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81
1
作者 魏富鑫 刘少喻 +3 位作者 赵卫东 于滨生 李浩淼 陈柏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在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的L1椎体上制作不完全爆裂骨折模型,分为两组,分别行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扭矩为4Nm...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在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的L1椎体上制作不完全爆裂骨折模型,分为两组,分别行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扭矩为4Nm的疲劳载荷共2000次,加载频率为0.5Hz,经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量正常、损伤、固定和周期性加载后固定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时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单节段固定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稳定指数(SPI)分别为0.78、0.80、0.92、0.83,双节段固定组SPI分别为0.88、0.89、0.95、0.85,在前屈方向单节段固定组明显小于双节段固定组(P<0.01);疲劳后,单节段固定组SPI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方向分别降低0.05、0.03、0.05、0.11,降低值均大于双节段固定组,且在旋转和侧屈方向有显著性差异(旋转:P<0.01;侧屈: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重建脊柱骨折即刻稳定性,效果无明显差异。在旋转、侧屈方向,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抗疲劳载荷效果优于单节段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椎弓根
下载PDF
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3
2
作者 吕玉明 李长树 +4 位作者 曾勉东 赵洪普 杨波 万盛钰 丁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63-968,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内固定组,n=35)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组(置换组,n=26)。其中内固定组含Neer 3部分骨折23例,4部分骨折12例;置换组含Neer 3部分骨折5例,4部分骨折21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次性住院费用,同时采用Neer评分标准从关节疼痛、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相仿,平均随访时间为20.5个月(12~36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为(6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10)ml,一次性住院费用平均为(37 940±3 500)元,Neer评分优良率为86.2%;置换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0±20)ml,一次性住院费用平均为(38 850±4 800)元,Neer评分优良率为90.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住院费用以及术后随访Ne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相仿,术后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2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筛选正确的适应证,对于年龄较轻同时可争取术中复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最佳选择;而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则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 粉碎性骨折 锁定钢板 人工肱骨头置换
原文传递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魏富鑫 刘少喻 +4 位作者 赵卫东 于滨生 李浩淼 陈柏龄 梁春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57-860,共4页
目的比较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采用8具新鲜小牛椎体标本(T_(11)~L_3),MTS机压缩制作L_1椎体爆裂性骨折模型。实验分完整状态组、骨折组、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三椎体六... 目的比较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采用8具新鲜小牛椎体标本(T_(11)~L_3),MTS机压缩制作L_1椎体爆裂性骨折模型。实验分完整状态组、骨折组、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组。应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标本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6个方位的运动范围(ROM)测试并计算刚度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脊柱骨折状态6个方向ROM均显著增加(P<0.05),椎间刚度值明显降低(P<0.05);固定状态的ROM均较完整状态、骨折状态显著减小(P<0.01),而刚度值均较完整状态、骨折状态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组之间的ROM、刚度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跨节段椎弓根固定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术在重建脊柱骨折稳定性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伤椎固定
