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2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专家共识 被引量:155
1
作者 唐举玉 魏在荣 +26 位作者 张世民 汪华侨 章一新 顾立强 刘元波 沈余明 路来金 王欣 徐永清 梅劲 张家平 赵洪伟 王健 章伟文 韩岩 郑和平 劳杰 陈宏 巨积辉 陈世新 王达利 柴益民 穆简 刘小林 唐茂林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皮瓣的应用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血液供应规律,先后诞生了游离皮瓣... 皮瓣的应用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血液供应规律,先后诞生了游离皮瓣和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临床应用 专家 远位带蒂皮瓣 局部旋转皮瓣 游离皮瓣 带血管蒂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穿支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8
2
作者 张世民 徐达传 +1 位作者 俞光荣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1,239,共5页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临床应用 Clinical 皮肤穿支血管 整形外科 轴型血管 20世纪 显微外科 外科临床 深筋膜
下载PDF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设计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2
3
作者 陈胜华 徐达传 +3 位作者 周小兵 安高 钟光明 吴坤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察动脉进入股外侧肌的部位,及其在股外侧肌内的分支、分布与吻合情况。结果 (1)80.8%的降支发自旋股...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察动脉进入股外侧肌的部位,及其在股外侧肌内的分支、分布与吻合情况。结果 (1)80.8%的降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外径(3.7±0.9)mm,于股直肌深面,沿股外侧肌前缘下降,在起始下方(9.0±3.5)cm处分为内、外两侧支。(2)外侧支营养股外侧肌,肌外血管蒂长(8.1±3.3)cm,在股外侧肌中段肌内行走的全程发出6.6支口径1.0mm的肌支或肌皮支,平均支间距(1.9±0.9)cm。(3)股前外侧部出现皮支(2.5±1.2)支,外径(0.8±0.3)mm,其中肌间隙穿支占23.8%,而肌皮穿支占76.2%。57.7%(15侧)肢体有高位皮动脉出现。结论 (1)可以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并用不同部位的血管支的距离来调整肌瓣和肌皮瓣的叶间距离,修复不同的创面。(2)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临床修复复杂创面的一种极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分叶肌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3D打印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7
4
作者 邓滨 欧阳汉斌 黄文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389-392,共4页
三维(3D)打印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应用于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随着打印材料的研发和控制技术的完善,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相较于传统制造技术,3D打印在小批次、设计复杂的物件制造上具有成本和效率优势,这也使得3D打印技术在医... 三维(3D)打印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应用于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随着打印材料的研发和控制技术的完善,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相较于传统制造技术,3D打印在小批次、设计复杂的物件制造上具有成本和效率优势,这也使得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拥有极佳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3D打印技术的相关概念并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四个方面的应用:辅助外科手术,如打印3D模型辅助医生进行术前规划,打印手术导板等;打印个性化医疗器械,如打印助听器、义肢、义齿、新型给药系统和个性化内植入物等;应用于组织工程,如打印组织工程支架以及生物3D打印技术等;应用于医学教育和基础科研,如打印3D模型用于临床教学或者解剖教学,打印3D实体模型用于生物力学研究以及3D打印人工组织器官用于药物测试和肿瘤研究等。最后总结了现有3D打印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计算机辅助手术 定制化医疗器械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数字化设计 被引量:87
5
作者 黄华军 张国栋 +5 位作者 欧阳汉斌 杨洋 吴章林 许靖 谢普生 黄文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内固定植入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以及常用胫骨平台钢板的CT数据,在Mimics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虚拟复位以及建立钢板三维模型库,然后进行内固定方案...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内固定植入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以及常用胫骨平台钢板的CT数据,在Mimics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虚拟复位以及建立钢板三维模型库,然后进行内固定方案的数字化设计。3D打印出骨折复位模型以及钢板模型,在3D模型上按照数字化设计内固定方案进行模拟手术。比较数字化虚拟手术与3D模型模拟手术的内固定植入效果。结果 3D模型模拟手术的手术效果与内固定数字化设计方案的手术效果一致,二者螺钉长度无明显差异(t=-1.594;v=12;P=0.137)。结论 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能有效的提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植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手术 3D打印 数字化设计 计算机辅助 术前规划
