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W-splint治疗前后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姚君 刘从华 肖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患者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有临床症状的TMD患者,采用RW-splint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用锥形束CT(CBCT)对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扫描,测量颞下颌关...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患者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有临床症状的TMD患者,采用RW-splint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用锥形束CT(CBCT)对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扫描,测量颞下颌关节上、前、后、内、外侧间隙,分析髁突位置变化。结果:RW-splint治疗后患者颞下颌关节上、后、内侧间隙变宽,前、外侧间隙变窄,但以上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W-splint治疗使髁突发生向前、向下、向外移动趋势,改善髁突位置可能是RW-splint治疗TMD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RW-splint CBCT 颞下颌关节间隙
下载PDF
纳米Ag/TiO_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晟 麦理想 +3 位作者 柳大烈 刘从华 轩东英 章锦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通过扫描电镜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表面微观形态;采用贴膜法研究纳米Ag/TiO2涂层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本研究合成的纳米Ag/TiO2涂层为具有严整组织结构的纳... 目的: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通过扫描电镜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表面微观形态;采用贴膜法研究纳米Ag/TiO2涂层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本研究合成的纳米Ag/TiO2涂层为具有严整组织结构的纳米颗粒膜;纳米Ag/TiO2涂层对口腔常见细菌20min黑暗环境下抗菌率均达到79%以上。结论: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托架 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银 抗菌效果
下载PDF
阻生第三磨牙竖直装置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3
作者 缪慧婷 温兴涛 缪耀强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09-215,共7页
目的介绍一种竖直并前移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替代下颌第二磨牙的正畸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对13例,共18颗下颌第三磨牙水平阻生导致第二磨牙远中根严重龋坏或吸收的患者,拔除严重龋坏或根吸收的第二磨牙,采... 目的介绍一种竖直并前移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替代下颌第二磨牙的正畸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对13例,共18颗下颌第三磨牙水平阻生导致第二磨牙远中根严重龋坏或吸收的患者,拔除严重龋坏或根吸收的第二磨牙,采用固定矫治器配合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三磨牙交互牵引装置引导阻生的第三磨牙前移、萌出,直至直立。结果第三磨牙长轴与下颌平面前上交角治疗前36.40°±12.73°,治疗后91.28°±6.02°,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后下交角增加54.58°±15.49°,P<0.001。第三磨牙长轴与第一磨牙长轴交角明显减少,治疗前61.64°±13.65°,治疗后6.11°±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没有出现明显的根吸收,冠/根比值治疗前1.49(1.30,1.60),治疗后1.44(1.36,1.56),差值-0.12(-0.7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8),冠近远中长/全牙长比值治疗前1.31±0.12,治疗后1.29±0.12,差值0.02±0.09,P=0.281。治疗后下颌第二磨牙拔牙间隙关闭,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直立,萌出达到正常平面,获得良好功能邻接关系及根平行。阻生磨牙直立时间(8.19±1.52)个月(范围5.5~10个月)。矫治完成时间(30.85±5.87)个月(范围20~38个月)。结论拔除由于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引起的远中邻面严重龋坏或根吸收的下颌第二磨牙,采用固定矫治器配合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三磨牙交互牵引装置可有效地前移、直立阻生第三磨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 磨牙 正畸矫正器设计 下颌
原文传递
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CCR1及其相关配体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奕僖 刘楚峰 +2 位作者 曹阳 赖文佳 张灵超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正畸力加力后CC类趋化因子受体1(CCR1)及其相关配体(CCL3、CCL5、CCL7)的mRNA在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以探讨CCR1在正畸牙移动的作用。方法将35只8周龄体重(220±25)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空白对照组大... 目的研究正畸力加力后CC类趋化因子受体1(CCR1)及其相关配体(CCL3、CCL5、CCL7)的mRNA在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以探讨CCR1在正畸牙移动的作用。方法将35只8周龄体重(220±25)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安装实验装置,其余大鼠安装实验装置。安装实验装置大鼠随机选择一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牙,对侧第一磨牙作为对照牙,采用镍钛拉簧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力值50 g。