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间隙入路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2
1
作者 崔运能 周荣平 +5 位作者 麦奇光 陆明 徐颂 王亮 李绍林 金大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背最长肌与腹外斜肌间隙入路纤维环穿刺法构建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只,从兔子背最长肌与腹外斜肌间隙入路暴露椎体和椎间盘,L2/3为对照组,不暴露也不穿刺椎间盘;L3/4为假手术组,剪断L4右侧横突后暴露... 目的探讨背最长肌与腹外斜肌间隙入路纤维环穿刺法构建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只,从兔子背最长肌与腹外斜肌间隙入路暴露椎体和椎间盘,L2/3为对照组,不暴露也不穿刺椎间盘;L3/4为假手术组,剪断L4右侧横突后暴露椎间盘,但不进行穿刺;L4/5、L5/6为穿刺组,剪断L5、L6右侧横突后暴露椎间盘并用18G针穿刺构建模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4周对实验动物进行X线和磁共振(MRI)检查,4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取材后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X线检查显示模型组L4/5、L5/6椎间盘高度明显降低、骨赘形成、终板硬化,MRI T2加权像亦见椎间盘高度下降,其椎间盘髓核信号明显减弱;大体观察见该组椎间盘髓核组织较少并组织松脆,呈淡黄色改变;组织学观察髓核脊索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到髓核Ⅱ型胶原表达比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减少。结论本研究为椎间盘退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相对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穿刺模型 髓核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纤维环穿刺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12
2
作者 崔运能 李绍林 +2 位作者 周荣平 王亮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4-243,共10页
目的:在CT引导下经皮纤维环穿刺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验证其退变过程及效果。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体重2.7~3.3kg,雌雄不限,术前均行X线及MRI检查。每只兔在螺旋CT引导下,用18G穿刺针经侧方皮下... 目的:在CT引导下经皮纤维环穿刺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验证其退变过程及效果。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体重2.7~3.3kg,雌雄不限,术前均行X线及MRI检查。每只兔在螺旋CT引导下,用18G穿刺针经侧方皮下穿刺兔L5/6椎间盘(穿刺组),确认刺入椎间盘纤维环深度约为5mm,并对L4/5椎间盘进行假性穿刺(穿刺达椎间盘边缘,但不刺入纤维环内;假穿刺组),L3/4椎间盘作为对照椎间盘(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随机选取6只兔行X线片及MRI检查,观察各组椎间隙高度、邻近骨质改变及椎间盘信号改变,以“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前椎间隙高度×100”计算椎间盘高度相对值(DHRV),并进行椎间盘改良Thompson分级法分级;X线片及MRI检查结束24h内处死动物,选取对照、假穿刺和穿刺组椎间盘进行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及假穿刺组术后4、8、12周,X线片示椎间隙高度无降低,无终板骨质硬化与骨赘形成;MRI T2加权成像图像示各椎间盘均呈高信号;组织学检查见髓核细胞数量较多,分布均匀,纤维环排列呈同心圆层状;免疫组化分析髓核呈Ⅰ型胶原染色强阳性,Ⅱ型胶原染色阴性,在各时间点表现无明显差别。穿刺组椎间盘在术后4周X线片即可见椎间隙高度轻度降低(DHRV=70.78±4.55),MRI示椎间盘信号强度轻度下降,组织学上见纤维环结构紊乱、髓核细胞轻度减少;术后8周椎间隙高度明显降低(DHRV=50.63±4.04),开始出现终板骨质硬化,MRI示椎间盘信号强度明显下降,组织学上髓核被胶原组织分裂为含较多椭圆形细胞的细胞岛,出现纤维软骨细胞,纤维环层状结构变形、部分断裂;术后12周椎间隙高度继续下降(DHRV=44.78±2.61),骨赘形成、终板骨质硬化明显,MRI示椎间盘信号强度继续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纤维环穿刺 螺旋CT MRI
下载PDF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晓东 许乙凯 +1 位作者 唐秉航 李绍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8-360,共3页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Iow-grade myofibrobiastic sarcoma,LGMS)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肿瘤,2002年WHO将LGMS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归入中间性(偶有转移)纤维...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Iow-grade myofibrobiastic sarcoma,LGMS)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肿瘤,2002年WHO将LGMS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归入中间性(偶有转移)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有关软组织LGMS及IMT的影像学特征的报道较少.本文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软组织LGMS及7例IMT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肌组织 肉瘤 成纤维细胞 组织细胞瘤 良性纤维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胸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金属断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岑黄 崔运能 黄武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45-48,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胸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金属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手术确诊的胸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金属断裂的患者,共19例。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检查获得薄层轴位图像,再行多平面重建(MPR)处...