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鬼臼毒素硬脂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26
1
作者 谢方明 曾抗 +2 位作者 李国锋 林中方 孙乐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为提高鬼臼毒素(PPT)制剂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以硬脂酸为载体材料制备PPT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改良的微乳技术制备PPT固体脂质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考察了纳米粒的形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PT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结果PPT... 目的为提高鬼臼毒素(PPT)制剂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以硬脂酸为载体材料制备PPT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改良的微乳技术制备PPT固体脂质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考察了纳米粒的形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PT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结果PPT固体脂质纳米粒基本呈圆球状或椭圆球状,粒径为(56.5±25.8)nm,包封率85.6%。结论PPT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高,粒径分布较均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有希望的表皮靶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鬼臼毒素 酊剂 尖锐湿疣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面部皮肤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2
作者 颉玉胜 陈燕 +3 位作者 彭学标 范文成 马爱红 宋维旭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手术治疗面部皮肤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老年面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Bowen病分别先接受ALA-PDT后行手术治疗或经手术治疗后再进行PDT。结果:无论先接受ALA-PDT后行手术治疗还...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手术治疗面部皮肤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老年面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Bowen病分别先接受ALA-PDT后行手术治疗或经手术治疗后再进行PDT。结果:无论先接受ALA-PDT后行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后再进行PDT的面部基底细胞癌(5/16)、鳞状细胞癌(10/16)、Bowen病(1/16)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对老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ALA-PDT联合手术治疗是一种损伤小、患者可选择接受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 手术 皮肤肿瘤
下载PDF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蔡智波 于娜沙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70-371,共2页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的活性成分是脏器类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血酶、抗炎、保湿、抑制胶原纤维细胞增生、促进透明质酸合成的作用,在皮肤科应用于变态反应性、干燥性、瘢痕增生性等皮肤病。
关键词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IL-17^+ 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18
4
作者 曾丽华 岳锐 +1 位作者 龙欣欣 彭学标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IL-17^+αβT细胞、IL-17^+γδT细胞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SLE患者和19例健康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αβT细胞、γδT细胞及IL-17^+的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IL-17^+αβT细胞、IL-17^+γδT细胞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SLE患者和19例健康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αβT细胞、γδT细胞及IL-17^+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7^+αβT细胞、IL-17^+γδT细胞的百分率,探讨它们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IL-17^+αβT细胞和IL-17^+γδT细胞分别占IL-17^+PBMC的(71±21)%和(12±11)%。对照组IL-17^+αβT细胞和IL-17^+γδT细胞分别占IL-17^+PBMC的(55±27)%和(11±11)%。SLE患者IL-17^+PBMC及IL-17^+αβ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SLE患者的αβT细胞及IL-17^+PBMC、IL-17^+αβT细胞、IL-17^+γδT细胞百分率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r_(αβT)=0.46,P_(αβT)<0.01;r_(IL-17 PBMC)^+=0.47,P_(IL-17 PBMC)^+<0.01;r_(IL-17αβT)^+=0.53,P_(IL-17αβT)^+<0.01;r_(IL-17γδT)^+=0.42,P_(IL-17γδT)^+<0.05),γδT细胞百分率与初发狼疮相关(r=0.43,P<0.05),但与疾病活动性无关(r=-0.67,P>0.05)。结论人PBMC中IL-17主要由αβT细胞产生,αβT细胞、IL-17^+PBMC、IL-17^+αβT细胞、IL-17^+γδT细胞百分率可反映狼疮病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αβ T细胞 γδ T细胞 IL-17 疾病活动性
下载PDF
南方地区寻常痤疮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钱江 杨柳 +2 位作者 兰海梅 周耀湘 任小红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10期1807-1809,共3页
目的 探索南方地区寻常痤疮中医临床发病规律。方法 主要以询问、答卷和体检方式,搜集南方地区五所医院皮肤科于2004年1月~2006年3月间就诊的门诊患者,获取发病年龄、性别、诱因、饮食嗜好、伴随症状、皮肤类型、病情分级、舌象、脉... 目的 探索南方地区寻常痤疮中医临床发病规律。方法 主要以询问、答卷和体检方式,搜集南方地区五所医院皮肤科于2004年1月~2006年3月间就诊的门诊患者,获取发病年龄、性别、诱因、饮食嗜好、伴随症状、皮肤类型、病情分级、舌象、脉象等情况辨证分型,以统计学数据模式重点研究南方地区痤疮中医临床流行病学情况。结果 共收集1405例病例,发病以13~35岁青年人多发,且大部分患者以颜面皮脂油腻,皮疹以黑头粉刺、炎性丘疹、继发脓疱或结节的轻、中度为多见,轻、中度患者共1305例,占92.84%。伴随症状以口渴、口臭、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等湿温症状常见,占74,56%,辨证分型中湿热蕴结型最常见,占发病率46.17%,肺经风热型次之,占27,65%。结论 血热湿盛是南方地区痤疮的主要病因病机,湿热蕴结型是南方地区痤疮的主要辨证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地区 寻常痤疮 流行病学 湿热蕴结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抑制子痫前期样大鼠胎盘细胞凋亡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园 钟梅 刘凤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2-866,共5页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子痫前期样大鼠胎盘组织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正常孕组、子痫前期组(PE 组)及LMWH治疗组,每组10 只。PE 组及LMWH治疗组孕鼠均于妊娠第13 天开始给予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200 ...