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CT影像学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彭进 贾燕华 李宏 《四川中医》 2021年第10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HC)CT影像学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住院的92例PH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CT影像学检查及中医四诊资料。比较四种不同中医辩证分型患者CT影像学上病灶大小、影像学分...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HC)CT影像学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住院的92例PH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CT影像学检查及中医四诊资料。比较四种不同中医辩证分型患者CT影像学上病灶大小、影像学分型、平扫密度、强化程度及CT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脉灌注量(PVP)、肝脏灌注指数(HPI)]。结果:气滞血瘀型患者病灶大于肝郁脾虚型,湿热郁结型大于气滞血瘀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则大于其他三型,四种证型患者病灶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以巨块型为主,结节型、弥漫型次之;肝肾阴虚型以弥漫型为主,巨块型、结节型次之;湿热蕴结型以结节型为主,巨块型、弥漫型次之;肝郁脾虚型以巨块型最少,弥漫型、结节型次之;四种证型患者影像学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证型患者平扫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患者CT强化程度以轻中度强化为主,肝肾阴虚型以中重度强化为主,湿热蕴结型以重度强化为主,肝郁脾虚型以中重度强化为主,四种证型患者CT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型、湿热蕴结型、气滞血瘀型、肝郁脾虚型患者HAP、PVP值依次降低,HPI则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C的CT影像学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临床可作为中医辩证分型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中医辨证分型由宏观向微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T影像学特征 中医辨证分型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思宏 刘孝臣 +1 位作者 吴平 卢春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月间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临床已知或疑似冠心病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月间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临床已知或疑似冠心病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CT与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分析,同时观察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受检者的CT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观察组72例中有65例共计135支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对照组中无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观察组舒张期与收缩期的CT值分别为(45.25±16.22)HU和(44.29±12.64)HU,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39±18.98)HU和(101.48±18.22)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7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62例,其中轻度狭窄40例,中度狭窄20例,重度狭窄2例,为此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5.4%和100%;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在观察组中,CT心肌灌注成像舒张期与收缩期的CT值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呈现明显负相关性(r=-0.563,-0.622,P<0.05)。结论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可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和心肌灌注成像,具有较高诊断特异性、敏感性,能明显反映疾病状况,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双能量CT 心肌灌注成像 冠心病 特异性 敏感性
下载PDF
双源CT对急性肠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思宏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诊断急性肠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50例疑似AMI患者,进行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其中诊断为阳性的9例,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其CT征...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诊断急性肠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50例疑似AMI患者,进行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其中诊断为阳性的9例,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其CT征象。均对患者进行全腹双源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及三维重建,重点观察肠系膜血管情况及肠道情况。结果:50例可疑肠缺血患者中,经检测,34例患者出现肠壁黏膜水肿,7例患者出现肠系膜积水。9例患者双源CT腹部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肠系膜上、下动静脉,其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栓塞1例,增强扫描表现为SMA不强化,管壁可见多发条状钙化,管腔重度狭窄;SMA血栓形成5例,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血栓3例,增强扫描表现为SMA或SMV的充盈缺损,呈环形"靶征"或"轨道征"表现。双源CTA能很好地显示AMI的直接征象,结合间接征象可在病变早期诊断AMI并明确病因。结论:双源CT对于AMI能够准确诊断,是无创性检查肠缺血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缺血 双源 CTA
下载PDF
肺部周围性病变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荣伟 刘月军 +1 位作者 沈春林 徐小虎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006-1007,共2页
目的探讨肺部周围性病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肺周围性病变患者45例,在CT引导下进行肺活检,分析其诊断结果、操作方法及技巧。结果 45例患者中,取得病理标本43例,其中明确为恶性39例,良性4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活... 目的探讨肺部周围性病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肺周围性病变患者45例,在CT引导下进行肺活检,分析其诊断结果、操作方法及技巧。结果 45例患者中,取得病理标本43例,其中明确为恶性39例,良性4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周围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活检 CT引导 经皮穿刺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宏 徐小虎 +1 位作者 彭进 朱万荣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33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2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手术前均行X线摄片、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成像,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地显示了骨折,对关...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2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手术前均行X线摄片、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成像,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地显示了骨折,对关节面碎裂情况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有利于术前骨折的分型,手术证实了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骨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等,有助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的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宏 徐小虎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35期7459-746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螺旋CT平扫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析其CT表现及其特征。结果:阑尾肿大(包括阑尾壁增厚、腔内积液)16例;阑尾粪石9例;盲肠周围炎性改变19例;盲肠末端局限性增厚2例;右下...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螺旋CT平扫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析其CT表现及其特征。结果:阑尾肿大(包括阑尾壁增厚、腔内积液)16例;阑尾粪石9例;盲肠周围炎性改变19例;盲肠末端局限性增厚2例;右下腹脓肿3例。结论:螺旋CT检查是急诊中明确急性阑尾炎的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不明的病例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螺旋CT扫描 CT表现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与T_2值诊断肝脏局灶性小病变的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双庆 郭亮 +2 位作者 沈海林 谢道海 胡春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2值在区分肝脏局灶性小病变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62例(84个病灶)肝脏局灶性占位小病变患者(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19例23个病灶,肝转移瘤11例18个病灶,肝海绵状血管瘤24例32个病灶,肝囊肿8例11个病灶)分... 目的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2值在区分肝脏局灶性小病变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62例(84个病灶)肝脏局灶性占位小病变患者(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19例23个病灶,肝转移瘤11例18个病灶,肝海绵状血管瘤24例32个病灶,肝囊肿8例11个病灶)分别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快速自旋回波(SE)T2WI,测量、分析、对比各病变的ADC值及T2值。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CT、B超临床确诊。结果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35±0.18)×10-3mm2/s、(1.41±0.12)×10-3mm2/s、(2.39±0.21)×10-3mm2/s、(3.44±0.27)×10-3mm2/s,肝脏恶性病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1),其诊断正确率为94.0%;肝脏恶性病变的T2值也低于良性病变(P<0.05),但两者数值重叠较多,其诊断正确率为78.6%。T2值诊断正确率明显低于ADC值(P<0.05)。结论ADC值在肝脏局灶性小病变定性诊断方面优于T2值,更具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扩散系数 肝脏 T2值 T2值 局灶性 ADC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荣伟 《右江医学》 2011年第5期631-633,F0003,共4页
胰腺内分泌肿瘤中最常见的是由B细胞组成的胰岛素瘤(INSULINOMA)。胰岛素瘤很少见,年发病率为(0.8~0.9)/100万,但又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几乎占所有胰腺内分泌肿瘤的1/3~1/2[1]。
关键词 胰岛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