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抗凝及滤器置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樊凤娇 朱桥华 +1 位作者 董嘉尧 于新发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9期3806-3811,共6页
妊娠期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合称为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症(PA-VTE)。妊娠期女性由于存在高凝状态、静脉淤滞、血管损伤等特殊的生理变化,VTE发生风险增高。对于怀疑PA-VTE的孕产妇,除非存在明确的抗凝禁忌,首先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不... 妊娠期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合称为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症(PA-VTE)。妊娠期女性由于存在高凝状态、静脉淤滞、血管损伤等特殊的生理变化,VTE发生风险增高。对于怀疑PA-VTE的孕产妇,除非存在明确的抗凝禁忌,首先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不通过胎盘,且无哺乳禁忌,是妊娠及产褥期VTE患者抗凝治疗的最佳选择,但是对于有高出血风险、肾功能不全,37周后并发VTE的孕妇,建议选择普通肝素。因此,需制订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因产前停用抗凝药物及分娩时因静脉系统快速减压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可能造成栓子脱落,增加妊娠晚期及产褥期发生肺栓塞的风险,置入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治疗 滤器置入术
下载PDF
球囊辅助经皮食管穿刺胸腔胃营养管留置术临床应用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桥华 周成宇 +3 位作者 罗美华 陈智贤 黄维 于新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5-236,共2页
本文报道1例食管癌术后再发吞咽困难患者,经球囊辅助经皮食管穿刺营养管置入建立肠内营养通道的方法。本方法是经鼻引入辅助球囊进而经皮穿刺颈段食管,最后经皮经颈途径留置胸腔胃营养管,对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提高生活质量。本方法对存... 本文报道1例食管癌术后再发吞咽困难患者,经球囊辅助经皮食管穿刺营养管置入建立肠内营养通道的方法。本方法是经鼻引入辅助球囊进而经皮穿刺颈段食管,最后经皮经颈途径留置胸腔胃营养管,对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提高生活质量。本方法对存在经皮胃造瘘或空肠造瘘禁忌证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食管肿瘤
原文传递
左髂总静脉受压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和评价
3
作者 朱桥华 杨轮 +5 位作者 黄江远 刘勇刚 黄维 罗美华 陈德华 余启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 构建并评价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治疗组和... 目的 构建并评价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按年龄-性别1∶1进行匹配。根据CT横断面上所测LCIV和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计算LCIV受压比例。采用Padua量表评分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k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治疗组共纳入93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70例,年龄(57.1±16.9)岁(22~88岁)。治疗组、对照组LCIV受压比例分别为(77.10±12.88)%、(42.11±21.22)%(P<0.01),LCIV受压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呈相关性,并与VTE危险因素间存在协同作用。所构建预测模型:P(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概率)=exp(logit P)/[1+exp(logit P)],logit P=-9.07+0.61×VTE危险因素评分+0.13×LCIV受压比例。logit 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0.908~0.97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为P=0.563,k折交叉验证训练准确度为0.871±0.007,预测准确度为0.844±0.048。结论 基于LCIV受压比例和Padua危险因素评分所建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风险预测模型 预测效能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导管溶栓过程中凝血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6
4
作者 董嘉尧 朱桥华 +3 位作者 罗美华 周成宇 黄维 于新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经导管溶栓(CDT)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经CDT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在溶栓前、CDT溶栓24 h、溶栓结束分别检测血浆D-二聚体、...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经导管溶栓(CDT)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经CDT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在溶栓前、CDT溶栓24 h、溶栓结束分别检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浓度。另选择健康体检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DVT患者D-二聚体、FIB和FDP在溶栓前浓度分别为29.17±38.67μg/mL、3.66±0.95 g/L、76.14±131.48μg/mL,和健康对照组0.21±0.27μg/mL、3.32±0.65 g/L、1.08±0.73μ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判定为再通者34例(再通组),未通者16例(未通组);实施溶栓24 h后,再通组D-二聚体和FDP浓度较前显著升高(P〈0.05),FIB则较前显著降低(P〈0.05)。未通组上述指标变化在溶栓24 h后无显著改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实施溶栓24 h后,D-二聚体和FDP的浓度与疗效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及r=0.50(P〈0.05)。结论在CDT治疗过程中监测D-二聚体、FIB及FDP的浓度的变化,对及时了解血栓溶解情况,判断溶栓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经导管溶栓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下载PDF
P-选择素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董嘉尧 罗美华 +3 位作者 周成宇 朱桥华 黄维 于新发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285-1288,共4页
炎症和血小板活化与深静脉血栓(DVT)之间具有相关性。P-选择素(P-selectin)是一种敏感的炎症和血小板活化的标记物。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发现,P-选择素可能是DVT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浓度的增高与DVT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P-... 炎症和血小板活化与深静脉血栓(DVT)之间具有相关性。P-选择素(P-selectin)是一种敏感的炎症和血小板活化的标记物。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发现,P-选择素可能是DVT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浓度的增高与DVT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P-选择素在DVT的诊断、预后、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P-选择素 炎症
下载PDF
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董嘉尧 朱桥华 +3 位作者 周成宇 黄维 黄江远 于新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a SMA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CTA证实的a SMAT患者,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58~78岁,平均(68.7±7.9)岁,发病时间10~20 h,平均(13.5±3.7)h。在肠系膜上... 目的:探讨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a SMA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CTA证实的a SMAT患者,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58~78岁,平均(68.7±7.9)岁,发病时间10~20 h,平均(13.5±3.7)h。在肠系膜上动脉内留置导管行接触溶栓治疗。术后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经导管接触溶栓。尿激酶用量170~290万单位,平均(238.5±41.4)万单位,溶栓时间2~4 d,平均(3.1±0.6)d。7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复通,无充盈缺损,腹痛症状消失。1例在溶栓过程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死亡。1例患者在溶栓过程中排黑便,余患者未见出血性并发症。结论:经导管接触溶栓能够快速溶解血栓,并发症少,是治疗a SMAT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 溶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透视下经皮胆管抽吸术在胆管存积物清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桥华 陈勇 +4 位作者 于新发 周成宇 曾庆乐 赵剑波 李彦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胆管抽吸术(PBA)在胆管存积物清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39~68岁,平均54岁。肝移植术后2例,肝细胞癌3例,胆管细胞癌1例,外科取石术后胆管仍存残留结石2例。其中3例合并胆管感染。先行经... 目的探讨经皮胆管抽吸术(PBA)在胆管存积物清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39~68岁,平均54岁。肝移植术后2例,肝细胞癌3例,胆管细胞癌1例,外科取石术后胆管仍存残留结石2例。其中3例合并胆管感染。先行经皮肝胆管引流术,2周后总胆红素下降不到原来的1/2且经引流管行胆管造影显示胆管内仍有大量的充盈缺损,即在双导丝技术辅助下行PBA术。对比抽吸前后胆管造影表现,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对胆管抽吸物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BA术。8例患者的PBA术共进行了21次抽吸。其中2例胆管结石患者进行8次抽吸(1例3次,另1例5次),1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行3次抽吸,2例肝移植术后和3例肝细胞癌患者均行2次抽吸。术后再置放胆管引流管并行胆管造影示胆管内充盈缺损显著减少。术后1~2周再次复查总胆红素7例患者均下降原来的1/2以上,1个月后下降到正常范围,另1例无明显下降。3例合并胆管感染者症状明显好转。胆管抽吸物主要为胆泥、胶冻状物质、泥沙样或小结石和无结构的坏死物质。所有患者在抽吸过程中均未发现胆管出血等手术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PBA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清除胆管存积物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技术 胆管 经皮抽吸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