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8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被引量:407
1
作者 刘秉镰 武鹏 刘玉海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64,共11页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97—2007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001—200...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97—2007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001—2007年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共带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11.075%,占TFP整体增幅的59.100%,其中,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基础设施的带动作用最为明显;在上述贡献中,来自直接效应的部分较小,仅占25.700%,而来自空间外溢效应的部分则高达74.300%;就分时段的估计结果来看,2001—2007年铁路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1997—2000年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其他等级公路基础设施的影响则没有显示出这种持续的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分析 空间面板模型 空间外溢
原文传递
“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展望 被引量:201
2
作者 李兰冰 刘秉镰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51,239,共17页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本文立足于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的融合互动关系,以国家目标、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主线厘清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与区域发展战略演进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沿着&qu...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本文立足于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的融合互动关系,以国家目标、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主线厘清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与区域发展战略演进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沿着"国家愿景—现实约束—区域映射"的研究脉络,对"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予以判断。在此基础上,按照"问题表现及经济影响—理论依据—战略思路—实施路径"的递进层次,对创新驱动与区域发展新动能培育、重点地区建设与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布局调整、区域均衡与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东西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六大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剖析与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区域经济发展 全面开放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
原文传递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31省市文化产业效率研究 被引量:180
3
作者 王家庭 张容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5-82,共8页
本文利用DEA三阶段模型对2004年我国31个省市文化产业进行了效率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环境因素对于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有显著影响,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需求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文化产业企业数目... 本文利用DEA三阶段模型对2004年我国31个省市文化产业进行了效率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环境因素对于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有显著影响,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需求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文化产业企业数目过多、文化事业单位体制的不合理以及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各省市文化产业技术效率整体偏低,规模效率尤为低下。研究发现,区域差异明显,东部表现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次。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有助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三阶段DEA模型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纯技术效率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重大问题展望 被引量:166
4
作者 李兰冰 高雪莲 黄玖立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21,共15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本文以城镇化与国家经济发展关系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国家发展战略导向与中国城镇化发展之间的演进逻辑,准确识别中国城镇化的典型特征与现实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本文以城镇化与国家经济发展关系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国家发展战略导向与中国城镇化发展之间的演进逻辑,准确识别中国城镇化的典型特征与现实困境,并从要素转换、演化机理和维度解构3个层面构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逻辑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新动能培育、空间格局优化与城镇化分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城镇化提质增效、有效政府治理与要素市场化配置、双循环新格局与城镇化红利释放、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开放型城镇化等六大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新型城镇化 城乡融合 空间格局 要素市场化配置
原文传递
我国主要沿海港口的动态效率评价 被引量:142
5
作者 庞瑞芝 子璇(校对)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100,共9页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50家主要沿海港口1999—2002年的经营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这些沿海港口的效率变动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港口存在严重的投入拥挤与资源浪费现象;同时...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50家主要沿海港口1999—2002年的经营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这些沿海港口的效率变动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港口存在严重的投入拥挤与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各区域的沿海港口在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方面存在地区差异,沿海港口的纯技术效率在下降。这些结果表明,要从根本上提高港口经营效率,一方面,必须整合港口资源,防止盲目扩大港口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通过港口与其他系统协调发展来消除影响港口效率提高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沿海港口 动态效率评价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 被引量:135
6
作者 陈波翀 郝寿义 杨兴宪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68-1075,共8页
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始于1996年,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是其基本特征。集聚和扩散是流的两种基本运动形态,属于城市化动力的核心表现形态。作者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决策模型,解释了政府主导条件下、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始于1996年,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是其基本特征。集聚和扩散是流的两种基本运动形态,属于城市化动力的核心表现形态。作者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决策模型,解释了政府主导条件下、改革开放以来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速度的差异,认为城市化快速发展是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对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数量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由第三产业推动的观点。根据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差额,粗略估计了封闭条件下中国的工业产值,并计算了国际贸易对城市化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将有助于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发展 城市化 中国城市 动力机制 传统工业化 差额 工业产值 数量关系 观点 计量分析
下载PDF
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差异性分析——基于合成控制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2
7
