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胶囊对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傅思武 潘令嘉 +1 位作者 周殿元 刘思德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0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评估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新型活菌制剂对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随机选取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病例各38例,给临床腹泻患者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分别于第5天和第14天末观察病人腹痛、腹胀、腹泻等... 目的评估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新型活菌制剂对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随机选取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病例各38例,给临床腹泻患者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分别于第5天和第14天末观察病人腹痛、腹胀、腹泻等情况。同时检测慢性腹泻患者服药前后的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服用该药品后,与治疗前相比,接受治疗的急性腹泻患者有效率为100%;慢性腹泻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89.47%。所有患者的腹痛、腹胀明显改善。该药品能明显调节肠道菌群,表现为患者服用药品后,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其中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变化有明显显著性(P<0.05)。结论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腹泻有良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酪酸梭菌 双歧杆菌 活菌胶囊 临床疗效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HSF1与XAF1基因在胃肠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霆 陈村龙 +3 位作者 王继德 崔生达 崔丹瑜 郭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与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胃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胃癌、大肠癌组织以及胃肠道肿瘤细胞株中的XAF1及HSF1蛋白表达;用含有HSF1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与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胃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胃癌、大肠癌组织以及胃肠道肿瘤细胞株中的XAF1及HSF1蛋白表达;用含有HSF1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肠道肿瘤细胞株或用RNA干扰的方法上调或下调HSF1表达,同步检测对XAF1表达的影响;用应激原(stressstimuli)刺激诱导HSF1表达,观察对XAF1表达的作用。结果在胃肠癌组织中HSF1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在胃肠癌细胞株中XAF1与HSF1的表达呈负相关,应激刺激上调HSF1的同时下调XAF1表达。结论胃肠道肿瘤细胞高表达HSF1,其结果是抑制XAF1表达,这种机制应该是XAF1在(胃肠道)肿瘤细胞中低表达并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缺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F1 XAF1 胃肠道肿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慢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傅思武 周殿元 +2 位作者 苏露 潘令嘉 孙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934-935,共2页
给慢性腹泻病人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然后检测患者服药前后的肠道菌群变化。患者服用药品后,葡萄球菌、酵母菌、消化球菌、真杆菌和小梭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 给慢性腹泻病人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然后检测患者服药前后的肠道菌群变化。患者服用药品后,葡萄球菌、酵母菌、消化球菌、真杆菌和小梭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其中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变化有显著性(P(0.05),提示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慢性腹泻病人的肠道菌群具有明显的影响、具有增殖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 双歧杆菌 慢性腹泻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TM4SF9在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耿焱颖 姜泊颖 +3 位作者 赖卓胜颖 张宏权 马文敏颖 王新颖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855-1857,共3页
目的:研究四分子交联体5(TM4SF9)在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rmor,LST)、SW480和Lovo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以及TM4SF9表达差异与三个细胞株黏附能力的关系.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3个细胞株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从中筛选出T... 目的:研究四分子交联体5(TM4SF9)在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rmor,LST)、SW480和Lovo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以及TM4SF9表达差异与三个细胞株黏附能力的关系.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3个细胞株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从中筛选出TM4SF9作为研究对象,用半定量RTPCR技术验证基因芯片检查结果,用黏附实验研究3个细胞株黏附性的差异.结果:基因芯片检查发现TM4SF9在3个细胞株中都有表达,Lovo细胞株表达最强,LST表达最弱,半定量RTPCR检查与基因芯片检查结果相符,黏附实验显示TM4SF9表达水平最高的细胞黏附性最强.结论:TM4SF9在LST,SW480,LOVO3个细胞株中存在差异表达,黏附性较强的细胞株表达较高,其与LST特性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四分子交联体5 蛋白质阵列分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HSF1与XAF1基因在胃肠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霆 陈村龙 +3 位作者 王继德 崔生达 崔丹瑜 郭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47-1450,共4页
目的已知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在胃肠癌细胞中低表达,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XAF1与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胃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胃癌、大肠癌组织以及胃肠道肿瘤细胞株中的XAF... 目的已知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在胃肠癌细胞中低表达,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XAF1与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胃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胃癌、大肠癌组织以及胃肠道肿瘤细胞株中的XAF1及HSF1蛋白表达;用含有HSF1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肠道肿瘤细胞株或用RNA干扰的方法上调或下调HSF1表达,同步检测对XAF1表达的影响;用应激原刺激诱导HSF1表达,观察对XAF1表达的作用。结果在胃肠癌组织中HSF1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在胃肠癌细胞株中XAF1与HSF1的表达呈负相关,应激刺激上调HSF1的同时下调XAF1表达。结论胃肠道肿瘤细胞高表达HSF1,其结果是抑制XAF1表达,这种机制应该是XAF1在(胃肠道)肿瘤细胞中低表达并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缺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F1 XAF1 胃肠道肿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dUTP焦磷酸酶在大肠癌细胞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赖晓嵘 童华生 +4 位作者 杨晓强 耿焱 刘炀 陈楚弟 姜泊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2-804,共3页