下载PDF
穿支皮瓣的发展与现状 被引量:83
6
作者 徐达传 张世民 +1 位作者 唐茂林 欧阳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对穿支皮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穿支皮瓣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穿支皮瓣是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切取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轴型皮瓣,其轴心血管为穿支(穿动脉和穿静脉)。穿支皮瓣具... 目的对穿支皮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穿支皮瓣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穿支皮瓣是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切取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轴型皮瓣,其轴心血管为穿支(穿动脉和穿静脉)。穿支皮瓣具有对供区损伤小、不破坏供区外形、受区修复重建功能和外形好、设计灵活,以及患者术后康复快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论穿支皮瓣的出现开创了小型轴型皮瓣时代,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但对穿支皮瓣的定义、血管分类、皮瓣的命名以及临床应用的原则等方面存在争议,依然是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穿支血管 命名
原文传递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77
7
作者 陈春林 宋小磊 +8 位作者 余艳红 欧阳振波 刘萍 徐玉静 唐雷 王建平 谭欢庆 昌仁民 钟世镇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构建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基于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获取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 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 im ics10.01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 目的探讨构建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基于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获取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 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 im ics10.01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的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清楚地显示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及其多级分支,甚至子宫动脉上行支等。与重建的骨盆配准融合后,各支动脉血管的解剖走行及供血范围变得更加清晰明确。结论基于CTA数据集,应用适当的计算机软件可构建出理想的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为术前手术模拟"真人化"以及数字模型物理化提供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女性盆腔 动脉血管网 数字化 模型
原文传递
穿支皮瓣供瓣区选择原则 被引量:69
8
作者 魏在荣 汪华侨 +3 位作者 王达利 唐茂林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7-419,共3页
公元前6世纪,印度医师Sushruta应用额部皮瓣行鼻再造术,开创了皮瓣外科应用的先河,但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均是采用随意皮瓣。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供瓣区 鼻再造术 额部皮瓣 随意皮瓣 应用
原文传递
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肝脏图像三维重建和虚拟手术的切割 被引量:57
9
作者 方驰华 周五一 +2 位作者 黄立伟 王博亮 钟世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48-752,共5页
目的研究数字化虚拟肝脏三维重建及虚拟肝脏手术的切割。方法采用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VirtualChineseHumanFemaleNo.1VCHF1)数据集中所有包含肝脏的连续图像,首先对组织切片图像进行配准后从中分割提取出肝实质、肝静脉、胆管、... 目的研究数字化虚拟肝脏三维重建及虚拟肝脏手术的切割。方法采用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VirtualChineseHumanFemaleNo.1VCHF1)数据集中所有包含肝脏的连续图像,首先对组织切片图像进行配准后从中分割提取出肝实质、肝静脉、胆管、胆囊等组织的图像信息,然后应用可视化工具包(VisualizationToolkit,VTK)三维重建,建立肝脏表面及内部结构的三维形态模型,并开发一个基于PC机和Windows平台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演示系统。结果在肝脏三维可视化演示系统中,肝脏实体立体感强,可以通过设定肝脏及其管道系统的透明度,以及对模型的放大、缩小和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的旋转,来观察肝脏及管道结构的立体形态。并可以按任意角度对虚拟的肝脏进行切割和观察切割面结构。结论利用VCHF1数据集中肝脏图像,在VTK基础上开发的基于PC机和Windows平台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演示系统基本达到了比较满意的程度,为今后数字化虚拟肝脏及虚拟各种肝脏手术的研究做了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一号 图像三维重建 切割 虚拟手术 Windows平台 数字化虚拟中国人 三维可视化 Chinese TOOLKIT Female 组织切片图像 可视化工具包 肝脏手术 Human 图像信息 三维形态 内部结构 肝脏实体 管道系统 立体形态 肝脏图像