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子痫前期样大鼠胎盘组织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正常孕组、子痫前期组(PE 组)及LMWH治疗组,每组10 只。PE 组及LMWH治疗组孕鼠均于妊娠第13 天开始给予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200 mg/(kg·d)皮下注射,共4 d,建立子痫前期样孕鼠模型。PE组于妊娠第15~20天给予生理盐水0.5 ml皮下注射,LMWH治疗组于妊娠第15~20天给予LMWH 40 μl/(kg·d)皮下注射。检测各组血压、尿蛋白、鼠胎数、鼠胎质量及胎盘质量,对LMWH疗效进行评价;采用TUNEL法检测胎盘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胎盘组织中活化caspase-3、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PE组大鼠血压及尿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孕组(P〈0.05),鼠胎数及鼠胎质量显著降低(P〈0.05)。LMWH治疗组血压及尿蛋白较PE组明显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孕组(P〈0.05),鼠胎数及鼠胎质量较PE组显著增高(P〈0.05),鼠胎质量显著低于正常孕组(P〈0.05),而鼠胎数与正常孕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孕组相比,PE组胎盘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活化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Bcl-2蛋白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LMWH治疗组胎盘凋亡率及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较PE组显著降低(P〈0.05),Bcl-2显著升高,而Bax则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孕组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MWH可以有效改善子痫前期样症状,减少子痫前期样大鼠胎盘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可能通过调节Bcl-2/Bax平衡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子痫前期 胎盘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平阳霉素皮损内注射治疗甲周疣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学清 曾抗 兰海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皮损内注射治疗甲周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甲周疣患者7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使用平阳霉素皮损内注射;对照组34例应用液氮冷冻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4.44%,对照组治愈率58.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皮损内注射治疗甲周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甲周疣患者7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使用平阳霉素皮损内注射;对照组34例应用液氮冷冻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4.44%,对照组治愈率58.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阳霉素皮损内注射治疗甲周疣的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周疣 平阳霉素 皮损内注射
下载PDF
运用Delphi法构建专家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体系 被引量:9
8
作者 曾志嵘 俞守义 +1 位作者 王冬 李莉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8-71,共4页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师课堂教学的专家评价相比而言有较强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但首先是要建立科学、有效、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关键。Delphi法以专家作为采集信息的...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师课堂教学的专家评价相比而言有较强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但首先是要建立科学、有效、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关键。Delphi法以专家作为采集信息的对象,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由专家对问题做出判断,得到科学解决方案,是研究构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制定专家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在教学管理中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PHI法 课堂教学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2%夫西地酸乳膏多中心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朱国兴 赖维 +3 位作者 黄怀球 陆春 曾抗 卢浩锵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8-289,共2页
目的评价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开放性试验;外用2%夫西地酸乳膏,2次/d,疗程为7天。结果共有73例细菌性皮肤病纳入研究,其中41例(56.16%)痊愈,29例(39.73%)显效,3例(4.11%)好转,无效0例;有效率... 目的评价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开放性试验;外用2%夫西地酸乳膏,2次/d,疗程为7天。结果共有73例细菌性皮肤病纳入研究,其中41例(56.16%)痊愈,29例(39.73%)显效,3例(4.11%)好转,无效0例;有效率为95.89%;治疗结束时未见不良反应。结论2%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细菌性皮肤病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西地酸乳膏 细菌性皮肤病
下载PDF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皮肤毒理学实验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敏 曾抗 +3 位作者 李国锋 史毓杰 杨西晓 江中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2420-2424,共5页
目的:考察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经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11在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部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140只,Fmmu豚鼠78只。采用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5,50mg/L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及空白固... 目的:考察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经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11在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部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140只,Fmmu豚鼠78只。采用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5,50mg/L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及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①取豚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50mg/L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及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每组4只,分别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单次给药方法:豚鼠背部两侧对称脱毛后用手术刀片作#字划痕,以渗血为度。