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众传播学受众研究的文化途径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华荣祥
徐丽萍
-
机构
南昌大学新闻传播与文化艺术学院
-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07-112,共6页
-
文摘
文化途径源于人文科学的批判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它抛弃了“文本的权力” ,抛弃了从属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服从于资本或国家控制的媒介权力的观念 ,专注于对受众从媒介文本获取意义及受众媒介使用经验的研究 ,其研究方法是定性的和民族志学的。文化途径与传统主流途径的互补与互动 ,是今后传播学及受众研究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大众传播学
受众研究
文化途径
文化研究
-
分类号
G206.3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客赣方言史简论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刘纶鑫
-
机构
南昌大学新闻传播与文化艺术学院
-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86-92,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江西境内的客赣方言比较研究"阶段成果
-
文摘
据考古资料分析 ,江西的居民历史十分悠久。客赣方言的原始形式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汉代为古客赣语时期 ,它属于扬雄《方言》所说的“南楚方言”。南朝时的江西话被称为“语” ,既有别于当时的“正音”或“通语” ,也不同于两湖的“伧语”。唐代的赣方言已与今天相近 ,并于唐末五代开始 ,随移民向湘东、鄂东南、皖南、闽西北扩散。客家话应与赣方言同源。明末清初随移民从赣、闽、粤之交扩散到湘、桂、川。
-
关键词
原始客赣语
古客赣语
南楚方言
语
-
分类号
H17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媒体诱发新闻──媒体与“五四”运动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陈志强
-
机构
南昌大学新闻传播与文化艺术学院
-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30-133,共4页
-
文摘
在很大的程度上,“五四”运动可以看成是报刊诱发的一个新闻事件,因为正是《新青年》等报刊将陈独秀、鲁迅等人对封建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批判刺激了青年学生的觉醒,从而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五四”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性的新闻事件,也是北京《晨报》、《每周评论》以及上海《民国日报》、四川《川报》、天津《天津报》等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及北京青年学生的游行示威等活动积极报道形成了社会舆论的结果。
-
关键词
报刊
媒体
新闻
“五四”运动
社会舆论
-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G219.29
-
-
题名在现实视野下的电视产业化进程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信凌
-
机构
南昌大学新闻传播与文化艺术学院
-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25-129,共5页
-
文摘
电视产业化是一个不断演进发展的过程,现在正处于以一种怎样的方式进入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关口。可行的选择是:在特定电视管理机构职权范围内联合、兼并。由于在社会大环境里,还存在诸多与媒体产业化相互掣肘的因素,电视媒体也无法直接进入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强调电视的产业性质,不能忽略其政治属性。实际上,电视媒体的产业属性与政治属性也有相互合辙的一面。
-
关键词
产业化
电视
产业性质
产业规模化
政治属性
-
分类号
G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跨世纪的焦虑——报纸如何应对网络的冲击
- 5
-
-
作者
刘仁圣
-
机构
南昌大学新闻传播与文化艺术学院
-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97-102,共6页
-
文摘
计算机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又一新的传播媒体。它的出现 ,将引发整个社会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 ,“大众传播”将朝个性化双向交流演变。面对着网络媒体的冲击 ,报纸应利用网络优势 ,主动上网 ,以扩大报纸媒体的影响力 。
-
关键词
报纸
媒体
应对
计算机
网络
冲击
-
分类号
G215
[文化科学—新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