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谐社会语境下我国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 被引量:6
1
作者 齐树洁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1,83,共6页
面对社会变迁和多元化的利益冲突,传统的诉讼制度日益暴露出其内在的诸多弊端。为有效于纠纷解决、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在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外国ADR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的,彼此相互协调地共同存在... 面对社会变迁和多元化的利益冲突,传统的诉讼制度日益暴露出其内在的诸多弊端。为有效于纠纷解决、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在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外国ADR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的,彼此相互协调地共同存在,相辅相成的,能满足社会主体的多样需求的程序体系和动态的调整系统,即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诉讼制度 纠纷解决 多元化
原文传递
新型网络有组织犯罪的结构异化及法律规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应甲 《新疆社会科学》 2023年第3期94-102,151,共10页
有组织犯罪的基本结构在网络空间发生异变,主要表现在犯罪组织扁平松散、共犯行为分割断裂、阶段法益损害趋近和积量构罪危害面广等方面。以实行行为为重心的传统罪刑规范难以对新型网络有组织犯罪进行有效规制,存在共犯结构面临拆解、... 有组织犯罪的基本结构在网络空间发生异变,主要表现在犯罪组织扁平松散、共犯行为分割断裂、阶段法益损害趋近和积量构罪危害面广等方面。以实行行为为重心的传统罪刑规范难以对新型网络有组织犯罪进行有效规制,存在共犯结构面临拆解、罪量要素割裂失衡和组织标准认定错乱等诸多困境。针对此类犯罪,应从碎片化治理转向全流程治理,推动行刑处罚的协调衔接、加大对独立共犯的评价比重和引入行为功能作为评价罪责的主要依据,以技术驱动法治“与时俱进”,促进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融通,从而更好地实现刑事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有组织犯罪 结构异化 法律规制
下载PDF
福建法院创建“家事法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厦门大学法学院课题组 齐树洁 +4 位作者 丁启明 郭静 方俊 陈爱飞 李纳 《东南司法评论》 2016年第1期260-308,共49页
近年来,基于对家事纠纷的理性认知与传统司法实践的深刻反思,福建法院积极推进家事审判专门化改革,并尝试将家事纠纷的处理纳入独立的司法程序与统一的司法机构中。目前,这一基层自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家事纠纷解决的司... 近年来,基于对家事纠纷的理性认知与传统司法实践的深刻反思,福建法院积极推进家事审判专门化改革,并尝试将家事纠纷的处理纳入独立的司法程序与统一的司法机构中。目前,这一基层自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家事纠纷解决的司法效率与社会综合效益。对福建法院家事法庭的制度架构与实际运作效果进行分析,检视这一新制度的本土化实践成效,将有助于在家事审判专门化改革领域增强学理共识,增进实践积累,对我国家事司法改革提供智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法院 家事纠纷 家事法庭 家事审判
原文传递
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新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齐树洁 《东南司法评论》 2016年第1期1-7,554,共8页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以'接近正义'为目标的民事司法改革进入了第三阶段,并迅速与ADR运动汇聚为建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潮流。~①从理念层面上说,ADR的发展使人们对'正义'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将正义与司...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以'接近正义'为目标的民事司法改革进入了第三阶段,并迅速与ADR运动汇聚为建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潮流。~①从理念层面上说,ADR的发展使人们对'正义'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将正义与司法(法院)区分开来,重新理解和解释正义的内涵,让民众有机会获得具体而符合实际的正义,即纠纷解决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 司法 机制 纠纷 正义 内涵
原文传递
论我国小额诉讼程序之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齐树洁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2年第1期1-19,共19页
小额诉讼程序所追求的是一种不需要法律技巧的简易和效率,符合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目标,有利于当事人"接近正义",获得司法救济。为彰显小额诉讼简速、便民的功能,我国应当通过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创设独立于简易程序的专门小... 小额诉讼程序所追求的是一种不需要法律技巧的简易和效率,符合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目标,有利于当事人"接近正义",获得司法救济。为彰显小额诉讼简速、便民的功能,我国应当通过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创设独立于简易程序的专门小额诉讼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小额诉讼程序 司法改革 接近正义
原文传递
构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思考
6
作者 齐树洁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0年第1期1-14,共14页
一、引言民事审前程序一般是指民事案件当事人起诉之后至法院开庭审理之前的中间程序。对于"民事"的概念,各国法律中并无统一的规定。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各国在法律划分方面的不同。大陆法系国家将法律区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部分... 一、引言民事审前程序一般是指民事案件当事人起诉之后至法院开庭审理之前的中间程序。对于"民事"的概念,各国法律中并无统一的规定。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各国在法律划分方面的不同。大陆法系国家将法律区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部分,民法和商法都属于私法,但有的国家实行"民商合一",有的国家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程序 当事人主义诉讼 释明权 民事案件 审前准备 纠纷解决 突袭性裁判 证据收集 程序规范 辩论
原文传递
检察公益诉讼在探索中前行 被引量:1
7
作者 齐树洁 《司法改革论评》 2020年第1期1-4,362,共5页
2020年10月下旬,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在徐州举行。本次年会重点研讨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在年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顺应时代大潮,推动公益诉讼专门立法"的主题发言。来自北京、... 2020年10月下旬,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在徐州举行。本次年会重点研讨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在年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顺应时代大潮,推动公益诉讼专门立法"的主题发言。来自北京、江苏、广东、四川、浙江、内蒙古等地检察机关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开展检察公益诉讼的体会。检察公益诉讼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近年来从无到有,不断开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这项制度今后应当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原文传递