原文传递
寰椎侧块螺钉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解剖与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4 位作者 刘景发 钟世镇 夏虹 吴增晖 徐达传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对寰椎侧块螺钉和寰椎椎弓根螺钉进行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2例新鲜标本的寰椎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和钉道长度。结果寰椎椎弓根螺... 目的对寰椎侧块螺钉和寰椎椎弓根螺钉进行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2例新鲜标本的寰椎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和钉道长度。结果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为29·79mm±1·68mm,其中10·15mm在寰椎后弓内,19·65mm在寰椎侧块内。寰椎侧块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为24·88mm±0·41mm,其进钉点与寰椎后弓后缘的平均距离为9·93mm±1·35mm。双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最大,平均1757·0N±318·7N;单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1192·5N±172·6N)与双皮质寰椎侧块螺钉(1243·8N±350·0N)无明显差异,单皮质寰椎侧块螺钉最小(794·5N±314·8N)。结论在同时适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宜首先选择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次选寰椎侧块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块螺钉 对比研究 解剖 椎弓根螺钉固定 生物力学研究 寰椎侧块 固定方式 临床选择 拔出强度 测试比较 皮质 长度 进钉点 后弓 平均
下载PDF
穿支皮瓣及相关术语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65
11
作者 张世民 唐茂林 +7 位作者 穆广态 徐达传 徐永清 柴益民 章一新 唐举玉 郑和平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477,共3页
穿支皮瓣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1997年起,国际上每年均召开一次穿支皮瓣学术交流会。国内曾两次(2005银川,2007昆明)召开了穿支皮瓣专题研讨会。2006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曾组织出版一期穿支皮瓣专题。但对穿支皮瓣的定义... 穿支皮瓣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1997年起,国际上每年均召开一次穿支皮瓣学术交流会。国内曾两次(2005银川,2007昆明)召开了穿支皮瓣专题研讨会。2006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曾组织出版一期穿支皮瓣专题。但对穿支皮瓣的定义、穿支血管的分类、穿支皮瓣的命名等相关名称还相当混乱。为了规范穿支皮瓣的学术交流,推动穿支皮瓣的发展,《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邀请了部分从事穿支皮瓣研究的基础与临床专家,就穿支皮瓣及相关术语,于2010年7月30日-8月2日在银川召开了穿支皮瓣研讨会,与会专家经热烈讨论达成了基本共识。钟世镇院士由于有其他会议未能与会,但他对"专家共识"提出指导意见,并进行了修改补充。欢迎同道对"专家共识"提出商榷,在适当时间再召开穿支皮瓣研讨会,使之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专家 学术交流会 专题研讨会 中国解剖学会 穿支血管 钟世镇
下载PDF
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64
12
作者 商璇 +3 位作者 吴学东 张新华 冯晓勤 徐湘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43-251,共9页
β-地中海贫血(比地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分子基础被最早阐明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该病主要分布于包括我国南方地区在内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型β-地贫患儿出生时无明显症状,但发病后常因严重贫血且缺乏有效的治疗于幼儿期死... β-地中海贫血(比地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分子基础被最早阐明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该病主要分布于包括我国南方地区在内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型β-地贫患儿出生时无明显症状,但发病后常因严重贫血且缺乏有效的治疗于幼儿期死亡。本病可通过产前诊断阻止受累患儿的出生。严重贫血的患者可借助终生规范输血和除铁治疗长期生存,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愈该病,基因治疗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中国人群的表型和遗传突变数据,聚焦于对β-地贫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进行阐述,并概述了该病临床治疗和人群预防的要点,旨在为临床医师及实验室人员提供指导实践的规范性文本,提高β-地贫的临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四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34
13
作者 季志均 马文丽 +1 位作者 陈虎 郑文岭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8,共5页