原文传递
股骨头不同区域囊变对力学承载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赵德伟 徐达传 崔旭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索股骨头不同部位囊变对股骨头力学承载的影响。方法取新鲜人体股骨上段标本,行螺旋CT断层扫描,得到CT数据二维图像,采用Efilm软件系统处理,人工识别股骨头边缘轮廓,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Ansys-5.7大型计算机软件建立股骨上段三... 目的探索股骨头不同部位囊变对股骨头力学承载的影响。方法取新鲜人体股骨上段标本,行螺旋CT断层扫描,得到CT数据二维图像,采用Efilm软件系统处理,人工识别股骨头边缘轮廓,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Ansys-5.7大型计算机软件建立股骨上段三维有限元异物同构模型,模拟股骨头内不同部位直径1cm的囊变灶。施加3种不同载荷,分析股骨头内应力分布情况及应力/强度比值,预测股骨头塌陷的危险性。结果所构建股骨头三维有限元异物同构模型共有21852个节点,10472个单元。囊变区强度降低导致应力下传受限,在其边缘区产生应力集中。股骨头负重区下方及其内侧和外侧的囊变应力集中最明显,表现为张力集中,其上方骨板下松质骨应力/强度比值明显升高,易引起股骨头塌陷。当囊变位于股骨头的前方、后方或下方时,塌陷风险小。结论股骨头囊变灶位于股骨头负重区的下方或其内、外侧时,可行带血运的髂骨瓣植入,骨瓣应与软骨下骨板接触。如果坏死范围较大,负重区下方及其内外侧均受累,髂骨瓣应位于负重区的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不同区域 囊变 力学 股骨头负重区 三维有限元 股骨头塌陷 CT断层扫描 不同部位 股骨上段 同构模型 股骨头内 应力集中 计算机软件 髂骨瓣植入 二维图像 软件系统 边缘轮廓 数据输入 分布情况 强度 边缘区 外侧 骨应力
原文传递
利用Mimics和Freeform建立中国数字人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美超 刘阳 +4 位作者 刘则玉 赵卫东 李鉴轶 姜楠 唐雷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建立数字人上颌第一磨牙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有效性验证,为有关的修复体制作提供了生物力学了了。方法利用数字人男1号数了集,通过Mimics软件重建牙釉质、牙本质、牙髓三维结构,FreeForm软件对模型进行修饰,以IGES格... 目的建立数字人上颌第一磨牙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有效性验证,为有关的修复体制作提供了生物力学了了。方法利用数字人男1号数了集,通过Mimics软件重建牙釉质、牙本质、牙髓三维结构,FreeForm软件对模型进行修饰,以IGES格式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8.0.完成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进行垂直、侧向加载,分析牙体各部位的应力。结果建立了上颌第一磨牙有限元模型,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模拟牙周膜、模拟牙槽槽。模型各部分模格划分模点模模元分模为:牙釉质:8303模点、5092模元,牙本质:104883模点、77357模元,牙髓:19818模点、12116模元,牙周膜:2321模点、2278模元,牙槽槽:31869模点、25264模元。垂直加载和斜向加载结果表明牙根颈1/3处是应力集中部位。结论利用Mimics和Freeform建立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精确度,能够满足各种牙体生物力学分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字人 上颌第一磨牙 有限元 重建
下载PDF
腰椎斜扳手法时椎间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徐海涛 李松 +4 位作者 刘澜 赖秋练 罗筱伟 徐达传 李义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335-2338,共4页
背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法分析法研究中医传统的脊柱推拿手法,来解释手法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可为临床上常用的腰椎斜扳手法提供了客观的、科学的理论依据。目的:应用有限元法了解进行斜扳手法时腰椎间盘的内在应力及位移... 背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法分析法研究中医传统的脊柱推拿手法,来解释手法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可为临床上常用的腰椎斜扳手法提供了客观的、科学的理论依据。目的:应用有限元法了解进行斜扳手法时腰椎间盘的内在应力及位移分布的特点。方法:使用正常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腰椎斜扳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作用时腰椎间盘的位移和内在应力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椎间盘的应力远小于后部结构;从椎间盘中心到右侧有一个向后的扭转矢量,使椎间盘产生变形。结果证明腰椎斜扳手法对椎间盘是安全的,并且在椎间盘突出的对侧进行手法操作更为合理;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不宜使用腰椎斜扳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有限元 腰椎斜扳手法 椎间盘 应力
下载PDF
应用Mimics软件辅助重建人体胸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胡辉莹 何忠杰 +3 位作者 吕丽萍 张美超 钟世镇 廖日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建立人体胸廓三维有限元模型,为研究人体胸外按压的临床效果与机制提供生物力学仿真基础。方法获取1例20岁男性胸部CT扫描图像,将断层影像输入到Mimics10.1软件,利用Mimics软件的三维模型重建和有限元网格辅助划分功能,在Ansys软件... 目的建立人体胸廓三维有限元模型,为研究人体胸外按压的临床效果与机制提供生物力学仿真基础。方法获取1例20岁男性胸部CT扫描图像,将断层影像输入到Mimics10.1软件,利用Mimics软件的三维模型重建和有限元网格辅助划分功能,在Ansys软件中建立完整的人体胸廓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完整重现了人体胸廓的复杂形态,建立了包括锁骨、肋骨、脊柱等结构在内的鲜明、直观的人体胸廓三维有限元模型,共1 158 085个节点、736 022个单元,并依据CT图像灰度值将胸廓模型从骨皮质到髓核区分为6种材料性质。结论利用Mimics软件辅助建立的人体胸廓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精确度,能够满足人体胸廓生物力学分析的需要,为下一步人体胸廓有限元模型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有限元分析 心肺复苏术 软件
