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患者健康青年子代的代谢综合征倾向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萍 陶艳华 +4 位作者 苏海 程晓曙 俞慧强 吴清华 吴延庆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5-846,共2页
目的调查健康青年子代中父和(或)母患高血压者是否较早地出现动脉弹性异常?方法入选高校在读健康男学生220名,均无吸烟史,将人群分成3组:父母均有高血压为1组(n=18);父或母有高血压为2组(n=65);父母均无高血压亦无高血压家族史为3组(n=1... 目的调查健康青年子代中父和(或)母患高血压者是否较早地出现动脉弹性异常?方法入选高校在读健康男学生220名,均无吸烟史,将人群分成3组:父母均有高血压为1组(n=18);父或母有高血压为2组(n=65);父母均无高血压亦无高血压家族史为3组(n=137)。受试当日清晨空腹静脉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糖;记录身高、体质量、血压;测定 ABI(踝—臂指数)及 PWV(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体质量指数和舒张压1组与2组明显大于3组(P 均<0.01),前两组间区别不明显(P 均>0.05);血糖水平3组间呈现显著差异,1组和2组均明显高于3组(P 均<0.01),前两组间也可见差异(P=0.013);3组间 TC、TG、SBP、ABI 及 PWV 间则未见明显区别。结论有高血压家族史,尤其父母双亲均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青年,有较高的舒张压、体质量指数和血糖水平,呈现更高的代谢综合征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子代 动脉弹性
下载PDF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后心房利钠肽和脑钠肽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鲍慧慧 程晓曙 +7 位作者 杨人强 吴延庆 苏海 李萍 姜醒华 程应樟 俞建华 游志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及不同心律时,外周静脉血中心房利钠肽(ANP)和脑钠肽(BNP)变化及与血液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功行PBMV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36例,其中窦性心律11例,...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及不同心律时,外周静脉血中心房利钠肽(ANP)和脑钠肽(BNP)变化及与血液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功行PBMV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36例,其中窦性心律11例,心房颤动25例。于PBMV术前及术后1天、3天取外周静脉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链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P、BNP值;用心导管测定左房平均压(LAP)、肺动脉压(PAP);术后1天行超声心动图测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跨瓣压差(MPG)。结果PBMV术后ANP逐渐下降,由术前216.09±73.84pg/mL降至术后1天188.70±59.22pg/mL,术后3天140.70±41.53pg/mL(P<0.05),其中窦性心律组比心房颤动组ANP下降明显(64.09±32.89pg/mL比32.93±25.73pg/mL,P<0.05)。术后,窦性心律组中BNP先升高、后降低,由术前545.50±206.20pg/mL升至术后1天662.00±270.16pg/mL,术后3天降至430.05±206.30pg/mL(P<0.05);而心房颤动组BN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与术前比较,ANP降低(ΔANP)与LAP下降相关性最好(r=0.565,P<0.01),BNP的差值(ΔBNP)与MPG的差值(ΔMPG)呈负相关(r=-0.474,P<0.05),而ΔANP/ΔBNP与MPG下降负相关(r=-0.556,P<0.05)。结论PBMV术后,窦性心律患者比心房颤动患者血浆中ANP、BNP下降明显。PBMV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ΔANP/ΔBNP比值是反应MPG变化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心脏导管插入术 心钠素 利钠肽 血液动力学现象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决定达比加群血药浓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兵 鲍慧慧 程晓曙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7-858,共2页
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达比加群酯是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用于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但达比加群酯的活性代谢物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就基因多态性决定达比加群血药... 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达比加群酯是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用于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但达比加群酯的活性代谢物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就基因多态性决定达比加群血药浓度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达比加群酯 血药浓度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伊布利特成功转复心房颤动并家族性低钾1例
4
作者 鲍慧慧 张萍 +3 位作者 洪葵 陈琦 李菊香 程晓曙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6-398,共3页
患者,男,77岁,因反复心悸1年、加重1个月于2010-05-19入院。发作时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既往有高血压史30年,患者及其两兄弟有低钾(血K+3.2 mmol/L左右)史。入院体检:BP 140/80 mmHg(1 mmHg=0.133 kPa),P 70次/min,双肺... 患者,男,77岁,因反复心悸1年、加重1个月于2010-05-19入院。发作时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既往有高血压史30年,患者及其两兄弟有低钾(血K+3.2 mmol/L左右)史。入院体检:BP 140/80 mmHg(1 mmHg=0.133 kPa),P 70次/min,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浊音界正常,心率85次/min,律绝对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伊布利特 转复
原文传递
缝隙连接与干细胞移植后心律失常
5
作者 颜素娟 洪葵 程晓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48-1049,共2页
由于目前药物和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有限性,使研究者欲开辟一种基于生物方法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近年来,心脏疾病的细胞治疗越来越受到心脏病医生的关注,尤其是干细胞治疗在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然而,惟独干细胞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却处... 由于目前药物和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有限性,使研究者欲开辟一种基于生物方法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近年来,心脏疾病的细胞治疗越来越受到心脏病医生的关注,尤其是干细胞治疗在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然而,惟独干细胞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却处于“沉默”状态,这是因为干细胞治疗后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所带来的危害。细胞移植后的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肌细胞和心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有关,如果能克服细胞治疗心脏疾病所带来的致心律失常作用,那么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作用 干细胞治疗 缝隙连接 缺血性心脏病 非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机制 消融治疗
原文传递
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心肌病渐进表现Epsilon波1例
6
作者 鲍慧慧 李菊香 +1 位作者 洪葵 程晓曙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4期345-346,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疾病 心律失常 心室 EPSILON波 Fontaine导联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3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萍 程晓曙 +4 位作者 吴清华 吴延庆 程开诚 姜醒华 苏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66-567,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心肌淀粉样变1例
8
作者 鲍慧慧 俞建华 +2 位作者 李菊香 陈琦 程晓曙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9-560,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因胸闷、气促3年伴腹胀,双下肢水肿1年于2010-08-19入院。患者3年前活动后感胸闷、气促,休息后缓解,无胸痛,1年前腹胀、气促加重伴双下肢水肿,曾多次在外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正常。既往否认高血压、慢性支... 1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因胸闷、气促3年伴腹胀,双下肢水肿1年于2010-08-19入院。患者3年前活动后感胸闷、气促,休息后缓解,无胸痛,1年前腹胀、气促加重伴双下肢水肿,曾多次在外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正常。既往否认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结核等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心力衰竭 淀粉样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