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清MMP-2 ICAM-1与IL-6 TNF-α水平和脑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栋 白雪蕾 吴环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2期1336-1341,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出血脑患者血清MMP- 2、ICAM- 1与IL -6、TNF-α及脑组织周围水肿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01—2018- 06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患者脑出血后第1天、第3天、第...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出血脑患者血清MMP- 2、ICAM- 1与IL -6、TNF-α及脑组织周围水肿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01—2018- 06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患者脑出血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血清基础金属蛋白酶2(MMP- 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 -1)、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表达水平;行头颅CT扫描,测量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结果 脑出血后第3天、第7天患者血清MMP- 2、ICAM -1水平明显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出血后第7天患者血清MMP- 2、ICAM- 1水平明显高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出血后第14天患者血清MM-P 2、ICAM -1水平明显低于第1天、第3天、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出血后第14天患者血清IL 6、TNF -α水平明显低于第1天、第3天、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出血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时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明显大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出血后第7天时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明显大于第3天,脑出血后第14天时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明显大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earson分析显示,脑出血后血清MMP- 2与ICAM- 1呈正相关;脑出血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MMP- 2、ICAM- 1与IL -6、TNF -α、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呈正相关;脑出血后第14天血清MMP- 2、ICAM- 1与IL- 6、TNF -α呈正相关,与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无相关性。结论 脑出血发病后前7 d血清MMP- 2、ICAM- 1水平逐渐升高,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逐渐增大,且血清MMP- 2、ICAM -1水平与L -6、TNF -α、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MMP2 ICAM1 IL6 TNFΑ 脑水肿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赵海洋 吴环立 秦书彦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391-392,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镜辅助神经内镜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预后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的夹闭不全率...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镜辅助神经内镜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预后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的夹闭不全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 d、10 d、30 d、60 d的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0 d、60 d的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可提高夹闭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神经内镜 颅内破裂动脉瘤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构建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吞咽障碍的预测模型
3
作者 赵海洋 吴环立 秦书彦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20期2162-2168,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决策树模型建立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吞咽障碍的风险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吞咽障碍发...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决策树模型建立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吞咽障碍的风险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分为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运用IBM SPSS Modeler建立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吞咽障碍的决策树模型。结果吞咽障碍组41例,非吞咽障碍组59例,吞咽障碍发生率为41.00%。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患者年龄、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脑干出血、气管插管时间等资料对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血肿体积≥30 mL、NIHSS评分升高、脑干出血、气管插管时间≥48h均是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决策树模型显示,气管插管时间是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吞咽障碍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NIHSS评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吞咽障碍的影响较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显示,两种模型的预测效能均为中等,多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ares under the curve,AUC)值高于决策树(Z=1.853,P=0.064)。结论年龄≥60岁、血肿体积≥30 mL、NIHSS评分升高、脑干出血、气管插管时间≥48 h均是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决策树模型对吞咽障碍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吞咽障碍 影响因素 决策树
原文传递
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表达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白雪蕾 王栋 +1 位作者 王晓东 张英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IL-7)表达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 目的探讨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IL-7)表达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水平。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重组IL-7刺激12 h为刺激者,采用重组IL-7刺激为未刺激者。检测Tim-3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磷酸化STAT-5(p-STAT-5)、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IL-7、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IL-7、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B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im-3 CD4T细胞、Tim-3 CD8T细胞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刺激者Tim-3 CD8T细胞均明显高于未刺激者[(2.61±0.87)%vs(0.88±0.30)%、(4.80±1.53)%vs(2.15±0.69)%,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刺激者和未刺激者Tim-3 CD4T细胞和Tim-3 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刺激者p-STAT-5、Socs-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刺激者(P<0.05),两者STAT-5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IL-7水平明显升高;IL-7可通过上调Tim-3表达,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发挥抑制炎性应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7 心绞痛 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质 转录激活因子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传宏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22-123,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58%高于观察组7.8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78.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效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脑出血
