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生”空间的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多功能演变 被引量:34
1
作者 林树高 陆汝成 +3 位作者 刘少坤 叶宗达 韦千桃 罗金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5-274,共10页
分析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实现兴边富民具有现实意义。该研究以广西边境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推演基于"三生"空间的"要素-结构-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实现兴边富民具有现实意义。该研究以广西边境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推演基于"三生"空间的"要素-结构-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模型分析该地区2000-2018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采用TOPSIS和障碍度模型测度其多功能水平并诊断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广西边境地区"三生"空间格局演变速度由平缓转向加速波动,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扩张,生态空间收缩,城镇化水平较高和边境贸易活动频繁的中部-东南部沿线的县市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更为剧烈;2)2000-2018年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三生"功能稳速上升,生活功能评分最高,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波动式变化明显,土地利用多功能呈现"双核双副"的格局特征,各县市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由低水平高差距阶段迈向较高水平的相对均衡状态,土地利用格局演化与多功能变化特征一致;3)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要素布局、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和边境贸易活动。需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指引下,优化旅游资源布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三生"功能协调发展以提升多功能整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空间 格局演变 土地多功能 影响因素 广西边境地区
下载PDF
山江海交错带城市群国土三生空间动态变化特征——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6
2
作者 凌子燕 李延顺 +2 位作者 蒋卫国 廖超明 凌玉荣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4,共7页
"三生功能"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有助于掌握国土空间格局与发展趋势,促进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群国土空间协调均衡利用。文章从数量变化、格局演变和重心转移等方面分析了山江海交错带广西北部湾城市群1995—2... "三生功能"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有助于掌握国土空间格局与发展趋势,促进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群国土空间协调均衡利用。文章从数量变化、格局演变和重心转移等方面分析了山江海交错带广西北部湾城市群1995—2019年的国土三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三生空间呈"一核两横两纵"分布格局,生活、生产空间沿江沿海分布,并在山间丘陵和平原扩展,山地和河流是主要的生态空间。研究区的空间构成以绿地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为主,可见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具有提供生态、农业产品和服务的巨大潜力。(2)研究区三生空间冲突表现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城镇生活空间、农村生活空间和工矿生产空间增加,农业生产空间、绿地生态空间减少。(3)研究区的重心转移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可见1995—2019年研究区的生活空间建设较快,生态空间相对稳定,6个地级市之间的生活、生产重心呈现吸引靠拢的趋势,说明广西北部湾城市群联合发展与国土空间布局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变化特征 北部湾城市群 山江海交错带 工业化 国土空间规划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功能的柳州市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6
3
作者 农宵宵 吴彬 +1 位作者 陈铁中 程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32,共7页
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是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国土资源现状为本底,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气候、灾害和区位等资源环境要素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本底和土地利用现状两方面分别对柳州市开展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及... 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是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国土资源现状为本底,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气候、灾害和区位等资源环境要素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本底和土地利用现状两方面分别对柳州市开展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及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并将生态、农业和城镇综合评价结果在空间上进行叠加分析,逐块分析每个网格单元需要的生态保护、利于农业生产与适宜城镇开发建设的功能等级,确定各图斑单元的功能属性,划分形成以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和城镇开发为主导功能的三类国土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功能 适宜性评价 柳州市
下载PDF
湖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影响因素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永卿 王来峰 +1 位作者 邓洪星 董凯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13-1525,共13页
