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江建明 王宏 +3 位作者 闫慧博 鲁凯伍 张义生 邱小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80-683,I0008,共5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8)、急性脊髓损伤组(B组,n=24)和急性脊髓损伤后大剂量MP治疗组(C组,n=24),C组在损伤后早期从尾...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8)、急性脊髓损伤组(B组,n=24)和急性脊髓损伤后大剂量MP治疗组(C组,n=24),C组在损伤后早期从尾静脉注射大剂量MP治疗。分别在术后3、7、14d对B、C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行BBB评分,再在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和Nogo-A在脊髓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同时应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组相应时间点Nogo-A表达量,并与A组比较。结果:B、C组大鼠在损伤后各个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Nogo-A蛋白在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分布于神经细胞的细胞浆和脊髓神经纤维周围呈包裹神经纤维的状态。B、C组各个时间点Nogo-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5),7d时最高,14d时的表达量仍高于正常组;C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ogo-A显著升高,早期应用大剂量MP对Nogo-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甲基强的松龙 NOGO-A 大鼠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轴突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喜良 赵岩 +4 位作者 左媛 肖宇龙 霍洪军 江建明 闫慧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4,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共同作用于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后对损伤区轴突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雌性成年Wistar大鼠,建立T10全横断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组、EP...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共同作用于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后对损伤区轴突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雌性成年Wistar大鼠,建立T10全横断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组、EPO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术后8周采用BDA皮质脊髓束顺行追踪法和荧光金(FG)皮质脊髓束逆行追踪法评估损伤区脊髓神经轴突再生情况,同时分期采用实验性脊髓损伤运动功能BBB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DA免疫荧光染色和FG免疫荧光染色,联合治疗组可见大量被BDA-cy3红色荧光标记的再生轴突,其中部分再生轴突穿越损伤区到达远端;NSCs组仅见少量轴突再生,无神经轴突通过脊髓损伤区;EPO组偶见散在的神经纤维再生;对照组无明显的轴突再生。联合治疗组大脑皮质中可见少量被FG标记的椎体细胞及轴突发出金黄色荧光,其余3组大脑皮质中无FG标记细胞。大鼠后肢功能BBB评分,在术后1周及1周以后各时段,联合治疗组大鼠BBB评分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移植NSCs联合腹腔注射EPO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区神经轴突的再生以及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干细胞移植 全横断脊髓损伤 轴突再生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岩 肖宇龙 +4 位作者 左媛 王喜良 霍洪军 江建明 闫慧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337,I0005,I0006,共7页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横断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建立大鼠T10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组、EPO组和NSCs+EPO组,每组1...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横断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建立大鼠T10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组、EPO组和NSCs+EPO组,每组10只。术后8周采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各组大鼠损伤区脊髓神经纤维再生情况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BBB评分评估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对照组大鼠横断处脊髓组织残端萎缩,脊髓白质和灰质间可见大量空洞形成,未见有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NSCs+EPO组大鼠横断处脊髓组织残端轻度萎缩,横断区可见大量呈杂乱、无序生长的神经纤维,可见有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脊髓横断区,脊髓白质和灰质间可见少量空洞形成。NSCs+EPO组大鼠中,FITC共轭抗神经丝蛋白抗体NF-200标记的再生神经纤维在横断区头侧大量再生,呈无序状生长,并通过损伤区到达尾侧;NSCs组大鼠可见少量神经纤维再生,未通过损伤区到达尾侧。NSCs+EPO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术后7d内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NSCs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术后7d内均高于对照组和EPO组(P<0.05)。结论:NSCs移植联合腹腔注射EPO可有效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轴突的存活和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下载PDF