下载PDF
心电图fQRS波与缺血性J波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白雪蕾 王栋 王晓东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8年第6期947-94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fQRS波与缺血性J波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4例,进行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分析,记录fQRS波、缺血性J波发生情况;出院后进行为期18~24个月的随访,记录... 目的探讨心电图fQRS波与缺血性J波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4例,进行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分析,记录fQRS波、缺血性J波发生情况;出院后进行为期18~24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次要终点事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心力衰竭、室速室颤)的发生情况。结果 384例冠心病患者中,心电图显示仅fQRS波138例(35.94%,fQRS波组),缺血性J波114例(29.69%,缺血性J波组),fQRS波与缺血性J波同时存在132例(34.38%,共存组)。能够记录到fQRS波的比例为70.31%(270/384),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比例为64.06%(246/384)。病变血管支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在fQRS波组、缺血性J波组、共存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缺血性J波组、共存组患者的病变血管支数为1支的比例明显高于fQRS波组,≥2支的比例明显低于fQRS波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高于fQRS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存组患者病变血管支数为1支的比例明显低于缺血性J波组,≥2支的比例明显高于缺血性J波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低于缺血性J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颤、心源性死亡比例在fQRS波组、缺血性J波组、共存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缺血性J波组、共存组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颤、心源性死亡比例明显高于fQRS波组;共存组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心源性死亡比例明显高于J波组,室速室颤比例明显低于J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存在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fQRS波出现率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更高;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冠心病患者缺血性J波出现的可能性更大,与室速室颤、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电图 fQRS波 缺血性J波
原文传递
脑出血术后脑室留置引流管的管道护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传宏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10期1267-1268,共2页
目的探究针对脑出血术后脑室留置引流管患者实施管道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并在术后留置脑室引流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探究针对脑出血术后脑室留置引流管患者实施管道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并在术后留置脑室引流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引流管道的针对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管道相关并发症情况、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临床护理满意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管并发症发生率(5.13%)则低于对照组(20.51%),而临床护理满意度(87.18%)则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术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中,加强对引流管的针对性护理,不但可以缩短患者治疗进程,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引流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手术治疗 脑室引流管 术后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脑胶质瘤组织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栋 白雪蕾 +4 位作者 吴环立 孙新超 李琳坤 董辉 刘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1期3516-3520,共5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APRIN1)表达情况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本院行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34份,同期因外伤死亡尸检的正常脑组织标本3份,免疫组化法检测CAPRIN1表达水平.取对数期...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APRIN1)表达情况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本院行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34份,同期因外伤死亡尸检的正常脑组织标本3份,免疫组化法检测CAPRIN1表达水平.取对数期人胶质瘤细胞GOS-3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做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pEGFP-N1空载体质粒)、观察组(转染pEGFP-N1-CAPRIN1质粒).CCK-8法、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增殖、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脑胶质瘤组织中CAPRIN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脑肿瘤分级组织中CAPRIN1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分级的增加CAPRIN1表达水平逐渐提升.培养12h、24 h时3组GOS-3细胞增殖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 h、72 h、96 h时观察组细胞增殖水平间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显示,观察组的迁移细胞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Cyclin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KT蛋白表达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RIN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随恶性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上调CAPRIN1表达可明显提升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可能与激活AKT信号通路和CyclinD1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GOS-3细胞 CAPRIN1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述情障碍与健康行为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酒晓盈 蔡春雨 王晴晴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948-1953,共6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述情障碍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研究对象述情障碍评分(TAS-26)、健康行为评分(HPLPⅡ)、不同人口学特征TAS...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述情障碍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研究对象述情障碍评分(TAS-26)、健康行为评分(HPLPⅡ)、不同人口学特征TAS-26、HPLPⅡ评分及二者相关性,对研究对象述情障碍、健康行为现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TAS-26总分高于国内常模,HPLPII总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病程、HPLPⅡ评分、后遗症数目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的T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病程、文化程度、TAS评分、后遗症数目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的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AS评分与HPLPⅡ评分呈负相关(r=-0.627,P<0.001);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病程、HPLPⅡ评分、月收入、后遗症数目是影响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述情障碍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病程、文化程度、TAS评分、后遗症数目均是影响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健康行为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存在述情障碍水平升高、健康行为差,且述情障碍与健康行为呈负相关关系,明确述情障碍、健康行为发生危险因素,可指导临床针对性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述情障碍水平,改善其健康行为,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恢复期 述情障碍 健康行为 相关性 人口学特征
