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后营养指数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薛红 刘先进 +3 位作者 明芳 章颖 邵建国 卞兆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0-1245,共6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82例非肝移植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后90 d的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PNI、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和PTA的临床效能;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HBeAg状态、并发症、人工肝治疗模式及HBV⁃DNA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PNI、白蛋白、PTA、淋巴细胞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NI为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NI与MELD评分、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呈负相关,与PTA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NI的曲线下面积优于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和PTA。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PNI组患者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高PNI组(P<0.05)。结论PNI有助于辅助评估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营养指数 预后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薛红 刘甜甜 +1 位作者 郑建铭 张文宏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治的HBV-ACLF患者的年龄、性别、并发症、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和SII、终...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治的HBV-ACLF患者的年龄、性别、并发症、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和SII、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蔡尔德-皮尤改良评分(CTP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随访90 d时患者疾病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II与HBV-ACLF预后预测模型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II、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CTP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预测的临床效能,计算SII预测HBV-ACLF预后的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140例HBV-ACLF患者,生存组88例,其中男65例,女23例,年龄为(47.69±11.96)岁;死亡组52例,其中男40例,女12例,年龄为(52.73±12.22)岁。死亡组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SII、MELD评分、MELD-Na评分、CTP评分和感染率高于生存组,死亡组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预后营养指数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Z=-2.84,t=-4.81,Z=-2.15,Z=-4.91,Z=-3.47,Z=-3.36,Z=-3.83,Z=-4.69,Z=-4.56,Z=-6.31,χ^(2)=24.96,t=3.06,t=3.03,Z=-7.57,t=4.12,均P<0.05)。SII与CTP评分(r=0.2727,P=0.001)、MELD评分(r=0.3658,P<0.001)和MELD-Na评分(r=0.3811,P<0.001)均呈正相关。SII的AUC最大,为0.80,MELD评分为0.76,MELD-Na评分为0.74,CTP评分为0.73。SII的最佳截断值为447.49,SII≥447.49患者的90 d生存率[38.60%(22/57)]低于SII<447.49患者[79.52%(66/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P<0.001)。结论:SII可用于评估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SII≥447.49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预后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原文传递
APRI、FIB-4及Fibro Touch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早期预警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俞冲 李民 +1 位作者 顾玉玲 顾尔莉 《肝脏》 201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APRI、FIB-4及Fibro Touch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402例,根据肝活组织检查结果分组: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_0-S_1)146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_2-S_3)162例、早期肝硬化组(S_4... 目的探讨APRI、FIB-4及Fibro Touch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402例,根据肝活组织检查结果分组: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_0-S_1)146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_2-S_3)162例、早期肝硬化组(S_4)94例。每例患者进行APRI、FIB-4及Fibro Touch的评估。计算上述无创指标联合检测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无创诊断模型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S_2)的早期诊断价值,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APRI、FIB-4及Fibro Touch 3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活组织检查具有良好一致性(P<0.05),其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68、0.712、0.865。根据肝组织病理结果将入组病例分为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_0-S_1)与肝纤维化组(≥S_2),对无创诊断模型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RI、FIB-4及Fibro Touch对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其OR值分别为1.996、1.563及2.180。以APRI、FIB-4、Fibro Touch作为参数拟合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拟合优度高(χ~2=13.689,P=0.126),得出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早期预警方程为logit(P)=-0.556+1.119*(APRI)+1.202*(FIB-4)+1.682*(Fibro Touch)。ROC曲线分析显示3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于肝纤维化(≥S_2)的早期预警价值最大,Fibro Touch检测预警效能优于APRI、FIB-4,而APRI和FIB-4在肝纤维化的早期预警价值无显著差异。采用上述指标联合对于肝纤维化(≥S_2)的早期预警曲线下面积为0.928,其最大约登指数为0.819,最佳临界值为18.14,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6%和92.3%。结论 APRI、FIB-4及Fibro Touch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早期预警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纤维化 无创诊断 早期预警
下载PDF
肠道黏膜屏障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莉 卞兆连 薛红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793-797,F0003,共6页