绿色矿山建设影响因素及建设效果分析对全面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形成绿色矿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15年湖北省596家矿山企业规模、资源占用、生产效率等特征,结合矿山对地区经济贡献及与主体功能区匹配情况,运用面板Logit... 绿色矿山建设影响因素及建设效果分析对全面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形成绿色矿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15年湖北省596家矿山企业规模、资源占用、生产效率等特征,结合矿山对地区经济贡献及与主体功能区匹配情况,运用面板Logit模型探究了湖北省绿色矿山建设的影响因素;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PSM)分析了矿山规模、矿种、主体功能区等因素对绿色矿山建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绿色矿山建设的影响因素按照其影响大小依次为:矿山规模>矿山经济价值>"三率"调查矿种>主体功能区类别>城镇化水平>矿山经济类型>年投资比重。"三率"调查工作、城镇化进程对绿色矿山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大中型矿山、重点生态保护区内矿山、国有和集体企业对绿色矿山建设的落实更为积极,而企业投入不足是制约绿色矿山建设的因素之一。②绿色矿山建设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效果:大型矿山>中型矿山>小型矿山,非金属矿山>金属矿山;对矿山环境治理投资改善效果: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开发区,非金属矿山>金属矿山;对废石和尾矿的治理效果短期内不显著。因此,矿山特征要素是影响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矿山规模与占用资源储量;矿山经济效益受矿山规模和矿产资源类型的影响,矿山环境治理投资力度受主体功能区职能和矿产资源类型影响。建议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应结合企业占用矿产资源储量,优化矿山规模结构,摸清矿产资源利用情况,重点改善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实现绿色矿山全面建设、传统矿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影响因素 绩效评价 面板Logit模型 倾向值匹配模型 湖北省
原文传递
广西陆地边境带国土空间格局演化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韦绍音 陆汝成 +2 位作者 林晓楠 庞晓菲 秦秋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8-108,共11页
研究目的:探索广西陆地边境带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内在多维驱动机理,为区域国土空间有序开发与合理布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构建国土空间分类体系,采用标准差椭圆模型辨析国土空间时空演变格局特征,借... 研究目的:探索广西陆地边境带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内在多维驱动机理,为区域国土空间有序开发与合理布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构建国土空间分类体系,采用标准差椭圆模型辨析国土空间时空演变格局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明晰国土空间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1)1990—2018年广西陆地边境带国土空间水平地域呈现出“中心点—过渡带—边缘层”的格局特征,垂直地域空间梯度差异显著,城镇空间规模大幅提升,农业空间持续萎缩,生态空间呈起伏变动的态势。(2)国土空间重心总体向西北方向移动,其中城镇空间重心先向东南迁移,随后呈反向迂回现象,而农业、生态空间保持东南至西北方向连续移动。(3)各视角因素对国土空间格局演化存在分异,自然地理条件是基础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起主导作用,人口因素影响广泛,交通区位作用深刻,政府政策是外在驱动力,各类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国土空间格局演化具有非线性增强效应和双因子增强效应。研究结论:构建合理有序的国土空间格局,应统筹各要素间的协同作用以实现整体效应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国土空间 驱动因素 标准差椭圆 地理探测器 广西陆地边境
下载PDF
广西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华玉 秦年秀 +3 位作者 汪军能 李敏 杨爱霞 卢芹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7-374,共8页
明确广西海岸带土地动态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为优化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制定合理管控政策提供参考是全面、系统、合理地利用海岸带资源,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辅以随机森林分类、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 明确广西海岸带土地动态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为优化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制定合理管控政策提供参考是全面、系统、合理地利用海岸带资源,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辅以随机森林分类、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10—2018年快速发展时期广西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格演变规律与景观格局,并综合探讨了其演变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10—2018年广西海岸带土地利用交错增减,变化显著。建设用地、林草地、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年均增加101.89 km^(2),集聚特征突出,主要转入源为耕地;耕地、其他用地和水体面积缩减,耕地年均缩减162.66 km^(2),分散特征明显,主要转出为林草地。(2)分时段土地利用动态度差异较大。2010—2014年其他用地和2010—2018年建设用地单一动态度最大,分别为-10.48%,8.80%;2010—2018年水体单一动态度最小(-0.11%);综合动态度逐段上升,2010—2018年达1.52%,属快速变化型;林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间交替转化活跃。(3)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呈斑块破碎化、多样化和均匀化演变趋势,景观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增强。(4)人文因子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子,平均贡献率为17.82%;自然因子影响较小,平均贡献率仅9.72%。人文因子和自然因子协同作用加速了广西海岸带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广西海岸带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近40 a广西边疆地区景观生态风险及地形梯度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有小 刘少坤 +3 位作者 陆汝成 林树高 梁庆璇 包博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86-1595,共10页
以广西边疆地区1980、2010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高程(DEM)数据为基础,通过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从“三生”(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视角对广西边疆近40 a的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同时探... 以广西边疆地区1980、2010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高程(DEM)数据为基础,通过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从“三生”(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视角对广西边疆近40 a的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同时探究“三生”空间功能转型及地形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活空间扩张明显。研究期内,生活空间扩大9134.97 hm^(2),而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分别缩减3899.60和5235.40 hm^(2),生态和生产空间被生活空间挤压。(2)景观生态风险表现为整体风险程度较低,而部分地区生态风险呈现先加剧后减缓的态势。(3)农业生产空间-林地生态空间和城乡生活空间-农业生产空间的用地功能转型对景观生态风险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1.01%和0.21%。(4)从景观生态风险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看,海拔和坡度与景观生态风险程度成反比关系。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区域“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风险 地形梯度 广西边疆地区