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胸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金属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手术确诊的胸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金属断裂的患者,共19例。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检查获得薄层轴位图像,再行多平面重建(MPR)处理获得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并利用表面遮盖(SSD)、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在图像储存与传输系统(PACS)共同阅读CT图像,对比各组图像对内固定金属断裂的显示效果。结果19例患者,可见22枚螺钉、3条钛棒断裂。其中VR对螺钉及钛棒断裂效果均较好;矢状位图像对螺钉断裂显示效果次之,轴位图像再次,SSD及冠状位图像难以显示螺钉断裂;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对钛棒断裂显示较好,SSD次之,轴位图像难以显示钛棒断裂。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可清晰显示胸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金属断裂,其中VR图像对内固定金属断裂显示效果最佳,矢状位重建图像也可显示大部分螺钉及钛棒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椎弓根钉棒系统 胸腰椎 内固定 螺钉断裂 钛棒断裂 VR图像 矢状位重建图像
下载PDF
罕见降结肠弥漫性淋巴瘤并破裂一例
5
作者 吴著 李绍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68-969,共2页
患者女,71岁。因突发腹痛3 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 h突然出现腹部胀痛,持续性加重,改变体位及休息后疼痛不能缓解,伴寒战、发热。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史30年,患高血压3年,自服药物治疗,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无外伤及遗传病史。
关键词 结肠弥漫性淋巴瘤 系统性红斑狼疮 破裂 遗传病史 X线腹部平片 突发腹痛 腹部胀痛 改变体位
原文传递
男性职业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MRI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崔运能 李绍林 +3 位作者 张鑫涛 张晓东 胡绍勇 严杰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讨男性职业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MRI表现及损伤特征。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到本院就诊的29名男性职业足球运动员共31个膝关节损伤作为实验组,运动员年龄(23.6±3.5)岁,接受专业足球训练时间(15.3±3.6)年;随机... 目的探讨男性职业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MRI表现及损伤特征。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到本院就诊的29名男性职业足球运动员共31个膝关节损伤作为实验组,运动员年龄(23.6±3.5)岁,接受专业足球训练时间(15.3±3.6)年;随机选取普通膝关节急性损伤的相同年龄段门诊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1.5 T MR扫描仪、膝关节标准阵列线圈成像,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评估膝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肌腱、骨髓、髌下脂肪垫及关节积液等病变。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法及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法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实验组关节软骨、半月板、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腘绳肌、肌腱或韧带损伤、多韧带或肌腱损伤,骨髓水肿,髌下脂肪垫水肿和关节腔积液受累的膝关节分别为11、16、12、17、14、6、29、19、23、25、10个,对照组分别为4、11、14、13、5、1、19、8、14、19、10个。其中两组间关节软骨、外侧副韧带、肌腱或韧带损伤、多韧带或肌腱损伤、骨髓水肿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髌下脂肪垫水肿、关节积液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肌腱损伤及骨髓水肿病灶数分别为28、34、50、15及57。对照组分别为7、15、41、3、32。其中,关节软骨、半月板及骨髓水肿病灶数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关节软骨1级、2级、3级、4级病灶分别为12、9、3、4处;半月板1级、2级、3级病变分别为11、12、11处;韧带或肌腱1级、2级病变分别为52、13处。对照组分别为2、3、2、0;3、3、9;35、9。其关节软骨与半月板的病灶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MRI显示男性职业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常累及韧带或肌腱,多为多韧带或肌腱损伤,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损伤 MRI 足球运动员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42
7
作者 苏锴 郭营 +5 位作者 汤嘉军 尹刚辉 黎庆初 赵银霞 张忠民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4-210,共7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对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不同影响。方法:回...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对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不同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0年6月~2013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L4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传统开放PLIF治疗(开放组),25例采用微创Quadrant系统下TLIF治疗(微创组)。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站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滑脱度(SP)、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骶角(LSA)、滑脱角(SA)及L1铅垂线与S1距离(LASD)参数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开放组的滑脱复位率(ΔSP)为(67.42±33.80)%,明显高于微创组的(36.59±50.68)%(P〈0.05)。