钉道强化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式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春 赵卫东 +3 位作者 孙培栋 吴长福 瞿东滨 欧阳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评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对颈椎骨螺钉的强化作用,分析钉道强化前后、疲劳前后不同状态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ACIF)术后颈椎的稳定性。方法在12个猪颈椎(C3~7... 目的评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对颈椎骨螺钉的强化作用,分析钉道强化前后、疲劳前后不同状态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ACIF)术后颈椎的稳定性。方法在12个猪颈椎(C3~7)标本上,利用Motion Analysis运动捕捉分析系统和MTS-858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按以下分组顺序测试屈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运动角位移参数,包括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中性区(neutral zone,NZ)和弹性区(elastic zone,EZ)。正常对照组(A组)为完整状态;钢板固定组(B组)行C4、5椎间盘切除植骨前路钢板固定术;钢板固定疲劳组(C组)对B组标本行屈伸、左右侧弯疲劳实验,各加载5000次;钉道强化钢板固定组(D组)对C组注入PMMA实施钉道强化;钉道强化钢板固定疲劳组(E组)对D组标本行屈伸、左右侧弯疲劳实验。结果 A组各运动方向ROM、NZ、EZ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运动方向ROM、NZ、EZ明显低于C组(P<0.05);但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屈伸ROM、NZ及前屈EZ均明显低于E组(P<0.05),其他运动方向各指标与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运动方向ROM、NZ、EZ均明显高于D、E组(P<0.05)。D组与E组比较,除屈伸、左右侧弯ROM和NZ,左右旋转ROM,及屈伸、右侧弯、左右旋转EZ明显低于E组(P<0.05)外,其他运动方向各指标与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MA骨水泥强化钉道能明显增强ACIF内固定术式的稳定性,这为临床实施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疲劳载荷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离心管贴壁细胞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率的影响
5
作者 尹文化 金大地 +1 位作者 鲁凯伍 雷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4993-4997,共5页
背景:在常规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过程中,离心管壁有大量单个核贴壁细胞,这些早期的贴壁细胞是否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成功率低存在一定的联系呢?目的:比较4种方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成功率,观察离... 背景:在常规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过程中,离心管壁有大量单个核贴壁细胞,这些早期的贴壁细胞是否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成功率低存在一定的联系呢?目的:比较4种方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成功率,观察离心管贴壁细胞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取足月健康顺产新生儿脐血36份,随机分为4组,每组9份,于采集后6h内分别采用甲基纤维素沉降法(A组)、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B组)、甲基纤维素联合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C组)、甲基纤维素联合改良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D组)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用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1×109L-1~2×109L-1,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和传代,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形态。收集第3代脐血单个核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计算扩增倍数,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免疫表型。结果与结论:36份脐血中,成功分离33份脐血单个核细胞,B组有3份分离失败。33份中共22份原代培养中出现大量贴壁细胞,其中A组8份,B组2份,C组5份,D组7份。9份(27%)培养出能融合且可稳定传代的成纤维样细胞,其中A组3份,B组0份,C组1份,D组5份。4组脐血单个核细胞在原代培养5~7d后均可见数量不等的贴壁细胞,呈梭形成纤维样细胞或(和)圆形巨核样细胞。A组与D组于原代培养三四周可见成纤维样细胞集落形成,细胞形态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呈较均一的长梭形,可稳定培养至60~90d形态无明显变化。流式细胞仪免疫检测,第3代脐血单个核细胞不表达或弱表达CD34、CD45和CD106等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细胞标志,但显著表达CD29、CD105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结果显示离心管贴壁细胞可显著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成功率,而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脐血 单个核细胞 离心管贴壁细胞 甲基纤维素 密度梯度离心