原文传递
胶质瘤中调节性T细胞浸润及IL-6 TGF-β1表达与病情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栋 白雪蕾 吴环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调节性T细胞浸润及IL-6、TGF-β1表达水平及与病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胶质瘤患者24例,初发时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情复发,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2次手术治疗。取2次术后组织标本共48份,分为初...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调节性T细胞浸润及IL-6、TGF-β1表达水平及与病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胶质瘤患者24例,初发时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情复发,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2次手术治疗。取2次术后组织标本共48份,分为初发组、复发组。另取同期脑外伤减压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6份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初发组、复发组T细胞浸润及IL-6、TGF-β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初发组、复发组、对照组的组织匀浆中IL-6、TGF-β1浓度。结果 24例胶质瘤患者病情复发后病理级别较初发时明显增加,其中复发组Ⅲ级和Ⅳ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Ⅰ级和Ⅱ级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性T细胞在胶质瘤组织中呈散在浸润,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调节性T细胞阳性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复发组调节性T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TGF-β1在胶质瘤组织中呈团簇状分布,随病理分级增加,IL-6、TGF-β1阳性率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复发组IL-6、TGF-β1阳性率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与复发组胶质瘤组织匀浆中IL-6、TGF-β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组IL-6、TGF-β1浓度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胶质瘤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浸润及IL-6、TGF-β1表达增加,且随恶性程度的增加及胶质瘤复发明显增高,可作为评价胶质瘤进展和预后的免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调节性T细胞 IL-6 TGF-Β1 表达变化 病情复发
下载PDF
胼胝体切开术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海洋 秦书彦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2期280-281,共2页
目的探讨胼胝体切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67例,根据治疗方式分成2组,观察组(n=35)行胼胝体切开术治疗,对照组(n=32)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胼胝体切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67例,根据治疗方式分成2组,观察组(n=35)行胼胝体切开术治疗,对照组(n=32)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 43%(32/35)]高于对照组[68. 75%(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操作评分、言语评分、智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胼胝体切开术临床效果显著,手术较为安全,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胼胝体切开术 抗癫痫药物 治疗结果
下载PDF
ADOPT护理模式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自理能力与肢体功能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酒晓盈 李琳 蔡春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13期2428-2431,共4页
目的探究ADOPT护理模式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自理能力与肢体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60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颅脑外伤术后护... 目的探究ADOPT护理模式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自理能力与肢体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60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颅脑外伤术后护理,观察组则以ADOPT护理模式为指导进行术后护理。护理前后分别采用GAS量表、Bathel指数及Fugl-Meyer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遵从性、自理能力与肢体功能状态的评估。结果护理前两组的Ba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及GAS量表评分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athel指数、Fugl-Meyer及G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ADOPT护理模式能够提高脑外伤术后护理依从性,提高术后自理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PT护理模式 颅脑外伤 依从性 自理能力 肢体功能
原文传递
高压氧疗法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脑血管动力学及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现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7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血管动力学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82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脑细胞活化剂以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并采用微创碎吸引流术,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血管动力学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82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脑细胞活化剂以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并采用微创碎吸引流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高压氧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周脑血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第3、7、14、28天的脑水肿体积,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脑血管动力学指标(Vmean、Qmean、R、DR、CP及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Vmean、Qmean明显高于对照组,R、DR、CP、W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2组脑水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14、28d观察组脑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脑血管动力学指标,减轻脑水肿程度,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压氧疗法 脑血管动力学 脑水肿 微创碎吸引流术
下载PDF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现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123-124,共2页