下载PDF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农村房地一体化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何湘平 梁运强 +2 位作者 黎志坚 符惠伟 廖超明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29-134,共6页
传统的农村不动产测量是采用全站仪、GNSS-RTK技术进行的,投入时间长,工作效率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已被逐步应用到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中。本研究以广西某农村房地一体化项目为例,将无人... 传统的农村不动产测量是采用全站仪、GNSS-RTK技术进行的,投入时间长,工作效率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已被逐步应用到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中。本研究以广西某农村房地一体化项目为例,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到农村房地一体化测量工作中,并采用传统测量方法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成果进行精度检核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所得到的测量成果达到了《广西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细则》提出的三级精度指标要求。研究成果为农村房地一体化项目组织实施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一体化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实景三维模型 精度分析
下载PDF
广西高质量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耦合协调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钟锦玲 周兴 李文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7-257,共11页
[目的]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耦合协调性,旨在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案例参考。[方法]以广西的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2009—201... [目的]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耦合协调性,旨在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案例参考。[方法]以广西的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2009—2018年高质量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时空格局。[结果]①广西高质量发展水平大致保持上升趋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在两次波动中上升;协调发展类型大致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4个层次。②各市高质量发展速度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速度上升幅度不同;城市协调发展度由西向东、内陆向沿海逐渐升高。③研究期间广西14个地级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度地域带动性不强,各市受相邻城市的影响不大。[结论]从时间尺度上看,广西高质量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均有提升,耦合协调度无明显变动;从空间尺度上看,各市发展速度不尽相同,空间集聚或离散程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耦合协调 空间自相关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彬 李岳霖 +2 位作者 赵青瑛 张文主 陆汝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1-157,共7页
论文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对2012—2017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1)供给服务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最主要的功能,占总价值的44.42%,其中,物质生产和基... 论文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对2012—2017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1)供给服务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最主要的功能,占总价值的44.42%,其中,物质生产和基因资源供给是供给服务功能的两大核心功能;(2)在调节服务中,供水和水质净化服务发展趋势不稳定,其余功能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平缓的趋势;(3)文化服务功能作用较小,但科研教育和滨海旅游的价值呈稳步增长趋势;(4)2012—2017年,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7 407.94×10~7元、7 099.68×10~7元、7 413.72×10~7元、7 830.46×10~7元、8 543.91×10~7元、9 491.36×10~7元,呈现出递增的发展趋势。该结果可为深入了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滨海湿地及对其采取合理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影响因素 广西北部湾
下载PDF
2009-2018年广西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耦合协调发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惠 周兴 +1 位作者 黄冬婷 姚瑶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7-275,共9页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性的时空特征,更好地促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进程。[方法]采用熵值法评价广西14个地级市2009-2018年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基于耦合模型分析其时...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性的时空特征,更好地促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进程。[方法]采用熵值法评价广西14个地级市2009-2018年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基于耦合模型分析其时空分异格局。[结果]①2009-2018年广西各地级市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经历了磨合阶段-颉颃阶段-高水平耦合阶段的演变过程,整体耦合协调性不断优化;②各地级市相对发展度多处于同步状态和滞后状态,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③耦合协调类型多处于Ⅳ,Ⅴ,Ⅶ和Ⅷ类,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良好。[结论]①从时间尺度上看,广西各地级市耦合协调水平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由颉颃阶段逐渐转入磨合阶段,相对发展关系趋向于滞后发展。②从空间尺度上看,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呈现出片状分区集聚的特征,地域分异明显,桂东地区较桂西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桂中地区稳定发展。各地级市之间应加强协作,高水平协调城市带动低水平耦合发展城市,促进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集约利用 耦合协调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时空分异 被引量:14
