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关节外展不同角度股骨颈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美超 史风雷 +2 位作者 赵卫东 欧阳钧 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双腿站立时髋关节外展不同角度时股骨颈应力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为临床髋关节疾患治疗与康复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虚拟人男一号切片数据集的髋部数据,重建人体股骨上半节段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髋关节不同的... 目的比较分析双腿站立时髋关节外展不同角度时股骨颈应力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为临床髋关节疾患治疗与康复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虚拟人男一号切片数据集的髋部数据,重建人体股骨上半节段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髋关节不同的外展角度,对该模型进行虚拟加载和仿真计算,比较分析髋关节外展不同角度下股骨颈的应力分布。结果(1)对于各种外展角度,股骨颈内、外侧方的应力值均明显高于前、后方;(2)随着髋关节外展角度的增加,股骨颈的正后方和后内侧部位应力值逐渐减小,前方的应力值基本保持不变,而内、外侧方的应力值则逐渐增大,以外侧方变化最大。结论股骨颈内、外侧是股骨上半节段的应力集中部位,髋关节外展使应力分布发生改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手术和康复锻炼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外展 股骨颈 有限元 应力
下载PDF
膝关节在体稳定性评价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鉴轶 焦培峰 +2 位作者 张美超 赵卫东 聂兰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目的利用2D/3D图像配准技术建立膝关节在体稳定性评价系统。方法采集健康成年志愿者膝关节的CT影像,并采集志愿者保持某一姿势时互成直角的正侧位X线平片,先进行膝关节CT图像的三维重建,并在软件中建立虚拟X线摄像再现2张互成直角的X线... 目的利用2D/3D图像配准技术建立膝关节在体稳定性评价系统。方法采集健康成年志愿者膝关节的CT影像,并采集志愿者保持某一姿势时互成直角的正侧位X线平片,先进行膝关节CT图像的三维重建,并在软件中建立虚拟X线摄像再现2张互成直角的X线平片,采用2D/3D图像配准还原摄X线平片时膝关节的位置,计算2种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移及角度变化。结果利用2D/3D图像配准方法对膝关节的三维模型和二维影像之间进行了配准,计算出2种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移及角度变化,与CT扫描时的位置相比,摄X线平片时左股骨下段后伸19.21°,外翻1.73°。结论利用2D/3D图像配准技术可实现膝关节的在体稳定性评价,但其配准效率及精度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在体 2D/3D配准
下载PDF
人头部力锤冲击试验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兴武 王慧君 +1 位作者 赵卫东 张美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头部受主动冲击的钝力作用时的力响应特点,同时测试头部各部位承受最大冲击力的限度,从冲击动力学角度去探讨颅脑损伤的生物力学机理。方法:使用配备大量程力传感器的力锤对人尸体头部各部位进行冲击试验,记录接触力响应曲线... 目的:探讨人头部受主动冲击的钝力作用时的力响应特点,同时测试头部各部位承受最大冲击力的限度,从冲击动力学角度去探讨颅脑损伤的生物力学机理。方法:使用配备大量程力传感器的力锤对人尸体头部各部位进行冲击试验,记录接触力响应曲线,并手工记录锤头的质地、质量、初速度、冲击面大小,以及被冲击的头部是否有破坏性反应(头皮挫裂及颅骨骨折)。结果:人头部对主动冲击的钝物的接触力响应曲线为类似正弦波的脉冲波形,其波形宽度及峰值因冲击物的质地、有无头皮等发生变化;人头部在小面积钝物的冲击作用下,造成头皮挫裂的冲击力最大值平均为5100N;使颞部、顶部、额部、枕部骨折的冲击力最大值的平均值分别为6200、8100、8300、11000N;利用试验得到的数据,验证了作用于头部的钝物与头部组成的系统相当于带有强阻尼的弹簧振子。结论:头部在受到主动冲击时,典型的接触力-时间曲线为类似正弦波的脉冲波形;大面积的钝器作用于头部造成的颅骨骨折,更多发生延伸至远处的线形骨折;本试验还得出了人头部能耐受的冲击力大小等参数,这些对于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冲击 力锤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激光三维扫描重建骨形态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鉴轶 张美超 +2 位作者 赵卫东 黄文华 樊继宏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5年第3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解剖学教学 激光三维扫描 骨形态 解剖学结构 重建 二维图像 人体解剖学 实验室观察 形态科学
下载PDF
