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6A甲基化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崇凯 杨炎林 +1 位作者 高林 薛耀明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前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仍未研究清楚。近年来一些报道表明,表观遗传学可能在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生物中存在的RNA分子最普遍和最丰富的修饰之一。探讨m6A甲基化与T2D... 目前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仍未研究清楚。近年来一些报道表明,表观遗传学可能在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生物中存在的RNA分子最普遍和最丰富的修饰之一。探讨m6A甲基化与T2DM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通过一些针对甲基转移酶和脱甲基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来选择性地调节m6A修饰对于治疗可能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并发症 RNA甲基化 N6-甲基腺苷
原文传递
肾脏不同细胞间对话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林 杨炎林 +1 位作者 孙崇凯 薛耀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67-870,共4页
DKD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肾脏不同细胞间存在广泛的对话关系,尤以肾小球内皮细胞、足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间的对话机制研究最广泛。研究不同细胞间对话可进一步探讨DKD发病机制。本文对肾脏不同细胞间对话在DKD中的研究进展... DKD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肾脏不同细胞间存在广泛的对话关系,尤以肾小球内皮细胞、足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间的对话机制研究最广泛。研究不同细胞间对话可进一步探讨DKD发病机制。本文对肾脏不同细胞间对话在DK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细胞对话 肾小球细胞 肾小管细胞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炎林 贾懿劼 薛耀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2-945,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功能性RNA与许多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lncRNA可在多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包括参与染色质印记,与表观修饰复合物或转录因子结合发挥转录水平的调控,与miRNA、mRNA或蛋白...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功能性RNA与许多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lncRNA可在多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包括参与染色质印记,与表观修饰复合物或转录因子结合发挥转录水平的调控,与miRNA、mRNA或蛋白质结合发挥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等。lncRNA表达的失调及一级序列的突变或二级结构的改变与许多人类疾病相关,而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此外,由于部分lncRNA可以在人体液中检测到并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可及性,因此,推测lncRNA可作为DKD诊断和预后的新型潜在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糖尿病肾脏疾病 生物标记物
原文传递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4
作者 曾展军 薛耀明 +3 位作者 沙建平 魏民 卓凤婷 邹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78-1779,共2页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修饰蛋白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不同浓度AGE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AGE-HSA)共同培养,收集细胞培养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CP-1的...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修饰蛋白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不同浓度AGE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AGE-HSA)共同培养,收集细胞培养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CP-1的分泌。结果AGE-HSA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单核细胞分泌MCP-1。结论AGE-HSA促进单核细胞分泌MCP-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末产物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 被引量:368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 薛耀明 +1 位作者 朱大龙 关美萍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2-784,共23页
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获得了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全国内分泌及肾脏病领域相关专家编写了该指南,旨在传递最新及重要进展,进一步规范DKD的管理。指南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获得了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全国内分泌及肾脏病领域相关专家编写了该指南,旨在传递最新及重要进展,进一步规范DKD的管理。指南内容涵盖DKD的定义、筛查、诊断、分期、评估及防治。突出早期筛查,强调规范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注重新型抗高血糖药物在DKD治疗中的作用;强调“诊断-分期-评估-防治”的一体化诊疗模式,并制定诊疗流程图,突出临床实用性。指南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对DKD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并致力于改善DKD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筛查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7
6
作者 杨群英 薛耀明 +5 位作者 曹瑛 高方 朱波 罗祥蓉 李际敏 符霞军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的临床特点及影响足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54例DF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足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着年龄、病程增加,DF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痛...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的临床特点及影响足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54例DF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足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着年龄、病程增加,DF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痛觉、温度觉、振动觉、自主神经功能及踝肱指数(ABI)水平与DF的发生密切相关。大多数足溃疡(57.1%)是由日常生活中一些可以避免的细节原因所诱发。随着Wagner分级的增加,DF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逐渐增加,足溃疡的愈合情况越来越差,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肢率也逐渐升高。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的筛查和足溃疡高危人群的教育,对预防足溃疡的发生意义重大,尽早科学治疗可减少医疗费用和避免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溃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 被引量:83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 薛耀明 朱大龙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4期388-410,共23页
