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维格列汀与阿卡波糖单药治疗的比较研究——24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试验 被引量:27
1
作者 潘长玉 姬秋和 +14 位作者 杨文英 冯凭 刘超 阎胜利 高妍 翁建平 高鑫 宁光 刘志民 田浩明 贾伟平 严励 薛耀明 汪寅章 郭晓蕙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维格列汀或阿卡波糖进行单药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试验。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接受维格列汀(100mg/d,50mg bid,n=399)或阿卡波糖(根据耐受...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维格列汀或阿卡波糖进行单药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试验。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接受维格列汀(100mg/d,50mg bid,n=399)或阿卡波糖(根据耐受性调整,最大剂量300mg/d,100mg tid,n=202)治疗24周。结果维格列汀与阿卡波糖单药治疗24周后,与基线相比,校正后的HbA1c平均降幅分别为(-1.44±0.07)%和(-1.36±0.10)%,非劣效性检验成立(组间差异95%CI的上限≤0.4%),治疗有效率在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疗效指标空腹血糖在两组均有一定程度下降,维格列汀组下降(-1.25±0.11)mmoL/L,阿卡波糖组下降(-1.52±0.16)mmol/L,非劣效假设未得到证实(组间差异95%CI的上限〉0.6mmoL/L)。治疗后,维格列汀组体重略有下降[(-0.5±0.1)kg],阿卡波糖组体重较基线降低[(-1.8±0.2)kg,P〈0.01]。维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组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3.6%和50.0%;阿卡波糖组的胃肠道不良事件明显多于维格列汀组,分别为24.8%和11.3%(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低血糖事件。结论对于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维格列汀降低HbA1c的作用与阿卡波糖相似,且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Ⅳ HbA1c 胰升糖素样肽1 肠促胰岛素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脂代谢异常38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琳 薛耀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8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和无肾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的特点。方法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无DN组(UAER〈20μg/min)34例;DN组38例,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期组(UAER为20—200μ/min)20例,临床白蛋...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和无肾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的特点。方法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无DN组(UAER〈20μg/min)34例;DN组38例,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期组(UAER为20—200μ/min)20例,临床白蛋白尿期组(UAER〉200μg/min)18例。测定空腹血糖(FBC)、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DN组病程、TG、LDL—C、ApoB明显高于非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TC、HDL—C、Apo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的FBG、糖化血红蛋白高于非D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脂代谢紊乱,病程越长,DN发生机会越多,脂代谢紊乱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病 血脂
下载PDF
嗜中性粒细胞在均匀浓度fMLP诱导极性化过程中伪足长度的变化
3
作者 武清宜 蔡春青 +2 位作者 谢翠华 袁春华 孟晓静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83-588,共6页
采用重复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中性粒细胞,并对其在10~100 nmol/L fMLP不同浓度趋化诱导下产生极性化的极性化率和伪足长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入fMLP的短时间内,细胞都表现出极性化率明显上升的趋势,以100 nmol/L为最快... 采用重复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中性粒细胞,并对其在10~100 nmol/L fMLP不同浓度趋化诱导下产生极性化的极性化率和伪足长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入fMLP的短时间内,细胞都表现出极性化率明显上升的趋势,以100 nmol/L为最快,但在3~4 min内都会达到90%以上的极性化水平。同时,细胞伪足长度明显受到不同fMLP浓度刺激的影响,表现为伸展和回缩相的交替,从而组成一个振荡周期。组成振荡周期的伸展相和回缩相及振荡频率都明显受到不同fMLP浓度刺激的影响,依据伪足变化率本文提出了细胞极性活跃程度的分类。由于伪足的变化与F-actin的聚合密切相关,而F-actin的聚合又受到极性信号分子的调节,因此对伪足变化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中性粒细胞极性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极性 伪足 F—actin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极性化过程中定向和侧足形成的方法学模式
4
作者 陈海洋 蔡春青 +2 位作者 谢翠华 罗琼 孟晓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1064,共4页
背景:中性粒细胞极性是其趋化和产生防御功能的基础,而极性化过程中定向能力和侧足形成是重要的环节,目前相关研究的报道还很少。目的:观察均匀浓度、陡峭浓度梯度、平缓浓度梯度3种实验模式下细胞极性过程中片足的方向和侧足的形成情况... 背景:中性粒细胞极性是其趋化和产生防御功能的基础,而极性化过程中定向能力和侧足形成是重要的环节,目前相关研究的报道还很少。目的:观察均匀浓度、陡峭浓度梯度、平缓浓度梯度3种实验模式下细胞极性过程中片足的方向和侧足的形成情况,试图找出研究中性粒细胞极性的方法学模式。方法: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急性分离人中性粒细胞。②均匀浓度、陡峭浓度梯度和平缓浓度梯度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对细胞进行趋化刺激。③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极性变化情况,判断细胞移动方向。④对细胞进行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F-actin聚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均匀浓度下,中性粒细胞极性化方向和移动轨迹随机分布。②陡峭梯度浓度下,41%的细胞呈现电极向心性分布。③平缓梯度下,68%的细胞表现为沿着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浓度的分布,χ2检验提示平缓浓度梯度实验模式存在较好的定向性。④三者均有明显的侧足形成,以均匀浓度为高,这与定向性呈现为相反的结果。结果显示平缓浓度梯度实验模式在研究细胞定向机制方面相对较好,另一方面对细胞定向的干扰可能来源于细胞侧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中性粒细胞 极性 侧足 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 F-ACTIN
下载PDF
专家门诊
5
作者 王长江 薛耀明 《糖尿病新世界》 2011年第12期66-67,共2页