髋臼后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与应力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梅良斌 王钢 +2 位作者 张美超 任义军 王瑞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髋臼在后壁不同面积骨折情况下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通过对髋骨大体标本进行CT扫描,获取断层图像,利用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然后将模型导入FreeForm软件进行修饰处理,再以IGES格式导入有限... 目的通过构建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髋臼在后壁不同面积骨折情况下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通过对髋骨大体标本进行CT扫描,获取断层图像,利用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然后将模型导入FreeForm软件进行修饰处理,再以IGES格式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对各组成部分进行力学参数赋值,建立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依次按后壁1/3、2/3、3/3骨折面积将模型进行拆分,模拟双足直立位进行加载,分析臼顶负重区、髋臼前壁和剩余后壁在各骨折状态下应力分布大小及改变。结果建立了髋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共69440个节点,45209个单元。加载分析显示髋臼后壁骨折使臼顶负重区应力依次增加20%、26%、33%,以垂直方向应力最为显著;前壁应力依次降低22%、30%、35%;剩余后壁应力依次增加39%、47%、54%。结论构建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分析是一种较好的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仿真度。后壁骨折明显改变了髋臼各部分的应力大小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有限元法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自体筋膜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淦湖 赵卫东 梁伟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评价以自体筋膜为固定材料治疗实验性腰椎滑脱模型的可靠性。方法:以7具新鲜人体腰椎运动节段标本为对象,按正常、滑脱和筋膜固定组顺序,在MTS测试系统上进行载荷下屈伸试验。获得各组首次载荷循环及每隔250次,共5000次循环的运动... 目的:评价以自体筋膜为固定材料治疗实验性腰椎滑脱模型的可靠性。方法:以7具新鲜人体腰椎运动节段标本为对象,按正常、滑脱和筋膜固定组顺序,在MTS测试系统上进行载荷下屈伸试验。获得各组首次载荷循环及每隔250次,共5000次循环的运动范围和初始刚度值。结果:滑脱组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首次及第5000次循环载荷,正常组与固定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首次循环载荷下,滑脱组屈伸初始刚度均小于正常组和固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组与固定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5000次循环载荷,正常组屈伸初始刚度与固定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自身筋膜为固定材料来治疗实验性腰椎滑脱模型,可获得术后即时稳定并能在循环载荷下保持其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循环载荷 腰椎滑脱 筋膜
下载PDF
弧形交叉髓内钉与普通交叉克氏针在治疗指骨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扬 韦酋亨 +3 位作者 黄永豪 杨扬震 赵卫东 李鉴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08,223,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弧形交叉髓内钉在治疗指骨骨折的固定可行性。方法:在12例新鲜尸体手指标本上,模拟横断骨折,分别采用弧形交叉髓内钉与普通交叉克氏针进行固定,以MTS试验机模拟持续被动运动(CPM)进行屈伸疲劳,检测固定效果。结果:疲劳前... 目的:研究应用弧形交叉髓内钉在治疗指骨骨折的固定可行性。方法:在12例新鲜尸体手指标本上,模拟横断骨折,分别采用弧形交叉髓内钉与普通交叉克氏针进行固定,以MTS试验机模拟持续被动运动(CPM)进行屈伸疲劳,检测固定效果。结果:疲劳前后在水平方向上骨折对位精度弧形交叉髓内钉固定明显高于普通交叉克氏针固定(P<0.05),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两者无显著差异;除垂直方向外,弧形交叉髓内钉固定在疲劳前、后的比较无差异(P>0.05),而普通交叉克氏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弧形交叉髓内钉固定是较稳定的指骨骨折固定方法,能满足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 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医学图像配准在手术导航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洋 李鉴轶 +1 位作者 冯前进 陈武凡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49-250,278,共3页
