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壳素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焦海山 姚健 +2 位作者 任艳玲 王晓冬 杨宇民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7-602,620,共7页
探讨壳聚糖导管乙酰化反应而成的甲壳素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先将脱乙酰度92.5%的壳聚糖经溶解、冷冻、成形、中和、干燥等步骤制成壳聚糖导管,再经乙酰化反应制备成甲壳素神经导管。以该神经导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 探讨壳聚糖导管乙酰化反应而成的甲壳素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先将脱乙酰度92.5%的壳聚糖经溶解、冷冻、成形、中和、干燥等步骤制成壳聚糖导管,再经乙酰化反应制备成甲壳素神经导管。以该神经导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术后16周,通过电生理、组织形态学等方法评价神经导管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显示,术后16周再生神经已通过甲壳素神经导管长入远端,坐骨神经干重新恢复连续性,再生神经具有电传导功能,并实现对靶肌肉的再支配。缺损组则未观察到神经再生。实验表明,壳聚糖导管乙酰化而成的甲壳素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壳聚糖 神经导管 外周神经再生 移植
下载PDF
我国医学研究生教学模式现状及选择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胡迎青 王晓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1年第5期490-493,共4页
为提高医学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医学研究领域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调查分析了医学研究生教育采用的多种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显示:灌输式、传教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各具特色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各研究生教... 为提高医学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医学研究领域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调查分析了医学研究生教育采用的多种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显示:灌输式、传教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各具特色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各研究生教育机构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医学人才。汇总并分析了讨论会型、PBL型、网络互动型、带课题型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各具特色。研究生教学模式的选择应"以人为本、以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为主、学习知识技术方法为辅"的培养导向,培养机构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生源结构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生教育可以多层次化,教学模式可以多样化和综合化,选择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标准,并不在于该模式能够给学习者多少已有知识,而在于它是否具备培养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只有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医学教育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丙氨瑞林穴位注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P物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林海英 徐邦生 +2 位作者 张玉泉 蔡云平 夏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6-638,642,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丙氨瑞林穴位注射对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7只SD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组(D1组)、丙氨瑞林肌肉注射组(D2... 目的研究丙氨瑞林穴位注射对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7只SD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组(D1组)、丙氨瑞林肌肉注射组(D2组)、丙氨瑞林穴位注射组(D3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4周后用药,治疗4周后处死。分别测量用药前后痛阈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SP在各组子宫及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标本中的表达。结果(1)B组痛阈显著低于A组和C组;D1组、D2组、D3组痛阈明显高于B组;D3组痛阈明显高于D1组和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SP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分布于子宫内膜(异位和在位)上皮细胞、子宫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及炎性细胞中。A组、B组、C组、D1组、D2组、D3组S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78%、92.22%、22.22%、57.00%、48.00%、25.00%,B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阳性级别最高;D3组SP表达阳性率和阳性级别低于D1组和D2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小剂量丙氨瑞林穴位注射可有效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其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P的释放,从而达到镇痛效果。丙氨瑞林穴位注射优于丙氨瑞林肌肉注射,有望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穴位注射 P物质
原文传递
转化医学对人才培养的启示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单芳 周逸萍 +1 位作者 王晓冬 李恩昌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年第6期644-646,共3页
针对我国当前医学教育中基础与临床脱节,人文教育薄弱等弊端,提出以转化医学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有效的改革途径之一。文章在对转化医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介绍... 针对我国当前医学教育中基础与临床脱节,人文教育薄弱等弊端,提出以转化医学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有效的改革途径之一。文章在对转化医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介绍了教育改革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医学教育 改革