我今年48岁,以前身体很好。半个月前发现血糖偏高,经检测餐前12.1mmol/L,餐后16.4mmol/L,被确诊为糖尿病。一星期后降至餐前8.2mmol/L,餐后8.8mmol/L。新患糖尿病,比较茫然,听说这个病不能吃饱饭,很是烦闷。
关键词 专家门诊 糖尿病 餐前 餐后
下载PDF
HL-60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STIM1 siRNA干扰的电转染研究
6
作者 陈海洋 邹文英 +2 位作者 谢翠华 孟晓静 蔡春青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7-499,共3页
目的:以感受器相互作用分子(STIM1)为报告基因优化悬浮培养的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分化的HL-60细胞的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通过控制电压、电容、电阻、细胞状态等转染条件,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后用电穿孔法将靶向STIM1的siRNA转入悬浮培养... 目的:以感受器相互作用分子(STIM1)为报告基因优化悬浮培养的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分化的HL-60细胞的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通过控制电压、电容、电阻、细胞状态等转染条件,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后用电穿孔法将靶向STIM1的siRNA转入悬浮培养的dHL-60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率,蛋白免疫印记方法检测干扰效率。结果:适当提高电压能提高悬浮培养的dHL-60细胞的转染效率,细胞状态不同干扰效率有所差异,DMSO诱导4 d的dHL-60细胞在电压295V、电容1 180μF、电阻500Ω的条件下转入STIM1 siRNA系列并得到最大干扰效率(约60%)。结论:针对dHL-60细胞这种比较特殊的细胞系来说,电穿孔转染法是一种较好的基因转染方法,通过优化其转染条件,可以提高其对dHL-60细胞的SiRNA干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干扰 dHL-60细胞 STIM1 二甲基亚砜
下载PDF
专家门诊
7
作者 薛耀明 《糖尿病新世界》 2011年第9期66-67,共2页
我是一型糖尿病人,有16年病史。目前准备怀孕,可查出单侧多囊卵巢。Q:请问专家:这是不是和我糖尿病有关,怎样才能治愈呢?西医手术和中医汤药我该如何选择?回复:多囊卵巢一般与2型糖尿病相关,1型糖尿病中比较少见,具体治疗建... 我是一型糖尿病人,有16年病史。目前准备怀孕,可查出单侧多囊卵巢。Q:请问专家:这是不是和我糖尿病有关,怎样才能治愈呢?西医手术和中医汤药我该如何选择?回复:多囊卵巢一般与2型糖尿病相关,1型糖尿病中比较少见,具体治疗建议于妇产科就诊,中医汤药效果有限。血糖方面,若有妊娠需求则需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6%,空腹血糖不超过5.3mmol/L,餐后2H血糖不超过6.7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门诊 单侧多囊卵巢 糖化血红蛋白 餐后2H血糖 糖尿病人 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下载PDF
专家门诊
8
作者 薛耀明 《糖尿病新世界》 2011年第11期62-63,共2页
专家简介: 薛耀明,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内... 专家简介: 薛耀明,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门诊 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医师协会 内分泌代谢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 医学博士 南方医院
下载PDF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 被引量:368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 薛耀明 +1 位作者 朱大龙 关美萍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2-784,共23页
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获得了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全国内分泌及肾脏病领域相关专家编写了该指南,旨在传递最新及重要进展,进一步规范DKD的管理。指南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获得了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全国内分泌及肾脏病领域相关专家编写了该指南,旨在传递最新及重要进展,进一步规范DKD的管理。指南内容涵盖DKD的定义、筛查、诊断、分期、评估及防治。突出早期筛查,强调规范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注重新型抗高血糖药物在DKD治疗中的作用;强调“诊断-分期-评估-防治”的一体化诊疗模式,并制定诊疗流程图,突出临床实用性。指南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对DKD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并致力于改善DKD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筛查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 被引量:89
10
作者 薛耀明 邹梦晨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1,共4页
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 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全身营养、心理状态及中医中药的治疗进展。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详细地从糖尿病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浅析,予以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糖尿病神经病变 解读 下肢血管病变 诊治流程
原文传递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 被引量:83
1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 薛耀明 朱大龙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4期388-410,共23页
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获得了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全国内分泌及肾脏病领域相关专家编写了该指南,旨在传递最新及重要进展,进一步规范DKD的管理。指南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获得了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全国内分泌及肾脏病领域相关专家编写了该指南,旨在传递最新及重要进展,进一步规范DKD的管理。指南内容涵盖DKD的定义、筛查、诊断、分期、评估及防治。突出早期筛查,强调规范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注重新型抗高血糖药物在DKD治疗中的作用;强调"诊断-分期-评估-防治"的一体化诊疗模式,并制定诊疗流程图,突出临床实用性。指南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对DKD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并致力于改善DKD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筛查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基层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67
12