目的:针对外科手术导航中的需求,研究实现了二维医学图像和三维体数据的配准。方法:利用DRR模拟图像与真实图像比较,互信息量作为目标函数,参数寻优采用Powell算法,实现2D ̄3D医学图像的刚性配准。结果:配准误差在0.1 ̄5度之间。结论:DR... 目的:针对外科手术导航中的需求,研究实现了二维医学图像和三维体数据的配准。方法:利用DRR模拟图像与真实图像比较,互信息量作为目标函数,参数寻优采用Powell算法,实现2D ̄3D医学图像的刚性配准。结果:配准误差在0.1 ̄5度之间。结论:DRR图像影响配准精度,误差难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导航 互信息 配准
下载PDF
虚拟现实互动技术在交叉韧带等长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楠 黄文华 +3 位作者 张美超 余正红 赵卫东 李鉴轶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膝关节骨性结构在屈伸运动过程中的三维空间形态,为观测膝关节面交叉韧带附丽区的相对位置变化和进一步研究前、后交叉韧带等长重建最佳等长点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新方法。方法 采用实验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 目的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膝关节骨性结构在屈伸运动过程中的三维空间形态,为观测膝关节面交叉韧带附丽区的相对位置变化和进一步研究前、后交叉韧带等长重建最佳等长点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新方法。方法 采用实验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新鲜人体膝关节标本进行屈伸运动实验,并通过激光三维扫描方法记录、计算膝关节的空间活动指标,然后重建膝关节计算机三维模型。通过实验中的空间活动指标控制此模型虚拟运动,再现膝关节各屈伸角度下股骨、胫骨和腓骨的空间位置。结果 计算机还原出各运动角度下膝关节骨性结构(股骨、胫骨及关节面)的空间形态,利用软件Geomagic的几何计算功能可分别测量模型中各个运动状态交叉韧带附丽区两点间的三维空间距离。讨论本研究方法可以真实地记录和再现膝关节三维运动过程,从空间结构上更精确、合理地寻找重建等长点,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手术重建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虚拟现实 等长点 重建
原文传递
激光三维扫描重建骨形态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鉴轶 张美超 +2 位作者 赵卫东 黄文华 樊继宏 《南方医学教育》 2005年第3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骨形态的三维重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激光三维扫描系统,多次、分区域地扫描人体骨标本并形成骨表面轮廓点云文件,然后对扫描点云文件进行拼接,重建骨表面轮廓。结果:建立了一个骨表...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骨形态的三维重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激光三维扫描系统,多次、分区域地扫描人体骨标本并形成骨表面轮廓点云文件,然后对扫描点云文件进行拼接,重建骨表面轮廓。结果:建立了一个骨表面的三维模型。此模型造型逼真。结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激光三维扫描系统可以用于建立人体骨形态的三维模型,大大地增加了解剖学教学的直观性及趣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三维扫描 重建 解剖学 教学
原文传递
大鼠松质骨凹入实验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
11
作者 鞠晓伟 李义凯 张美超 《颈腰痛杂志》 2006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凹入实验在测定大鼠松质骨生物力学特性的作用,探讨以大鼠椎体进行凹入实验的合理性和简便性。方法十只雌性SD大鼠处死后,取出L1-L6,分别进行凹入实验,测定最大载荷和刚度。结果大鼠腰椎最大载荷和刚度有从上位椎体至下位椎体... 目的观察凹入实验在测定大鼠松质骨生物力学特性的作用,探讨以大鼠椎体进行凹入实验的合理性和简便性。方法十只雌性SD大鼠处死后,取出L1-L6,分别进行凹入实验,测定最大载荷和刚度。结果大鼠腰椎最大载荷和刚度有从上位椎体至下位椎体增加的趋势,但与L6相比较,L4、L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Ρ>0.05),L1-L3与L6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Ρ<0.05)。结论凹入实验是测定大鼠松质骨力学特性简便和有效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 凹入实验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开展脊柱三维稳定性测试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鉴轶 张美超 +1 位作者 聂兰英 赵卫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建立脊柱三维稳定性测试方法,验证其测试精度。方法:人体枕颈段标本(O ̄C5)上、下端包埋后在每个椎体处插入标志物,在M TS实验机上施加载荷模拟颈椎屈伸、侧弯及轴旋运动,由激光三维扫描仪采集标志物的运动信息,... 目的: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建立脊柱三维稳定性测试方法,验证其测试精度。方法:人体枕颈段标本(O ̄C5)上、下端包埋后在每个椎体处插入标志物,在M TS实验机上施加载荷模拟颈椎屈伸、侧弯及轴旋运动,由激光三维扫描仪采集标志物的运动信息,通过软件计算枕颈段椎骨各方向的运动范围及中性区;并将标志物固定于精度可达0.01m m及0.01°的K O H ZU精密测试平台上,由激光三维扫描仪采集标志物的运动信息,通过软件计算其运动参数,检测激光三维扫描仪的测试精度。结果:激光三维扫描仪采集脊柱标志物加载及卸载时的位置信息,通过软件中注册及变换功能,计算出各运动方向的运动范围及中性区,实现脊柱三维稳定性的测试;通过与K O H ZU精密测试平台的比较,发现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开展稳定性测试的精度可达到0.1°。结论: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可实现脊柱的三维稳定性测试,其精度可满足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脊柱 三维稳定性 激光三维扫描仪
