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58
1
作者 孙慧萍 蔡力力 +1 位作者 阎赋琴 李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联用其他药物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对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表象进行汇总、分析获得资料。结果除已知的在少数病例中可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光毒...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联用其他药物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对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表象进行汇总、分析获得资料。结果除已知的在少数病例中可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光毒性、肝毒性、溶血性贫血等外,某些氟喹诺酮类药物致QT间期延长引发严重室性心律紊乱;对血糖有影响,尤其在与糖尿病治疗药同时发生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等。结论有指征地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是控制细菌耐药性增长、延长该类药物使用寿命的关键,在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应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药物联用
下载PDF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 被引量:51
2
作者 刘鹰 朱蓓蓓 +1 位作者 吴芳 刘振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45-1146,共2页
目的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方法建立健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等。结果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 目的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方法建立健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等。结果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进行经济处罚,使抗菌药物的滥用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监测,以防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管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5-羟色胺及其受体与抑郁症 被引量:49
3
作者 秦娟娟 刘振华 +3 位作者 梁艳 刘鹰 张黎明 李云峰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09-413,共5页
抑郁症作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自杀率和低治疗率等特点,其神经生物学机制远未阐明。目前一线抗抑郁药主要基于"单胺策略"而研发,主要包括单胺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单胺受体配体药物等。尽管效... 抑郁症作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自杀率和低治疗率等特点,其神经生物学机制远未阐明。目前一线抗抑郁药主要基于"单胺策略"而研发,主要包括单胺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单胺受体配体药物等。尽管效应明确,但也存在有效率不高、起效延迟等较严重缺陷。长期研究证实,抑郁症与5-羟色胺(5-HT)神经系统功能低下密切相关(经典单胺假说);现代单胺理论认为,5-HT及其单胺自身受体(如5-HT1A等)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调节与抑郁症治疗密切相关。近些年对5-HT及其转运蛋白和受体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如对5-HT转运体连锁区域中短(S)等位基因在情绪及认知方面积极作用的发现,5-HT相关受体新拮抗剂或激动剂药理学作用的发现等。5-HT能药物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5-HT1A部分激动和5-HT重摄取抑制双靶标新药维拉唑酮)。本文就近年来5-HT神经调节与抑郁症之间关系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5-羟色胺 5-羟色胺 受体 转运体
下载PDF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对呼吸骤停猪肺通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立祥 刘亚华 +6 位作者 李秀满 孙鲲 马立芝 郭晓东 韩淑贞 陈充抒 李会清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8-369,共2页
虽然现代化医疗条件越来越先进,但院外心搏、呼吸骤停的复苏成功率仍然不容乐观.对于肺源性心搏骤停患者而言,当无条件建立人工气道时,尤其是在经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器通气前,尽早维持有效的肺通气极为重要.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腹部提压 潮气量
原文传递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仲华 刘鹰 +2 位作者 吴芳 王玮 李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973-2975,共3页
目的研究经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药学干预后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3种手术Ⅰ类切口病历各100份,对围... 目的研究经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药学干预后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3种手术Ⅰ类切口病历各10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选用药物品种、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及伤口愈合等进行对比。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9.3%降至干预后12.0%,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8.0%、100.0%、100.0%,降至干预后的16.0%、11.0%、9.0%;合理应用率高达91.0%;整改后的30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并且切口甲级愈合占98.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品种,由2010年的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62.3%改进为2013年的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88.9%,并且杜绝了无依据的更换药品。结论药学干预与行政干预显著降低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手术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228例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闫赋琴 吕娟丽 +1 位作者 孙慧萍 刘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012-3013,共2页
目的调查医院疝气修补术、甲状腺及乳腺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1月-2010年10月3种Ⅰ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228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诊断、手术情况、用药时间、药物名称、... 目的调查医院疝气修补术、甲状腺及乳腺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1月-2010年10月3种Ⅰ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228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诊断、手术情况、用药时间、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100.0%,使用抗菌药物频度居前3位的为二代头孢87例次、一代头孢42例次、三代头孢40例次;108例术前30min~2 h给予首剂药,占43.4%,35例首剂用药时间>术前24 h,术后平均用药时间3.5 d;单一用药占69.3%,二联用药占22.4%,≥三联用药占8.3%。结论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仍需加强管理,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时间应遵守相关的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高压氧对脑出血再灌注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细胞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严 冉敏 +1 位作者 闫赋琴 李卉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出血再灌注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武警总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再灌注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5)采取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出血再灌注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武警总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再灌注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5)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n=4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EGF与ICAM-1水平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大脑中、前、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G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0~15分的比率为75.54%,高于对照组的44.45%(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常规治疗脑出血再灌注患者,能够明显促进血管VEGF表达,同时对ICAM-1表达起抑制作用,增加大脑动脉的血流速度,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再灌注 高压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黏附因子-1