实验动物分别于加力后0 h、12 h、1 d、3 d、7 d、14 d处死,取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周围牙周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研究。结果大鼠牙齿加力后,观察到牙周组织内CCR1及其配体的mRNA表达量呈现一定的时间规律:加力后12 h,CCR1、CCL3、CCL5、CCL7的mRNA表达均开始上升,CCR1 mRNA表达在3 d达高峰(F=1.745,P=0.021),CCL3、CCL5 mRNA表达在1 d达高峰(F=19.976,PCCL3=0.019;F=17.114,PCCL5=0.008),CCL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R1及其配体的mRNA转录水平在加力时7 d均下降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CCR1及其相关配体mRNA表达出现一过性变化,呈现短时上调规律,推测CCR1及其相关配体表达与正畸牙移动过程及牙周骨改建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力 SPRAGUE-DAWLEY大鼠 牙周组织 CC类趋化因子受体1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西吡氯铵含片防治口源性口臭的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迪 钟惠兰 +4 位作者 杨勃 李世轶 李少萍 刘名 段培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8-780,共3页
目的研究西吡氯铵含片治疗口源性口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临床检测选取口臭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取鼻闻法结合口腔异味自我评价表和Halimeter口臭测试仪测量口臭值,分别在基线、西吡氯铵含片治疗1、2和... 目的研究西吡氯铵含片治疗口源性口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临床检测选取口臭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取鼻闻法结合口腔异味自我评价表和Halimeter口臭测试仪测量口臭值,分别在基线、西吡氯铵含片治疗1、2和4周末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除基线值外,Halimeter口臭测试仪测量的口臭值和口腔异味自我评价值在1周末、2周末和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吡氯铵含片对口臭的防治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吡氯铵含片 口源性口臭 挥发性硫化物
下载PDF
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辅助正畸快速整体内收前牙的动物实验研究
6
作者 刘楚峰 章锦才 +4 位作者 柳大烈 刘从华 徐平平 叶炳坤 盘荣剑 《新医学》 2009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辅助正畸快速整体内收前牙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成年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A组粘接上颌前牙及前磨牙的个别带环,并安放镍-钛拉簧,力量100 g,固定28 d;B组实施减阻手术后安装由个别... 目的:探讨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辅助正畸快速整体内收前牙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成年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A组粘接上颌前牙及前磨牙的个别带环,并安放镍-钛拉簧,力量100 g,固定28 d;B组实施减阻手术后安装由个别带环及牙支持式牵引装置焊接而成的特制加力装置,加力速率0.75 mm/d,连续加力8 d,然后停止加力予固定。分别于固定即日、14 d、28 d后2组各处死3只犬。所有实验动物均于手术前、加力前、处死前拍摄X线侧位片及根尖片,并于处死后测量前牙内收距离、后牙支抗丧失量和前牙内倾度数。结果:实验动物全部存活至预定时间,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未见牙齿松动、脱落及术区骨质坏死等现象。固定28 d时对照组上下颌前牙未见明显变化,试验组上下颌前牙关系呈明显反覆、反覆盖。试验组的前牙内收距离、后牙支抗丧失量和前牙内倾度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为P<0.01)。结论: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证明该法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支持式牵引装置 快速牙移动 前牙内收 后牙前移
下载PDF
SPEED矫治技术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时支抗丧失
7
作者 刘从华 肖珲 司徒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435,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SPEED矫治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时支抗丧失情况。方法选取安氏Ⅰ类双颌前突需拔牙四个第一双尖牙矫治的患者16例,全部采用SPEED矫治技术矫治,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时不做任何支抗,矫治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11项测量指... 目的探讨采用SPEED矫治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时支抗丧失情况。方法选取安氏Ⅰ类双颌前突需拔牙四个第一双尖牙矫治的患者16例,全部采用SPEED矫治技术矫治,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时不做任何支抗,矫治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11项测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U6-PP及L6-PP矫治前后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1),说明上下颌的支抗磨牙均有前移,支抗丧失。U1-SN,U1-NA矫治前后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上前牙内收以腭向倾斜为主。结论提示在利用SPEED矫治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时也应注意控制支抗及加强对上颌前牙转矩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ED矫治器 支抗 转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