微创组末次随访时的LL为43.03°±14.07°、SA为3.12°±4.02°,均明显低于术前的46.53°±15.72°、6.10°±5.64°(P〈0.05)。开放组的ΔSA为2.53°±6.63°,明显高于微创组的-2.98°±5.42°(P〈0.05)。开放组的ΔLASD为-4.10±14.53mm,明显低于微创组的3.48±9.01mm(P〈0.05)。术前SP与LASD、ΔSA与ΔLL具有正相关关系,ΔLL与ΔPT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滑脱,微创TLIF和开放PLIF都能明显地使滑脱椎体复位,但开放PLIF的滑脱复位率较高。微创TLIF可明显减小LL、SA,导致融合节段相对后凸。开放PLIF可明显减小LASD,更有助于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力线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开放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矢状位力线 对比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骨盆骨髓脂肪沉积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陈芳妮 李绍林 +3 位作者 张晓东 陈焱君 胡绍勇 赵银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 )患者骨盆骨髓脂肪沉积(BMFD)的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评估骨盆BMFD对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8例患者行骨盆MRI检查,其中44例经临床确诊的AS患者作为病例组,44例经临床确诊的非AS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 )患者骨盆骨髓脂肪沉积(BMFD)的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评估骨盆BMFD对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8例患者行骨盆MRI检查,其中44例经临床确诊的AS患者作为病例组,44例经临床确诊的非AS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双侧骶髂关节及髋臼BMFD的发生率、病例组骨盆关节与非关节部位BMFD的分布特点。病例组双侧骶髂关节炎及髋关节炎不同阶段BMFD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病例组双侧骶髂关节、髋臼BMF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关节面下松质骨BMF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关节部位(P&lt;0.01);骶髂关节早期BMFD的发生率为40.0%~45.9%,晚期病变BMFD的发生率为58.3%~73.1%,晚期明显高于早期(P&lt;0.01);髋臼各期病变之间BMFD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1)。结论骨盆MRI显示BMFD在AS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主要分布于关节面下,可发生于AS病变的全过程,提示BMFD是AS骨髓病理改变的重要征象,很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AS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髓脂肪沉积 骨盆 骶髂关节 髋臼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臼骨密度 被引量:6
9
作者 陈芳妮 李绍林 +2 位作者 严杰文 韩新爱 石星亮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314-319,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量成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臼骨密度(BMD)的价值,研究此类患者髋臼骨量变化。方法选取25例经临床确诊的成年男性AS患者为志愿者,年龄20-44岁,平均(28.6±7.1)岁。分别行双侧髋关节(50个)双能... 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量成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臼骨密度(BMD)的价值,研究此类患者髋臼骨量变化。方法选取25例经临床确诊的成年男性AS患者为志愿者,年龄20-44岁,平均(28.6±7.1)岁。分别行双侧髋关节(50个)双能X线吸收仪(DXA)和QCT检查。按照全髋部DXA测定结果,将Z值≤-2.0S的27个髋关节设为试验组,Z值〉-2.0S的23个髋关节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髋臼坐骨体、耻骨体和髂骨体BMD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耻骨体、坐骨体BMD值分别为(71.965±35.695)、(87.093±38.413)mg/cm^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0.526±62.466)、(121.883±39.380)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髂骨体BMD(156.822±41.472)mg/cm^3与对照组(177.948±55.804)mg/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髋臼髂骨体BMD均显著高于坐骨体和耻骨体BMD(均P〈0.05);AS患者坐骨体和耻骨体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T可敏感地反映髋臼不同部位BMD变化。AS患者髋臼的坐骨体、耻骨体较髂骨体更易出现骨密度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臼 骨密度 定量CT 双能X线吸收仪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人群腰椎CT值的快速求解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宣鹏飞 张国栋 +3 位作者 黄文华 柯荔宁 黄华军 李绍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99-1803,共5页