下载PDF
长节段单椎体压缩性骨折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劲松 赵卫东 +1 位作者 林欣 李鉴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评价脊柱不同内固定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离体动物长节段单椎体不稳定性压缩骨折模型。方法:收集12例6 ̄8周新鲜小牛T12 ̄L3节段胸腰椎标本,采用G epstein改良方法对标本的中间椎体L1进行预损伤,前屈10°并轴向加载...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评价脊柱不同内固定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离体动物长节段单椎体不稳定性压缩骨折模型。方法:收集12例6 ̄8周新鲜小牛T12 ̄L3节段胸腰椎标本,采用G epstein改良方法对标本的中间椎体L1进行预损伤,前屈10°并轴向加载,预加载1 000 N,然后以0.1 s的时间迅速下压L1椎体椎前高度的1/2距离,使L1椎体骨折,之后以5 m m/m in的速度将L1椎体压至椎前高度减少1/2,椎体中部骨折线形成;分别测试正常标本、模型标本的椎前高度、前屈-压缩刚度和T13 ̄L2节段的中性区(N Z)和三维运动范围(RO M)。结果:L1压缩性骨折模型制作理想,模型标本L1的椎前高度平均约占完整标本的51.26%,椎管前壁完整、脊柱后柱未见明显损伤;模型标本前屈-压缩刚度较完整标本显著减少(P<0.0001);T13 ̄L2节段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方向的中性区(N Z)、运动范围(RO M)均较完整标本明显增大(P<0.001或P<0.0001)。结论:此种离体、长节段、单椎体不稳定性动物压缩性骨折模型较为理想,可用于评价不同脊柱内固定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模型 失稳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儿童脊柱椎弓根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余 郑小飞 李鉴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测量儿童脊柱椎弓根解剖学数据,为儿童脊柱侧凸内固定器械的研发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12例儿童脊柱标本进行CT扫描后分离成单个椎骨,测量各节段椎体椎弓根横径、高度、椎弓根与水平面、矢状面的夹角及椎弓根长度,并采用单因素方差... 目的测量儿童脊柱椎弓根解剖学数据,为儿童脊柱侧凸内固定器械的研发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12例儿童脊柱标本进行CT扫描后分离成单个椎骨,测量各节段椎体椎弓根横径、高度、椎弓根与水平面、矢状面的夹角及椎弓根长度,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方法对颈椎、胸椎及腰椎的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椎、胸椎及腰椎的椎弓根的椎弓根横径、高度、水平面夹角、矢状面夹角及椎弓根长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文献中报道的成人脊柱椎弓根形态存在很大的差异。结论此研究可为儿童新型脊柱侧内固定器械的定型提供基本的解剖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脊柱 椎弓根 脊柱侧凸
下载PDF
基于改进SLNC的2D-3D医学图像配准
15
作者 陆忞 鲍旭东 +1 位作者 罗立民 李鉴轶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7年第2期170-173,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改进SLNC(sum of local normalized correlation,SLNC)的2D-3D医学图像配准方法。首先对CT体积数据进行三线性插值,得到各向分辨率相同的体积数据,采用光线跟踪算法对其进行数字图像重建。针对不同位置和方向的重建图像,... 介绍了一种基于改进SLNC(sum of local normalized correlation,SLNC)的2D-3D医学图像配准方法。首先对CT体积数据进行三线性插值,得到各向分辨率相同的体积数据,采用光线跟踪算法对其进行数字图像重建。针对不同位置和方向的重建图像,在灰度级压缩的基础上,用改进SLNC函数评价其与X线透视图像的相似性,利用与Brent相结合的Powell优化方法,搜索出相似性最大时的投影变换参数。将此方法用于移动数字X线投影设备——Biplanar 500采集的X线透视图像与相应CT体积数据的配准实验,得到较好的2D-3D图像配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3D图像配准 数字图像重建 相似性测度 改进的SLNC函数 POWELL算法
下载PDF
脊柱在体三维运动检测系统的建立
16