下载PDF
坐位旋转手法时退变腰椎间盘内在应力和位移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徐海涛 徐达传 +3 位作者 李云贵 张美超 李义凯 王国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69-771,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进行坐位旋转手法时退变腰椎间盘的内在应力及位移分布的特点,以分析手法的机制、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使用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L4-5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设定结构的参数完成退变腰椎间盘模型。将向右侧旋转的... 目的:探讨进行坐位旋转手法时退变腰椎间盘的内在应力及位移分布的特点,以分析手法的机制、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使用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L4-5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设定结构的参数完成退变腰椎间盘模型。将向右侧旋转的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作用时退变腰椎间盘的内在应力和位移的变化。结果:椎间盘的应力、应变及位移都不断增加。应力从腰椎间盘右前侧的外缘呈弧形向左后侧的外缘递减。椎间盘右后侧外缘的压应力较大。位移从右前侧向左后侧呈层状递减。位移方向与应力方向大致相同。相应位置椎间盘右后侧位移大于左后侧位移。最终应变:右后角中下部有明显的变形,向后内侧突出,左后侧部变形最小。结论:手法增加了旋转侧椎间盘的位移,有利于解除神经根的粘连,但同时增加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向突出椎间盘的对侧旋转较为安全。腰椎椎管狭窄患者不宜用本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有限元 旋转手法 腰椎间盘 应力
下载PDF
坐位旋转手法时L4-5变形和位移的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徐海涛 徐达传 +3 位作者 张美超 李义凯 李云贵 王国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研究坐位旋转手法时腰椎各结构变形和位移的特点。方法:使用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 目的:研究坐位旋转手法时腰椎各结构变形和位移的特点。方法:使用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作用时腰椎各结构变形和位移的变化。结果:(1)正常腰椎间盘的前侧出现压缩变形,并向前膨出移位;左侧后部出现拉伸变形,并向前、向内侧回缩移位,髓核内的变形和位移变化相对较小,腰椎最大位移位于L4的棘突;(2)退变腰椎间盘变形和位移右侧大于左侧、前缘大于后缘,右后角有压缩变形,向后突出,髓核有后突的趋势,腰椎最大位移出现在L4的上关节突,左侧椎间孔增大。结论:(1)旋转手法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情;(2)向突出椎间盘的对侧旋转较为合理;(3)同样推拿力时退变腰椎的变形和位移较大,因此对退变腰椎的手法要轻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有限元 旋转手法 椎间盘
下载PDF
腹腔镜肝左外叶规则切除的手术入路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晓平 周杰 +1 位作者 李朝龙 徐达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规则切除层面的手术入路与技巧。 方法  10例肝规则切除铸型标本 ,确定腹腔镜肝脏规则切除的最佳层面 ,30例大体标本研究肝脏左外叶切除层面中主要血管的直径、空间位置及分布规律 ,结合临床实践研究手术技...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规则切除层面的手术入路与技巧。 方法  10例肝规则切除铸型标本 ,确定腹腔镜肝脏规则切除的最佳层面 ,30例大体标本研究肝脏左外叶切除层面中主要血管的直径、空间位置及分布规律 ,结合临床实践研究手术技巧。 结果 肝左外叶规则切除的理想层面为经过肝圆韧带切迹左侧 1cm处的矢状面。该层面的主要血管为肝门静脉左外叶上段支、肝门静脉左外叶下段支、肝左静脉主干、肝左静脉的左后上缘支 ,均分布在上 2 / 3,且在膈面至脏面 1/3~ 4 / 5的范围内。 结论 左外叶切除层面下部近 1/ 3,膈面近 1/ 3,脏面 1/ 5是没有主要血管的区域 ,利用血管定位切除左外叶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腹腔镜 应用解剖 肝切除术
下载PDF
基于中国数字人CT数据重建膝关节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万磊 李义凯 +3 位作者 原林 李奇 杨建成 钟世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建立精确的数字力学人膝关节模型。方法采用中国数字人男1号数据,使用经Materialise公司授权的MIMICS8.1医学图像重建软件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其结果导入有限元系统进行处理。结果建立起形态学高度拟真的膝关节模型。结论数字力学... 目的建立精确的数字力学人膝关节模型。方法采用中国数字人男1号数据,使用经Materialise公司授权的MIMICS8.1医学图像重建软件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其结果导入有限元系统进行处理。结果建立起形态学高度拟真的膝关节模型。结论数字力学人模型可进行有限元计算,其精度能更好地满足数字化医学对计算机模拟论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ICS 中国数字人 有限元
下载PDF