作者 孙子林 +24 位作者 陆军 徐治 杨兵全 姜玉峰 李秋 郝岱峰 邹君杰 薛耀明 曹瑛 常柏 陈明卫 成志锋 杜宏 符茂雄 高翔 高怀林 贾黎静 鹿斌 乔彤 宋瑞捧 孙官文 王椿 肖正华 杨彩哲 周秋红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1-407,共7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正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慢性流行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成人糖尿病人口由2000年的1.51亿增至4.25亿,预计到2045年达到6.29亿;其中中国糖尿病人群高达1.14亿...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正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慢性流行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成人糖尿病人口由2000年的1.51亿增至4.25亿,预计到2045年达到6.29亿;其中中国糖尿病人群高达1.14亿,居全球首位。作为糖尿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足(DF)的患病人数也随之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国际糖尿病联盟 专家 防治 筛查 社会老龄化 流行性疾病 严重并发症
原文传递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内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70
13
作者 汪敏 高方 +3 位作者 薛耀明 韩亚娟 符霞军 何飞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4-566,共3页
目的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周的口服药物短期强化治疗,观察强化方案的疗效。方法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12周的短期强化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FPG、2 h PG、HbA1c均显... 目的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周的口服药物短期强化治疗,观察强化方案的疗效。方法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12周的短期强化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FPG、2 h PG、HbA1c均显著下降(P<0.01);HOMA-IR下降、HOMA-B升高(P均<0.01);TG、CHOL、LDL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 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强化方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强化治疗 格列美脲 胰岛Β细胞功能 血脂
下载PDF
α-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7
14
作者 韩亚娟 高方 +2 位作者 薛耀明 李际敏 孟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464-2466,共3页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静脉滴注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1次/d,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1次/d,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TCSS...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静脉滴注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1次/d,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1次/d,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TCSS评分、TSS评分及阳性症状VAS评分,并进行足部10 g尼龙丝压力觉、温度觉、振动感觉阈值检查,抽血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治疗后TCSS评分、T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疼痛、烧灼、麻木、感觉减退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压力觉检查异常点数、温度觉及腱反射检查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振动感觉阈值检查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MD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SO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硫辛酸 前列地尔
下载PDF
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3
15
作者 施劭锋 陈根本 +1 位作者 柯涓 薛耀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770-2773,共4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给予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给予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P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体质量指标均有所下降,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有所上升,两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观察组起效较快,在治疗4周后,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4、12周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在降糖、调脂、降体质量和胰岛功能恢复方面都显著优于胰岛素强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利拉鲁肽 甘精胰岛素 胰岛Β细胞
下载PDF
广东省糖尿病专科护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的实施 被引量:50
16
作者 李亚洁 张立颖 +3 位作者 彭刚艺 黄金月 简静儿 薛耀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9-501,共3页
医疗卫生市场的巨大需求呼唤着大批提供糖尿病护理的专科/专业护士出现。随着研究生导师素质和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实践水平与国际接轨以及临床型研究生需求增加的形式出现,作者开创了服务临床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不断提高糖尿... 医疗卫生市场的巨大需求呼唤着大批提供糖尿病护理的专科/专业护士出现。随着研究生导师素质和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实践水平与国际接轨以及临床型研究生需求增加的形式出现,作者开创了服务临床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不断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广东省卫生厅委托南方医科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实施首批糖尿病专科护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以下简称课程班)教育。作者参与了糖尿病专科护士学员的选拔和录取、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进行了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本文还对这次培训从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形式,砺炼学生综合能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服务临床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粤港联合培养的强强联合,筑就广阔的职业舞台四方面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专科护士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与尿酸代谢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51
17
