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期延迟PCASL对进展性脑梗死预后评估
1
作者 戴中强 郑少升 +6 位作者 陈群中 顾浩玉 刘征华 郭学军 李思聪 廖海波 万星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2期29-31,共3页
目的运用多期ASL技术联合DWI技术评估进展性脑梗死(PIS)临床预后。方法前瞻性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55例行DWI及3D-PCASL检查,计算梗死区DWI高信号面积及血流灌注CBF值,根据临床治疗效果,55例患者分成PIS组和非PIS组,比较不同组别... 目的运用多期ASL技术联合DWI技术评估进展性脑梗死(PIS)临床预后。方法前瞻性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55例行DWI及3D-PCASL检查,计算梗死区DWI高信号面积及血流灌注CBF值,根据临床治疗效果,55例患者分成PIS组和非PIS组,比较不同组别各参数值是否存在差异,绘制ROC曲线,计算各参数值对进展性脑梗死诊断能效及判断预后价值。结果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20例为PIS,35例为非PIS。PIS组与非PIS组相比,CBF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s-PLD CBF值:PIS组为(14.82±5.15)mL/100mg/min,非PIS组为(28.42±11.64)mL/100mg/min;2.0s-PLD CBF值:PIS组为(23.96±9.51)mL/100mg/min,非PIS组为(33.79±13.52)mL/100mg/min;2.5s-PLD CBF值:PIS组为(30.51±11.22)mL/100mg/min,非PIS组为(38.67±12.86)mL/100mg/min。DWI梗死面积:PIS组为(886.24±12.32)mm²,非PIS组为(900.76±1087.21)mm²,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1.5s-PLD诊断PIS能效最好,当CBF取值19.29时,其曲线下面积最大,AUC为0.89,其诊断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85%。结论多期PLD可以准确预测PIS,当PLD为1.5s时,其衍生CBF值为19.29 mL/100mg/min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其它灌注参数值,可以作为判断PIS参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 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 标记后延迟时间、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万星华 万隐华 +2 位作者 熊伟 左谦云 刘祖良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7期71-73,108,共4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SIS患者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均出现冈上肌肌腱损伤。MRI表现:14例为肌腱信号增高;16例为肌腱局部撕裂,肌腱表面信号异常、混杂;12为冈上肌腱钙... 目的探讨MRI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SIS患者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均出现冈上肌肌腱损伤。MRI表现:14例为肌腱信号增高;16例为肌腱局部撕裂,肌腱表面信号异常、混杂;12为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4例为肌腱全层撕裂,斜冠状面T2WI示冈上肌肌腱正常条带状连续性低信号中断,中断处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改变。肩峰形态呈平直形6例、弧形18例及钩形22例。4例肩峰-肱骨距〈5mm,为钩型肩峰伴有肩锁关节增生、赘骨形成;23例肩峰-肱骨距为5-7mm,13例肩峰-肱骨距〉7-10 mm,6例肩峰-肱骨距〉10-15 mm。40例患者出现肩峰下滑囊增厚或积液改变。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SIS患者肩袖损伤征象,亦能显示肩峰形态及肩峰下滑囊等改变,对临床诊治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袖 撕裂 肩峰形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