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获得了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全国内分泌及肾脏病领域相关专家编写了该指南,旨在传递最新及重要进展,进一步规范DKD的管理。指南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获得了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全国内分泌及肾脏病领域相关专家编写了该指南,旨在传递最新及重要进展,进一步规范DKD的管理。指南内容涵盖DKD的定义、筛查、诊断、分期、评估及防治。突出早期筛查,强调规范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注重新型抗高血糖药物在DKD治疗中的作用;强调"诊断-分期-评估-防治"的一体化诊疗模式,并制定诊疗流程图,突出临床实用性。指南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对DKD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并致力于改善DKD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筛查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内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70
8
作者 汪敏 高方 +3 位作者 薛耀明 韩亚娟 符霞军 何飞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4-566,共3页
目的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周的口服药物短期强化治疗,观察强化方案的疗效。方法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12周的短期强化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FPG、2 h PG、HbA1c均显... 目的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周的口服药物短期强化治疗,观察强化方案的疗效。方法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12周的短期强化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FPG、2 h PG、HbA1c均显著下降(P<0.01);HOMA-IR下降、HOMA-B升高(P均<0.01);TG、CHOL、LDL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 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强化方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强化治疗 格列美脲 胰岛Β细胞功能 血脂
下载PDF
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3
9
作者 施劭锋 陈根本 +1 位作者 柯涓 薛耀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770-2773,共4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给予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给予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P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体质量指标均有所下降,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有所上升,两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观察组起效较快,在治疗4周后,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4、12周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在降糖、调脂、降体质量和胰岛功能恢复方面都显著优于胰岛素强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利拉鲁肽 甘精胰岛素 胰岛Β细胞
下载PDF
广东省糖尿病专科护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的实施 被引量:50
10
作者 李亚洁 张立颖 +3 位作者 彭刚艺 黄金月 简静儿 薛耀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9-501,共3页
医疗卫生市场的巨大需求呼唤着大批提供糖尿病护理的专科/专业护士出现。随着研究生导师素质和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实践水平与国际接轨以及临床型研究生需求增加的形式出现,作者开创了服务临床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不断提高糖尿... 医疗卫生市场的巨大需求呼唤着大批提供糖尿病护理的专科/专业护士出现。随着研究生导师素质和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实践水平与国际接轨以及临床型研究生需求增加的形式出现,作者开创了服务临床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不断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广东省卫生厅委托南方医科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实施首批糖尿病专科护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以下简称课程班)教育。作者参与了糖尿病专科护士学员的选拔和录取、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进行了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本文还对这次培训从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形式,砺炼学生综合能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服务临床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粤港联合培养的强强联合,筑就广阔的职业舞台四方面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专科护士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与尿酸代谢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51
11
作者 王玲 李群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肠道菌群对尿酸的分解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冠心病患者粪便标本及血清标本60例及正常对照标本35例,运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肠道菌群数量以进行菌群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肠道菌群对尿酸的分解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冠心病患者粪便标本及血清标本60例及正常对照标本35例,运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肠道菌群数量以进行菌群分析,运用酶比色法检测粪便尿酸含量,磷钨酸法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患者组粪便中肠道细菌总负荷明显增加,其中,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明显减少(P<0.05);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链球菌均明显增加,以链球菌更为明显(P<0.05)。患者组肠道菌群对尿酸的分解活性及血尿酸水平均明显升高,肠道菌群对尿酸的分解活性与粪便标本中细菌总负荷及大肠杆菌含量呈正相关,以与大肠杆菌含量的相关性明显,并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并与肠道细菌对尿酸的代谢活性相关,提示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机理有一定关系,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冠心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肠道菌群对尿酸的代谢能力可能参与这一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肠道菌群 实时荧光定量PCR 尿酸代谢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caspase-3、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0
12