目的:(1)探讨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之间的关系;(2)探索一种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快速准确求解不同年龄段人群腰椎CT值。方法随机采集202例腰椎薄层CT扫描数据为实验材料,按照性别及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各组数据输入至Mimics... 目的:(1)探讨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之间的关系;(2)探索一种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快速准确求解不同年龄段人群腰椎CT值。方法随机采集202例腰椎薄层CT扫描数据为实验材料,按照性别及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各组数据输入至Mimics14.0通过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分割腰椎为各个独立蒙板文件,进行空洞填补并直接读取其蒙板文件的CT值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结果(1)男性21~70岁各年龄组的CT值平均值分别为424.94±52.23、405.59±53.60、361.76±53.50、344.17±47.76、332.88±58.33 Hu;女性组分别为439.89±50.99、448.06±65.89、421.43±54.74、369.07±78.27、304.98±55.05 Hu;(2)统计学分析:男性61~70岁组与21~50岁各组比较,P〈0.05,与51~60岁组比较,P〉0.05;女性51~70岁各组与21~50岁年龄段各组比较,P〈0.05。结论(1)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具有相关性;(2)通过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可以快速准确获取感兴趣区域的CT值;(3)腰椎CT值平均值具有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强度 腰椎 三维重建 CT值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突关节病变的MSCT和MRI诊断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芳妮 李绍林 +3 位作者 张锐 莫贤福 胡绍勇 赵英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3-717,共5页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可累及腰椎骨突关节和椎体,文中比较多排螺旋CT和MRI对腰椎骨突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而评估骨突关节病变对A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男性AS患者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MSCT检...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可累及腰椎骨突关节和椎体,文中比较多排螺旋CT和MRI对腰椎骨突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而评估骨突关节病变对A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男性AS患者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MSCT检查,18例患者行MRI平扫,23例患者行MRI平扫DWI和增强T1WI压脂序列扫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MSCT和MRI对骨突关节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对腰椎骨突关节病变与椎体病变的检出率;分析骨突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结果 MSCT对骨突关节与椎体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0.2%、58.5%(P>0.05),MRI对骨突关节与椎体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0.5%、46.3%(P>0.05)。MSCT和MRI对AS骨突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S椎体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突关节病变可以出现于起病1年内及椎体病变产生之前。结论 MSCT和MRI均能够显示腰椎骨突关节病变;骨突关节病变可出现在AS早期,早于椎体病变,提示该征象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AS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 骨突关节 多排螺旋CT MRI
下载PDF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健祥 方挺松 +2 位作者 潘德润 张锐 孙洋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1期103-110,共8页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MF)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资料,女性12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30岁,范围9岁~78岁。分析其平片(15例),CT(8例)及MRI(10例)表现特征。结果:发生于股骨3例...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MF)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资料,女性12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30岁,范围9岁~78岁。分析其平片(15例),CT(8例)及MRI(10例)表现特征。结果:发生于股骨3例,胫骨3例,肱骨2例,掌骨2例,颞骨2例,额骨2例,尺骨1例,腓骨1例,跟骨1例和胸椎1例;10例位于长骨,其中干骺端7例,骨端2例,骨干1例;11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4例呈分叶多房状,3例呈不规则形,均呈不同程度膨胀。CMF在平片及CT上病灶均为溶骨破坏,平片显示4例(26.67%)钙化,CT显示6例(75%)钙化;在MRI的T1WI表现为低至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中高信号,其中80%(8/10)为外周中高信号,中央区高信号,增强后呈不规则环形强化,20%(2/10)呈弥漫性不均匀中高信号,增强后呈弥漫不均匀强化。结论:CMF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其MRI信号及强化特点在CMF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X射线 CT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骨质疏松症的影像诊断现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芳妮 李绍林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继发性骨质疏松症(OP)、韧带骨赘形成与骨性强直为特征的炎性关节病。OP可致腰椎及股骨颈骨折,早期诊断对防治AS引起的OP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就双能X线吸收测定...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继发性骨质疏松症(OP)、韧带骨赘形成与骨性强直为特征的炎性关节病。OP可致腰椎及股骨颈骨折,早期诊断对防治AS引起的OP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就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AX)、定量CT(QCT)、定量超声测定法(QUS)、MRI等各种诊断OP的影像检查方法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质疏松症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定量CT 定量超声测定法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