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种植的风险与对策 被引量:36
1
作者 黄建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上颌窦底可利用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解决方案只有两个:上颌窦底骨增量的种植技术和避开上颌窦的种植技术。上颌窦底骨增量技术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减低患者对种植手术的依从性。采用最优骨利用原则,避开上颌窦种植技术与上颌... 上颌窦底可利用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解决方案只有两个:上颌窦底骨增量的种植技术和避开上颌窦的种植技术。上颌窦底骨增量技术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减低患者对种植手术的依从性。采用最优骨利用原则,避开上颌窦种植技术与上颌窦提升植骨手术相比,更加简单、经济和具有可预见性,同时可节省时间,对一些特殊病例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种植 并发症 简化
下载PDF
自体牙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黄建生 周磊 +2 位作者 徐淑兰 吴颖 宋光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评价自体牙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颗牙进行自体牙移植,其中,埋伏阻生牙移植15颗,前磨牙移植前牙缺失区4颗。将埋伏牙或前磨牙完整拔出后移植于缺牙区,方丝弓托槽和澳大利亚圆丝固定6~8周,移植4周时行根管治疗。结果经1.5~5年... 目的评价自体牙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颗牙进行自体牙移植,其中,埋伏阻生牙移植15颗,前磨牙移植前牙缺失区4颗。将埋伏牙或前磨牙完整拔出后移植于缺牙区,方丝弓托槽和澳大利亚圆丝固定6~8周,移植4周时行根管治疗。结果经1.5~5年的随访,19颗移植牙均未发现牙根吸收、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自体牙移植临床效果满意,在前牙缺失和埋伏阻生牙无法正畸治疗时,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移植 埋伏阻生 正畸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爱华 黄建生 章锦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6年第2期96-100,共5页
种植体周围炎在不同种植系统的发病率大约为4%-15%。目前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动物模型上。在临床应用和动物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就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动物模型 治疗
下载PDF
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在小缺牙间隙即刻修复种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建生 赵建江 +1 位作者 刘琼 刘天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研究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用于5~6mm的缺牙间隙即刻修复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36例患者的36个5~6mm缺牙间隙处植入直径2.5mm或3.0mm的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36颗,即刻在椅旁或技工室完成树脂冠临时修复,树脂冠避开与... 目的研究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用于5~6mm的缺牙间隙即刻修复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36例患者的36个5~6mm缺牙间隙处植入直径2.5mm或3.0mm的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36颗,即刻在椅旁或技工室完成树脂冠临时修复,树脂冠避开与对颌牙接触。术后3~5个月,金合金烤瓷冠完成修复。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线检查。结果 36颗种植体行烤瓷冠修复时无1颗失败,其中1颗种植体植入后导致1颗邻牙牙髓坏死,经根管治疗后天然牙和种植体均成功保留。36例患者从种植体植入开始平均随访21.3个月(12~37个月),36颗种植体均获得成功,种植义齿龈缘与邻牙龈缘曲线协调,龈乳头充盈,美学效果理想。结论 5~6mm缺牙间隙采用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即刻修复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缺牙间隙 即刻修复
下载PDF
上颌窦粘膜穿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罗震 黄建生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上颌窦粘膜的弹性潜力可以说是上颌窦提升术的基础,只有剥离并抬高上颌窦粘膜后才能为我们提供骨增量必要的空间,因此上颌窦粘膜在上颌窦提升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上颌窦粘膜相对来说较为菲薄,在上颌窦提升术中容易发生穿孔,本文根据国... 上颌窦粘膜的弹性潜力可以说是上颌窦提升术的基础,只有剥离并抬高上颌窦粘膜后才能为我们提供骨增量必要的空间,因此上颌窦粘膜在上颌窦提升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上颌窦粘膜相对来说较为菲薄,在上颌窦提升术中容易发生穿孔,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就上颌窦粘膜的生物学基础,粘膜穿孔分类及修复方案以及种植体成功率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提升术 粘膜穿孔 穿孔的分类和修复 种植成功率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TagⅠ和Bsm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的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琼 黄建生 +4 位作者 徐平平 刘天涛 戚娟娟 黄晓虹 