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特异诊断新标志物发现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
作者 方淼 郑文杰 +2 位作者 姚敏 董志珍 姚登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865-873,共9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的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虽经持续不懈地根除或改进多种治疗技术,肝癌患者的预后仍很差.如何监测肝细胞的恶性转化或早期诊断HCC仍是医学难题.HCC发病机制复杂,多种致病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的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虽经持续不懈地根除或改进多种治疗技术,肝癌患者的预后仍很差.如何监测肝细胞的恶性转化或早期诊断HCC仍是医学难题.HCC发病机制复杂,多种致病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持续感染、脂质积聚和黄曲霉素摄入等致使抗癌基因失活或癌基因复活,诱发肝细胞癌变;HCC患者的早期筛查有益于延长生存期.血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癌特异性AFP或A F P-L3作为肿瘤标志虽已常规应用,但他们诊断肝癌仍存在假阳性结果且灵敏度及特异性欠佳.肝癌的有效治疗取决于早期诊断,急需研发比较准确有效标志物用于肝癌患者的早期临床分期,治疗监测与预后判断.近来,积累的资料已显示新的血源性标志物如循环血肿瘤细胞,相关通路关键信号分子、癌胚型特异蛋白、长链非编码RNA和微小RNA对肝癌诊断的潜在价值.本文述评了肝癌特异诊断相关分子标志发现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分子标志 特异诊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肝癌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谱及转录核因子-κB动态改变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志珍 姚登福 +4 位作者 苏小琴 姚敏 吴信华 邱历伟 吴玮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80-584,共5页
目的观察肝癌(HCC)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谱及转录核因子-κB(NF-κB)的动态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制备肝癌模型,以全基因组芯片分析基因表达谱的动态变化,经病理组织学(HE染色)分析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癌变不... 目的观察肝癌(HCC)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谱及转录核因子-κB(NF-κB)的动态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制备肝癌模型,以全基因组芯片分析基因表达谱的动态变化,经病理组织学(HE染色)分析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癌变不同时期定量观察NF-κB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人肝癌及非癌组织中总RNA及NF-κB表达水平。结果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经含有28 000个基因芯片分析发现,早期2 898个基因上调,晚期3 208个基因上调。正常对照肝NF-κB表达水平较低,在诱癌后肝细胞发生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高分化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随肝癌进展NF-κB表达呈梯度增加,在肝癌发展不同阶段NF到-κB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高度正相关。人肝癌组NF-κB表达,也明显高于自身对照的非癌组织(P<0.01)。结论多种基因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其中NF-κB信号转导途径激活起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 转录核因子-κB 肝癌模型 基因表达
下载PDF
MicroRNA作为原发性肝癌新标志物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志珍 姚登福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98-404,共7页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发病率高,进展快,早期发现难,易产生多药耐药(MDR)和复发转移,治疗难度大,且预后差,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亟待探索新的诊治方法。体内广泛存在由20~2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微...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发病率高,进展快,早期发现难,易产生多药耐药(MDR)和复发转移,治疗难度大,且预后差,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亟待探索新的诊治方法。体内广泛存在由20~2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微小RNA(micro RNAs,mi RNAs),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参与胚胎发育、细胞增殖与分化、凋亡等生命过程,在新血管生成、干细胞分化、浸润及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MICRORNA 肝癌发生 细胞增殖 肝细胞 基因表达 核苷酸组成 预后差 肝癌细胞株 细胞分化程度
下载PDF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核因子-κB及其基因的动态表达与定量分析
4
作者 董志珍 姚登福 +5 位作者 于洪波 顾文静 沈预程 李月明 王以浪 沈俊俊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9-673,共5页
目的观察肝癌形成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及NF-κB mRNA动态表达与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以2乙酰氨基芴制备肝癌模型,经病理组织学分析肝细胞形态学变化,定量观察NF-κB动态变化,以巢式PCR分析NF-κB mRNA的表达。并以自身配... 目的观察肝癌形成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及NF-κB mRNA动态表达与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以2乙酰氨基芴制备肝癌模型,经病理组织学分析肝细胞形态学变化,定量观察NF-κB动态变化,以巢式PCR分析NF-κB mRNA的表达。并以自身配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后的肝癌及其癌周组织,定量分析肝癌组织中NF-κB表达及病理学特征。结果诱癌后在肝细胞呈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肝细胞癌形成,NF-κB及基因表达呈梯度增加。NF-κB阳性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染色,癌组织NF-κB点灶状表达,定位于胞质和细胞核;癌周组织NF-κB主要定他于胞质,未见细胞核阳性。癌变过程中NF-κB mRNA表达明显增强。人肝癌组织NF-κB(69.3±40.2)pg/mg,明显高于癌周组织(21.0±17.2)pg/mg(t=6.54,P〈0.01)。癌组织NF-κB表达阳性牢为100%,癌周组织为68.6%(x^2=13.05,P〈0.01)。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数目和肿瘤直径无关。结论NF-κB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表达抑制有助于肝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核因子-ΚB 大鼠 模型 动物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