作者 庞若宇 关美萍 +1 位作者 郑宗基 薛耀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8-902,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二甲双胍(Metformin)对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组,BSA对照组(300μg/m L),AGEs刺激组(100、200、...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二甲双胍(Metformin)对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组,BSA对照组(300μg/m L),AGEs刺激组(100、200、300μg/m L),药物组(AGEs 300μg/m L+Metformin 1 mmol/L),采用CCK-8检测24、48、72 h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72 h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表达情况。结果 CCK-8结果显示AGEs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AGEs 300μg/m L诱导72 h后可见细胞凋亡明显增多(0.72±0.02 vs 1±0.04,P<0.05),加入二甲双胍后可对成纤维细胞起一定保护作用(0.98±0.02 vs 0.72±0.02,P<0.05)。Western Blot显示AGEs 300μg/m L刺激成纤维细胞72 h后,caspase-3、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Bcl-2/Bax比值下降(P<0.05),二甲双胍作用后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较刺激组明显下降(P<0.05),而Bcl-2及Bcl-2/Bax比值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 AGEs可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调控caspase-3、Bax及Bcl-2表达,从而起到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皮肤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二甲双胍
下载PDF
超声清创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清除及微循环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13
作者 曹瑛 薛耀明 +3 位作者 赖西南 高方 沈洁 谢翠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7-600,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清创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的清除作用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促愈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24例分为标准治疗+普通冲洗组(ST组)和标准治疗+超声清创组(SU组)各12例,分... 目的评价超声清创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的清除作用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促愈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24例分为标准治疗+普通冲洗组(ST组)和标准治疗+超声清创组(SU组)各12例,分别对两组治疗20d内溃疡愈合速度、创面微循环改变及创面细菌清除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1)SU组第20天平均创面愈合速率[(0.87±0.11)%]显著快于ST组[(0.65±0.14)%](P<0.05)。(2)SU组治疗后创面平均血流灌注量[(0.91±0.18)PU]及经皮氧分压[(34.66±6.08)mmHg]显著高于ST组[(0.80±0.19)PU和(32.83±6.97)mmHg](P均<0.05)。(3)SU组治疗后创面细菌量显著少于ST组(P<0.05)。结论超声清创术可通过减轻伤口细菌负荷及促进创面微循环,而促进糖尿病足的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清创 糖尿病足 细菌清除 微循环 愈合
原文传递
地特胰岛素减少体重增加的可能机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1
14
作者 沈洁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8-240,共3页
体重增加是胰岛素治疗的一种潜在副作用。DCCT研究显示,经过平均6.5年的随访调查,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有41.5%的患者体重增加,而常规传统治疗组中只有26.9%(P〈0.001)。该研究同时提示,即使轻度的体重增加... 体重增加是胰岛素治疗的一种潜在副作用。DCCT研究显示,经过平均6.5年的随访调查,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有41.5%的患者体重增加,而常规传统治疗组中只有26.9%(P〈0.001)。该研究同时提示,即使轻度的体重增加也会对血脂和SBP带来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特胰岛素 体重增加
原文传递
重视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与管理 被引量:36
15
作者 薛耀明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重要且危害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慢性高血糖与慢性肾脏病(CKD)均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最近发表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再次强调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重要且危害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慢性高血糖与慢性肾脏病(CKD)均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最近发表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再次强调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筛查及防治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在筛查诊断DKD的同时应及时关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筛查与管理。结合患者自身特点,如是否存在白蛋白尿、CKD分期及心血管风险分层情况等,制定个体化的综合管理与干预措施,以延缓DKD的进展、降低ASCVD发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西格列汀与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5
16
作者 叶潇 张倩 +7 位作者 曹瑛 高方 胡晓静 付霞军 孟敏 李际敏 孙丹 薛耀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9-621,共3页
目的观察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新诊断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单药治疗。结果 12周治疗后两组HbA1c、FPG、2hPG及体重均明显减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新诊断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单药治疗。结果 12周治疗后两组HbA1c、FPG、2hPG及体重均明显减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明显升高(P<0.01),阿卡波糖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谱明显改善(P<0.05)。结论西格列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降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汀 阿卡波糖 糖尿病 2型
