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对照)和0.30%的酵母培养物,配制2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记为Y0、Y0.3组),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20±0.0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56 d。提取凡纳滨对虾肠道总DNA,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对照)和0.30%的酵母培养物,配制2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记为Y0、Y0.3组),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20±0.0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56 d。提取凡纳滨对虾肠道总DNA,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比较样品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Y0.3组对虾肠道分类单元(OTUs)数量、丰富度指数(Chao1、ACE值)、多样性指数(Shannon、np Shannon指数)与Y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物种分类树发现,两组的主要细菌类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γ-变形菌纲是对虾肠道的最主要菌群,所占比例达69.48%;从科分类水平看,Y0.3组对虾肠道菌群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比Y0组提高4.98%;从优势属水平来看,Y0.3组对虾肠道的乳球菌属(Lactococcus)高于Y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Y0.3组对虾肠道的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低于Y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0.30%酵母培养物可改善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展开更多
本文研究蓝圆鲹在不同腌制条件下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含盐量、pH值、嗜盐菌总数等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腌制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并分别在腌制的第4 d和第2 d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腌制...本文研究蓝圆鲹在不同腌制条件下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含盐量、pH值、嗜盐菌总数等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腌制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并分别在腌制的第4 d和第2 d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腌制结束时,水分含量在58.80~61.77%之间,水分活度在0.75~0.82之间;在腌制过程中,样品的含盐量表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从腌制的第2 d起,三种不同盐度腌制样品的盐含量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腌制所用盐度越高,终产品含盐量越高;不同腌制条件下,均表现为pH值在腌制初期升高,之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盐和鱼质量比为1:8盐度条件下与另外两种盐度相比,pH的变化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盐和鱼质量比为1:3时,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嗜盐菌逐渐消失,盐和鱼质量比为1:5时,部分嗜盐菌仍可以生长,腌渍结束时为3.19 lg CFU/g,盐和鱼质量比为1:8时,嗜盐菌在初期生长较快,在腌制末期达到平衡状态,但仍处于较高含量水平,达到4.56 lg CFU/g。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研究蓝圆鲹在不同腌制条件下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含盐量、pH值、嗜盐菌总数等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腌制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并分别在腌制的第4 d和第2 d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腌制结束时,水分含量在58.80~61.77%之间,水分活度在0.75~0.82之间;在腌制过程中,样品的含盐量表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从腌制的第2 d起,三种不同盐度腌制样品的盐含量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腌制所用盐度越高,终产品含盐量越高;不同腌制条件下,均表现为pH值在腌制初期升高,之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盐和鱼质量比为1:8盐度条件下与另外两种盐度相比,pH的变化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盐和鱼质量比为1:3时,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嗜盐菌逐渐消失,盐和鱼质量比为1:5时,部分嗜盐菌仍可以生长,腌渍结束时为3.19 lg CFU/g,盐和鱼质量比为1:8时,嗜盐菌在初期生长较快,在腌制末期达到平衡状态,但仍处于较高含量水平,达到4.56 lg CF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