12
作者 林树高 陆汝成 +2 位作者 叶宗达 包博建 韦千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1-308,318,共9页
为了分析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规律,以广西为研究对象,采用TOPSIS模型开展2008-201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分,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广西城市土... 为了分析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规律,以广西为研究对象,采用TOPSIS模型开展2008-201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分,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综合评分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城市之间差异明显;(2)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性逐渐提高,各市由中低度协调发展转向中高度协调发展并以中度协调发展为主,协调类型呈现由片状分布向线性排列的空间演变特征;(3)广西各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以同步发展型为主,部分城市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差异呈逐步缩小态势;(4)广西城市间的协调性呈弱相似随机分布状态,空间集聚效应不断减弱,空间分异愈加突出,桂林市和梧州市成为区域极化两翼。协同推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自然生态修复工作是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生态文明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广西
下载PDF
广西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树高 陆汝成 +3 位作者 叶宗达 刘少坤 包博建 邓诗语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63-1974,共12页
国土空间格局演化与形成机理是人地系统交互关系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前提。采用地学图谱、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00—2018年广西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广西城... 国土空间格局演化与形成机理是人地系统交互关系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前提。采用地学图谱、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00—2018年广西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广西城镇空间加速挤占农业、生态空间形成了“一增双减”的面积变化特征,国土空间动态变化速度加快;(2)广西国土空间相互转化频繁,转移轨迹多样性特征明显,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加速互换以及生态空间内部结构加快重组;(3)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互竞主导了广西国土空间的迁移路径,城镇、农业空间存在“南高北低”和生态空间存在“北高南低”的集聚特征;(4)广西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受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作用减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驱动力增强,政策调控力度驱动作用深远。下一步可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和引导生产生活方式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国土空间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岩溶地区 广西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GIS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被引量:12
14
作者 段炼 廖超明 +1 位作者 陆汝成 胡宝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63-166,共4页
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该文在“新工科”背景下对GIS专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阐释地方院校GIS专业在教学理念、教学框架、工程性教学和实践等方面面临... 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该文在“新工科”背景下对GIS专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阐释地方院校GIS专业在教学理念、教学框架、工程性教学和实践等方面面临的问题。针对当前行业对GIS创新型人才的渴望,从前沿性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GIS教学模型和方法设计、GIS工程实践平台构建和国内外测绘地理信息高校技术交流与培训等四个方面,探讨GIS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建设思路、内容和要求;以期为地方院校GIS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科学 创新型人才 新工科 教学改革
下载PDF
2009-2018年广西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评价及耦合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庞丽 周兴 韦芦桂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7-244,251,共9页
[目的]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三生”功能之间的协调关系,为区域的协调发展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2009-2018年广西“三生”功能利用程度,并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变化特征及耦合协调关系。... [目的]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三生”功能之间的协调关系,为区域的协调发展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2009-2018年广西“三生”功能利用程度,并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变化特征及耦合协调关系。[结果]①2009-2018年广西“三生”功能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活功能变化最大且各地级市上升幅度不尽相同。②广西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耦合性指数缓慢增长,协调发展度分值分布不均,各地级市协调等级上升跨度不同。③广西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性空间分布呈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结论]广西国土空间“三生”功能均有较大提升,各地级市发展速度不尽相同;空间分异呈“东北、西南高,西北、东南低”的特征,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存在一定联系;广西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良性互动越来越强,空间分异明显呈西部向东部地区逐渐升高特征,各地级市之间发展不均衡现象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耦合协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A数据的临高县早稻面积提取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警鉴 李洪忠 +3 位作者 华璀 孙毓蔓 陈劲松 韩宇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1-199,共9页