静息状态下盆腔器官脱垂与非盆腔器官脱垂女性肛提肌MRI三维结构的对比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萍 陈若兰 +10 位作者 陈春林 陈兰 彭程 黄璐 王建平 谭欢庆 廖科丹 唐连 王月祉 唐雷 钟世镇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8-433,共6页
目的以MRI数据为基础构建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及无POP症状妇女盆底肛提肌的三维结构,对比分析静息状态下POP患者肛提肌的结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患者,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 目的以MRI数据为基础构建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及无POP症状妇女盆底肛提肌的三维结构,对比分析静息状态下POP患者肛提肌的结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患者,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诊断为POP的中老年患者25例(POP组),非POP组为无POP症状的其他妇科疾病患者22例。采集盆腔MRI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三维重建骨盆、盆腔器官及肛提肌的三维模型,对比两组肛提肌的形态变化并对肛提肌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非POP组中耻骨直肠肌与耻骨联合下缘附着起始处均无断裂现象,POP组患者中仅左侧断裂者3例,仅右侧断裂者3例,7例双侧断裂。非POP组中髂骨尾骨肌形态均为穹隆状,POP组患者有11例为漏斗状。非POP组中肛提肌裂孔7例U形,12例V形,3例不规则形态;POP组患者中,5例U形,4例V形,16例不规则形态。相对于非POP组,POP组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增大[分别为(61.6±7.2)、(68.0±8.9)mm,P〈0.05]、横径增大[分别为(38.0±3.2)、(41.4±3.9)mm,P〈0.05];肛提肌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均增大,左侧分别为(24.6±3.7)、(29.6±7.4)mm(P〈0.05),右侧分别为(23.9±3.2)、(28.4±6.8)mm(P〈0.05);肛提肌板角度增大,分别为(40.6±6.3)。、(51.0±11-3)。(P〈0.05);肛提肌体积略变小,分别为(24.6±5.0)、(23.7±5.8)cm。(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以MRI数据为基础的肛提肌三维模型结构能够客观评估POP患者肛提肌的变化,可通过显示肛提肌的整体情况反映盆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骨骼 骨盆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内关穴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3
作者 夏冬冬 王湖冰 +3 位作者 谷禾 楼新法 原林 蒋松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为内关穴针刺和穴位注射提供适宜的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采用30例男性成人上肢标本,按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 12346-90)进针,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结果:... 目的:为内关穴针刺和穴位注射提供适宜的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采用30例男性成人上肢标本,按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 12346-90)进针,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结果:穴区可见3个含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富集部,浅部位于皮肤与指浅屈肌间,为含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及浅血管的结缔组织;中部位于指浅、指深屈肌间,为含正中神经及其掌支和动脉的结缔组织;深部位于旋前方肌、骨间膜间,为含骨间前神经和动脉的结缔组织。直刺进针时,针体由皮肤穿及指浅屈肌浅面的深度为(6.68±0.64)mm,由皮肤穿及指深屈肌浅面的深度为(12.37±0.87)mm,由皮肤穿及旋前方肌浅面的深度为(17.83±1.00)mm,由皮肤穿达骨间前神经终末支的深度为(30.87±1.85)mm,同身寸为(2.20±0.14)cm;针体均经过正中神经干的尺侧,深层均可触及骨间前神经终末支。结论:内关穴直刺3分(6.68 mm)、5分(12.37 mm)和1.4寸(30.87 mm)可分别刺激浅、中、深部的结缔组织富集部的血管神经而发挥针刺效应。穴位注射时在两肌腱中点或略偏掌长肌腱直刺,可避免对正中神经干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形态学 针刺深度 针刺方向
原文传递
腰椎斜扳手法所致“咔哒”声时推扳力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徐海涛 徐达传 +4 位作者 李义凯 李云贵 万磊 王国林 张玉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研究腰椎斜扳手法所致咔哒声响时推扳力的大小,为手法提供定量化依据。方法:使用压力检测系统,测量并记录向左右分别进行斜扳手法出现咔哒声响时作用在肩部和臀部的推扳力。结果:以出现咔哒声响作为腰椎斜扳手法成功的标志,此刻对... 目的:研究腰椎斜扳手法所致咔哒声响时推扳力的大小,为手法提供定量化依据。方法:使用压力检测系统,测量并记录向左右分别进行斜扳手法出现咔哒声响时作用在肩部和臀部的推扳力。结果:以出现咔哒声响作为腰椎斜扳手法成功的标志,此刻对左右肩部平均推扳力分别为12.552±1.715kg和12.748±1.645kg,对左右臀部平均推扳力分别为13.587±1.631kg和13.274±1.200kg。结论:向左右分别进行斜扳手法时,对左右肩部或臀部的平均推扳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臀部的推扳力大于对肩部的推扳力(P=0.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扳手法 推拿 手法 咔哒声响 推扳力
下载PDF