作者 李鉴轶 焦培峰 +2 位作者 张美超 聂兰英 赵卫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94-1697,共4页
目的利用2D/3D图像配准技术建立脊柱在体三维运动检测系统。方法采集成人腰椎CT影像,并采集两个不同位置时脊柱互成直角的X线平片,进行腰椎L3、L4三维重建,并在软件中建立虚拟X线摄像场景进行腰椎投影,再现互成直角的虚拟X线影像,采用2D... 目的利用2D/3D图像配准技术建立脊柱在体三维运动检测系统。方法采集成人腰椎CT影像,并采集两个不同位置时脊柱互成直角的X线平片,进行腰椎L3、L4三维重建,并在软件中建立虚拟X线摄像场景进行腰椎投影,再现互成直角的虚拟X线影像,采用2D/3D图像配准方法与真实X线影像相配准,还原摄平片时L3、L4的位置,将配准结果导入图像处理软件后计算两种位置之间L3的相对位移及角度变化。结果利用2D/3D图像配准方法实现了膝关节的三维模型和二维影像之间的配准,计算出两种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移及角度变化,与位置一相比,位置二的L3后伸5.86°,左侧弯1.85°,右旋2.96°。结论利用2D/3D图像配准技术可实现脊柱在体三维运动检测,但其配准效率及精度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三维运动 2D/3D配准
下载PDF
广东省佛山市3所大学成年教职工及其家属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3年随访分析 被引量:33
17
作者 梁秋发 原林 +1 位作者 黄立清 张南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3-5,共3页
目的:调查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大学教职工和成年家属颈椎病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可能的致病因素及生物力学发病机制。方法:于2002-01/02对广东省佛山市3所大学共4785名教职工和家属颈椎病患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被调查者每人发调查表1份,... 目的:调查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大学教职工和成年家属颈椎病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可能的致病因素及生物力学发病机制。方法:于2002-01/02对广东省佛山市3所大学共4785名教职工和家属颈椎病患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被调查者每人发调查表1份,表中详细列出颈椎病的症状、体征及患病期,根据收回的表格筛选出可疑颈椎病患者。对有可疑症状者进行系统问诊和相关体格检查。症状、体征阳性者,全部摄颈椎动力位X射线片,261名患者加作颈椎MRI,54名患者加作MRA以观察脊髓和椎动脉情况。严格按1992年全国颈椎病专题会议所订诊断标准确诊颈椎病患者。分析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颈椎病患病情况和可能的致病因素及生物力学发病机制。进行3年随访,观察颈椎病的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参与调查者4785名全部进入了结果分析,确诊的516名颈椎病患者在3年随访中有1名死于肝癌。①确诊颈椎病患者516名,总患病率为10.78%,女性患病率12.54%,男性9.38%;患者年龄为26~85岁,平均患病年龄53岁,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共447名,其中有153名“最初症状”出现在30~40岁年龄段,占34.23%(153/447)。②颈椎病以颈型和神经根型为主,分别占58%和36%;脊髓型与其他型颈椎病占6%。③连续3年随访约有3%(15/516)的颈椎病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迁延难愈,严重者导致神经根或/和脊髓功能损害,甚至瘫痪,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结论:颈椎病已是大学教职工的常见病之一,长期屈颈低头位或颈部固定姿势工作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颈椎病的发生与椎间盘所受的应力增加有关,应重视并加强对颈椎病的早期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流行病学 生物力学 年龄因素 X线胶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股骨静力交锁髓内钉生物力学性能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严雪港 鲍同柱 +3 位作者 赵卫东 鄢飞 梁栋柱 丁志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23-3126,共4页
背景: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骨折的常用内固定器械,术中是否常规提拉加压,以及术后是否及时动力化,对骨折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干扰各种因素来提高骨折愈合率是人们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股骨静力交锁髓内钉生物力学性能及对... 背景: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骨折的常用内固定器械,术中是否常规提拉加压,以及术后是否及时动力化,对骨折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干扰各种因素来提高骨折愈合率是人们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股骨静力交锁髓内钉生物力学性能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醛浸泡的成人尸体股骨标本8对,制成中段横形骨折模型后分别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髓内钉组)、TiNi环抱式接骨板(环抱器组)、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加压钢板组)固定,测试抗轴向压缩、抗三点弯曲和抗扭转力学性能,计算应力遮挡率。