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照法,左侧为受试区,分别取5,50mg/L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及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0.1mL均匀涂布于受试区,右侧为空白对照区,再以自制单层塑料薄膜和双层纱布封包受试区。分别于去除敷料和清洗受试物后1,24,48h观察涂药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以及上述变化的恢复情况与时间。多次给药方法:皮肤处理方法、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同上,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14d。②取大鼠1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50mg/L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及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急性和长期皮肤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脱毛后,分别取5,50mg/L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及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1mL均匀涂布于受试区,连续观察14d,每日观察大鼠体质量、进食量、皮肤、呼吸、体态、眼、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粪便性状及死亡情况。长期毒性实验方法:皮肤处理方法及观察指标同上,每日给药1次,药量均为0.1mL,连续给药30d,末次给药后24h麻醉后处死动物,取血3 ̄4mL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皮肤病理检查。③取豚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0mg/L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组、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鬼臼毒素 皮肤毒理学
下载PDF
利多卡因酊剂和微乳制剂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亮 陈志良 +2 位作者 李国锋 朱晓亮 刘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1-542,545,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给药制剂的利多卡因微乳制剂与酊剂的皮肤渗透能力。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建立了利多卡因制剂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方法。结果利多卡因微乳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高于利多卡因乳膏和酊剂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结论利多卡因... 目的比较经皮给药制剂的利多卡因微乳制剂与酊剂的皮肤渗透能力。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建立了利多卡因制剂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方法。结果利多卡因微乳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高于利多卡因乳膏和酊剂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结论利多卡因微乳的体外透皮性优于利多卡因酊剂,且在一定范围内与含药量呈线形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微乳 酊剂 经皮给药制剂
下载PDF
利多卡因微乳的制备及电镜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朱晓亮 陈志良 +1 位作者 李国锋 曾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517,525,共4页
目的考察构成利多卡因微乳各组分的比例并进行制备。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考察不同Km(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值对利多卡因微乳区形成的影响,根据微乳区面积大小选择制备利多卡因微乳的最佳Km值,测定利多卡因微乳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 目的考察构成利多卡因微乳各组分的比例并进行制备。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考察不同Km(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值对利多卡因微乳区形成的影响,根据微乳区面积大小选择制备利多卡因微乳的最佳Km值,测定利多卡因微乳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范围,测定利多卡因微乳的理化特性,对利多卡因微乳的形态及体系类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当Km=3时伪三元相图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最大,利多卡因微乳平均粒径为(29.8±14.4)nm,其中98%的粒径范围位于15.1-45.5 nm之间.2%的粒径范围位于77.9-261.3 nm之间;25℃恒温下利多卡因微乳的粘度为25 mPa·S,电导率为130 μs/cm,折光率为1.473,利多卡因微乳为水包油(O/W)型微乳,利多卡因微乳体系为大小不均的球形多分散体系。结论通过伪三元相图法可以得到理想的利多卡因微乳各组分比例范围,马尔文粒径测定结合透射电镜分析对观察并测定微乳的粒径、分布、形态及体系类型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微乳 伪三元相图
下载PDF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考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敏 曾抗 +2 位作者 李国锋 史毓杰 周红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3555-3558,共4页
目的:探讨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8在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部实验室完成。在制备工艺研究上进行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以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形态学、... 目的:探讨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8在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部实验室完成。在制备工艺研究上进行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以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形态学、包封率、pH值作为样本质量考察指标,最终确定以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实验评估:①用透射电镜考察纳米粒的形态。②用粒径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③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中鬼臼毒素的包封率。④用pH计测定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的pH值。结果:①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形态:基本呈圆形或椭圆形。②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分别为(75.3±26.2)nm,(23.2±3.1)mV。③包封率:86.4%。④pH值:4.66±0.18。结论: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考察制剂质量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鬼臼毒素 质量考察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预防尖锐湿疣复发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种树彬 兰海梅 +1 位作者 曾抗 赵学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和伐昔洛韦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效果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17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匹多莫德组(60例)和伐昔洛韦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电离子去除疣体,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匹多莫德和伐...