原文传递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不同部位脂肪分布及肌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张雨丹 刘仕群 +5 位作者 范存霞 曾艳梅 李际敏 谢翠华 薛耀明 关美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治疗对不同部位的脂肪分布及肌肉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2月~2015年9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诊断为T2DM且体质量指数(BMI...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治疗对不同部位的脂肪分布及肌肉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2月~2015年9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诊断为T2DM且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的76例患者,按BMI分为超重组(BMI 24~27.9 kg/m2)14例、肥胖组(BMI 28~31.9 kg/m2)35例及严重肥胖组(BMI≥32 kg/m2)27例,予GLP-1RA治疗3.0~29.0周(平均8.9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腰臀比、内脏脂肪指数、身体脂肪率及四肢肌肉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的性别、年龄、身高、糖脂代谢指标、其他降糖药使用等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各组体质量均明显降低,但仅超重组和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BMI和内脏脂肪指数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超重组腰臀比较前明显降低(P<0.05);肥胖组与严重肥胖组的身体脂肪率及各部位脂肪率均明显下降且肌肉率明显增加(P<0.05)。与超重组相比,肥胖组身体脂肪率和内脏脂肪指数下降更明显(P<0.05),肥胖组与严重肥胖组的肢体皮下脂肪率降低及肌肉率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GLP-1RAs可显著改善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各部位的脂肪沉积,且BMI指数越高的患者体质构成的改善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超重 肥胖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体脂分布
下载PDF
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18
作者 张倩 李际敏 +2 位作者 李琳娜 高方 薛耀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HbA1c水平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变化。方法将165例新诊断T2DM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A、B、C组,A组54例,6.0%≤HbA1c〈7.0%;B组53例,7.0%≤HbA1c〈9.0%;C组58例,HbA1c≥9.0%。采用标准餐试验联合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0... 目的比较不同HbA1c水平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变化。方法将165例新诊断T2DM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A、B、C组,A组54例,6.0%≤HbA1c〈7.0%;B组53例,7.0%≤HbA1c〈9.0%;C组58例,HbA1c≥9.0%。采用标准餐试验联合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0、30、60、120min血糖和胰岛素,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ΔI30/ΔG30、AUCI60-120/G60-120评估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IR,Matsuda指数(ISIM)评估IS,处置指数(DI30、DI60-120)评价校正IS后的胰岛功能。结果随HbA1c升高,A、B、C组FPG[(7.7±0.8)vs(9.0±1.9)vs(13.4±3.2)mmol/L]、2hPG[(12.03±1.23)vs(16.08±2.67)vs(23.58±3.99)mmol/L]、G0[(7.10±0.86)vs(8.93±1.59)vs(13.80±3.35)mmol/L]、G30[(10.16±1.86)vs(12.19±2.50)vs(16.98±3.78)mmol/L]、G60[(12.57±1.81)vs(15.03±2.72)vs(20.11±4.08)mmol/L]和G120[(11.49±2.48)vs(14.78±3.53)vs(21.05±4.43)mmol/L]逐渐升高;I0[(20.09±12.76)vs(18.74±7.88)vs(15.30±11.71)mIU/L]、I30[(38.92±12.59)vs(34.27±20.56)vs(23.95±16.55)mIU/L]、I60[(72.80±39.38)vs(52.96±32.48)vs(36.16±27.22)mIU/L]、I120[(106.62±61.09)vs(64.57±40.75)vs(43.09±23.08)mIU/L]、HOMA-β[(130.58±107.33)vs(74.68±38.34)vs(42.66±35.70)]、AUCI60-120/G60-120[(58.06±33.85)vs(28.90±18.90)vs(14.31±9.78)]和DI60-120[(458.22±174.30)vs(239.27±113.05)vs(89.91±49.93)]逐渐降低(P〈0.05)。C组TG[(3.40±1.44)vs(1.89±0.88),(2.29±1.23)mmol/L]、HOMA-IR[(11.66±7.13)vs(6.30±3.66),(7.47±3.58)]较A、B组高,年龄[(45.10±9.30)vs(51.40±7.80),(49.70±8.80)岁]、ΔI30/ΔG30[(2.44±1.50)vs(8.27±6.33),(6.77±5.16)]和DI30[(13.86±7.23)vs(58.21±18.14),(45.31±17.99)]较A、B组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bA1c与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β、ΔI30/ΔG30、AUCI60-120/G60-120、DI30和DI60-120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功能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31
19
作者 程梦凌 张倩 薛耀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793-3795,共3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早期表现为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进而出现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最后发生肾小球硬化。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系膜基质 终末期肾脏病 基底膜增厚 肾脏保护作用 舒洛地特 药物治疗进展 RAAS 尿白蛋白 帕立骨化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踝肱指数异常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糖尿病足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8
20
作者 张净 薛耀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51-955,共5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中正常、高和低踝肱指数(ABI)的发生率及其糖尿病足的患病率,并探讨AB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糖尿病足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的268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中正常、高和低踝肱指数(ABI)的发生率及其糖尿病足的患病率,并探讨AB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糖尿病足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的268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ABI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8.1%(2362例)患者ABI在正常范围(0.9~〈1.3),10.3%(277例)患者ABI〈0.9,1.6%(42例)患者ABI≥1.3。≥60岁患者中ABI〈0.9的比例明显高于〈60岁患者(20.41%比4.10%,P〈0.01)。ABI〈0.9组、0.9~〈1.3组、≥1.3组的糖尿病足患病率分别为25.63%、3.05%、26.19%,ABI与糖尿病足患病率呈类似“u”形分布关系,ABI〈0.9组和≥1.3组糖尿病足患病率显著高于0.9-〈1.3组(P〈0.05)。ABI与年龄、病程、血尿酸、24h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与体重指数、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24h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是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ABI异常比例较高,ABI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ABI降低或异常升高可早期预测糖尿病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危险因素 踝肱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