下载PDF
急性高原病药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广策 董培 +1 位作者 王鲁君 田军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31-235,共5页
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我国高原地区辽阔,海拔3 000 m以上的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主要集中在青海、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高原反应给高原军事行动及边境突发事件的处治带来了很多不... 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我国高原地区辽阔,海拔3 000 m以上的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主要集中在青海、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高原反应给高原军事行动及边境突发事件的处治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尤其在玉树抗震救灾及藏区维稳行动中由于急进高原出现的高原反应对整个行动的不利影响尤为显著。因此,了解急性高原病的药物防治方法,对于更好地保障高原部队需要,增强部队战斗力,适应当前军事快速反应战略的需要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原病 缺氧 药物防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丙戊酸存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冬梅 闫赋琴 孙慧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4133-4134,共2页
目的以临床发现的美罗培南显著降低丙戊酸(VPA)的血药浓度为线索,探讨碳青霉烯类药物与丙戊酸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方法检索中文CNKI和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获取已经报道了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以临床发现的美罗培南显著降低丙戊酸(VPA)的血药浓度为线索,探讨碳青霉烯类药物与丙戊酸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方法检索中文CNKI和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获取已经报道了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中文CNKI收录的文献中无相关报道;而Pubmed数据库中共发现35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丙戊酸合用,导致游离丙戊酸血药浓度显著降低,甚至诱发癫痫发作的报道;体内和体外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影响了VPA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抑制丙戊酸的吸收;增加血浆中丙戊酸向红细胞的转运;抑制葡萄糖醛酸结合的丙戊酸(VPAG)解离为游离的丙戊酸,后者是美罗培南和丙戊酸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结论临床应该避免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和丙戊酸,两者之间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不能通过调整丙戊酸的剂量而减轻,临床必须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时可选择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美罗培南 丙戊酸 药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盐酸羟考酮控释治疗中、重度疼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振华 李卉 +1 位作者 李彦 丁全福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211-213,共3页
关键词 盐酸羟考酮 疼痛研究 控释 重度 人际交往障碍 生命体征 伤害性刺激 主观感受 患病机体 生理反应 生活质量 治疗过程 临床诊断 慢性疼痛 保护性 阵发性 持续性 新观念
下载PDF
紫杉醇新剂型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何伍 刘洋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9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紫杉醇新剂型较好地解决了紫杉醇水溶性差和辅助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的毒性问题,临床使用均不需抗过敏预处理,并在药代、药效及毒性反应方面显示了不同的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近年来研发的紫杉醇新剂型... 紫杉醇新剂型较好地解决了紫杉醇水溶性差和辅助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的毒性问题,临床使用均不需抗过敏预处理,并在药代、药效及毒性反应方面显示了不同的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近年来研发的紫杉醇新剂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进展 剂型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西豫 白咏梅 +2 位作者 徐小刚 杨建强 刘祖德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A组加厄贝沙坦片;治疗B组加厄贝沙坦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疗程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MG)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各组FPG、2 hPG、HbA1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A组、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治疗前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比较,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对照组、治疗A组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明显减少U-mAlb、U-β2MG,保护肾脏、减缓糖尿病肾病进程,同时对脂代谢紊乱也起到了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厄贝沙坦 阿托伐他汀钙
下载PDF
医院2010年-2013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刘洋 刘华 +3 位作者 吕娟丽 王凤林 陈秀莹 刘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70-1371,1374,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病历资料,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发生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历进行统计,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药物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等...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病历资料,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发生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历进行统计,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药物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等,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结果3年医院共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486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0%,年龄〈10岁和〉60岁患者分别为36.6%和44.0%,11~59岁患者为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发生率为77.0%,相对于男性患者的23.0%明显增高(P〈0.05),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比例最多为64.2%;注射用药、联合用药和医院等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为84.8%、94.0%和82.1%。结论患者的年龄、联合用药及注射用药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廊引起临床用药的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患者因素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骨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评价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晓军 程志英 车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对骨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评估其用药合理性。