下载PDF
硫酸钡灌注联合micro-CT扫描实现大鼠颈脊髓微血管的三维可视化和量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雅普 林俊育 +3 位作者 杨舟 吴秀华 吴晓亮 朱青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836-5840,共5页
背景:血管结构是维持颈脊髓功能的重要基础,为了评估微血管在颈脊髓损伤及治疗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首先需要对正常颈脊髓微血管结构进行良好的三维可视化和精确的量化分析,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硫酸钡灌注联合micro-CT扫描... 背景:血管结构是维持颈脊髓功能的重要基础,为了评估微血管在颈脊髓损伤及治疗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首先需要对正常颈脊髓微血管结构进行良好的三维可视化和精确的量化分析,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硫酸钡灌注联合micro-CT扫描对大鼠正常颈脊髓微血管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效果,为后期评估微血管在颈脊髓损伤中的参与程度及衡量治疗效果奠定基础。方法:实验纳入5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80-320g,所有动物操作程序均根据国家相关实验动物使用准则施行,并获得南方医科大学动物使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大鼠深度麻醉后,经心脏穿刺使用温肝素生理盐水、多聚甲醛、硫酸钡灌注剂进行血管灌注,取颈脊髓组织置于micro-CT中进行扫描及三维重建,量化分析血管体积与组织体积比值、血管表面积与组织体积比值、血管数目、血管直径、血管分离度、连接密度、结构模型指数以及不同直径微血管的数量、百分比及体积等指数。结果与结论:①颈脊髓微血管经三维重建可视化后,颈脊髓内微血管结构清晰可见,可以清晰显示出颈脊髓的前、后动脉以及几级分支动脉;②通过量化分析微血管指数,结果显示,血管体积与组织体积比值为0.022±0.002,血管表面积与组织体积比值为(52.370±6.271)mm-1、血管数目为(0.604±0.076)mm-1、血管直径为(0.040±0.005)μm、血管分离度为(1.762±0.255)μm、连接密度为(2.661±0.757)mm-3、结构模型指数为4.400±0.129,并成功量化了不同直径颈脊髓微血管的数量、百分比及体积等;③结果表明,硫酸钡灌注联合micro-CT扫描可实现对大鼠正常颈脊髓微血管结构良好的三维可视化和精确的量化分析,为后期评估微血管在颈脊髓损伤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衡量治疗效果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 颈脊髓 三维可视化 量化分析 大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左肱骨畸形性骨炎并病理性骨折1例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包拥政 吴强 +9 位作者 胡孔和 王林辉 何小龙 席新华 朱文刚 钟学仁 廖军健 戴相恒 林永发 陈建庭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24期3612-3614,共3页
畸形性骨炎由Paget于1876年首先报道,发病与环境和遗传均有关。大约15%~30%左右的患者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模式表现为明显的家族史,PDB患者的p62第392个密码子脯氨酸被亮氨酸替代(p62P392L),为最常见的突变方式。许多环境... 畸形性骨炎由Paget于1876年首先报道,发病与环境和遗传均有关。大约15%~30%左右的患者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模式表现为明显的家族史,PDB患者的p62第392个密码子脯氨酸被亮氨酸替代(p62P392L),为最常见的突变方式。许多环境因素可作为PDB的激发因素,如膳食性缺乏(钙、维生素D)、对病变骨重复的应力、环境毒性物质显露、接触某些动物、农村生活方式及病毒感染。本病好发于西欧及大洋洲的高加索人种,但在国内发病率极低,目前仅见少量病例报道,尚无流行病学资料,容易出现误诊、漏诊。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因破骨细胞异常导致高骨转换引起的骨骼增大、弯曲变形及疼痛症状,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本文就临床中遇到的一例左肱骨畸形性骨炎并病理性骨折及目前有关畸形性骨炎的进展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性骨炎 病理性骨折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显微操作在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8
作者 尹文化 金大地 +3 位作者 鲁凯伍 闫慧博 王璐 邓许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887-1890,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应用显微操作方法和人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观察显微操作技术对大鼠受损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取足月健康顺产新生儿脐血,分离、培养脐血干细胞。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应用显微操作方法和人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观察显微操作技术对大鼠受损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取足月健康顺产新生儿脐血,分离、培养脐血干细胞。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n=10)、实验对照组(B组,n=10)、常规治疗组(C组,n=20)和显微治疗组(D组,n=20)。A组大鼠只打开椎板;B、C组大鼠采用常规方法行T8~9平面脊髓全横断,造成急性脊髓损伤,C组大鼠于脊髓两断端用1μl注射器分别注射脐血干细胞悬液1μl(干细胞浓度为6×109/L^7×109/L),B组同法注射等量PBS液;D组采用显微操作技术行脊髓横断,并以口径50μm的毛细玻璃针用相同方法注射脐血干细胞。术后1~8周内每周进行1次后肢BBB评分,术后第8周处死大鼠,对比观察术中和术后第8周各组大鼠脊髓大体标本外形、颜色、质地和体积大小改变。[结果]A组大鼠手术前后运动功能、脊髓大体标本未见明显变化。B、C、D组大鼠术后双侧后肢完全性瘫痪,B组大鼠无明显恢复。而C、D组大鼠,从术后第2周开始逐渐恢复部分后肢运动功能。第3周以后,D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明显优于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周,所有大鼠脊髓横断处均瘢痕愈合,B组大鼠远侧段脊髓干瘪、皱缩;C组大鼠远侧段脊髓直径轻度变细,外形尚饱满;D组大鼠横断处两侧脊髓直径无明显差异,外形圆润,但局部可见明显瘢痕粘连。[结论]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横断性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显微操作技术的应用能最大可能地减少人为造成的脊髓损伤,有利于脊髓损伤的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操作 脊髓损伤 脐血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44
