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成形个性化钛网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陶冶飞 陈建均 +1 位作者 任洪清 宋张平 《黑龙江医学》 2009年第10期766-767,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成形个性化钛网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钛网颅骨成形术58例,其中普通钛网修补术24例,数字成形个性化钛网修补术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改观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数字成形个性化钛网较传统钛... 目的探讨数字成形个性化钛网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钛网颅骨成形术58例,其中普通钛网修补术24例,数字成形个性化钛网修补术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改观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数字成形个性化钛网较传统钛网行颅骨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外形满意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结论数字成形个性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效果优于传统塑形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 数字成形个性化 颅骨成形术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肺部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宋蓉蓉 陶冶飞 +3 位作者 朱春华 居置波 郭云晨 季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8期3936-3940,共5页
目的观察经鼻胃管(NGT)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置管营养对脑卒中和脑外伤后长时间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95例具有PEG适应证的脑卒中和脑外伤后长时间昏迷患者,病情稳定、无肺部... 目的观察经鼻胃管(NGT)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置管营养对脑卒中和脑外伤后长时间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95例具有PEG适应证的脑卒中和脑外伤后长时间昏迷患者,病情稳定、无肺部感染。根据家属选择给予患者NGT或PEG置管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1个月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209例(70.8%)患者给予NGT置管营养,86例(29.2%)给予PEG置管营养,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有可比性。置管后NGT组79例(37.8%)、PEG组20例(23.3%)患者出现肺部感染,χ^2=5.146,P=0.023;其中,NGT组27例(12.9%)、PEG组6例(7.0%)属高危肺部感染,χ^2=4.793,P=0.029;NGT组置管后(13.1±7.9)d出现肺部感染、PEG组(21.2±5.8)d,P=0.034。多因素回归分析,PEG置管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是NGT置管的54%(HR=0.54,95%CI 0.290~0.840),年龄≥70岁(HR=1.619,95%CI 1.054~2.172)、Charlson合并症指数≥2分(HR=1.647,95%CI 1.043~2.485)、使用质子泵抑制剂≥7d(HR=1.725,95%CI 1.214~2.738)、压疮数≥3个(HR=2.109,95%CI 1.128~3.844)的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血清白蛋白浓度≥35g/L(HR=0.607,95%CI 0.375~0.963)是肺部感染的保护性因素。肺部感染患者同时进行口腔分泌物、胃液、深部痰液病原菌培养,NGT组一致性菌株为35株(27.8%)、PEG组为8株(13.3%),χ^2=4.771,P=0.029。NGT组9例(4.3%)、PEG组3例(3.5%)死于肺部感染(高危型),P=1.000;NGT组感染后死亡中位数时间为11(5~25)d,PEG组为20(8~27)d,U=1569.4,Z=-2.748,P=0.012。结论PEG喂养比NGT喂养能显著减少肺部感染;年龄≥70岁、2个以上合并症、使用质子泵抑制剂≥7d、压疮数≥3个、血清白蛋白浓度<35g/L的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鼻胃管可能导致胃液病原菌沿胃-肺途径逆行感染呼吸道;选择置管方式前应认真评估患者的获益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外伤 昏迷 鼻胃管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21
3
作者 施超杰 任洪清 +1 位作者 宋张平 王云锋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20期1505-150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高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分为微创手术组(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6例。手术组行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保守治... 目的探讨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高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分为微创手术组(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6例。手术组行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周血肿吸收情况及治疗后1个月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手术组血肿吸收率高于对照组(91.7%vs.27.8%)(P<0.05)。治疗后1个月,手术组恢复良好和轻度残疾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效果好,能有效降低高龄患者术中创伤,有利于早期康复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 微创
原文传递
3D-DSA与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4
作者 宋泽 张小兵 +5 位作者 任洪清 陈建均 孟云丽 茅益东 卢小健 陈建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4期2729-273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及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3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3D-DSA和3D-CTA影像及手术资料。以手术结果(开颅或介入手术)作为标准来评价3D-DSA和...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及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3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3D-DSA和3D-CTA影像及手术资料。以手术结果(开颅或介入手术)作为标准来评价3D-DSA和3D-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38例患者术前均行3D-DSA和3D-CTA检查,共发现41个动脉瘤,35例为单发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其中,动脉瘤长径≤3.0mm共5个。3D-DSA检出了全部的41个动脉瘤,与手术结果一致,3D-CTA检出了39个动脉瘤,3D-DSA与3D-CTA对动脉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95.2%)(P>0.05)。5个长径≤3.0mm微小动脉瘤中,3D-DSA检出全部,3D-CTA检出3个。结论 3D-CTA可作为筛选颅内动脉瘤的常规方法,但对于长径≤3.0mm的微小动脉瘤仍有部分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计算机断层影像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脑外伤术后难治性急性脑膨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张平 陶冶飞 +3 位作者 宋蓉蓉 王岗 陈建均 季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技术对脑外伤术后难治性急性脑膨出的疗效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对9例急性脑外伤开颅术后出现难治性急性脑膨出患者给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电解质、血气、生化指标和凝...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技术对脑外伤术后难治性急性脑膨出的疗效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对9例急性脑外伤开颅术后出现难治性急性脑膨出患者给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电解质、血气、生化指标和凝血功能变化及预后。