前循环动脉瘤是颅内常见的动脉瘤,位置较深,周围有重要的穿支血管,且载瘤动脉细小,实施介入栓塞术相对较困难,手术操作空间狭小,难度较大。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广泛开展,微侵袭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前循环动脉瘤是颅内常见的动脉瘤,位置较深,周围有重要的穿支血管,且载瘤动脉细小,实施介入栓塞术相对较困难,手术操作空间狭小,难度较大。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广泛开展,微侵袭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尽管有一些争论,但随着神经外科手术照明设备和操作器械不断改进和提高,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接受并掌握了这种手术方法[2]。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3‐4]。锁孔手术主要有眶上入路和经眶上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5],其中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锁孔入路方式之一。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采取单侧眉弓为入颅点,通过颅内的自然间隙即可到达鞍前、鞍上以及鞍后的部分区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前循环动脉瘤、鞍区占位的手术治疗以及视神经管减压术、外伤性额叶血肿清除术等[6]。我院2012‐01—2014‐01收治2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均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夹闭动脉瘤,手术均在发病后1~3d内进行,本文对手术技巧、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锁孔入路 经眶上入路 眉弓 动脉瘤夹闭术
下载PDF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现启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3期95-96,共2页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伤情复杂、危重,伤残及致死率极高,如果延误诊断及治疗或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1]。2012-06—2014-06,我院共急诊手术治疗31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外科手术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下载PDF
颅底临床解剖标志与颅底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环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105-106,共2页
目的分析颅底临床解剖标志与颅底肿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行颅底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颅底鸡冠、颞骨棘和翼突、颈内动脉和茎突以及相邻解剖结构在手术操作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初期行颅底手术,因临床医师未能... 目的分析颅底临床解剖标志与颅底肿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行颅底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颅底鸡冠、颞骨棘和翼突、颈内动脉和茎突以及相邻解剖结构在手术操作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初期行颅底手术,因临床医师未能充分认识颅底解剖标志,所以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部分患者术后颅底肿瘤有残留。2例患者术后有肿瘤组织残留,其中1例死亡,其他28例患者,均在颅底手术直视下彻底清除肿瘤组织,均未发生严重的颅脑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3a生存12例(70.6%),5a生存6例(35.3%)。结论颈内动脉和茎突、颞骨棘和翼突、鸡冠以及相邻解剖结构是不同颅底肿瘤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深入了解这些解剖标志有助于提高颅底手术的成功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颅底肿瘤 解剖标志 安全性
下载PDF
FURTHER品质护理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影 訾东燕 +2 位作者 郑奕 赵旭 黄宁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FURTHER品质护理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1年8月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5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品质组与... 目的探讨FURTHER品质护理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1年8月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5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品质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品质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FURTHER品质护理干预。在护理后(护理1个月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护理1个月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1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表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护理1个月时)简明健康问卷(SF-36)评分。结果品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品质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质组患者SF-36中躯体健康、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职能健康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RTHER品质护理能降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RTHER品质护理 自发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现启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中存活53例(88.33%),死亡7例(11.67%)。结论显微镜下行小骨...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中存活53例(88.33%),死亡7例(11.67%)。结论显微镜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能在直视下止血,且颅骨缺损小,不需手术修补。早期手术对防止血肿压迫脑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害、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出血 显微镜 小骨窗开颅术
下载PDF
甘露醇配伍禁忌与应用注意事项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丹珍 吴环立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63-966,共4页
经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不同种类药物的成分、适应证以及与甘露醇配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分析甘露醇注射液与抗菌药物(抗生素)、地塞米松磷酸钠、胃黏膜保护剂、硝酸甘油以及其他药物存在的配伍禁忌,总结甘露醇在临床使用... 经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不同种类药物的成分、适应证以及与甘露醇配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分析甘露醇注射液与抗菌药物(抗生素)、地塞米松磷酸钠、胃黏膜保护剂、硝酸甘油以及其他药物存在的配伍禁忌,总结甘露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配伍禁忌 地西泮 胃黏膜保护剂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探讨
20
作者 吴环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8期87-88,共2页
目的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危险因素探讨。方法对照分组法进行探究,将颅内动脉瘤组患者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通过研究其动脉瘤的特征来做出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为了有效的筛选出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需要分别采用χ2值检验与Logisti... 目的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危险因素探讨。方法对照分组法进行探究,将颅内动脉瘤组患者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通过研究其动脉瘤的特征来做出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为了有效的筛选出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需要分别采用χ2值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研究导致动脉瘤破裂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得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患者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分布等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动脉瘤的位置[(前交通动脉瘤的P<0.05,OR=0.096,95%CI(0.012,0.770)]、大小[(瘤径≥7 mm,P=0.001,OR=0.055,95%CI(0.011,0.285)]等跟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有很大关系。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前交通动脉瘤和瘤径径≤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