下载PDF
不同浓度BMSCs联合壳聚糖导管对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杨阳 陈雪 +4 位作者 李奕 陈颖 高银峰 宋戈 王晓冬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1-937,共7页
比较不同浓度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联合壳聚糖导管移植物在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中的修复作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分别以104/mL(A组)、106/mL(B组)和108/mL(C组)的浓度联合壳聚糖导管植入大鼠T8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中;术后12... 比较不同浓度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联合壳聚糖导管移植物在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中的修复作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分别以104/mL(A组)、106/mL(B组)和108/mL(C组)的浓度联合壳聚糖导管植入大鼠T8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中;术后12周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大脑皮层、损伤平面以下刺激时均能在腓肠肌内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其中皮层潜伏期C组短于A组,皮层振幅B、C组大于A组(P<0.05);取材后大体观察各组移植物均能和损伤脊髓两端整合良好;尼氏染色显示在再生区域中段神经元数目C组大于A、B组(P<0.05);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再生轴突能穿越胶质瘢痕界面长入损伤远端;电镜观察再生区域内有较多的有髓神经纤维,其中C组的有髓神经数目多于A组,髓鞘厚度大于A、B组(P<0.05)。BMSCs联合壳聚糖导管制成的人工组织移植物可以桥接脊髓损伤造成的缺损,部分恢复电生理特性,促进轴突再生,其中高浓度细胞组(C组)修复效果较好,提示该移植方法可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壳聚糖 脊髓损伤 大鼠
下载PDF
施万细胞的层黏连蛋白表达变化及两者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雪 林巍巍 +2 位作者 李奕 陈颖 王晓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观察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在坐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及LN和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的相互关系。方法:取E14、E17、P1和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N表达情况;体外培养大鼠来源的SCs,经过外源性L... 目的:观察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在坐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及LN和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的相互关系。方法:取E14、E17、P1和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N表达情况;体外培养大鼠来源的SCs,经过外源性LN处理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LN、nidogen、type IVcollagen等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表达,酸性磷酸酶法检测SCs的黏附能力。结果:E17大鼠坐骨神经SCs有LN阳性免疫反应;经过外源性LN处理后,SCs有LN、nidogen、type IV collagen阳性免疫反应,且黏附能力增加。结论:在E17大鼠中,SCs开始分泌LN;LN具有促进SCs合成细胞外基质成分,并在其黏附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黏连蛋白 施万细胞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组织学与胚胎学试卷库的使用与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夏平 徐邦生 +1 位作者 姚健 王晓冬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8-129,共2页
优质的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考试仍然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教学质量检验方法[1]。近年来,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按照知识性和实用性并重的原则,本教研室将组织学与胚胎学分成不同的教学... 优质的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考试仍然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教学质量检验方法[1]。近年来,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按照知识性和实用性并重的原则,本教研室将组织学与胚胎学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分别采用相应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课件。同时建立和使用模块化组织学与胚胎学试卷库,试卷库共包含100套试卷,分7个组别设置:临床医学和全科医学专业定为99学时模块(含普本、本三两组);护理和检验专业定为63学时模块(含本二、本三两组);康复医学、临床医专和成人教育定为36学时模块(含本科、专科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学 组织学 试卷 教学模块 全科医学专业 教学质量 临床医学 教育工作
下载PDF
P物质在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造模前后痛阈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夏平 徐邦生 +1 位作者 林海英 蔡云苹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4,72,共4页
目的:观察P物质在腹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大鼠及非模型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造模前后痛阈的变化,探讨P物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痛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EMT动物模型,造模前后测痛阈,术后6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目的:观察P物质在腹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大鼠及非模型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造模前后痛阈的变化,探讨P物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痛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EMT动物模型,造模前后测痛阈,术后6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物质在模型大鼠及非模型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术后4、6周模型组痛阈值下降,术后6周时P物质表达模型鼠比非模型鼠高,主要表达部位在原位和异位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内皮,基质细胞,部分上皮细胞胞质以及吞噬细胞。结论:P物质在EMT模型大鼠子宫内膜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 大鼠