结果①开始CVVH治疗越晚,患者出现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异常的程度越明显,延迟12h则出现显著异常;CVVH治疗后12h内上述异常可得到纠正且维持稳定。患者体温一直维持在亚低温水平,血乳酸水平随CVVH时间延长不断降低,但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②脑膨出后至开始CVVH治疗时间2~16h,平均(5.4±5.1)h;CVVH疗程23~129h,平均(75.7±34.3)h;CVVH期间液体净平衡量(NVLB)-1.2~3.1L,平均(0.76±1.46)L;CVVH治疗前及治疗72h后脑组织膨出骨窗高度(HEOSW,mm)分别为51.8±10.0和51.0±10.0。NVLB和HEOSW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③4例患者存活,其中2例显效,随访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2分;2例有效,3个月后GOS8分,呈植物生存;另5例于停止CVVH后9~35d死于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CVVH对难治性急性脑膨出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患者的直接死因并非是脑膨出而是并发症;治疗效果与急性脑膨m发生后开始进行CVVH的时机及CVVH疗程有关,与CVVH期间液体负平衡量及HEOSW无明显相关;CVVH的主要作用并非是单纯颅脑脱水,它在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体温方面确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颅脑外伤 急性脑膨出 难治性
原文传递
颅骨缺损的数字化塑型钛网修补术 被引量:6
6
作者 宋张平 陈建均 +2 位作者 陶冶飞 吴中华 刘妙林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个体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采用钛网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没有出现因塑形欠佳造成的并发症,修复后的颅骨形状与原颅骨形状完全一致... 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个体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采用钛网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没有出现因塑形欠佳造成的并发症,修复后的颅骨形状与原颅骨形状完全一致。结论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数字三维塑型 钛网 手术
下载PDF
不同再灌注方法对发病4.5h内伴心房颤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陶冶飞 居置波 +3 位作者 朱春华 宋张平 陈建均 季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4期3477-348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再灌注方法对发病4.5 h内伴房颤(AF)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伴AF的AIS患者,分别采用直接血管内治疗(A组,3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 目的探讨不同再灌注方法对发病4.5 h内伴房颤(AF)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伴AF的AIS患者,分别采用直接血管内治疗(A组,3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B组,35例)和单纯静脉溶栓治疗(C组,30例),各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发病前用药、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治疗后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症状性出血转化(SICH)、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及死亡.结果A组脑再灌注良好(mTICI≥Ⅱb,70.0%)与B组相似(68.6%),P>0.05;A组SICH(6.7%)明显少于B组(31.4%,P<0.05),与C组相似(13.7%,P>0.05);A组90 d良好预后(mRS≤2,70.0%)显著高于B组(37.1%)和C组(30.0%),均P<0.01;A组死亡率(6.7%)低于B组(14.3%)和C组(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发病4.5h内伴AF的AIS患者适用直接血管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吞咽功能训练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顾夕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2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吞...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效果、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置管时间。结果研究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增强吞咽功能,预防由于误吸所致的肺部感染,缩短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训练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吞咽功能障碍 肺部感染 置管时间
下载PDF
迟发性外伤后脑积水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中华 沈剑虹 +4 位作者 周非 顾志恺 陈建 高宜录 倪兰春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的密切因素。方法:收集710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对其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范围、挫伤及血肿范围、脑室积血范围、去骨瓣减压情况、颅内感染、... 目的:探讨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的密切因素。方法:收集710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对其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范围、挫伤及血肿范围、脑室积血范围、去骨瓣减压情况、颅内感染、腰穿情况等因素与迟发性脑积水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与脑积水发生有关系的因素。结果: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6.34%。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首要危险因素,尤其对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腰穿可以明显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迟发性脑积水。去骨瓣减压术、脑室积血、颅内感染及高龄也是迟发性脑积水的重要相关因素,而颅内血肿量及GCS评分与外伤迟发性脑积水的相关度较低。结论: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腰穿及防治颅内感染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脑积水 颅脑外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出血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中华 王云峰 +2 位作者 吴春飞 宋张平 陈建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6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A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照B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3组疗程均为30d。比...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A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照B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3组疗程均为30d。比较3组总有效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A组的70.00%和对照B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3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满意,可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治疗慢性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
11