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璐 陈春林 +6 位作者 刘萍 彭程 陈兰 陈若兰 任道坤 唐雷 钟世镇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MRI)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例健康青年女性志愿者,对其行高分辨率薄层质子密度加权MRI扫描。将采集的Dicom 3.0原始数据集...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MRI)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例健康青年女性志愿者,对其行高分辨率薄层质子密度加权MRI扫描。将采集的Dicom 3.0原始数据集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中进行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三维重建。结果成功构建了主韧带及宫骶韧带、骨盆和盆腔器官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具有表面光滑、形态逼真的特点,可以进行任意角度旋转以便清楚地观察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形态及其空间毗邻关系。结论利用薄层MRI扫描技术及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成功构建出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获得的数字模型可为解剖教学、定量分析提供教字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韧带 宫骶韧带 三维重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后发育的近期观察 被引量:20
16
作者 邓细河 翟佳羽 +4 位作者 徐达传 程宁新 向宇燕 熊清华 王洪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方法,并初步观察其对鼻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7例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在婴儿期行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术后随访6—8年,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定量分析患者术后照片,对所定的各标志点... 目的探讨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方法,并初步观察其对鼻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7例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在婴儿期行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术后随访6—8年,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定量分析患者术后照片,对所定的各标志点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27例患儿中,10例鼻外形远期效果为优,良14例,差3例。结论在了解鼻部血供解剖的基础上,应用适宜的手术方法进行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对鼻部发育无明显影响,可以减轻或消除学龄前患儿的唇裂伴发鼻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鼻畸形 婴儿期
原文传递
MRI三维模型用于健康未育青年女性盆底肌群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萍 陈若兰 +12 位作者 陈春林 黄璐 郭传家 陈兰 彭程 王俊 廖科丹 梁璇 王建平 任道坤 谭欢庆 唐雷 钟世镇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 利用MRI三维模型分析青年健康未育女性盆底肌群的形态及解剖学特点.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25例青年健康未育女性志愿者,采集其盆腔MRI数据集,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构建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的三维模型,并对肛提肌进行相关指... 目的 利用MRI三维模型分析青年健康未育女性盆底肌群的形态及解剖学特点.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25例青年健康未育女性志愿者,采集其盆腔MRI数据集,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构建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的三维模型,并对肛提肌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包括:肛提肌体积(LVOL),肛提肌板角度(LPA),肛提肌裂孔横径(LH-W)及前后径(LH-L),肛提肌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结果 (1)成功构建25例MRI三维模型,包括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包括坐骨尾骨肌、肛提肌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会阴肌群),该模型形态逼真,直观、立体性强,能清晰反映盆底肌群层次.(2)肛提肌测量结果:LVOL为(34±6) cm3,LPA为(43±4)°,LH-W为(33±4) mm,LH-L为(54±5) mm,LSG左侧为(18.8±2.5) mm,右侧为(18.3±2.5)mm.结论 利用MRI数据集可重建出女性盆底肌群,是研究女性盆底肌群解剖的有效方法;对肛提肌三维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可评估盆底功能,有助于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解剖学 局部 模型 解剖学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上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15
18
