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生素与肠道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曹婧 文学方 武涌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797-807,共11页
肠道微生物群在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改变肠道内菌群和代谢物的变化,更能直接或间接调控肠道内环境的免疫反应,最终加重肠道的损伤。抗生素作为对抗不利于肠道健康的菌群的主流药物,可通过降低肠道内... 肠道微生物群在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改变肠道内菌群和代谢物的变化,更能直接或间接调控肠道内环境的免疫反应,最终加重肠道的损伤。抗生素作为对抗不利于肠道健康的菌群的主流药物,可通过降低肠道内细菌浓度、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调节代谢物的产生以及调控免疫反应等方式来影响肠道疾病的发病进程。但抗生素在应用于肠道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例如多重耐药病原体的出现、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高表达以及全身性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本文作者详细描述了肠道疾病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关联;抗生素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对抗生素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利弊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为抗生素在肠道疾病中的运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肠道疾病 肠道微生物群 肠道生态失调
下载PDF
臭氧处理对牛乳乳清蛋白的结构及致敏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熊子奕 谭宏凯 +3 位作者 胡永芯 武涌 陈红兵 李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73-80,共8页
以牛乳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臭氧处理对乳清蛋白的结构及致敏性的影响。分别测定臭氧处理0、5、10、15、20 s和25 s后乳清蛋白氨基酸组分、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的变化,并采用圆二色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光谱学技术... 以牛乳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臭氧处理对乳清蛋白的结构及致敏性的影响。分别测定臭氧处理0、5、10、15、20 s和25 s后乳清蛋白氨基酸组分、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的变化,并采用圆二色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光谱学技术分析其结构变化,最后利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分析体外特异性抗体的结合能力变化,用于评估潜在的致敏性。结果表明,臭氧处理会使乳清蛋白中部分氨基酸的含量降低,游离巯基含量由5.78μmol/g减少至2.13μmol/g,总巯基含量由14.98μmol/g减少至12.97μmol/g,二硫键含量则由4.60μmol/g升高至5.42μmol/g。光谱学分析表明,臭氧处理后乳清蛋白的二级结构改变、三级结构变得松散,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部分蛋白分子之间相互聚集,二硫键的增加也使乳清蛋白的空间结构重归有序。间接竞争ELISA的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乳清蛋白的致敏性明显下降。综上所述,臭氧处理在降低乳清蛋白致敏性、提高乳蛋白食品安全性上具有良好的研究潜力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处理 乳清蛋白 过敏原 空间结构 致敏性
下载PDF
不同剂量辐射对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慢性损伤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晋福 徐子松 +6 位作者 范汉程 杨子豪 邓榕 曾俊文 舒鑫 曾慧红 邵立健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2-798,共7页
[背景]电离辐射(IR)引起的造血系统慢性损伤常被忽略,该损伤的本质原因是造血干/祖细胞(HSPCs)的损害。[目的]探究不同辐射剂量与同一辐射剂量不同辐射方式IR对小鼠骨髓内HSPCs的长期影响,为减少IR导致的造血系统慢性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背景]电离辐射(IR)引起的造血系统慢性损伤常被忽略,该损伤的本质原因是造血干/祖细胞(HSPCs)的损害。[目的]探究不同辐射剂量与同一辐射剂量不同辐射方式IR对小鼠骨髓内HSPCs的长期影响,为减少IR导致的造血系统慢性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6只8~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小鼠接受不同剂量和不同方式的X射线全身辐射,分别为1.5 Gy连续4次(1.5 Gy×4)辐射组(n=5)、3 Gy辐射组(n=4)、6 Gy辐射组(n=4)和未辐射组(n=3)。辐射后2个月,收集各组小鼠骨髓细胞并计数,通过体外克隆形成实验(CAFC)分析骨髓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HSPCs的细胞比例,通过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和7-氨基放线菌素D(7-AAD)双染色分析HSPCs的细胞周期,通过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DA)探针分析HSPCs的活性氧(ROS)水平,通过5-十二酰氨基荧光素-二-β-D-吡喃半乳糖苷(C12FDG)探针分析HSPCs的细胞老化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16、P19、P21和P27等老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不同剂量和不同方式辐射小鼠后2个月,小鼠骨髓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均P>0.05);3 Gy和6 Gy辐射后骨髓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能力较未辐射组下降(P<0.01);HSPCs对不同辐射剂量和辐射方式的反应不一致。总体来看,与未辐射组相比,辐射后长时程造血干细胞(LT-HSCs)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造血祖细胞(HPCs)、造血干细胞(HSCs)、短时程造血干细胞(ST-HSCs)和多能造血祖细胞群2(MPP2)细胞比例升高(均P<0.05),LSK、MPP1、MPP3和MPP4细胞比例降低(均P<0.05);除了HPCs和MPP2外,HSPCs的G0期比例减少(均P<0.05);单次6 Gy辐射后HSPCs的ROS明显增加(均P<0.05),3 Gy和1.5 Gy×4辐射后的ROS与未辐射组水平无差异(均P>0.05);HPCs、LSK和HSCs细胞经辐射暴露后老化细胞比例均增加(均P<0.05),且1.5 Gy×4和6 Gy辐射后HSCs内P16、P19、P21和P27等老化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造血干/祖细胞 细胞周期 活性氧 细胞老化
原文传递
腰果过敏研究进展
4
作者 肖志文 陈红兵 武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42-350,共9页
腰果过敏是一种严重的树坚果过敏。近年来,随着腰果消费量迅速增长,腰果过敏发生率随之呈上升趋势,腰果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食物过敏原。少量的过敏原可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性命。然而,目前腰果过敏显然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健康问... 腰果过敏是一种严重的树坚果过敏。近年来,随着腰果消费量迅速增长,腰果过敏发生率随之呈上升趋势,腰果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食物过敏原。少量的过敏原可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性命。然而,目前腰果过敏显然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对儿童。因此,社会迫切需要给予腰果过敏足够的重视,并有必要向公众广泛宣传腰果过敏的严重性。本文就腰果过敏的流行病学、过敏原成分、临床特点、诊断以及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旨在为腰果过敏的社会认识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 过敏 过敏原 交叉反应 加工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