胃肠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健康完整的肠道黏膜屏障是阻止有害物质易位的基本防线。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同时由于肠道微生态失调,导致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进一步加重ACLF病情。维护肠道黏膜屏障的正常... 胃肠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健康完整的肠道黏膜屏障是阻止有害物质易位的基本防线。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同时由于肠道微生态失调,导致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进一步加重ACLF病情。维护肠道黏膜屏障的正常功能,对ACLF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正常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肠道黏膜屏障受损与ACLF的关系以及受损后对ACLF病程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肠道黏膜屏障 微生物屏障 肠道微生物群 治疗方式
下载PDF
COSSH-ACLFⅡ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沈周明 陈伟杰 +3 位作者 刘一村 张莉 薛红 卞兆连 《肝脏》 2023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COSSH-ACLFⅡ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确诊的7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随访90 d时患者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 目的探讨COSSH-ACLFⅡ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确诊的7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随访90 d时患者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n=49)和死亡组(n=23)。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SSH-ACLFⅡ、MELD、MELD-Na、iMELD和CTP评分对ACLF患者预后预测的临床效能,计算COSSH-ACLFⅡ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并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两组间年龄为(50.8±12.5)岁比(63.0±12.5)岁(t=-3.910,P<0.01),肝性脑病为16.33%比37.50%(χ^(2)=4.043,P=0.044),消化道出血为6.22%比41.67%(χ^(2)=11.583,P<0.01),总胆红素为229.10μmol/L(113.80,363.40)比294.45μmol/L(241.88,366.30)(U=-2.243,P=0.025),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67±0.49比1.94±0.56(t=-2.117,P=0.038),血肌酐为64.14±18.20比94.51±40.60(t=-3.497,P=0.020),尿素氮为4.68(3.12,6.55)比6.82 mmol/L(4.05,10.44)(U=-2.178,P=0.029)。死亡组COSSH-ACLFⅡ(6.58±0.95比7.78±0.86,t=-5.238,P<0.01)、MELD(20.46±6.52比24.28±3.76,t=-2.653,P<0.01)、MELD-Na(21.40±9.45比26.15±8.01,t=-2.120,P=0.038)、iMELD(40.73±8.64比51.81±14.92,t=-4.019,P<0.01)和CTP(10.00±1.74比11.00±1.47,t=-2.416,P=0.018)评分均高于生存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不同评分系统预测ACLF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COSSH-ACLFⅡ(AUC=0.826,95%CI:0.727~0.925)、MELD(AUC=0.688,95%CI:0.565~0.811)、iMELD(AUC=0.765,95%CI:0.684~0.882)、MELD-Na(AUC=0.651,95%CI:0.521~0.780)和CTP(AUC=0.640,95%CI:0.504~0.775)。用约登指数确定COSSH-ACLFⅡ的最佳截断值为7.02,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OSSH-ACLFⅡ>7.02组患者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COSSH-ACLFⅡ≤7.02组,Log-Rank=1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SSH-ACLFⅡ评分模型对于A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分系统 慢加急性肝衰竭 短期 预后
下载PDF
CONUT联合CTP评分预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卞兆连 邵建国 薛红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1,共6页
背景:肝性脑病(HE)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早期评估肝硬化合并HE病情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联合CTP评分对肝硬化合并HE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 背景:肝性脑病(HE)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早期评估肝硬化合并HE病情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联合CTP评分对肝硬化合并HE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初诊的168例肝硬化合并H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新的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评分对HE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死亡组ALT、AST、TBIL、IN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ALB、总胆固醇、血清钠、纤维蛋白原、淋巴细胞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CONUT(OR=1.499,95%CI:1.092~2.057,P=0.012)、CTP评分(OR=1.474,95%CI:1.178~1.844,P=0.001)是肝硬化合并HE患者9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CTP、CONUT、CONUT⁃CTP三种评分模型的AUC分别为0.90、0.94、0.9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ONUT⁃CTP评分≥7.50分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7.50分组(P<0.0001)。结论:CONUT⁃CTP评分对肝硬化合并HE患者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7.50分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控制营养状况 预后
下载PDF
内镜治疗时机对早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卞兆连 程苕莼 +4 位作者 刘一村 秦相清 朱陈 陈建 薛红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2期2470-2475,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时机对早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及肝病科收治的166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过早期积极内科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时机对早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及肝病科收治的166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过早期积极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后行内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镜治疗时机不同分为三组,其中早期组患者在入院后4~<6 h行内镜治疗(52例),中期组患者在入院后6~<24 h行内镜治疗(55例),后期组患者在入院后≥24 h行内镜治疗(59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早期再出血、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6周的生存率,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再出血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的止血时间明显长于早期组[(2.15±1.10)d比(1.38±0.65)d](P<0.05);后期组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早期组[(2.03±0.71)d比(1.38±0.65)d、17(14,21)d比15(10,20)d](P<0.05),早期再出血患者比例、住院死亡率均高于早期组[20.34%(12/59)比9.62%(5/52)、22.03%(13/59)比5.77%(3/52)](P<0.05);后期组的住院时间长于中期组[17(14,21)d比12(10,14)d](P<0.05)。