介绍了RT-Linux,μCLinux,μC/OS-Ⅱ和eCos四种源码公开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Embedded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s,ERTOS),详细分析比较了关键实现技术———任务管理、任务及中断间的同步通信机制、存储器管理、中断管理等,指出了... 介绍了RT-Linux,μCLinux,μC/OS-Ⅱ和eCos四种源码公开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Embedded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s,ERTOS),详细分析比较了关键实现技术———任务管理、任务及中断间的同步通信机制、存储器管理、中断管理等,指出了不同应用领域所适合的ERT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 任务调度 任务同步与通信 内存分配 中断处理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我国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62
14
作者 陈英华 胡国栋 +1 位作者 张琳 董为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8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我国的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在实际的实施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使用PBL教学法的相关效果,分析在实际的基础医学教育的过程中使用PBL教学法的相关教育教学效果。结果在实际的进行基础医学教育的过程...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我国的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在实际的实施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使用PBL教学法的相关效果,分析在实际的基础医学教育的过程中使用PBL教学法的相关教育教学效果。结果在实际的进行基础医学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于学生使用PBL教学法的教育形式能够显著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结论在实际的对于学生实施医学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于学生使用PBL教学法的形式能够较好的对于学生进行基础医学的教育,并能够显著的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对于学生实施基础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基础医学教育 应用及存在问题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四种钉棒固定方法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4
15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4 位作者 吴增晖 夏虹 刘景发 赵卫东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64-468,共5页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四种不同钉棒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人体新鲜颈椎标本,切除齿状突及寰枢间韧带等结构制造寰枢椎失稳模型,对每具标本先后进行5种方式固定:A组(双侧C1椎弓根螺钉+C2/3经关节螺钉)、B组(C1椎弓根螺钉+C2...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四种不同钉棒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人体新鲜颈椎标本,切除齿状突及寰枢间韧带等结构制造寰枢椎失稳模型,对每具标本先后进行5种方式固定:A组(双侧C1椎弓根螺钉+C2/3经关节螺钉)、B组(C1椎弓根螺钉+C2侧块螺钉)、C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弓根螺钉)、D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板螺钉);与对照组E组(Magerl螺钉,即经C1/2侧块关节螺钉)进行对比,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比较其寰枢椎间的屈伸、侧屈、旋转三维稳定性。结果:在前屈稳定性上,四种钉棒固定方法(A、B、C、D组)间无差异(P>0.05),且均优于单纯Magerl螺钉固定(E组)(P<0.05)。在后伸稳定性上,D组与E组两种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其抗后伸的稳定性较A、B、C组略差(P<0.05);A、B、C组三种钉棒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在侧屈运动稳定性上,D组的稳定性略差,其他四种固定方式间无差异(P>0.05)。在旋转稳定性上,所有固定方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种钉棒固定方法都具有可靠的三维稳定性,临床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解剖结构情况和术者对不同手术技术的熟悉程度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腰椎椎弓根螺钉数字化置入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5
16
作者 陈宣煌 许卫红 +5 位作者 黄文华 林海滨 张国栋 吴长福 陈旭 余正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52-2757,共6页
背景:应用3D打印制备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可提高脊柱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的:研究Mimics软件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模块进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导航置入的方法,探讨其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8... 背景:应用3D打印制备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可提高脊柱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的:研究Mimics软件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模块进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导航置入的方法,探讨其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60例腰椎疾病患者采用3D打印模块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导航置入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进行连续薄层CT扫描,采集Dicom格式图像,Mimics软件予以三维重建,设计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钉道及支撑柱、分割可剥离骨面,设计带钉道的导航模块并3D打印。