作者 刘秉镰 吕程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66,共16页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月度面板数据,分别从货物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对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成立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对比自贸区挂牌成立前后各地区经济变量的实际值...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月度面板数据,分别从货物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对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成立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对比自贸区挂牌成立前后各地区经济变量的实际值与合成控制地区经济变量的"反事实"估计值之差,评估自贸区设立的政策影响。同时结合四大自贸区各自的功能定位,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自贸区对经济指标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大自贸区设立均对地区经济运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著正向影响,且不同自贸区的经济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效应 合成控制法 反事实分析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26
8
作者 杜传忠 张远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51,共11页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的新动能。基于2015―2018年腾讯研究院编制的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和A股上市公司匹配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的新动能。基于2015―2018年腾讯研究院编制的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和A股上市公司匹配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但在本文考察期内,数字经济对企业生产率主要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非农行业和大中型企业,数字经济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管理效率效应四个间接途径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本文结论为推进"新基建"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对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生产率 中介效应 新基建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分析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17
9
作者 杜传忠 疏爽 李泽浩 《经济纵横》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28,共9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算力”占据价值链高端,成为推动创新范式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历史地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算力”占据价值链高端,成为推动创新范式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历史地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揭示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数智化生产条件下因科学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其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高效的提质性、明显的动态性和显著的融合性。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催生新型生产组织形态,实现核心主导产业、交叉融合产业、潜在关联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之间的互联互动,并赋能创新生态系统,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应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 现代化产业体系 创新发展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中国火电行业的效率提升 被引量:112
10
作者 白雪洁 宋莹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77,共10页
基于效率的视角,本文对2004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电行业的环境规制进行分析。首先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排除经营环境与统计噪音对中国火电行业效率的影响,然后从非规制、弱规制、强规制三个层次分析环境规制程度与中国火电行业... 基于效率的视角,本文对2004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电行业的环境规制进行分析。首先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排除经营环境与统计噪音对中国火电行业效率的影响,然后从非规制、弱规制、强规制三个层次分析环境规制程度与中国火电行业效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可以提升中国火电行业整体的效率水平,总体上存在技术创新激励效应,但并非适用各个地区。最后本文根据环境规制与技术效率的关系,将中国各地区火电行业的发展模式划分为内力驱动环境友好型、环境弱友好型和外力推动环境友好型三种,并给出各自适应的规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火电行业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路径及对策 被引量:113
11
作者 胡俊 杜传忠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101,共8页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性目的技术,具有广泛渗透性、数据驱动性、系统智能化等特征,它将有效拓展我国自主技术创新的新空间,引发技术进步,倒逼劳动力禀赋提升,并助推一系列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生产...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性目的技术,具有广泛渗透性、数据驱动性、系统智能化等特征,它将有效拓展我国自主技术创新的新空间,引发技术进步,倒逼劳动力禀赋提升,并助推一系列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生产率,进而从根本上优化我国产业体系。通过人工智能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应大力加强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促进作用,同时注重培育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应有效发挥政府产业政策作用,加大研发投资力度,以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搭建产业转型升级载体,注重培养和引进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产业转型升级 大数据 经济范式
原文传递
“三难选择”下跨境数据流动规制的演进与成因 被引量:110
12
作者 黄宁 李杨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182,共11页
近年来,跨境数据流动规制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实际上跨境数据流动规制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演化出分别由欧盟和美国主导的两套规制体系。但全球层面的规制却存在"三难选择",无法同时兼顾"良好的数据保护"&qu... 近年来,跨境数据流动规制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实际上跨境数据流动规制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演化出分别由欧盟和美国主导的两套规制体系。但全球层面的规制却存在"三难选择",无法同时兼顾"良好的数据保护""跨境数据自由流动"和"数据保护自主权"。在此框架下,规制目标之间的平衡、参与主体之间的竞争以及规制本身对约束力和执行力的诉求构成了推动规制演进的三重因素。结合这些规律,中国应借鉴欧盟与美国的规制方法,推进国内规制实践,确立最合适的规制模式,尽快参与规制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数据流动 数据流动规制 数据保护
原文传递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降低 被引量:106
13
作者 刘秉镰 刘玉海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79,共11页
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的这一渠道,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利用2004—2008年中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省域面板数据对这一微观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公路基础设施尤... 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的这一渠道,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利用2004—2008年中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省域面板数据对这一微观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公路基础设施尤其是高等级公路设施能够显著地降低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但在考虑遗漏代理控制时其影响程度将有所降低;不同种类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降低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此外,企业销售产值等内部影响因素以及地区人均GDP等宏观影响因素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库存成本均具有程度不一的相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企业库存成本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我国城市化质量测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5
14
作者 王家庭 唐袁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7-132,共6页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化质量测评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质量测评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以此对我国30个大中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质量的量化分析上,我国城市化质量整体偏低;在城市化质量的空间差异...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化质量测评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质量测评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以此对我国30个大中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质量的量化分析上,我国城市化质量整体偏低;在城市化质量的空间差异上,我国城市化质量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研究认为,中国城市化必须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相协调的、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质量 测度 主成分法