下载PDF
术中短期低频电刺激对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再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焦海山 肖波 +4 位作者 王晓冬 李东印 宋悦宁 郑辉 刘晓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目的探讨术中短期低频电刺激(short-term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SLES)对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60~180 g,制备大鼠坐骨神经13 mm长陈旧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术中短期低频电刺激(short-term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SLES)对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60~180 g,制备大鼠坐骨神经13 mm长陈旧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切取对侧正常坐骨神经桥接缺损并施以SLES,对照组同法修复神经缺损但不予以电刺激。修复术后1、2、7 d取大鼠脊髓腰膨大段(L_(4、5))以及相应背根神经节,行抗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s 43,GAP-43)及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修复术后3个月行荧光金逆行示踪实验。取再生神经组织中段作横、纵冰冻切片,分别行Meyer神经三色染色和抗鼠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及可溶性蛋白100(soluble protein100,S-100)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并取术侧远端神经行透射电镜观察,测量有髓神经纤维、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计算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及G比值。取术侧腓肠肌计算相对湿重比,并行Karnovsky-Root运动终板胆碱酯酶组织学染色观察。结果实验组修复术后1、2 d,术侧对应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GAP-43和BDNF表达上调快于对照组。荧光金逆行示踪实验示,实验组术侧脊髓前角及相应背根神经节中标记的神经元多于对照组。实验组再生神经Meyer神经三色染色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再生神经组织发育优于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示再生神经纤维成簇分布,实验组轴突直径、髓鞘厚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及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侧腓肠肌相对湿重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3,P=0.000)。腓肠肌Karnovsky-Root运动终板胆碱酯酶组织学染色示,实验组运动终板的形态和数量略优于对照组。结论术中SLES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鼠短期(1个月)长距离陈旧性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低频电刺激 周围神经 陈旧性损伤 神经缺损修复 大鼠
原文传递
内侧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可塑性改变在吗啡奖赏记忆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秀芳 胡宝英 +1 位作者 巩秀 王晓冬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 观察吗啡诱导的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可塑性改变对吗啡奖赏记忆形成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吗啡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kg)和盐酸吗啡(10 mg/kg),注射后0、2、4、8h断头取脑,Western B... 目的 观察吗啡诱导的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可塑性改变对吗啡奖赏记忆形成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吗啡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kg)和盐酸吗啡(10 mg/kg),注射后0、2、4、8h断头取脑,Western Blot分析mPFC区Arc/Arg 3.1蛋白变化;另取大鼠60只,分别腹腔注射0、5、10或20 mg/kg吗啡,Western Blot(n=5)分析mPFC区Arc/Arg 3.1蛋白变化;免疫组化法(n=5)检测mPFC区Arc/Arg 3.1阳性细胞数量变化;Golgi-cox改良法(n=5)检测mPFC区神经元棘突数量变化;再取大鼠40只,经8天生理盐水、吗啡交替训练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吗啡模型组大鼠在每次吗啡注射前15 min给予mPFC区注射Arc/Arg 3.1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AS,n=10)及其对照(CS,n=10),观察其对吗啡CPP评分的影响.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10 mg/kg吗啡注射后2 h mPFC内Arc/Arg 3.1蛋白水平、Arc/Arg 3.1阳性细胞数、棘突数量[(1.01±0.04) vs (1.58±0.18),P<0.01;(42.80±7.63) vs (74.47±8.02),P<0.01;(17.27±5.64) vs (39.47±7.56),P<0.01]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5、10或20 mg/kg吗啡注射后2h均可诱导mPFC的Arc/Arg 3.1蛋白水平显著增加,无剂量依赖效应;对于吗啡CPP模型组大鼠,与mPFC区注射CS相比(0.74±0.02),AS显著降低吗啡CPP的评分(0.51±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次吗啡注射可以诱导大鼠mPFC区Arc/Arg 3.1蛋白表达增加并伴有神经元可塑性的增强,增加的Arc/Arg 3.1蛋白介导了吗啡奖赏记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内侧前额叶皮质 突触可塑性 成瘾记忆 条件性位置偏爱
原文传递
损伤后脑膜成纤维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奕 陈雪 +6 位作者 陈颖 林巍巍 刘永华 朱俊杰 费翔 刘宇西 王晓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67-1570,1576,共5页