目的验证dUTP焦磷酸酶(dUTPase)在人4种大肠癌细胞SW480,SW620,LoVo,SW1116和组织的差异表达。方法RT-PCR检测人4种大肠癌细胞SW480,SW620,LoVo,SW1116中焦磷酸酶的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检测该酶水解dUTP释放的焦磷酸(PPi)来测定这4种大... 目的验证dUTP焦磷酸酶(dUTPase)在人4种大肠癌细胞SW480,SW620,LoVo,SW1116和组织的差异表达。方法RT-PCR检测人4种大肠癌细胞SW480,SW620,LoVo,SW1116中焦磷酸酶的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检测该酶水解dUTP释放的焦磷酸(PPi)来测定这4种大肠癌细胞dUTPase的酶活性。免疫细胞和组织化学检测焦磷酸酶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dUTPase在SW620和LoVo细胞的mRNA水平和酶活性高于SW480和SW1116细胞。大肠癌SW620,LoVo细胞免疫化学dUTPase表达高于SW1116、SW480细胞。大肠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dUTPase的表达低于大肠癌。结论焦磷酸酶dUTPase在人4种大肠癌细胞和组织存在差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磷酸酶 差异表达 酶学活性
下载PDF
RNAi沉默dUTPase对SW620细胞黏附的影响
7
作者 赖晓嵘 童华生 +2 位作者 武金宝 何美蓉 姜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8-700,共3页
目的采用RNAi沉默dUTPase的表达,观察SW620细胞黏性的改变。方法合成两条编码发夹siRNA序列的单链DNA,并将其克隆到pSilenCircle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sidUTPase/pSilenCircle和无关基因的重组质粒siFly/pSilenCircle。以上述重组质粒分... 目的采用RNAi沉默dUTPase的表达,观察SW620细胞黏性的改变。方法合成两条编码发夹siRNA序列的单链DNA,并将其克隆到pSilenCircle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sidUTPase/pSilenCircle和无关基因的重组质粒siFly/pSilenCircle。以上述重组质粒分别转染SW620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dUTPase的表达,异质黏附实验分析细胞黏附性的改变。结果成功地构建了2个dUTPase发夹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sidUTPase/pSilenCircle和无关基因重组质粒siFly/pSilenCircle。与siFly/pSilen-Circle转染组比较,sidUTPase/pSilenCircle转染组SW620细胞dUTPase的表达明显下调,细胞异质黏附能力减弱。结论构建的dUTPase发夹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sidUTPase/pSilenCircle可有效抑制SW620细胞的dUTPase表达,降低细胞的异质黏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DUTPASE 载体构建 细胞黏附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探讨 被引量:45
8
作者 张万岱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5期12-13,共2页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否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简介国内学者对此的探索过程和主要成果。首先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寻找具有杀抑Hp作用的中药;再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以确认中药复方治疗Hp感染的疗效;重点讨论实行中西医结合探索高...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否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简介国内学者对此的探索过程和主要成果。首先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寻找具有杀抑Hp作用的中药;再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以确认中药复方治疗Hp感染的疗效;重点讨论实行中西医结合探索高效治疗Hp感染的新路径,同时探讨中药的疗效机理;最后概括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的优势,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西医结合 幽门螺杆菌 治疗 新路径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评价与诊断标准 被引量:38
9
作者 张万岱 徐智民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4年第6期351-353,共3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诊断标准 诊断方法 幽门螺杆菌(Hp) 溃疡 HP感染 慢性胃炎 发病 治愈 根除
原文传递
内镜及活检病理对回盲部溃疡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6
10
作者 薛净 朱薇 +4 位作者 张亚历 傅思武 万天漠 姜泊 周殿元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5期304-307,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及活检病理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内镜检查发现回盲部溃疡,结合临床表现和活检病理对证实的回盲部溃疡改变如肠结核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恶性淋巴瘤、大肠癌(溃疡型)进行鉴别诊断。结果内镜检... 目的评价内镜及活检病理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内镜检查发现回盲部溃疡,结合临床表现和活检病理对证实的回盲部溃疡改变如肠结核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恶性淋巴瘤、大肠癌(溃疡型)进行鉴别诊断。结果内镜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较易诊断;对肠结核病、克罗恩病、恶性淋巴瘤诊断率不高。内镜组织活检病理形态学研究表明:异型淋巴细胞、异型上皮、类上皮结节合并干酪样坏死分别相对于恶性淋巴瘤、溃疡型大肠癌和肠结核病均有确诊意义(P<0.05);单纯类上皮结节(即结节样肉芽肿)见于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病,若未发现肠结核干酪样坏死,两者不易鉴别;隐窝脓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但该病理特征诊断意义不强,可见于多种病变。结论回盲部病变以溃疡型病变最为多见。内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回首部溃疡病变的诊断是安全有效的,综合分析其结果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盲部溃疡 结肠镜检查 活检 诊断 鉴别 溃疡性结肠炎 回盲部病变 内镜检查 鉴别诊断 活检病理 活检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自评量表心理测评150例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关婧 智发朝 +5 位作者 张迎春 陈正彦 姚国鹏 智佳 林勇 姜泊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胃肠病(FGIDs)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障碍的心理过程及心理活动水平。