6周随访终止,早期组7例死亡,中期组12例死亡,后期组19例死亡,三组的6周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5.107,P=0.02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镜治疗时机及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早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早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入院后4~6 h行内镜治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死亡率及提高患者6周生存率,而内镜治疗时机是影响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治疗时机 药物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乌司奴单抗治疗克罗恩病39例短期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周桐桐 陈伟杰 +3 位作者 王燕燕 罗蕾蕾 薛红 卞兆连 《交通医学》 2023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分析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UST)治疗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39例难治性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接受乌司奴单抗治疗,采用相关实验室检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及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 目的:分析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UST)治疗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39例难治性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接受乌司奴单抗治疗,采用相关实验室检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及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进行评估。结果:UST治疗16周时WBC为5.09(4.02,6.19)×10^(9)/L,CRP为2.33(2.01,4.22)mg/L,ESR为13.50(9.00,15.50)mm/h,Fc为31.3(24.10,56.40)μg/g,分别低于初次治疗时的6.22(5.48,8.45)×10^(9)/L、4.36(1.31,12.77)mg/L、20.00(15.50,35.5)mm/h和46.40(34.70,103.70)μ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ST治疗16周时HGB为134.33±14.08 g/L,ALB为41.95(36.82,44.80)g/L,分别高于初次治疗时的117.82±17.49 g/L和39.10(31.00,40.4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ST治疗16周时CDAI评分为127.00(104.00,260.00)分,低于初次治疗时的283.00(197.00,352.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时21例(53.80%)达到临床缓解,28例(71.80%)为临床应答。12例患者治疗后复查结肠镜或小肠镜,治疗16周时SES-CD评分为3.00(3.00,3.00)分,低于初次治疗时的4.00(4.00,5.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16.67%)达到内镜缓解,7例患者(58.3%)达到内镜应答。结论:UST可有效控制难治性CD患者的炎性反应,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乌司奴单抗 临床疗效 炎性反应
下载PDF
PIWI相互作用RNA01772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9
作者 吴依靖 王婕 +6 位作者 王浩 陈琳 王慧璇 居林玲 袁柳霞 李民 王峰 《交通医学》 2023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目的:分析PIWI相互作用RNA017724在肝细胞癌组织、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PIWI相互作用RNA017724的... 目的:分析PIWI相互作用RNA017724在肝细胞癌组织、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PIWI相互作用RNA017724的表达水平。将PIWI相互作用RNA017724模拟物和抑制剂转染SMMC-7721和PLC/PRF/5细胞,采用CCK-8法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肝癌组织中PIWI相互作用RNA01772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匹配的相邻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WI相互作用RNA017724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期较短。PIWI相互作用RNA017724抑制剂促进SMMC-7721和PLC/PRF/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模拟物抑制SMMC-7721和PLC/PRF/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IWI相互作用RNA017724对细胞凋亡无明显作用。结论:PIWI相互作用RNA017724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IWI相互作用RNA017724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下载PDF
思维导图式八段锦训练对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疲乏的影响
10
作者 邵巧玉 陈苏 +1 位作者 包晓春 张丽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149-151,155,共4页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式八段锦训练对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疲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治疗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式八段锦训练对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疲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治疗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思维导图式八段锦训练,均干预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疲乏状态、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多维度疲乏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广泛性焦虑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思维导图式八段锦训练有效改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躯体疲乏情况,缓解其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化 思维导图 八段锦训练 疲乏
下载PDF
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指导下的营养干预对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包晓春 张丽华 +2 位作者 花萍 施岑娟 王忠成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第34期193-196,F0003,共5页
目的 探究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指导下的营养干预对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治疗的98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 探究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指导下的营养干预对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治疗的98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指导下的营养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后血清营养学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指导下的营养干预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水平,保护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评估与管理 肝硬化 血清营养学指标 肝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