目的体外观察损伤后脑膜成纤维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大脑脑膜的成纤维细胞,经GFAP和纤维粘连蛋白(F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将损伤后成纤维细胞来... 目的体外观察损伤后脑膜成纤维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大脑脑膜的成纤维细胞,经GFAP和纤维粘连蛋白(F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将损伤后成纤维细胞来源条件培养基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根据成纤维细胞损伤时间不同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损伤4 h组(B组)、损伤24 h组(C组)、损伤72 h组(D组),应用CCK8试剂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通过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将损伤的成纤维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接触共培养72 h,根据与成纤维细胞的距离,将星形胶质细胞分为近(J)组和远(Y)组,通过FN和GFAP双重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GFAP表达。结果 B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低于A、C、D组(P<0.05);非接触共培养时,C组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强度显著高于B、D组(P<0.05);接触共培养时,J组星形胶质细胞的GFAP表达强度显著高于Y组(P<0.05)。结论损伤后脑膜成纤维细胞能触发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胶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活性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壳聚糖乙酰化甲壳素材料与许旺细胞的体外相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颖 任艳玲 +3 位作者 李奕 林巍巍 杨宇民 王晓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6230-6234,共5页
背景:天然甲壳素溶解性差,不易加工处理。传统工艺制备的甲壳素存在较多致炎性杂质蛋白。目的:观察由高纯度壳聚糖乙酰化制备的甲壳素材料与许旺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9/2007-10在南通大学医学... 背景:天然甲壳素溶解性差,不易加工处理。传统工艺制备的甲壳素存在较多致炎性杂质蛋白。目的:观察由高纯度壳聚糖乙酰化制备的甲壳素材料与许旺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9/2007-10在南通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及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新生一两天的SPF级SD大鼠坐骨神经和臂丛神经用于培养许旺细胞,自制壳聚糖膜,脱乙酰度为92.5%。方法:将脱乙酰度92.5%的壳聚糖膜浸入5%的醋酐甲醇溶液中进行乙酰化反应后制备甲壳素膜。体外接种许旺细胞分别至壳聚糖膜和甲壳素膜上。主要观察指标:共培养6d后通过抗S-100蛋白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并进行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试剂检测在壳聚糖膜浸出液、甲壳素膜浸出液、L-15培养基、有机锡浸出液中生长2,4,6d许旺细胞的细胞活力。结果:抗S-100蛋白免疫细胞化学的鉴定结果提示这类细胞为许旺细胞;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均发现细胞能够在壳聚糖膜和甲壳素膜表面正常生长,细胞贴附牢固,外形饱满,大多数细胞呈长梭形,边缘清晰,细胞增殖情况良好。细胞活力检测的结果显示壳聚糖膜浸出液和甲壳素膜浸出液中生长的许旺细胞与L-15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胞相比,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有机锡浸出液中生长的许旺细胞活力均低于其他浸出液,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乙酰化制备的甲壳素材料与许旺细胞体外生物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壳聚糖 乙酰化 许旺细胞 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平 王晓冬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6期498-500,共3页
基础医学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地方院校面对招生人数增加、教学层次增多、基础医学课程课时不断缩减的现实问题,必须改革原来的课程教学体系,采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基础医学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地方院校面对招生人数增加、教学层次增多、基础医学课程课时不断缩减的现实问题,必须改革原来的课程教学体系,采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才能满足各种专业、各种层次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课程教学 教学体系 地方院校
下载PDF
成年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远侧端雪旺细胞变化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奕 林巍巍 +1 位作者 王晓冬 姚健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体外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不同时间段远侧端雪旺细胞的变化。方法:切断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以远侧端为研究对象,术后1、2周和1个月取材,进行雪旺细胞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S-100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雪旺细... 目的:体外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不同时间段远侧端雪旺细胞的变化。方法:切断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以远侧端为研究对象,术后1、2周和1个月取材,进行雪旺细胞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S-100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雪旺细胞的形态,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神经被切断后,雪旺细胞形态发生改变,1月组最明显;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也发生变化,切断1周组活力和增殖能力最强,随后逐渐变弱。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但仍未停止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细胞 S-100 MTT 流式细胞仪 坐骨神经 大鼠
下载PDF
组织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科技创新培养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健 陈雪 +2 位作者 蔡云平 徐邦生 王晓冬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3期477-478,共2页
组织学是一门应用显微镜技术来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是学习其它医学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目的不应仅局限于传授人体组织结构知识。更应着重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组织学实验课在验证所学理论、... 组织学是一门应用显微镜技术来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是学习其它医学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目的不应仅局限于传授人体组织结构知识。更应着重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组织学实验课在验证所学理论、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实验课 学生观 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 科技创新 人体组织结构 学生动手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
