以内循环为主,还是以外循环为主。中国长期以来货币不足,制约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贸易顺差生成基础货币,通过土地金融生成银行货币,形成以外循环为主的经济增长双循环,为城市化大发展提供了分工的基础。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和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张,贸易顺差已经难以作为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中国经济必须升级到以内生货币为主的经济内循环。基础货币的内生,是经济从外循环为主转向内循环为主的关键。中国城市化在货币内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内循环 货币
下载PDF
教育资源可达性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厦门案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洪世键 颜静娴 +1 位作者 杨林川 陈洋 《中国房地产》 2019年第30期28-36,共9页
在我国,城市居民对子女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伴随着划片入学政策的全面推广和严格执行,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日渐激烈。由于“租购不同权”的制度安排,购买学区房成为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必要手段。教育资源可达... 在我国,城市居民对子女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伴随着划片入学政策的全面推广和严格执行,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日渐激烈。由于“租购不同权”的制度安排,购买学区房成为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必要手段。教育资源可达性对住宅价值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为更加系统全面地反映教育资源可达性,本文采取和比较了三种空间可达性的测度方式(最近距离、累积机会和设定虚拟变量)。接着,基于厦门岛430个住宅小区样本,建立特征价格模型,实证分析教育资源可达性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1)教育资源可达性,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可达性,正向影响住宅价格;(2)1公里范围内幼儿园和小学的数量每增加10%,住宅价格分别提高1.39%和1.59%;(3)划片小学和派位中学的质量已资本化入住宅价格:划片小学和派位中学的质量每提高1个单位,住宅价格分别上升7.90%和5.55%;(4)较之幼儿园和中学,居民愿意为小学支付更高的价格;(5)控制教育质量的影响之后,可达的教育数量(反映文化和教育氛围以及伴生的商业氛围以及和谐的生活环境)仍显著影响住宅价格。这一点在现有研究中很少提到。根据以上发现,本文认为将优质公共教育资源与住房产权挂钩的“租售不同权”的制度安排加剧了学区房资源的竞价和按照收入等级分割居住区享受公共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资源 可达性 住宅价格 特征价格 学区房 厦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