作者 王玲 李群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肠道菌群对尿酸的分解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冠心病患者粪便标本及血清标本60例及正常对照标本35例,运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肠道菌群数量以进行菌群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肠道菌群对尿酸的分解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冠心病患者粪便标本及血清标本60例及正常对照标本35例,运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肠道菌群数量以进行菌群分析,运用酶比色法检测粪便尿酸含量,磷钨酸法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患者组粪便中肠道细菌总负荷明显增加,其中,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明显减少(P<0.05);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链球菌均明显增加,以链球菌更为明显(P<0.05)。患者组肠道菌群对尿酸的分解活性及血尿酸水平均明显升高,肠道菌群对尿酸的分解活性与粪便标本中细菌总负荷及大肠杆菌含量呈正相关,以与大肠杆菌含量的相关性明显,并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并与肠道细菌对尿酸的代谢活性相关,提示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机理有一定关系,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冠心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肠道菌群对尿酸的代谢能力可能参与这一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肠道菌群 实时荧光定量PCR 尿酸代谢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caspase-3、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0
18
作者 庞若宇 关美萍 +1 位作者 郑宗基 薛耀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8-902,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二甲双胍(Metformin)对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组,BSA对照组(300μg/m L),AGEs刺激组(100、200、...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二甲双胍(Metformin)对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组,BSA对照组(300μg/m L),AGEs刺激组(100、200、300μg/m L),药物组(AGEs 300μg/m L+Metformin 1 mmol/L),采用CCK-8检测24、48、72 h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72 h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表达情况。结果 CCK-8结果显示AGEs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AGEs 300μg/m L诱导72 h后可见细胞凋亡明显增多(0.72±0.02 vs 1±0.04,P<0.05),加入二甲双胍后可对成纤维细胞起一定保护作用(0.98±0.02 vs 0.72±0.02,P<0.05)。Western Blot显示AGEs 300μg/m L刺激成纤维细胞72 h后,caspase-3、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Bcl-2/Bax比值下降(P<0.05),二甲双胍作用后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较刺激组明显下降(P<0.05),而Bcl-2及Bcl-2/Bax比值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 AGEs可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调控caspase-3、Bax及Bcl-2表达,从而起到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皮肤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二甲双胍
下载PDF
超声清创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清除及微循环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曹瑛 薛耀明 +3 位作者 赖西南 高方 沈洁 谢翠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7-600,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清创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的清除作用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促愈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24例分为标准治疗+普通冲洗组(ST组)和标准治疗+超声清创组(SU组)各12例,分... 目的评价超声清创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的清除作用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促愈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24例分为标准治疗+普通冲洗组(ST组)和标准治疗+超声清创组(SU组)各12例,分别对两组治疗20d内溃疡愈合速度、创面微循环改变及创面细菌清除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1)SU组第20天平均创面愈合速率[(0.87±0.11)%]显著快于ST组[(0.65±0.14)%](P<0.05)。(2)SU组治疗后创面平均血流灌注量[(0.91±0.18)PU]及经皮氧分压[(34.66±6.08)mmHg]显著高于ST组[(0.80±0.19)PU和(32.83±6.97)mmHg](P均<0.05)。(3)SU组治疗后创面细菌量显著少于ST组(P<0.05)。结论超声清创术可通过减轻伤口细菌负荷及促进创面微循环,而促进糖尿病足的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清创 糖尿病足 细菌清除 微循环 愈合
原文传递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设规范及管理指南 被引量:40
20
作者 王卫庆 王桂侠 +20 位作者 王颜刚 宁光 曲伸 刘萍 刘铭 江霞 汤旭磊 杜建玲 杨涛 何兰杰 沈飞霞 沈洁 张帆 陈丽 陈蕾 赵冬 施秉银 彭永德 董寅 薛耀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07-926,共20页
建设背景近十年来的三次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11%,糖尿病前期达到35.7%~50.1%.肥胖和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慢性疾病.但是,我国在这些代谢性疾病的防治上仍存在着很多问题:(1)医疗资... 建设背景近十年来的三次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11%,糖尿病前期达到35.7%~50.1%.肥胖和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慢性疾病.但是,我国在这些代谢性疾病的防治上仍存在着很多问题:(1)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分布不平衡,医患比严重失衡,传统诊疗模式效率及有效管控率皆低;(2)糖尿病及并发症知识普及、早期预警和早期防治迫在眉睫;(3)我国各地区和各级医院代谢病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基层医生专业化知识的提高更加重要;因此,实现代谢病诊疗水平的同质化是医疗资源均等分布、人人享有同等代谢性疾病诊治的先决条件;(4)医院间、医院和家庭间,甚至个体间的信息孤岛,阻碍了精确诊疗和有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资源 基层医生 糖尿病前期 代谢性疾病 诊疗模式 管理指南 代谢病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