导航模块在手术中进行导航置钉,观察卡位、置钉情况,以X射线、CT扫描评价置钉效果。随访(12.17±3.21)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价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与结论:共制作253个导航模块,置入253枚螺钉,观察钉道及置钉后椎体周围骨质,未见爆裂。术后行X射线、CT扫描重建,发现有8枚椎弓根螺钉与术前设计相比,进钉方向稍有偏移,但均在较满意的位置,其余245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长度均与Mimics软件中模拟的预定理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一致,准确率96.84%。导航模块和相对应的椎体前方骨性结构贴合紧密,嵌合度良好,在应用时卡位及稳定性良好。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术前(P<0.01),优良率95%。提示,在导航模块的辅助下,腰椎椎弓根螺钉数字化置入精准,具有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计算机辅助设计 内固定器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椎弓根螺钉 数字化设计 3D打印 手术导航 个体化导航模板 置钉准确率
下载PDF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专家共识 被引量:54
17
作者 唐举玉 魏在荣 +26 位作者 张世民 汪华侨 章一新 顾立强 刘元波 沈余明 路来金 王欣 徐永清 梅劲 张家平 赵洪伟 王健 章伟文 韩岩 郑和平 劳杰 陈宏 巨积辉 陈世新 王达利 柴益民 穆籣 刘小林 唐茂林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共2页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血供规律,先后诞生了游离皮瓣和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瓣移植 血管蒂皮瓣 局部旋转皮瓣 游离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供区 受区 带蒂皮瓣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8
作者 徐达传 张世民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3-344,共2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研究进展 远端 腓肠神经血管 临床应用研究 1992年 解剖研究 筋膜皮瓣 静脉回流 应用形式 改进方法 小腿
下载PDF
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定位研究 被引量:50
19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4 位作者 吴增晖 夏虹 钟世镇 刘景发 徐达传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2-564,共3页
目的研究枢椎下关节突与枢椎椎弓根的位置关系,建立以枢椎下关节突为解剖标志的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定位技术。方法取50套成人干燥枢椎标本,测量枢椎椎弓根的内、外缘和枢椎下关节突的内缘、中点、外缘分别与正中矢状线的垂直距离,以及... 目的研究枢椎下关节突与枢椎椎弓根的位置关系,建立以枢椎下关节突为解剖标志的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定位技术。方法取50套成人干燥枢椎标本,测量枢椎椎弓根的内、外缘和枢椎下关节突的内缘、中点、外缘分别与正中矢状线的垂直距离,以及枢椎椎弓根的宽度与高度。通过分析测量值间的关系,建立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定位技术。结果枢椎下关节突内缘在枢椎椎弓根内缘的外侧(3.67±0.41)mm处,枢椎下关节突中点在枢椎椎弓根外缘的外侧(1.15±0.44)mm处。建立了两种以枢椎下关节突为标志的进钉点定位方法,进钉点A位于枢椎下关节突内上象限,即中心点内、上各2mm处;进钉点B位于经枢椎下关节突内缘的纵垂线与枢椎下关节突中上1/4水平线的交点。结论枢椎下关节突与枢椎椎弓根间存在较恒定的解剖位置关系,枢椎下关节突可作为术中判断枢椎椎弓根位置和确定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简易解剖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关节突关节 骨钉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切除术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51
20
作者 于海涛 李国新 +4 位作者 张策 丁自海 黄祥成 余江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线入路相关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施行的21例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录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利用中间入路,以肠系膜上静脉为解剖学标志,可成功进行系膜血管的解...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线入路相关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施行的21例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录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利用中间入路,以肠系膜上静脉为解剖学标志,可成功进行系膜血管的解剖、淋巴结清扫,并进入正确的外科平面。结肠系膜和肾前筋膜之间存在融合筋膜间隙,其内侧、外侧、腹侧、背侧的边界分别是肠系膜上静脉、右结肠旁沟、结肠系膜、肾前筋膜。胃结肠韧带、肝结肠韧带和结肠外侧腹膜返折等外周固定装置是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必须离断的结构。结论:在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肠系膜上静脉是关键解剖学标志和主线,融合筋膜间隙是正确的外科平面;一系列外周腹膜结构是重要固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 外科平面 肠系膜上静脉 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