为了探讨双极化Sentinel-1A雷达影像数据识别提取早稻面积分布信息的能力,在分析典型地物后向散射系数的基础上,沿用极化差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和极化比值SAR图像对典型地物分类有着重要作用的思路,提出... 为了探讨双极化Sentinel-1A雷达影像数据识别提取早稻面积分布信息的能力,在分析典型地物后向散射系数的基础上,沿用极化差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和极化比值SAR图像对典型地物分类有着重要作用的思路,提出水体归一化参数,随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方法和阈值分类方法选取单时相、多时相水体归一化极化SAR数据(2017年3月10日、3月22日、4月3日、4月15日、4月27日)提取早稻面积。结果表明,阈值分类方法优于SVM分类方法,其总体精度为89. 01%,Kappa系数为0. 823 1,早稻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92. 68%和82. 26%;种植面积为1. 29万hm2,与临高县主要的早稻生产基地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由此可得,多参数的极化SAR数据可以提高识别提取地物的精度,提取早稻面积的最佳监测数据为多时相水体归一化VH极化SAR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面积 Sentinel-1A 后向散射系数 水体归一化参数
下载PDF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同光 符惠伟 《南方国土资源》 2020年第11期48-50,54,共4页
相对于传统测图作业模式而言,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作业的新模式,有着成本低、效率高、成果多样等优势。这种新模式已逐渐应用到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不动产测绘工作中。文章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 相对于传统测图作业模式而言,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作业的新模式,有着成本低、效率高、成果多样等优势。这种新模式已逐渐应用到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不动产测绘工作中。文章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开展1∶500比例尺地籍测量,通过工程案例数据检测了该技术流程在1∶500比例尺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实际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倾斜摄影 地籍测量 三维建模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生态补偿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雯雯 叶菁 +3 位作者 张利国 魏超 张红伟 刘寒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816-7825,共10页
合理界定区域生态补偿主客体,确定生态补偿优先级是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出发,在测算湖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上,界定生态受偿与补偿支付主体,确定生态受偿与补偿支付等级与次序。结果表明:(1)湖北省... 合理界定区域生态补偿主客体,确定生态补偿优先级是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出发,在测算湖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上,界定生态受偿与补偿支付主体,确定生态受偿与补偿支付等级与次序。结果表明:(1)湖北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似性,总体呈现出"西部高,东中低"的格局,高值区多集中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低值区多集中于重点开发区;(2)30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受偿等级总体分为五级,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房县为第一生态受偿区;(3)29个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受偿优先级总体分为五级,随县为生态受偿一级区域;(4)30个重点开发区的补偿支付等级总体分为五级,呈现出"东先西后"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生态补偿支付实践中,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应先于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优先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湖北省
下载PDF
广西石漠化地区耕地“非粮化”特征刻画及归因识别 被引量:7
19
作者 韦燕飞 魏锋 童新华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5,105,共8页
为摸清广西石漠化地区“非粮化”总体态势,揭示其“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归因,运用ESDA空间探索性方法评价该地区“非粮化”的空间格局,运用空间误差模型识别“非粮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非粮化面积空间上形成以南宁等市隶属县... 为摸清广西石漠化地区“非粮化”总体态势,揭示其“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归因,运用ESDA空间探索性方法评价该地区“非粮化”的空间格局,运用空间误差模型识别“非粮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非粮化面积空间上形成以南宁等市隶属县份为核心的高值地区并以百色市隶属县份为代表的低值地带;(2)非粮化率空间上形成以中段(东西走向)为核心的高值区并以东部和中部(南北走向)为核心的低值区;非粮化面积和非粮化率在空间上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从驱动力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均对非粮化面积和非粮化率的提高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计量模型 归因识别
下载PDF
近70年来全球茶叶贸易空间格局演变及其趋势 被引量:12
20
作者 居祥 肖智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130,共8页
研究茶叶贸易格局的空间变化特征,对全球茶叶产业战略决策具有重大意义。运用GIS技术、重心理论及基尼系数分析1946—2016年全球茶叶进出口贸易格局演变及其重心移动轨迹,探讨了全球茶叶贸易重心轨迹空间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近7... 研究茶叶贸易格局的空间变化特征,对全球茶叶产业战略决策具有重大意义。运用GIS技术、重心理论及基尼系数分析1946—2016年全球茶叶进出口贸易格局演变及其重心移动轨迹,探讨了全球茶叶贸易重心轨迹空间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近70年全球茶叶出口贸易重心表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转移特征,而全球茶叶进口消费重心演变由西向东转移明显。②近70年全球茶叶进口重心东移的速度明显快于茶叶出口重心西移的速度。③近70年全球茶叶进出口贸易基尼系数均呈下降趋势,全球茶叶出口国与消费进口国空间分布日趋均衡。④在全球茶叶生产国不断增加、茶叶出口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各生产国出口差距正进一步缩小;在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各茶叶消费国进口差距也将进一步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贸易 格局演变 重心转移 茶叶全产业链“ 一带一路”倡议 红茶与绿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