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2007年4~1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门诊收治的150例FGIDs患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探讨功能性胃肠病(FGIDs)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障碍的心理过程及心理活动水平。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2007年4~1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门诊收治的150例FGIDs患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50例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50例及35名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50例FGIDs患者SDS评分≥50分者100例(66.7%),HAMA评分≥14分者59例(3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种疾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IDs患者存在着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精神心理障碍,因此,对FGIDs的诊治过程中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精神心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焦虑 抑郁 心理测评
原文传递
探索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路径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万岱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17-423,共7页
本文在幽门螺杆菌(Hp)耐药致其根除率下降的背景下,根据国内外Hp治疗最新共识和文献报告,介绍了在原传统三联疗法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加强、联合中药、联合益生菌、联合口腔洁治可提高Hp根除率的最新进展,这可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治疗Hp... 本文在幽门螺杆菌(Hp)耐药致其根除率下降的背景下,根据国内外Hp治疗最新共识和文献报告,介绍了在原传统三联疗法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加强、联合中药、联合益生菌、联合口腔洁治可提高Hp根除率的最新进展,这可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治疗Hp感染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中药 益生菌 口腔洁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检测常见肠道致病菌感染的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毛正果 郑浩轩 +3 位作者 王新颖 林世永 孙勇 姜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809-81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对引起腹泻的常见肠道致病菌做初步筛查,并对早期治疗和最后诊断起指导作用。方法培养大肠埃希氏菌、蜡状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产气荚膜梭菌、粪肠球菌、志贺菌、...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对引起腹泻的常见肠道致病菌做初步筛查,并对早期治疗和最后诊断起指导作用。方法培养大肠埃希氏菌、蜡状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产气荚膜梭菌、粪肠球菌、志贺菌、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弧菌、艰难梭菌、普通变形杆菌等的标准菌株。根据生物信息学技术设计以16S rRNA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各细菌的特异型探针和引物。待测细菌经Cy5标记后的引物以不对称PCR方法扩增后,与固定探针的芯片进行杂交。然后用荧光扫描仪扫描,判定细菌的种类。结果我们建立的针对16S rRNA序列的基因芯片检测系统能够成功地将14属的细菌鉴定到属。在纯培养物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3CFU/mL。结论我们所建立的基因芯片系统具有高通量和高准确性,可以作为临床鉴定细菌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细菌感染 16S RDNA
下载PDF
姜黄素对肠炎大鼠肠黏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调控 被引量:14
14
作者 麦国丰 简燕婷 +2 位作者 杨玉捷 崔海宏 张亚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探索姜黄素对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大鼠肠黏膜炎症靶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影响.方法:建立以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IBD模型.模型大鼠给予含20g/L姜黄素的饲料喂养,药物对照组给予含2g/LN乙酰半胱氨酸和5g/L柳氮磺胺吡啶的饲料... 目的:探索姜黄素对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大鼠肠黏膜炎症靶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影响.方法:建立以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IBD模型.模型大鼠给予含20g/L姜黄素的饲料喂养,药物对照组给予含2g/LN乙酰半胱氨酸和5g/L柳氮磺胺吡啶的饲料喂养,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评价肠炎大鼠死亡率及肠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肠黏膜胞核NFκB活性的变化.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法检测肠黏膜细胞质IκB.半定量RTPCR检测MMP9mRNA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可降低IBD模型大鼠死亡率及改善肠黏膜病理组织学症状.姜黄素可抑制IBD模型大鼠肠黏膜胞质IκB的降解并抑制胞核NF-κB的激活,同时降低MMP-9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可预防和改善IBD鼠科模型中的实验性肠炎,调控MMP9的表达;MMP9可作为观察抗肠炎药物药效的指标之一,姜黄素对治疗IBD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姜黄素 大鼠 疾病模型 动物 MMP-9
下载PDF
Barrett食管内镜活检诊断方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亚历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年第1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诊断方法 内镜活检 胃食管连接处 胃上皮化生 柱状上皮 食管下段 先天性 cm法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对肝星状细胞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旭 孟莹 +5 位作者 姜泊 杨希山 王卫卫 郭丹 赖卓胜 张振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4-380,共7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对肝星状细胞(HSC)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内研究部分: Wistar大鼠 60只,分为 4组,每组 15只鼠。模型组: 40% CCl4油0 .25ml/100mg皮下注射,每周 2次;培哚普利治疗组: 40% CCl4油 ...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对肝星状细胞(HSC)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内研究部分: Wistar大鼠 60只,分为 4组,每组 15只鼠。模型组: 40% CCl4油0 .25ml/100mg皮下注射,每周 2次;培哚普利治疗组: 40% CCl4油 0 25ml/100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培哚普利 2mg/kg灌胃,每日 1次。氯沙坦治疗组: 40% CCl4油 0 .25ml/100mg皮下注射,每周2次;氯沙坦 10mg/kg灌胃,每日 1次。对照组:橄榄油皮下注射。于第 4、6周取材。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胶原,进行纤维化分级。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 (EMSA)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的DNA结合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抑制性核因子κBα(IκBα)的表达。体外研究部分:采用HSC T6细胞株,分别予AngⅡ1μmol/L和醛固酮 1μmol/L处理 0 .5、1、2、4h,观察对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的影响。另外,观察AT 1受体阻断剂irbesarta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抗氧化剂 乙酰半胱氨酸(NAC)、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IκBα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核因子κB表达的核转移;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TNF-αmRNA的表达。结果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醛固酮 表达 培哚普利 氯沙坦 皮下注射 DNA结合活性 IΚBΑ RNA 转录