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和伐昔洛韦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效果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17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匹多莫德组(60例)和伐昔洛韦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电离子去除疣体,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匹多莫德和伐昔洛韦口服,匹多莫德组患者给予匹多莫德口服,伐昔洛韦组患者给予伐昔洛韦口服。随访6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采集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复发7例,复发频次为11例次,复发率为11.67%;匹多莫德组患者复发16例,复发频次为36例次,复发率为26.67%;伐昔洛韦组患者复发19例,复发频次为51例次,复发率为32.76%。联合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匹多莫德组和伐昔洛韦组(P<0.05,P<0.01),而匹多莫德组和伐昔洛韦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复发频次也均显著低于匹多莫德组和伐昔洛韦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匹多莫德组患者治疗后CD3+、CD4+百分比及CD4+/CD8+均上升,CD8+百分比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伐昔洛韦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匹多莫德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加服伐昔洛韦后,其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伐昔洛韦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加用匹多莫德后,其治疗后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显著上升,而CD8+百分比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能提高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常,与伐昔洛韦联用可有效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其疗效优于单用匹多莫德或伐昔洛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 伐昔洛韦 尖锐湿疣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加味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湿疹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莉 罗仁 +1 位作者 曾抗 周再高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 例。治疗组予加味玉屏风颗粒(处方:黄芪、白术、防风、荆芥、当归、甘草)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2 组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加味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 例。治疗组予加味玉屏风颗粒(处方:黄芪、白术、防风、荆芥、当归、甘草)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2 组总有效率、起效时间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88.89%,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平均起效时间治疗组为(2.85±1.09)天,对照组为(2.00±0.91)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30.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玉屏风颗粒可有效治疗慢性湿疹并减少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玉屏风颗粒 慢性湿疹
下载PDF
利多卡因纳米乳制备及体外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晓亮 李国锋 +1 位作者 曾抗 陈志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1-454,共4页
目的制备5%利多卡因纳米乳,考察利多卡因纳米乳对离体大鼠皮肤的透皮能力。方法伪三元相图法结合origin软件分析确定制备5%利多卡因纳米乳的最佳Km值(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比值)及各组份比例;Zeta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粒径大小及分... 目的制备5%利多卡因纳米乳,考察利多卡因纳米乳对离体大鼠皮肤的透皮能力。方法伪三元相图法结合origin软件分析确定制备5%利多卡因纳米乳的最佳Km值(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比值)及各组份比例;Zeta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粒径大小及分布范围;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形态及体系类型;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比较含5%利多卡因的纳米乳、凝胶和酊剂的累积透皮吸收量Q和表观皮肤透皮速率(Kp)值,分析利多卡因纳米乳的透皮渗透类型。结果利多卡因纳米乳平均粒径为(29.8±14.4)nm,其中98%的粒径范围介于15.1~45.5nm之间,2%介于77.9~261.3nm之间;纳米乳体系为大小不均的球形多分散体系;纳米乳的Kp值(3.07±0.74cm·h-1)显著高于凝胶[(1.27±0.35)cm·h-1]和酊剂[(0.97±0.18)cm·h-1],纳米乳的透皮速率为[(69.82±7.48)μg·cm-2·h-1],透皮过程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过程。结论伪三元相图法结合origin软件分析确定纳米乳各组份比例的方法简便、准确,马尔文粒径测定结合透射电镜观察测定纳米乳的粒径、分布、形态及体系类型的方法较为全面,利多卡因纳米乳有较强的透皮能力,有望成为新型皮肤局麻透皮给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纳米乳 透皮吸收
下载PDF
痤疮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其与IL-8和TNF-α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林玲 孙乐栋 +6 位作者 罗权 曾抗 李雪梅 李嘉彦 李薇 田歆 张锡宝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638-1640,共3页
目的:研究痤疮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的表达及其与IL-8、TNF-α浓度的相关性,初步探讨TLR2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痤疮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 目的:研究痤疮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的表达及其与IL-8、TNF-α浓度的相关性,初步探讨TLR2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痤疮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8、TNF-α的浓度。结果:痤疮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血清IL-8、TNF-α浓度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LR2的表达与血清IL-8、TNF-α浓度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TLR2及其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在痤疮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LR2的表达促使炎症因子产生和分泌而介导痤疮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TOLL样受体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与鬼臼毒素酊经皮外用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敏 曾抗 +2 位作者 李国锋 古东风 江中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为了克服鬼臼毒素酊剂在临床应用的局限性,进行了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与鬼臼毒素酊经皮外用安全性比较的实验。