陪审制度改革行稳致远 被引量:1
8
作者 齐树洁 《司法改革论评》 2018年第1期1-5,309,共6页
陪审制是指司法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普通人组成审判组织,参与案件裁判活动的制度,其目的在于避免法律和司法脱离社会。现代社会法律及其运作体系已经越来越专业化、技术化,成为律师、检察官和法官等职业法律人把持的专门知识。如果任其发... 陪审制是指司法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普通人组成审判组织,参与案件裁判活动的制度,其目的在于避免法律和司法脱离社会。现代社会法律及其运作体系已经越来越专业化、技术化,成为律师、检察官和法官等职业法律人把持的专门知识。如果任其发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容易走向封闭,审判可能变得过于追求学术探究和理论论证而逐渐脱离社会。而法律与社会是不可分开的,脱离社会的土壤,不了解民意,法律与司法的生命力会有枯竭的危险。陪审制的优势就在于非专业化的陪审员比职业法官更接近大众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制度 改革试点 法律适用问题 事实认定 人民陪审员制度 大合议庭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民事审判机制的探究及展望——以上海法院少年法庭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厦门大学法学院'行知广宇'课题组 齐树洁 +6 位作者 葛明瑜 韩如漪 陈锦生 吴泽华 郑涛 邱汐岩 蒋棒 《东南司法评论》 2013年第1期112-128,3,共18页
引言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构建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缩影,也是检验法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自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在中国大陆率先建立起'少年刑事合议庭'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已经走过了近三十个春秋。然而,传统的... 引言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构建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缩影,也是检验法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自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在中国大陆率先建立起'少年刑事合议庭'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已经走过了近三十个春秋。然而,传统的少年司法着重处理涉少刑事案件,大量涉及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的案件被分散于各个业务庭。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均未对未成年人民事审判程序作出特别规定。这种重'刑'轻'民'的做法显然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全面保护。上海法院作为'少年司法'领域的开拓者,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民事权益进行了具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探索,引起了学术界和司法界的关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下辖的长宁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长宁法院)、闵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闵行法院)、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等三个基层人民法院均已成立'少年综合审判庭',将未成年人案件的受理范围延伸至人格权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财产权纠纷等领域。为了解我国少年审判制度的现状和改革动态,厦门大学法学院'行知广宇'课题组于2013年1月—2月前往上海长宁法院和闵行法院进行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 民事 长宁 长宁区 司法 权益 纠纷
原文传递
调解优先与诉权保障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树洁 《司法改革论评》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在中国近年的司法改革过程中,民事调解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得到迅速的发展。2009年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提出要"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 在中国近年的司法改革过程中,民事调解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得到迅速的发展。2009年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提出要"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司法推动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优先 纠纷解决 民事调解制度 法院调解 调解机制 诉前调解 程序选择权 人民调解 民事诉讼法
原文传递
工伤保险待遇中“缴费工资”应如何确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湖勇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1,共2页
案情简介 周某是厦门市某铝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和卷机主操。2005年1月18日,周某在生产车间被送料车的举臂挤伤前臂。3月11日,厦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工伤认定决定。8月17日,厦门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伤残四级鉴定结论。
关键词 工伤保险待遇 缴费工资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劳动鉴定委员会 生产车间 厦门市 案情简介 工伤认定
原文传递
行政裁决制度:反思与重构
12
作者 齐树洁 《司法改革论评》 2016年第1期1-5,390,共6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专业性强、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层出不穷,传统的审判方式显得力不从心,司法资源的有限性进一步凸显。基于对司法中心主义的反思及司法危机的倒逼,西方法治发达国家有针对性地发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专业性强、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层出不穷,传统的审判方式显得力不从心,司法资源的有限性进一步凸显。基于对司法中心主义的反思及司法危机的倒逼,西方法治发达国家有针对性地发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司法实践证明,行政裁决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能够有效地弥补司法资源的不足,缓解、分担审判机关的压力,降低纠纷解决的成本,及时调整社会关系。2014年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裁决 民事纠纷 行政管理活动 审判方式 审判机关 民事争议 程序规则 西方法治 行政复议 行政执法
原文传递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任重道远