原文传递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4
17
作者 于长辉 黄纯炽 张振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8-1140,1143,共4页
目的分析与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近期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其外周血细胞、肝功、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及内镜下曲张静脉... 目的分析与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近期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其外周血细胞、肝功、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及内镜下曲张静脉的变化等,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5d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增加(P<0.05),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5)。4周后门静脉管径缩小,血流量减小(P<0.05)。复查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不同程度缓解,11例(17.74%)在随访中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有明显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路径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万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64-665,共2页
幽门螺杆菌(Hp)与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关系密切,根除Hp是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西医三联疗法(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1]曾使H... 幽门螺杆菌(Hp)与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关系密切,根除Hp是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西医三联疗法(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1]曾使Hp根除率达到90%以上,但近年来,由于Hp耐药致其根除率下降到低于70%,故急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案。中药具有不良反应小、耐药性少及不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特点,因此中医药治疗Hp感染具有一定优势,故从中医、中西医结合角度寻求高效、低毒、价廉的抗Hp疗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 路径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上消化道疾病 HP根除率 中医药治疗 西医三联疗法
原文传递
从病理学角度谈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5
19
作者 朱薇 张亚历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慢性胃炎与FD临床上两者容易造成混淆,理论上,慢性胃炎属于器质性病变,内镜下胃黏膜有糜烂或萎缩病变,病理活检表现为活动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腺上皮损害为标志;萎缩性胃炎则表现为固有腺体的减少、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FD内... 慢性胃炎与FD临床上两者容易造成混淆,理论上,慢性胃炎属于器质性病变,内镜下胃黏膜有糜烂或萎缩病变,病理活检表现为活动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腺上皮损害为标志;萎缩性胃炎则表现为固有腺体的减少、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FD内镜虽也可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但胃黏膜并无明显糜烂或萎缩病变;病理活检可出现淋巴细胞浸润,但并无活动性炎症和腺上皮病变等特征。掌握两种疾病在病因、诊断和治疗上的不同特点,对规范慢性胃炎和FD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 内镜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在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5
20
作者 马娅梅 吴保平 夏欧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1-543,547,共4页
目的检测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mRNA及其蛋白在Peutz-Jeghers(P-J)息肉中的表达,探讨其在P-J息肉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P-J息肉、正常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腺癌各16例组织中... 目的检测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mRNA及其蛋白在Peutz-Jeghers(P-J)息肉中的表达,探讨其在P-J息肉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P-J息肉、正常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腺癌各16例组织中IFITM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J息肉、正常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腺癌各32例组织中IFITM1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并比较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IFITM1 mRNA及其蛋白在上述组织中均有表达;IFITM1 mRNA在正常肠黏膜组织、P-J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表达增高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704,P=0.00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FITM1蛋白的阳性着色分布于胞膜和/或胞浆,IFITM1蛋白在正常肠黏膜组织、P-J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及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依次增高,经多组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6.705,P=0.000)。结论IFITM1在正常肠黏膜组织、P-J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及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依次增高,提示IFITM1可能与P-J息肉的发生及恶变有关,且有可能成为P-J恶变风险的良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跨膜蛋白-1 PEUTZ-JEGHERS综合征 大肠腺瘤性息肉 大肠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