下载PDF
服务业生产率真的低吗? 被引量:107
15
作者 庞瑞芝 邓忠奇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6-99,共14页
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然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然而关于服务业生产率(效率)的论断,目前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仍是"鲍莫尔-福克斯假说",即认为服务业生产率较低,大力发展服务业将拉低总体经济增长率。为此,本文... 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然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然而关于服务业生产率(效率)的论断,目前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仍是"鲍莫尔-福克斯假说",即认为服务业生产率较低,大力发展服务业将拉低总体经济增长率。为此,本文对方向距离函数的方向选择进行方法创新,采用1998-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服务业和工业的生产率及其增长情况进行测算。研究显示:服务业生产率(效率)平均高于工业,但TFP增长稍逊工业。不过,近年来服务业TFP增长有赶超工业的趋势。即"鲍莫尔-福克斯假说"和国内关于服务业低效率的提法在现阶段的中国并不成立。此外,工业化程度对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对TFP增长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效率 生产率 方向距离函数 环境约束 工业化进程
原文传递
“新基建”背景下数字金融的区域创新效应 被引量:102
16
作者 杜传忠 张远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42,共13页
本文在"新基建"部署进行的背景下,基于直接和间接的双重维度,尝试厘清数字金融影响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并结合2011-2016年中国267个城市数字金融指数和城市创新力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具... 本文在"新基建"部署进行的背景下,基于直接和间接的双重维度,尝试厘清数字金融影响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并结合2011-2016年中国267个城市数字金融指数和城市创新力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创新效应,能够成为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的新动能,在考虑了内生性和稳健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商事制度改革前、高人力资本水平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数字金融的创新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区域创新水平,还能够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渠道影响区域创新:一是改善银行信贷的创新效应,二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银行信贷 消费需求 区域创新
原文传递
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00
17
作者 庞瑞芝 李鹏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6-47,59,共13页
本文运用基于松弛的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对1985—2009年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进行了核算,并着重从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政策角度分析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本文发现改革开放之初所推行的区域... 本文运用基于松弛的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对1985—2009年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进行了核算,并着重从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政策角度分析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本文发现改革开放之初所推行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在促进东部工业崛起之时显著拉大了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差距,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执行的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在高耗能产业"污染西迁"影响下,并未能有效改观沿海与内陆新型工业化两极分化格局。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东部工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成功抵御了1998年以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彰显了高新技术产业在未来新型工业化增长模式转型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增长模式 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 SSL指数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分析:城市数据 被引量:73
18
作者 金相郁 朴英姬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45,共11页
本文以全国21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对象,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本文采用OLS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及2002年的横截面数据,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四项区位决定因素包括三种成本因素、三种市场因素、四种集聚因素和四种制度因素... 本文以全国21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对象,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本文采用OLS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及2002年的横截面数据,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四项区位决定因素包括三种成本因素、三种市场因素、四种集聚因素和四种制度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对各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影响不明显,而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教育和研究开发条件以及地方金融规模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本文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还表明,就东部地区而言,能源条件和市场规模是较重要的区位决定因素;就中西部地区而言,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教育和研究开发条件以及地方金融成为较重要的区位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决定因素 逐步回归 城市
下载PDF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是必由之路?——中国式产能过剩的经济学解释 被引量:98
19
作者 周密 刘秉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81,共15页
本文跳出市场和政府之争,在传统供需平衡模型中引入退出价格和饱和需求等新假设,通过消费结构和住房属性的异质性处理、二元市场的均衡分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学理论解释。主要观点是:中国式产能过剩是商品... 本文跳出市场和政府之争,在传统供需平衡模型中引入退出价格和饱和需求等新假设,通过消费结构和住房属性的异质性处理、二元市场的均衡分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学理论解释。主要观点是:中国式产能过剩是商品和住房二元市场叠加的饱和需求式过剩。普通商品市场的"饱和需求陷阱"和住房市场的"投资偏好陷阱"是关键制约点。这使得需求刺激政策在饱和需求式过剩中失灵,并通过二元市场的"劣驱良"效应,引发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应通过二元市场的联动式调控,形成以供给方向和供给对象的结构性调整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产能过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退出价格 饱和需求
原文传递
ICT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与效应分析 被引量:96
20
作者 郭美晨 杜传忠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共14页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与通用目的技术,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其基本机理是:大规模ICT资本投资、ICT生产部门生产率迅速增长以及ICT对传统产业部门的大规模信息化改造,将显著提升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本文...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与通用目的技术,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其基本机理是:大规模ICT资本投资、ICT生产部门生产率迅速增长以及ICT对传统产业部门的大规模信息化改造,将显著提升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模型和两部门模型,在测算我国ICT生产性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对ICT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我国ICT资本投入增长迅速且资本深化效应明显,ICT资本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ICT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显著高于整体经济平均水平,且对整体经济生产率提升作用逐渐强化;ICT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带动作用较明显,但溢出效应尚不显著且存在一定的时滞;相较于ICT制造业,软件业对其他产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为此,应着力提升ICT投资效率,强化ICT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进一步深化ICT融合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 经济增长质量 生产率 产业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