9
作者 金大地 王健 瞿东滨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的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回顾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颈椎前路手术412例,男308例,女104例;年龄18~76岁,平均45.6±12.9岁。颈椎病258例,颈椎外伤138例,颈椎肿瘤8例,颈椎结核8例。412...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的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回顾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颈椎前路手术412例,男308例,女104例;年龄18~76岁,平均45.6±12.9岁。颈椎病258例,颈椎外伤138例,颈椎肿瘤8例,颈椎结核8例。412例患者,病史最短4小时,最长达20年,平均548d。全瘫58例(14.1%),不全瘫192例(46.6%),无瘫痪症状162例(39.3%)。麻醉包括三大类(5种)局麻(局部浸润35例、颈丛阻滞52例、局部浸润+颈丛阻滞6例、全麻318例、全麻+颈丛1例。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3例,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32例,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347例。结果共42例51例次出现早期并发症,并发症的例次发生率为12.37%。28例次(6.80%)同手术直接相关,喉上神经损伤5例次,喉返神经损伤4例次,颈部切口感染及血肿4例次,脊髓损害症状加重5例次,神经根损伤2例次,植骨块移位2例次,取骨区感染及血肿各1例次,钢板、螺钉松动2例次,螺钉位置不当1例次,食管瘘1例次;23例次(5.08%)同手术间接相关。结论降低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仅要熟悉颈椎前路临床解剖,提高手术技巧,还要做好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早期并发症 前路减压 骨融合 自体髂骨植骨 全麻 血肿 瘫痪症状 熟悉 原因分析
原文传递
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 被引量:43
10
作者 徐俊昌 陈建庭 +1 位作者 陈万军 郭克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方法。方法2002年8月~2005年9月,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1~69岁。交通事故伤10例,摔伤3例,压砸伤2例。肋骨骨折部位:3~7肋13例...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方法。方法2002年8月~2005年9月,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1~69岁。交通事故伤10例,摔伤3例,压砸伤2例。肋骨骨折部位:3~7肋13例,8~11肋2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8~12周X线片示骨折临床愈合。结论应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固定可靠、组织相容性好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呼吸功能改善,是一种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多发性 记忆合金环抱器 内固定
下载PDF
腰椎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景欣 瞿东滨 金大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评价腰椎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L2或L3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及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手术前、后均行站立位胸腰椎X线检查,分别测量矢状面上不同部... [目的]评价腰椎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L2或L3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及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手术前、后均行站立位胸腰椎X线检查,分别测量矢状面上不同部位的角度,并分别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结果]均顺利完成截骨矫形手术,手术时间2.5~4h,平均3h。术中出血600~1500ml,平均840ml,均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腰椎前凸角由术前(14.5±15.5)°增加至术后(48.4±11.9)°,全脊柱后凸角和胸腰段后凸角分别由术前(36.1±14.7)°和(30.7±9.3)°减小至术后(0.2±14.2)°和(23.7±12.3)°,骶骨倾斜角由术前(12.0±12.7)°增至术后(28.9±8.8)°,手术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而胸椎后凸角手术前后改变不明显。