刘丹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5期249-253,共5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TagⅠ和Bsm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试验设计,收集种植体周围炎组及无种植体周围炎组各5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TagⅠ和Bsm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试验设计,收集种植体周围炎组及无种植体周围炎组各5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研究2组VDRTagⅠ和BsmⅠ位点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结果 VDR基因BsmⅠ位点各基因型(χ2=3.184,P=0.074)和等位基因频率(χ2=3.269,P=0.071)在2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DR基因TagⅠ位点主要基因型为TT纯合子和Tt杂合子,2种基因型(χ2=4.337,P=0.037)和T、t等位基因频率(χ2=3.907,P=0.048)在2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T型在种植体周围炎组中较为多见。结论避免吸烟、牙周炎病史等混杂因素后,种植体周围炎与VDRTaq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间存在遗传相关性,尚不能认为与BsmⅠ位点的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牙种植/副作用 维生素D 多态现象 遗传学
下载PDF
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重建上颌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建生 赵建江 刘琼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评价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重建种植义齿修复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1例11颗上颌前牙区单颗种植义齿修复后存在软组织严重退缩影响美观的病例,所有患者从腭部获取游离结缔组织联合冠向复位瓣技术进行上皮下... 目的评价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重建种植义齿修复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1例11颗上颌前牙区单颗种植义齿修复后存在软组织严重退缩影响美观的病例,所有患者从腭部获取游离结缔组织联合冠向复位瓣技术进行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重建软组织。以手术后1年为基线,临床评估软组织愈合情况,种植义齿牙龈曲线、修复体与天然邻牙唇侧龈缘位置的协调性。结果11颗种植义齿术后红色美学明显改善。追踪观察1~4年,临床效果稳定。结论采用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腭部游离结缔组织重建种植义齿修复后软组织缺损短期临床效果良好,其长期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体结缔组织 移植
下载PDF
种植体支持套筒冠固位全口覆盖义齿即刻负重3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建生 朱晓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1-464,共4页
对3例全口无牙颌或重度慢性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术前制作全口义齿或即刻全口义齿,拔除全口余留牙,在下颌植入4颗Ankylos种植体,上颌植入6颗种植体,将SynCone套筒基台接入种植体,再套入预成圆锥形外冠,完成临时义齿修复。3~12个月后将临... 对3例全口无牙颌或重度慢性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术前制作全口义齿或即刻全口义齿,拔除全口余留牙,在下颌植入4颗Ankylos种植体,上颌植入6颗种植体,将SynCone套筒基台接入种植体,再套入预成圆锥形外冠,完成临时义齿修复。3~12个月后将临时义齿更换为铸造支架覆盖义齿。随访12~24个月,除1例种植体在植入后1个月松动拔除而重新植入种植体外,其余种植体均未出现明显的牙槽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即刻负重 覆盖义齿 套筒冠
下载PDF
全口即刻负重种植固定义齿2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建生 朱晓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31,共5页
对2例全口多数牙缺失、残留少量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患者拔除全口余牙,即刻于上下颌分别植入10颗和8颗Straumann种植体,36颗种植体经共振频率分析,种植体稳定指数(ISQ)值大于60的34颗种植体即刻接入临时基台行复合树脂临时固定桥修复,3个... 对2例全口多数牙缺失、残留少量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患者拔除全口余牙,即刻于上下颌分别植入10颗和8颗Straumann种植体,36颗种植体经共振频率分析,种植体稳定指数(ISQ)值大于60的34颗种植体即刻接入临时基台行复合树脂临时固定桥修复,3个月左右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后完成永久性修复。修复后追踪18~26个月,无1颗种植体失败,平均累积骨丧失为0.4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即刻负重 无牙颌
下载PDF
一种空间维持装置应用于上颌窦骨增量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震 卿玲 +3 位作者 连珊 甘泽坤 徐平平 黄建生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观察一种空间维持装置进行上颌窦骨增量术后新骨形成情况,并探究上颌窦黏膜穿孔对该技术的影响。方法采用纯钛制作上颌窦黏膜提升空间维持装置,3只比格犬拔除上颌后牙构建上颌后牙缺失上颌窦区骨量不足的动物模型,自然愈合3个月后... 目的观察一种空间维持装置进行上颌窦骨增量术后新骨形成情况,并探究上颌窦黏膜穿孔对该技术的影响。方法采用纯钛制作上颌窦黏膜提升空间维持装置,3只比格犬拔除上颌后牙构建上颌后牙缺失上颌窦区骨量不足的动物模型,自然愈合3个月后行双侧的上颌窦黏膜提升,随机选取一侧在黏膜完整情况下放入空间维持装置,对侧在黏膜穿孔情况下放入空间维持装置。