方法提取医院骨科2008年9~11月手术患者病历267份,运用药物利用评价及药物频度分析法,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267例手术... 目的对骨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评估其用药合理性。方法提取医院骨科2008年9~11月手术患者病历267份,运用药物利用评价及药物频度分析法,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267例手术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居前的品种几乎全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较高的药品是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呋辛,日限定剂量(DDD)费用和药品总费用最高的品种为头孢孟多、氟氧头孢等;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平均使用抗菌药物天数分别为7、8、9d;联合用药86%。结论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应遵守用药指南,提高整体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骨科 使用评价
原文传递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吕娟丽 沈丹 +1 位作者 刘洋 张咏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研究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妇产科病区2007年1-10月的263份出院病历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手术患者均应用抗菌药物,17.11%为单一用药,66.92%为二联用药,15.97%为三联用药;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偏长,选用品... 目的研究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妇产科病区2007年1-10月的263份出院病历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手术患者均应用抗菌药物,17.11%为单一用药,66.92%为二联用药,15.97%为三联用药;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偏长,选用品种存在不当之处。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偏长,品种偏高档,亟待临床药师到临床一线,帮助、参与临床医师合理用药,使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向党 金海英 +2 位作者 陈红英 张芳 鲁燕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919-1920,共2页
关键词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感染现状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吕娟丽 李彦 +1 位作者 刘洋 刘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3-845,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07年7月连续5个周一的门、急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处方总计5038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1585张,占处方总量的31.64%,其中,头孢类药物使用率最高...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07年7月连续5个周一的门、急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处方总计5038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1585张,占处方总量的31.64%,其中,头孢类药物使用率最高,其次为喹诺酮类;一联用药1053张,二联用药401张,三联105张,>四联26张。结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较大,存在剂量偏大,给药途径、用法不尽合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耐药性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严莲珍 仲华 +2 位作者 刘祖德 刘洋 刘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3-584,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变化,为临床预防感染以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情况,对分离的158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359份... 目的了解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变化,为临床预防感染以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情况,对分离的158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359份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58株,总分离率为44.0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性最好,耐药率为16.46%,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52%;耐药率最高的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均为100.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较高,且耐药性严重,对多药耐药菌株的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耐药监控体系,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祖德 鲁燕侠 +3 位作者 刘晓军 崔佳 王玮 张癸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68-1869,共2页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调查和文献回顾,分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原因并提出合理使用的对策。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由此导致的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严重。结论致病菌耐药性的发生和蔓延...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调查和文献回顾,分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原因并提出合理使用的对策。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由此导致的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严重。结论致病菌耐药性的发生和蔓延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各位医师和药师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使用现状 对策
原文传递
槲皮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冬梅 张元媛 +1 位作者 徐丽 曹军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QU)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复制MI/R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QU组(25、50、100 mg/kg),每组10只,各组于术前1周开始灌胃给... 目的探讨槲皮素(QU)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复制MI/R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QU组(25、50、100 mg/kg),每组10只,各组于术前1周开始灌胃给药,1次/d。再灌注后取心脏,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NF-κB和ICAM-1表达情况;取心肌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法测定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QU高、中剂量可分别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至25.00%、25.31%,与模型组(32.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U各剂量组心肌MPO活力分别降低至185.70、190.66、210.03 U/g,与模型组(311.72 U/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QU各剂量组心肌组织ICAM-1阳性区面积百分比分别降至32.08%、32.65%、36.42%,与模型组(4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QU高、中剂量可使心肌NF-κB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至55.23%、54.90%,与模型组(61.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预处理可保护MI/R所致心肌损伤,其机制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下调NF-κB和ICAM-1的表达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性粒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核因子-Κ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