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拔牙矫治对恒牙早期下颌第二磨牙近远中向倾斜度的影响
1
作者 刘俊峰 王新琼 +4 位作者 张文忠 李嫕婧 张雄 赵转浓 盘月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33-1839,共7页
目的探讨恒牙早期拔牙矫治患者下颌第二磨牙(lower second molar,L2M)近远中向角度自发变化与个体临床特征间的关系,为正畸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经筛选共44例患者88颗下颌第二磨牙的近远中倾斜角度数据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恒牙早期拔牙矫治患者下颌第二磨牙(lower second molar,L2M)近远中向角度自发变化与个体临床特征间的关系,为正畸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经筛选共44例患者88颗下颌第二磨牙的近远中倾斜角度数据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前L2M牙冠近远中倾斜角度(L2M初始角度)频数分布直方图,将其分为3组:A组:小角度组,L2M初始角度为0°~17.5°;B组:中角度组,L2M初始角度为17.5°~42.5°;C组:大角度组,L2M初始角度为42.5°~60°;根据L2M是否破龈且暴露大部分牙冠分为已萌组、未萌组。根据下颌平面角大小分为高角、低角、均角。利用CBCT重建全景片测量L2M的近远中倾斜度,分析各分组与L2M近远中倾斜角度变化间的关系。结果小角度组、大角度组、未萌组及高角组治疗后L2M近远中角度变大,而中角度组治疗后角度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萌组及均角组治疗后L2M近远中角度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B角、Y轴角及下颌平面角与L2M的初始角度均无相关性。结论大角度、高角患者的L2M在矫治过程中更容易近中倾斜。L2M存在向正常轴倾度靠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牙早期 下颌第二磨牙 近远中向倾斜度
下载PDF
碱热处理纯钛表面纳米改性后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高岩 林曦 刘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02-2306,共5页
背景:纯钛表面纳米结构改性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研究的热点领域。目的:评价碱热处理纯钛表面纳米改性后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生长的影响。方法:取直径15 mm、厚度1.5 mm的四级纯钛片,分3组处理:光滑处理组经250目、800目、1500目碳化硅砂... 背景:纯钛表面纳米结构改性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研究的热点领域。目的:评价碱热处理纯钛表面纳米改性后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生长的影响。方法:取直径15 mm、厚度1.5 mm的四级纯钛片,分3组处理:光滑处理组经250目、800目、1500目碳化硅砂纸逐级打磨抛光;喷砂酸蚀处理组在0.45 MPa气压下用100μm的Al2O3颗粒对光滑处理后的钛片进行喷砂处理,然后进行酸蚀处理;碱热处理组将经过光滑处理的钛片置于反应釜内,加入10 mol/L NaOH溶液浸没钛片,置于100℃烘箱中加热12 h。检测3组钛片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及亲水性。将成骨细胞MG63分别接种于3组钛片表面,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光滑处理组钛片表面带有均匀的划痕,喷砂酸蚀处理组钛片表面凹凸不平,碱热处理组钛片表面形成均匀一致的纳米级三维孔洞形貌;喷砂酸蚀处理组、碱热处理组钛片的粗糙度值大于光滑组(P<0.05),水接触角低于光滑处理组(P<0.05);②MG63细胞接种3,6 h后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喷砂酸蚀处理组、碱热处理组钛片表面的黏附细胞数量高于光滑处理组(P<0.05);接种12 h后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相对于光滑处理组,喷砂酸蚀处理组和碱热处理组钛片表面的细胞肌动蛋白骨架更加伸展,大部分细胞伸出较粗壮的伪足,利于后续细胞间信号传导和细胞间相互作用;③结果表明,碱热处理可在钛片表面制备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纳米结构,有利于成骨细胞的早期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片 纳米结构 碱热处理 喷砂酸蚀 成骨细胞 生物材料
下载PDF
牙骨质撕裂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熊斌 罗海芸 麻丹丹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牙骨质撕裂是指牙骨质沿牙骨质⁃牙本质界(dentino⁃cemental junction,CDJ)或牙骨质生长线完全或不完全脱离牙根表面,也可以波及部分牙本质。牙骨质撕裂的病因尚不够明确,文献回顾发现其易感因素包括牙齿类型、性别、年龄、牙周病、牙周... 牙骨质撕裂是指牙骨质沿牙骨质⁃牙本质界(dentino⁃cemental junction,CDJ)或牙骨质生长线完全或不完全脱离牙根表面,也可以波及部分牙本质。牙骨质撕裂的病因尚不够明确,文献回顾发现其易感因素包括牙齿类型、性别、年龄、牙周病、牙周或根管治疗史、牙外伤史、咬合创伤史或过度的咬合力。牙骨质碎片可以是片状或U形,易致牙周和根尖周组织破坏。临床上,牙骨质撕裂多表现为孤立性牙周袋,其症状类似于牙周炎、根尖周炎和牙根纵裂。影像学检查对于牙骨质撕裂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常表现为沿牙根表面纵向分布的薄“针刺状”阻射性团块。必要时需借助探查性手术,术中牙骨质碎片及根面牙骨质线可以辅助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牙骨质撕裂的金标准。根据牙骨质撕裂正确诊断时间及临床或放射学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随着再生性生物材料的发展及意向性再植术的成熟,越来越多患牙得以长期存留。本综述系统性描述牙骨质撕裂的生物学基础和易感因素、临床特征、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临床管理和预后,为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骨质撕裂 牙骨质 生长线 牙骨质⁃牙本质界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翻瓣术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意向性再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