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8在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部实验室完成。①取豚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0.5%鬼臼毒素... 目的:为了克服鬼臼毒素酊剂在临床应用的局限性,进行了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与鬼臼毒素酊经皮外用安全性比较的实验。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8在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部实验室完成。①取豚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0.5%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0.5%鬼臼毒素酊剂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每组4只,分别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单次给药方法:豚鼠背部两侧对称脱毛后用手术刀片作#字划痕制作皮肤破损模型,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照法,左侧为受试区,分别取0.5%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及0.5%鬼臼毒素酊剂各0.1mL均匀涂布于受试区,再以自制单层塑料薄膜和双层纱布封包受试区。分别于去除敷料和清洗受试物后1,24,48h观察涂药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以及上述变化的恢复情况与时间。多次给药方法:皮肤处理方法、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同上,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14d。②取大鼠10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0.5%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0.5%鬼臼毒素酊剂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急性和长期皮肤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脱毛后,分别取0.5%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0.5%鬼臼毒素酊剂1mL均匀涂布于脱毛区,连续观察14d,每日观察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呼吸、体态、眼、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粪便性状及死亡情况。长期毒性试验方法:皮肤处理方法及观察指标同上,每日给药1次,药量均为0.1mL,连续给药30d,末次给药后24h麻醉后处死动物,取血3.0~4.0mL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检查,然后切取各组大鼠涂药中心区域的皮肤组织行皮肤病理检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结果:纳入大鼠100只、豚鼠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次和多次给予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鬼臼毒素 酊剂 安全性
下载PDF
UFLC-MS/MS测定大鼠皮下及血液微透析样品中鬼臼毒素浓度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小坡 曾抗 +3 位作者 李国锋 陈凌云 马安德 王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6-1259,1267,共5页
目的建立和验证一个测定大鼠皮肤下及血液微透析样品中鬼臼毒素浓度的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方法。方法微透析样品中加入依托泊苷为内标,经乙酸乙酯液-液提取后进行UFLC-MS/MS测定。采用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 目的建立和验证一个测定大鼠皮肤下及血液微透析样品中鬼臼毒素浓度的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方法。方法微透析样品中加入依托泊苷为内标,经乙酸乙酯液-液提取后进行UFLC-MS/MS测定。采用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2.1 mm×50 mm,3.5μm),柱温为室温,以乙腈-10 mmol/L乙酸铵(40∶60,V/V)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质谱采用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进行检测。结果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432.7→397.3(鬼臼毒素)和589.5→229.5(依托泊苷,内标),鬼臼毒素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2.0~1000 ng/ml,最低定量下限及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0 ng/ml和0.7 n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及准确度均小于1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大鼠皮肤下及血液微透析样品中鬼臼毒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超高速液相色谱 质谱 鬼臼毒素 依托泊苷
下载PDF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对人表皮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史毓杰 曾抗 +2 位作者 李国锋 张敏 杨西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POD-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OD-SLN混悬液,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粒径大小和形态,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电位,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包封率,并观察其稳定性。用POD-SLN作用于体...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POD-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OD-SLN混悬液,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粒径大小和形态,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电位,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包封率,并观察其稳定性。用POD-SLN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并于6、12、24、48h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实验设POD-SLN组、鬼臼毒素普通脂质体组、鬼臼毒素(POD)组、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组、空白对照组,MTT法测定各组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制备的POD-SLN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稳定性好,粒径为87.2±10.3nm,电位25.3±0.8mV,包封率为83.2%±2.5%。POD-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OD-SLN、POD普通脂质体及POD作用48h对人表皮细胞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1.05%、77.02%68.46%,IC50分别为2.11、16.65、101.42μg/L。空白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无影响。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所制备的POD-SLN在体外能有效抑制人表皮细胞增殖,且作用强于POD及普通POD脂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人表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