[结论]采用腰椎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腰椎前凸角平均增加33.9°,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 后凸畸形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治疗的现状与争议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姜欢畅 王吉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285-1287,共3页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融合方式 复位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附4年随访报告)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亮 瞿东滨 +2 位作者 陈建庭 江建明 金大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1-333,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早、中期并发症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2002年2月~2004年8月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ulposus,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65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平均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早、中期并发症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2002年2月~2004年8月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ulposus,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65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男45例,女20例;平均35.2岁。病程6个月~10年。其中L3,4 1例,L4、5 ,35例,L5S1 29例。将术后平均随访时间达24、36、48个月的65例分别分为A组(30例)、B组(23例)、C组(12例)。随访评价包括:临床疗效评分,X线、MRI检查并测量椎间隙高度,观察假体移位,软骨终板变化情况。[结果]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3d内即出现一过性腰痛24例,1—3个月发生假体脱出3例。24个月~48个月随访时观察到软骨终板损伤39例,假体下沉32例。A组术后第24个月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4%;B组术后第36个月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12%;C组术后第48个月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18%。[结论]单枚PDN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并发症:早期假体脱出,中、远期并发症包括软骨终板损伤、假体下沉。因此,应慎重开展此项手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盘 人工髓核 并发症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景欣 瞿东滨 +3 位作者 王博亮 蔡明 罗吉伟 金大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术手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胸腰椎CT扫描,获得的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手术前在重建模型上模拟经椎弓根椎体...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术手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胸腰椎CT扫描,获得的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手术前在重建模型上模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进行虚拟截骨、预测矫形效果,并测算截骨椎体所需截骨角度及相应在椎板及椎体后缘的截骨宽度。手术后在预测模型及术后重建模型上分别测量全脊柱后凸角,颈7椎体中心点与骶骨后上角的水平距离,截骨节段相邻上下椎体棘突间及双侧横突间距离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5例手术前后均顺利完成三维建模。术前模拟截骨测算出截骨椎体所需截骨角度、椎板截骨宽度和椎体后缘截骨宽度的值分别为(26.34±3.16)°(23.30~30.11°)、(27.71±1.22)mm(26.53~29.15mm)和(14.45±1.62)mm(12.17~16.62mm),在虚拟截骨模型上及术后重建模型上测得的比较指标相近。结论:应用计算机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手术进行仿真模拟设计的方法具有可行性,能比较直观、精确反映矫形效果,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较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骨科 手术模拟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增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鹏展 江建明 +3 位作者 刘传芳 孙玮 余磊 邱小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820-2824,共5页
目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β对鼠肾细胞、心肌细胞和神经上皮细胞发挥抗增殖作用,但其是否可抑制人的软骨细胞增殖?这种抗增殖作用是否可被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抑制尚不清楚。实验拟验证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及... 目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β对鼠肾细胞、心肌细胞和神经上皮细胞发挥抗增殖作用,但其是否可抑制人的软骨细胞增殖?这种抗增殖作用是否可被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抑制尚不清楚。实验拟验证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05/12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科住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8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或临床及放射学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疾病(创伤性、风湿性及感染性)所导致的骨关节炎。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告知,并签有试验知情同意书。