作者 任中武 倪斌 +5 位作者 张美超 李鉴轶 赵卫东 郭翔 陶春生 王明飞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上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对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获得枕骨底(C0)到C3的体层图像,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上颈椎骨质的三维模型重建,用Freeform软件进行模型修改,导入有限... 目的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上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对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获得枕骨底(C0)到C3的体层图像,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上颈椎骨质的三维模型重建,用Freeform软件进行模型修改,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9.0进行分析计算。模型中韧带以非线性的弹性元素建模,分为弹性区和中性区,分别定义元素性质,韧带的起止点及横截面积根据文献确定,寰椎横韧带坚韧、弹性低,定义为固体元素性质,同时便于对齿状突横韧带关节进行受力分析。寰枕关节、寰枢关节、C2,3关节突关节、寰椎齿状突关节、齿状突横韧带关节均定为有摩擦系数的表面滑动接触关节。使模型C3椎体下缘固定,在枕骨底施加40N的预载荷和1.5N·m的力矩作用下使其产生前屈、后伸、旋转、侧屈运动,将模型的活动度(ROM)与Panjabi测得正常上颈椎的实验数据对比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上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整个模型有229047个节点和152475个单元,模型运动范围与Panjabi的数据相符合。结论建立的上颈椎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以用于生物力学分析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甘煜东 徐达传 +2 位作者 陆声 丁晶 徐永清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4-969,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取成年尸体下肢标本20具,随机分为导航模板组和传统方法组,每组10具20个膝关节。导航模板组术前行下肢全长CT扫描,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CT数据进行处理,设计与股骨远端... 目的探讨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取成年尸体下肢标本20具,随机分为导航模板组和传统方法组,每组10具20个膝关节。导航模板组术前行下肢全长CT扫描,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CT数据进行处理,设计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匹配的可定位截骨平面和外旋轴的导航模板,通过快速成型机制作模板实物用于尸体标本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传统方法组按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术后通过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定位的截骨准确性。结果导航模板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贴合紧密,无明显移动。导航模板组18个膝关节的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截骨面与下肢机械轴垂直,2个膝关节内翻;17个膝关节后髁截骨面与通髁轴完全平行,3个膝关节有成角。传统方法组20个膝关节均出现下肢机械轴内外翻,其中5个膝关节大于5°;20个膝关节均出现后髁截骨面与通髁轴成角,其中10个膝关节大于3°。结论导航模板法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股骨外旋截骨准确性均高于传统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计算机辅助设计
原文传递
Stoppa入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在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运平 郭刚 +4 位作者 黎润光 陈滨 黄美贤 王钢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76-679,共4页
【摘要】目的探讨Stoppa入路的解剖要点及在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应朋。方法通过20具(40侧)教学尸体标本观察Coronamorris血管的出现率。通过骨盆正化X线片测植钢板在骨盆内侧壁进钉的安全区。回顾忡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 【摘要】目的探讨Stoppa入路的解剖要点及在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应朋。方法通过20具(40侧)教学尸体标本观察Coronamorris血管的出现率。通过骨盆正化X线片测植钢板在骨盆内侧壁进钉的安全区。回顾忡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2.6岁(17~56岁)。单纯前环骨折16例,伴骶髂关节骨折脱位6例。骨折按Tile分型:A2型3例;B2型6例,B3型7例;C2型4例,C3型2例。均采f}jStoppa入路手术治疗结果尸体标本观察Coronamortis血管的出现率为85.0%(34/40)。在真骨盆内侧缘,耻骨支区4孔钢板长度和邻近骶髂关节区3~4孔钢板长度进钉足安仝的,髋臼区小能进钉。18例(8I.80k)患抒术中发现Coronamortis血管.均予以结扎。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lta标准评定:解洲复位14例,良好复位7例,复位差1例.复位优良率为95.4%。19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10.4个月)随访。19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按照Majeed坪分标准评定:优12例,良5例.可2例。结论解剖标本和临床观察Coronamorris血管的出现率均较高。应用Stoppa入路治疗骨岔前环骨折时能清晰地显示并方便处理Coronamorris血管,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解剖学 Stoppa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