3个月后处死实验动物,制取标本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空间维持装置内部可见新骨呈帽状凸起,与提升空间的形态相适应,但尚未充满整个提升的空间,窦底骨与新骨之间界限明显,新骨为未成熟的编织骨,疏松排列的骨小梁交错成网,骨小梁内可见软骨陷窝分布;无骨粉充填的上颌窦骨增量术在黏膜完整、穿孔后新骨面积分别为(8.17±5.63)mm2,(9.92±4.65)mm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利用空间维持装置进行的上颌窦骨增量术可以诱导新骨形成,且较小的黏膜穿孔对其没有影响,具体新骨形成机制仍有待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粉充填 上颌窦骨增量 空间维持 新骨形成 比格犬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ApaI和FokI位点基因多态性和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刘琼 黄建生 +2 位作者 卿玲 谢宇 张宇婕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Apa I和Fok I位点基因多态性和种植体周围炎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试验设计,种植体周围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各65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研究2组VD...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Apa I和Fok I位点基因多态性和种植体周围炎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试验设计,种植体周围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各65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研究2组VDR Apa I和Fok I位点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结果两组VDR基因Apa I位点和Fok I位点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排除吸烟、牙周炎病史等影响因素后,尚未发现VDR Apa I位点和Fok I位点基因多态性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种植体周围炎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对83例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位置测量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朝 徐淑兰 +3 位作者 周磊 姚钟雄 杨烁 钟丹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究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种植及植骨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3名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对其双侧下颌神经管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神经管到下颌骨颊侧壁的距离为(5.32±1.29)^(7.24... 目的:探究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种植及植骨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3名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对其双侧下颌神经管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神经管到下颌骨颊侧壁的距离为(5.32±1.29)^(7.24±1.29)mm,到下颌骨舌侧壁的平均距离为(3.43±0.99)^(3.93±1.17)mm,到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为(8.81±1.90)^(10.02±2.19)mm,内径的平均值为(2.27±0.44)^(2.61±0.40)mm。男性与女性在下颌管距下颌骨颊侧壁、下颌下缘以及下颌骨内径的平均值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襻的出现率是70.9%,长度为(2.76±1.14)mm。下颌管分支的出现率为10.84%,长度为(10.72±5.29)mm。结论:中国人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变异较大,前襻和下颌管分支在下颌骨中发生率较高,植骨及种植手术前应仔细检查,减小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神经 锥形束CT 下颌神经管 前襻 下颌管分支
下载PDF
植入扭矩对牙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虎 徐世同 +3 位作者 丁婧文 宋亚平 张彩美 黄丞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34-1537,共4页
目的:探讨植入扭矩值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索达到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值的最佳植入扭矩范围。方法:选取六条纯种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拔牙术后3个月,于双侧下颌一共植入48枚XIVE种植体。根据种植体的最大植入扭... 目的:探讨植入扭矩值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索达到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值的最佳植入扭矩范围。方法:选取六条纯种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拔牙术后3个月,于双侧下颌一共植入48枚XIVE种植体。根据种植体的最大植入扭矩值(ITV)将种植体分为4组:A组12枚,0<ITV<20N cm;B组12枚,20≤ITV<40 Ncm;C组12枚,40 Ncm≤ITV<60 Ncm;D组12枚,ITV≥60Ncm。种植体植入后立即测量该种植体的稳定性值(ISQ)。结果:A组与B组、C组、D组之间ISQ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C组、D组之间ISQ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本研究,只要植入扭矩值达到20Ncm以上,种植体都能取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植入扭矩值不能全面反映影响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应联合种植体稳定性系数(ISQ值)才能更全面地评估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稳定性值 植入扭矩 共振频率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