结果与结论:髓内钉组与加压钢板组相比,抗轴向压缩性能和抗三点弯曲性能相当(P>0.05),但抗扭转性能较弱(P<0.05);与环抱器组相比,抗轴向压缩性能和抗三点弯曲性能较强(P<0.05),而抗扭转性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应力遮挡率与加压钢板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明显高于环抱器组(P<0.01)。提示交锁髓内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靠,但应力遮挡率较高,临床应用时需及时对其动力化,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遮挡率 生物力学 静力型交锁髓内钉 动力化 提拉加压
下载PDF
腰椎单节段棘突间Coflex^TM固定对脊柱三维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毛仲轩 江建明 +3 位作者 闫慧博 赵卫东 李勇 吴伟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TM单节段固定后对固定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L1~S1段),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旋转6个运动方向的稳定性测试,计算L2/3,L3/4和L4/5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 目的:探讨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TM单节段固定后对固定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L1~S1段),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旋转6个运动方向的稳定性测试,计算L2/3,L3/4和L4/5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分别比较完整标本(a);CoflexTM固定L3/4(b);L3/4双侧部分失稳(c);c+b(d)4种状态下3个节段的活动度。结果:ROM值:L3/4前屈时状态b<a,d<c(P<0.01),后伸时状态b、d<a、c(P<0.01),旋转时状态b<a、d<c(P<0.05);L2/3和L4/5后伸时状态b、d>a、c(P<0.05),前屈及旋转时无差别(P>0.05);侧弯时3个节段4种状态下均无差别(P>0.05)。结论:CoflexTM可以限制固定节段的前屈、后伸和旋转运动,使上下各一个邻近节段后伸活动度增加,前屈和旋转活动度无变化;对侧弯活动度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生物力学 棘突间稳定装置 COFLEX
下载PDF
Coflex^(TM)和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应用对腰椎三维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毛仲轩 江建明 +4 位作者 闫慧博 赵卫东 王凤龙 吴毅 李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TM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固定后对固定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L1~S1段),在三维运动测试仪上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旋转6个运动方向的稳定性测试,计算L2/... 目的探讨采用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TM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固定后对固定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L1~S1段),在三维运动测试仪上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旋转6个运动方向的稳定性测试,计算L2/3,L3/4和L4/53个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分别比较完整标本(a)、L4/5节段坚强固定(b)、b+L3/4节段棘突间CoflexTM固定(c)3种状态下标本3个节段活动度。结果L4/5节段6个方向上ROMb、ROMc<ROMa(P<0.05);L3/4节段后伸时ROMa、ROMc<ROMb(P<0.01),左右侧弯时ROMa<ROMb、ROMc(P<0.01),前屈和左右旋转时ROMa<ROMc<ROMb(P<0.05);L2/3节段后伸时ROMa、ROMb<ROMc(P<0.01),其他运动方向上3种状态ROM值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坚强固定后其上一节段活动度明显增大,而采用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TM固定邻近节段后此节段活动度明显减少,仅仅造成更上的节段后伸时活动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节段 生物力学 CoflexTM 棘突间稳定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