分离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将不同浓度(0,1,10,100μg/L,其中0μg/L作为对照)白细胞介素1β作用于骨关节炎软骨细胞24,48,72h,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作为干扰因素,与白细胞介素1β共同作用72h,收集细胞上清液,一氧化氮的表达量通过一氧化氮试剂盒检测,并作为检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活性的手段;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xMAP技术检测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①不同时间点1,10,100μg/L白细胞介素1β组作用后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相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β在24,72h的吸光度值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白细胞介素1β和氨基胍(100μmol/L)共同作用软骨细胞72h后,各浓度组吸光度与白细胞介素1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③白细胞介素1β可促进软骨细胞一氧化氮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关系。④白细胞介素1β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在本实验中没有检测到。结论:白细胞介素1β可抑制软骨细胞增殖,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这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一氧化氮 液相蛋白芯片
下载PDF
髋臼加强环(ARR)应用于髋关节翻修术8例随访报告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朋 史占军 +2 位作者 管明强 肖军 王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5-818,共4页
[目的]评价髋臼加强环结合颗粒骨打压植骨在髋关节翻修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2001年5月~2006年12月用髋臼加强环结合颗粒骨打压植骨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36~70岁),平均体重指数20(15... [目的]评价髋臼加强环结合颗粒骨打压植骨在髋关节翻修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2001年5月~2006年12月用髋臼加强环结合颗粒骨打压植骨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36~70岁),平均体重指数20(15~28)。初次置换距翻修术5~20年,平均6.7年。翻修原因:感染性松动2例,无菌性松动6例。在8个髋关节翻修术中,6髋行全髋关节翻修,2髋仅翻修髋臼。采用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本组患者骨缺损均为AAOSⅢ型(混合型骨缺损)。随访X线片上的假体变化情况,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并计算假体生存率。[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末次随访前死亡1例(心肌梗死),平均随访4.5年(1.5~7.1年)。患者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0分(20~6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8分(74~94分),其中疼痛、功能评分分别由术前的13.8分和11.5分提高到40.3分和39.9分。术前所有患者均有重度跛行,末次随访时1例无跛行,5例仅有轻度跛行,1例中度跛行。5髋假体获得良好稳定性;2髋因假体周围感染导致髋臼骨溶解而需要再翻修,失败率为29%;2髋发生异位骨化。以任何原因进行了翻修和影像学证明有松动作为失败标准,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髋臼加强环4.5年存活率为63%。[结论]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髋臼加强环结合颗粒骨打压植骨的方法能较好地重建髋臼侧严重骨缺损,提供良好的初始稳定性,中期临床效果可令人接受。但对容易造成感染的各种因素必须加强监测,防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翻修术 髋臼加强环 随访
下载PDF
椎体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对松质骨创面出血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庞广兴 陈建庭 +2 位作者 钟招明 郑锦畅 裴卫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减少松质骨创面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0只成年家犬全麻下前路暴露L2~L5椎体,其中6只动物L2~L5椎体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每只2个椎体。实验组椎体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对照组未注射给... 目的:探讨椎体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减少松质骨创面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0只成年家犬全麻下前路暴露L2~L5椎体,其中6只动物L2~L5椎体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每只2个椎体。实验组椎体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对照组未注射给药,给药30s后同时于L2~L5椎体前方作直径8mm、深6mm的骨缺损,记录骨创面的控制出血时间、止血时间、出血量及各组10min内止血百分比。另4只动物L2~L5椎体内注入医用生物蛋白胶与欧乃派克混合物,给药30min后行CT扫描计算椎体内药物扩散体积百分比,观察药物局部渗漏及静脉渗漏情况。所有动物实验前后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3d拍胸部X线片后处死,剖胸探查有无肺梗死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控制出血时间分别为97±48s和417±101s(P<0.001),止血时间分别为291±167s和890±237s(P<0.001),出血量分别为0.80±0.67g和4.39±1.84g(P<0.001),10min内止血百分比分别为91.67%和16.67%(P=0.001)。药物扩散体积百分比为72.1%±11.2%。药物造影组CT扫描未发现静脉渗漏,椎间孔渗漏1个(6.25%),椎管内渗漏5个(31.25%)。所有动物实验前、后PT转异率无显著性差异(P=0.628)。所有动物术后未发现神经损伤症状,胸片未见肺梗死征象,剖胸探查未发现肺梗死灶。结论:成年家犬椎体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可明显减少松质骨创面出血,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生物蛋白胶 椎体 注射 出血