作者 施超杰 任洪清 +1 位作者 宋泽 宋张平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750-752,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治疗慢性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手术治疗的慢性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3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术,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 目的 观察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治疗慢性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手术治疗的慢性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3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术,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2周复查CT,试验组血肿完全消失率高于对照组(86.96%vs.47.83%)(P<0.05)。试验组引流管拔除时间[(2.7±0.4) d vs.(3.8±1.0) d]和住院时间[(12.5±1.6) d vs.(18.3±2.7) d]均较对照组短(P<0.05)。随访6个月,两组血肿复发率相仿(8.7%vs.0)(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治疗慢性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操作范围广、引流彻底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神经内镜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联合地塞米松对老年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神经功能及血肿复发率的影响
12
作者 吴春飞 宋张平 任洪清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7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血肿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血肿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行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增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血肿复发率、神经功能情况、术后残余血肿量与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无血肿复发,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5)。治疗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相关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2周及1个月的残余血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钻孔引流术后,地塞米松与阿托伐他汀合用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减少残余血肿量,降低血肿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地塞米松 阿托伐他汀 神经功能 血肿复发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辅助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春飞 宋张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44-47,共4页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微创钻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给予微创...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微创钻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给予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和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连续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临床治疗效果,术前与术后1、3、7 d血肿量,术前和术后2个月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乙酰肝素酶(HPA)水平,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与术前比,术后1、3、7 d两组患者血肿量均逐渐减少,且术后1、3、7 d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CSS、VAS评分及血清NSE、BDNF、VEGF、HPA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ADL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辅助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有效增强患者血肿清除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术后安全性较高,复发率较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阿托伐他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张平 陈建均 +3 位作者 任洪清 陶冶飞 刘妙林 吴春飞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技术特点、手术效果、脑牵拉伤、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脑内血... 目的探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技术特点、手术效果、脑牵拉伤、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脑内血肿清除术中采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平均手术时间(154.75±26.21)min;平均血肿清除率(92.08±6.17)%;有6例患者(15%)发生术野再出血,2例患者(5%)发生脑牵拉伤。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1级1例,2级6例,3级18例,4级11例,5级3例,6级1例。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中,采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所需硬件设备少,手术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患者18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中华 吴春飞 +4 位作者 王云峰 刘妙林 陶冶飞 陈建均 宋张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并去骨瓣减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重型颅脑外伤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颅内压监测,n=18)与对照组(n=20)。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GCS评分、瞳孔、血肿等方面无统计...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并去骨瓣减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重型颅脑外伤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颅内压监测,n=18)与对照组(n=20)。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GCS评分、瞳孔、血肿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两周死亡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颅内压监测可以减低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两周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外伤 去骨瓣减压
下载PDF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泽 《交通医学》 2009年第5期548-548,550,共2页
目的:总结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体会。方法:对9例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进行手术治疗,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术后双下肢肌力及括约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出院后随访0.5~6年,平均2.5年。5例患... 目的:总结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体会。方法:对9例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进行手术治疗,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术后双下肢肌力及括约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出院后随访0.5~6年,平均2.5年。5例患者运动与感觉正常,括约肌功能正常;3例患者能扶杖行走,能达到反射性排尿;1例患者肢体不能完成功能活动,需用手协助挤压排尿。结论: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关键是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清除血肿减压,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 椎管内血肿 椎板切除减压