13
作者 齐树洁 《司法改革论评》 2017年第1期1-4,308,共5页
2017年10月18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五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五年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逐渐成为国家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放眼世界,全球ADR(即诉讼外纠纷解... 2017年10月18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五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五年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逐渐成为国家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放眼世界,全球ADR(即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展望未来,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循序渐进,任重道远。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以'接近正义'为目标的民事司法改革进入了第三阶段,并迅速与ADR运动汇聚为建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纠纷解决 最高人民法院 诉调对接机制 纠纷解决机制
原文传递
依法治国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
14
作者 齐树洁 《司法改革论评》 2015年第1期1-6,384,共7页
司法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11月召... 司法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根据十八大的要求,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体制改革 民事诉讼制度 民事诉讼法 高效权威 法治中国 社会公正 小额程序 民事司法 审前程序 小额诉讼程序
原文传递
司法改革任重而道远
15
作者 齐树洁 《司法改革论评》 2014年第1期4-8,2,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司法改革运动蓬勃兴起,波澜壮阔。在中国,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审判方式改革经过司法系统多年的经营和民间话语的推动,已经由单纯的诉讼制度改革发展成为牵涉广泛的司法体制改革,并在全国致力于建设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司法改革运动蓬勃兴起,波澜壮阔。在中国,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审判方式改革经过司法系统多年的经营和民间话语的推动,已经由单纯的诉讼制度改革发展成为牵涉广泛的司法体制改革,并在全国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被赋予新的政治内涵。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不仅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而且明确提出必须"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行政化 民间话语 审判方式 法治国家 法治中国 制度改革 检察工作 法院内部 司法职权 审判委员
原文传递
域外ADR发展趋势述评
16
作者 齐树洁 《东南司法评论》 2016年第1期466-476,共11页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民事纠纷逐渐增加并不断复杂化。为此,各国或地区不断完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以缓解司法机关的案件压力并保障民众接近正义。在全球民事司法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ADR制度逐渐呈现出法制化、电子化及职业化...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民事纠纷逐渐增加并不断复杂化。为此,各国或地区不断完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以缓解司法机关的案件压力并保障民众接近正义。在全球民事司法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ADR制度逐渐呈现出法制化、电子化及职业化等发展趋势。考察域外ADR制度的发展路径,顺应ADR的国际发展趋势,审视我国ADR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纷解决 ADR 法制化 电子化 职业化
原文传递
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
17
作者 张榕 《东南司法评论》 2010年第1期4-9,共6页
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体现了司法权运作的两种基本诉求。司法能动的基本宗旨是法官应当为各种社会不公提供司法救济,并运用手中的权力,尤其是运用将抽象概括的法律保障加以具体化的权力去实现社会正义。而司法克制则要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 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体现了司法权运作的两种基本诉求。司法能动的基本宗旨是法官应当为各种社会不公提供司法救济,并运用手中的权力,尤其是运用将抽象概括的法律保障加以具体化的权力去实现社会正义。而司法克制则要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严谨地执行法律的意志,并尽可能地避免渗入法官个人的信仰与倾向。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法官 社会 司法 权力 基本 运用
原文传递
关注民事证据制度的立法完善
18
作者 齐树洁 《中国审判》 2012年第6期24-27,共4页
2012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有关证据制度的改革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此次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订,既是客观反思现行法粗线条式的简约规定的良好时机,也是系统总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 2012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有关证据制度的改革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此次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订,既是客观反思现行法粗线条式的简约规定的良好时机,也是系统总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证据制度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 鉴定人出庭 证据失权制度 立法完善 举证时限 专家辅助人 当事人 鉴定意见 证据材料 证据资料 最高人民法院 诉讼代理人
原文传递
卷首语——关注基层司法
19
作者 齐树洁 《东南司法评论》 2009年第1期4-7+2,共4页
当代中国司法生长于乡村社会并扩展至城市社区,总体上呈现出乡土司法的特质。它既受到伦理观念的深刻影响,又反映出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最具有意义的问题往往在基层司法中更为突出。基层司法是中国司法的典型形态,代表了中国司法的具体... 当代中国司法生长于乡村社会并扩展至城市社区,总体上呈现出乡土司法的特质。它既受到伦理观念的深刻影响,又反映出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最具有意义的问题往往在基层司法中更为突出。基层司法是中国司法的典型形态,代表了中国司法的具体状况,体现了中国司法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国司法的主要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基层司法就是关注中国法治的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特质 乡土 司法 中国 基层 色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