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冯永强 杜小铭 王津惠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3期1974-1976,共3页
口腔颌面部存在许多筋膜间隙,其中充填有脂肪和结缔组织,如不能准确掌握感染病灶、部位及范围,用药不合理,或未能及时有效切开引流,感染可循潜在筋膜间隙扩散引发多间隙感染,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现就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好发... 口腔颌面部存在许多筋膜间隙,其中充填有脂肪和结缔组织,如不能准确掌握感染病灶、部位及范围,用药不合理,或未能及时有效切开引流,感染可循潜在筋膜间隙扩散引发多间隙感染,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现就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好发部位、诊断方法、微生物学研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间隙感染 脓肿 CT 磁共振成像 微生物学
下载PDF
第三磨牙的位置与TMD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冯永强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8期493-494,共2页
目的:分析解除第三磨牙咬合干扰后,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raniomandibular index,CM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颌运动功能检查评价的变化,探讨第三磨牙的位置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符合纳入标准... 目的:分析解除第三磨牙咬合干扰后,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raniomandibular index,CM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颌运动功能检查评价的变化,探讨第三磨牙的位置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TMD病例120例,采取调及拔除第三磨牙等方法去除第三磨牙干扰。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分别测量患者的CMI、VAS、无痛最大开口度、下颌前伸距离、左侧偏动距离、右侧偏动距离。结果:120例患者中,由于第三磨牙伸长引起的咬合干扰占72.5%,由于第三磨牙颊舌向异位萌出引起的锁占20%,反占7.5%。治疗后,患者TMD症状明显减轻,治疗3个月时,症状明显改善,病情趋于稳定,各项指标基本接近正常。患者的无痛最大开口度、下颌前伸距离(PE)下颌侧方运动距离(LLE/RLE)均显著增加,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①第三磨牙干扰是TMD的重要致病因素;②去除第三磨牙干扰有利于改善TMD的临床症状,增大下颌运动范围,解除开口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磨牙 颞下颌关节紊乱 咬合干扰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改良口外复位法治疗体会 被引量:5
3
作者 冯永强 王津惠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24-124,126,共2页
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是口腔科常见急症,患者髁状突的运动超出正常范围,越过关节结节并被卡在其前下方,不能自动回到关节窝。治疗常采用手法复位,一般可分为口内法、口外法及口内口外结合法。笔者自2007年以来采用改良口外法对486位前... 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是口腔科常见急症,患者髁状突的运动超出正常范围,越过关节结节并被卡在其前下方,不能自动回到关节窝。治疗常采用手法复位,一般可分为口内法、口外法及口内口外结合法。笔者自2007年以来采用改良口外法对486位前脱位患者进行复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前脱位 口外复位
原文传递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并发面部血肿的防治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忱光 张军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44-45,共2页
临床治疗上后牙拔牙或开髓过程中,需经常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并发的颞面部血肿是常见的局麻并发症。引起血肿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是注射针刺伤翼静脉丛引起的。翼静脉丛在上颌结节后部颞下窝内,居于颞肌和翼内、外肌之间,大部... 临床治疗上后牙拔牙或开髓过程中,需经常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并发的颞面部血肿是常见的局麻并发症。引起血肿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是注射针刺伤翼静脉丛引起的。翼静脉丛在上颌结节后部颞下窝内,居于颞肌和翼内、外肌之间,大部分在翼外肌的浅面,不仅与面前、后静脉相通,而且与眼眶,颅海绵窦关系密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血肿 防治
原文传递
急性牙髓炎开髓后疼痛不缓解286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永强 王津惠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744-745,共2页
急性牙髓炎引起剧烈疼痛是口腔科常见急症之一,主要治疗手段就是对患牙开髓引流,通过减轻髓腔的压力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目前临床中急性牙髓炎首诊处理常采用开髓引流术和开髓后封入失活剂治疗等措施[1]。但有一部分患者经过应急... 急性牙髓炎引起剧烈疼痛是口腔科常见急症之一,主要治疗手段就是对患牙开髓引流,通过减轻髓腔的压力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目前临床中急性牙髓炎首诊处理常采用开髓引流术和开髓后封入失活剂治疗等措施[1]。但有一部分患者经过应急处理后,症状不但没有缓解,仍然剧烈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牙髓炎 开髓 疼痛
下载PDF
血清PCT、CRP、WBC联合检测诊断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洋洋 马宏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12期2118-2120,共3页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颌骨周围软组织化脓性炎症,属于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现在临床诊断主要根据张口受限,面部红、肿、热痛和白细胞升高等炎症的典型表现[2],但由于部分间隙位置较深、结构复杂、交通广泛临床难以准确判断。...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颌骨周围软组织化脓性炎症,属于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现在临床诊断主要根据张口受限,面部红、肿、热痛和白细胞升高等炎症的典型表现[2],但由于部分间隙位置较深、结构复杂、交通广泛临床难以准确判断。近期研究发现PCT是一种全身性细菌感染新型生物标志物,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CRP是肝细胞在白介素一6作用下分泌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应激情况下CRP水平升高;WBC在临床上被用来判断患者机体的免疫水平,是检测机体细菌性感染的重要指标[3]。本研究拟通过联合检测血清PCT、CRP、WBC水平变化,探讨三者联合诊断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多间隙感染 临床诊断 联合检测 CRP PCT WBC 价值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