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必泰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hsCRP水平及IMT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晓旭 马龙保 +1 位作者 郭芳 郝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探讨脂必泰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 目的探讨脂必泰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加用脂必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hsCRP、IMT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59/60)高于对照组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脂、hsCRP、IM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1.34±0.31)mmol/L、总胆固醇(TC)(3.14±0.4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76±0.38)mmol/L、hsCRP(4.03±0.49)mg/L、IMT(0.71±0.06)mm,均低于对照组(1.75±0.48)mmol/L、(4.26±0.68)mmol/L、(2.27±0.49)mmol/L、(5.96±0.71)mg/L、(0.85±0.09)mm,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9±0.52)mmol/L高于对照组(1.29±0.4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安全性均较好。结论与单用阿托伐他汀相比,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加用脂必泰治疗效果更佳,利于调节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抑制IMT增厚,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脂血症 脂必泰 阿托伐他汀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近端锁定钢板对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月红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第6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近端锁定钢板技术对合并肩关节脱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05~2016-05收治的合并肩关节脱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 目的:探讨近端锁定钢板技术对合并肩关节脱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05~2016-05收治的合并肩关节脱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近端锁定钢板技术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端愈合时间;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质量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为(95.43±15.32)min,术中出血量为(95.52±13.61)mL,骨折愈合时间为(14.69±1.53)周,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2.11±10.31)min、(115.27±11.66)mL、(16.83±1.38)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4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3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1/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治疗组的Tb.Sp、BV/TV、E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VO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近端锁定钢板技术对合并肩关节脱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锁定钢板 肩关节脱位 肱骨外科颈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月红 《医学新知》 CAS 2017年第4期415-416,418,共3页
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对肱骨干中段骨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患有肱骨干中段骨折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接... 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对肱骨干中段骨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患有肱骨干中段骨折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肱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统计并计算两组总有效率;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后酶学指标和骨代谢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75±1.68)周,肱骨生理功能恢复时间为(88.54±10.7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4.93±1.71)周和(116.38±21.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7%(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DH、CK、CK-MB等酶学指标水平、PIC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LP、BGP、CTX等骨代谢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应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接骨板 内固定 肱骨干中段骨折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4
作者 唐月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9期1676-1677,共2页
目的观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实施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南阳市骨科医院南都分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40例。前者实施DHS手术治疗,后者开展... 目的观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实施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南阳市骨科医院南都分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40例。前者实施DHS手术治疗,后者开展PFNA内固定治疗。对比手术相关指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DHS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实施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有助于促进快速康复,还可显著改善髋关节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内固定 微创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