下载PDF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平 王晓冬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8期622-624,共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院校设立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室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要求,以改革课程实验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考试形式为切入点,初步构建新型的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并将该教学模式运...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院校设立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室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要求,以改革课程实验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考试形式为切入点,初步构建新型的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并将该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平 徐邦生 +1 位作者 姚健 王晓冬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M0002-M0002,M0004,共2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传统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制定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计划、编写教案、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和考试等环节。本教研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尝试以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BlackboardlearningsystemTM,以下简称BB平台)^[1]为载体,...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传统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制定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计划、编写教案、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和考试等环节。本教研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尝试以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BlackboardlearningsystemTM,以下简称BB平台)^[1]为载体,在课程设置模块化的基础上,将各个教学环节分别数字化,配合课堂教学,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管理 模块化 胚胎学 组织学 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 教学大纲
下载PDF
3.0T磁共振扫描仪对大鼠胸髓完全损伤模型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银峰 陈雪 +1 位作者 王秀斌 王晓冬 《交通医学》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大鼠胸髓完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年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3)和损伤组(n=3)采用BBB评分进行后肢功能评估,并运用3.0TMRI技术对大鼠胸髓进行成像,观察正常大鼠胸髓的形态结构及胸髓损伤后缺...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大鼠胸髓完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年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3)和损伤组(n=3)采用BBB评分进行后肢功能评估,并运用3.0TMRI技术对大鼠胸髓进行成像,观察正常大鼠胸髓的形态结构及胸髓损伤后缺损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行为学评分显示了损伤后大鼠后肢肌力恢复过程;3.0TMRI成像技术显示大鼠胸髓的矢状面、横切面形态结构及损伤后脊髓的状况。结论:3.0TMRI成像技术有助于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缺损情况,并与BBB评分结果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磁共振成像 BBB评分 大鼠
下载PDF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晓冬 徐邦生 +4 位作者 姚健 林巍巍 陈雪 夏平 李奕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年第4期529-531,共3页
本文首先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了回顾,继而介绍了南通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举措:实施一系列课程内容的改革,形成不同学时的教学模块,开出多门子课程或选修课程;实施教学方法和手... 本文首先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了回顾,继而介绍了南通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举措:实施一系列课程内容的改革,形成不同学时的教学模块,开出多门子课程或选修课程;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医学生的动手实践、早期参与科学研究等机会,以达到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目的;最后,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口腔组织胚胎学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平 姚健 徐邦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33期140-141,共2页
口腔组织胚胎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南通大学在课程教学中精选部分章节采用PBL教学模式,其余章节仍采用LBL教学模式,考试并采用问卷调查检测教学效果。结果较为满意,合格率占90%。绝大部分学生认为PBL与LBL相结合是最... 口腔组织胚胎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南通大学在课程教学中精选部分章节采用PBL教学模式,其余章节仍采用LBL教学模式,考试并采用问卷调查检测教学效果。结果较为满意,合格率占90%。绝大部分学生认为PBL与LBL相结合是最好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组织胚胎学 双轨制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