下载PDF
单纯弹簧圈栓塞和Enterpric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早期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冶飞 居置波 +3 位作者 朱春华 宋张平 陈建均 季勇 《交通医学》 2019年第6期599-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弹簧圈栓塞和Enterpric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早期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39例41个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9例45个动脉瘤采用Enterpric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栓塞成... 目的:探讨单纯弹簧圈栓塞和Enterpric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早期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39例41个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9例45个动脉瘤采用Enterpric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栓塞成功率、手术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均于发病36 h内接受栓塞治疗.单纯栓塞组瘤复发率26.83%,高于联合栓塞组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单纯栓塞组为4.88%,联合栓塞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单纯栓塞组为7.69%,联合栓塞组为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单纯栓塞组为17.95%,联合栓塞组为2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栓塞组预后良好率为79.49%,联合栓塞组为7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早期介入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单纯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复发率较高,应加强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弹簧圈栓塞 Entrtprice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机械通气下由气管导管外插入支气管镜对开颅术后早期并发肺不张进行诊治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艳萍 宋张平 +4 位作者 宋蓉蓉 王岗 管建军 倪浩亮 季勇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早期并发肺不张的重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在机械通气下由气管导管外插入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进行检查及予以生理盐水冲洗和吸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5例重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开颅术后早期并发肺不张的患者,在...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早期并发肺不张的重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在机械通气下由气管导管外插入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进行检查及予以生理盐水冲洗和吸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5例重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开颅术后早期并发肺不张的患者,在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下,从气管导管外插入纤支镜进行检查,并且予以生理盐水冲洗和吸引治疗,术中严密观察患者主要生命体征,术中术后有关指标与术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共作纤支镜诊治50例次,均顺利完成且肺不张消失,术中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多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部分指标(血气)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机械通气下由气管导管外插入纤支镜对开颅术后早期并发肺不张的重症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术 肺不张 纤支镜 安全性
下载PDF
经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泽 张小兵 +4 位作者 施超杰 宋张平 任洪清 陈建均 陈建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5期498-499,共2页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与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相比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切除术中的优势和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5月间分别经半椎板入路及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与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相比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切除术中的优势和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5月间分别经半椎板入路及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情况、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疗效、患者脊柱稳定性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半椎板入路较之全椎板入路,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情况、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少(P<0.05);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稳定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适合肿瘤较小且位于脊髓一侧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具有手术效果好,创伤性小,恢复快,有利于术后脊柱稳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硬膜下肿瘤 椎管 半椎板切除术 全椎板切除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在老年丘脑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中华 陈建 +2 位作者 顾志恺 周非 陈建均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下血肿腔置管引流对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将其分为传统组及立体定向组。传统组采用止血、降颅内压、神经营养等对症治疗的方法;立体定...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下血肿腔置管引流对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将其分为传统组及立体定向组。传统组采用止血、降颅内压、神经营养等对症治疗的方法;立体定向组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丘脑血肿腔置管引流并结合支持对症治疗,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丘脑血肿量、修改Graeb评分标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在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后GCS评分(P=0.048)、并发症发生率(P=0.031)、30 d GOS评分(P=0.044)、7 d血肿后血肿量(P=0.047)的比较上立体定向组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立体定向下血肿腔置管引流术虽然不能降低老年丘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但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出血 立体定向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