下载PDF
颈椎三维运动对关节突关节压力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卫东 徐波 +1 位作者 张美超 樊继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996-3999,共4页
背景:颈椎关节突关节压力变化是颈椎生理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缺少对颈椎生理载荷下关节突间接触压力的直接测量研究。目的:通过测量颈椎三维运动中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变化,探讨关节突对颈椎应力分布和运动协调的作用。方法:6... 背景:颈椎关节突关节压力变化是颈椎生理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缺少对颈椎生理载荷下关节突间接触压力的直接测量研究。目的:通过测量颈椎三维运动中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变化,探讨关节突对颈椎应力分布和运动协调的作用。方法:6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2~C7)作为测试对象,将预制的压敏片置于C3~4、C4~5和C6~7左侧关节突关节内。标本先给予75N跟随载荷,再以持续加载模式加载力偶。屈伸和侧弯最大2.0N?m载荷,轴向旋转最大4.0N?m载荷,测量零力偶和最大力偶时的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结果与结论:零载荷时,C3~4、C4~5和C6~7左侧关节突分别承受75N跟随载荷的20.6%,20.0%,21.3%。在运动加载后,完整颈椎在后伸、左侧弯和右旋时均表现为左侧关节突间压力明显增大(P〈0.05);但前屈、右侧弯和左旋时左侧关节突间压力无明显改变。3个节段在各运动方向关节间压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变化主要取决于关节突的角度和加载方向。颈椎关节突在传递分散颈椎应力和协调三维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突关节 压敏片 关节压力 生物力学
下载PDF
OECs移植联合IN-1抗体修复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闫慧博 鲁凯伍 +1 位作者 江建明 金大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轴突生长抑制蛋白抗体IN-1局部持续注射对大鼠横断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建立胸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单纯对照组(10只)、嗅鞘细胞移植组(10只)、IN-1抗体微泵注射组(10只)和...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轴突生长抑制蛋白抗体IN-1局部持续注射对大鼠横断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建立胸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单纯对照组(10只)、嗅鞘细胞移植组(10只)、IN-1抗体微泵注射组(10只)和嗅鞘细胞移植联合IN-1抗体组(10只)。应用NF200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对脊髓损伤区神经纤维再生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横断损伤共有9只大鼠死亡。术后8周可观察到Hoechet标记的嗅鞘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联合治疗(OECs+IN-1)组和OECs组可见脊髓损伤区杂乱无序的再生轴突,但无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IN-1组和对照组脊髓残端萎缩,未见轴突再生。后肢功能运动平均BBB评分:对照组、IN-1抗体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70±0.24、7.89±0.15、10.50±0.25、11.33±0.24。结论:OECs移植联合IN-1抗体可促进损伤的脊髓神经轴突的存活和再生,较单纯应用OECs或IN-1能更好的促进脊髓损伤修复和大鼠后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IN-1抗体 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下颈椎骨折脱位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建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73-676,共4页
下颈椎损伤是指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C3~C7椎骨、关节及韧带的损伤,包括颈胸交界部C7~T1.而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三柱"均遭到严重损害的脊柱损伤,多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有关.约有60%~70%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及脊神... 下颈椎损伤是指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C3~C7椎骨、关节及韧带的损伤,包括颈胸交界部C7~T1.而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三柱"均遭到严重损害的脊柱损伤,多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有关.约有60%~70%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及脊神经根的刺激或损伤症状,致死率、致残率高。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使神经功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降低伤残率或伤残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外科治疗 继发性脊髓损伤 下颈椎损伤 颈胸交界部 高能量损伤 间接暴力 脊柱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