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宁在建地铁沿线地表沉降监测 被引量:6
1
作者 覃纹 黄秋燕 +1 位作者 庾露 胡宝清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67-1478,共12页
南宁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正处于城市地铁修建及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南宁位于复杂地质水文条件的南宁盆地中西部,地铁施工及运行有可能引发地表沉降等潜在风险,但关于南宁地铁修建区的沉降规律系统... 南宁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正处于城市地铁修建及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南宁位于复杂地质水文条件的南宁盆地中西部,地铁施工及运行有可能引发地表沉降等潜在风险,但关于南宁地铁修建区的沉降规律系统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利用永久性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Permanent Scatterers InSAR,PS-InSAR)处理54景Sentinel-1A影像,监测了2017年4月-2018年12月南宁市区地表沉降信息。结果表明,监测期内南宁地表形变速率为-23.8~9.0 mm/a,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稳定,沉降点分布零星;4个重点沉降区位于蒲庙镇、九曲湾农场、江南地铁站及北湖-万秀村-虎丘一带;重点沉降区形变曲线总体上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均匀下降;沉降成因可能与膨胀土膨胀特性、弃土滑坡、施工作业、列车流量过大及地下水位下降有关。5条地铁沉降值均属于安全范围。研究表明,南宁雨季降水丰富,地铁修建区表土以松散的第四系覆盖层为主,下伏基岩以工程力学性质存在一定不稳定性的第三系膨胀土为主,建议利用PS-InSAR技术对沉降重点区域及地铁沿线开展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Sentinel-1A PS-INSAR 地表沉降 第三系膨胀土 南宁
原文传递
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遥感时空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覃纹 黄秋燕 +2 位作者 覃志豪 刘剑洪 韦高杨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1-270,共10页
广西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蔗产区,开展蔗区干旱遥感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MODIS遥感数据产品MOD16/MYD16计算2002—2018年间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严重程度指数(drought severity index,DSI)空间分布,分析揭示广西糖料蔗种植... 广西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蔗产区,开展蔗区干旱遥感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MODIS遥感数据产品MOD16/MYD16计算2002—2018年间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严重程度指数(drought severity index,DSI)空间分布,分析揭示广西糖料蔗种植区不同干旱等级时空演变特征,然后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Hurst指数等3种方法分析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2—2018年间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主要集中在桂中蔗区、桂东南蔗区、桂西南蔗区及桂西北蔗区;DSI年均值为-0.59,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和2002年,最小值出现在2016年;2002—2018年间广西糖料蔗种植区DSI总体上显现微弱下降趋势,年降速为0.07%;从干旱空间重心来看,不同生育期的干旱面积重心呈现出由中部向西北方向扩张趋势,重心迁移轨迹为桂中蔗区>桂西南蔗区>桂西北蔗区;从各年度来看,广西糖料蔗种植区DSI年际波动明显,存在显著上升和下降的突变年份,表明干旱在各年度之间显现出易变性。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蔗区干旱变化趋于严峻。因此,加强蔗区抗旱减灾防御,仍然是减轻重大干旱对糖料蔗生产影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I 重心迁移 干旱时空演变 甘蔗
下载PDF
红树林潮滩沉积动力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戴志军 周晓妍 +1 位作者 王杰 胡宝清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5,共7页
红树林是全球极为重要的生态与环境资源,在储存有机碳、增加滩面高程及防御海洋灾害等方面富有成效。然而,因高强度人类活动与海面上升作用,世界沿海红树林潮滩出现大规模损失。基于此,本文从红树林消能及泥沙捕集、红树林潮滩生物地貌... 红树林是全球极为重要的生态与环境资源,在储存有机碳、增加滩面高程及防御海洋灾害等方面富有成效。然而,因高强度人类活动与海面上升作用,世界沿海红树林潮滩出现大规模损失。基于此,本文从红树林消能及泥沙捕集、红树林潮滩生物地貌行为,以及红树林潮滩对风暴潮与海面上升的响应三个方面,对红树林潮滩沉积动力研究进行分析与回顾,提出红树林潮滩沉积动力研究的关键问题应着重于红树林潮滩波流联合动力的衰减与潮滩动力、沉积、地貌及植被的耦合过程。此外,针对全球沿海红树林生境的差异,还应从区域尺度加强红树林潮滩沉积过程与驱动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潮滩 沉积动力 生物地貌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南宁市酒店设施集聚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翔 胡宝清 方德泉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第17期49-54,共6页
酒店设施的空间分布情况是反映城市规划、商业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研究南宁市各类酒店设施空间的分布现状和城市规划发展趋势,文章基于酒店设施POI(Point of Information)数据,运用GIS技术的加权核密度分析方法对南宁市酒店设施的... 酒店设施的空间分布情况是反映城市规划、商业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研究南宁市各类酒店设施空间的分布现状和城市规划发展趋势,文章基于酒店设施POI(Point of Information)数据,运用GIS技术的加权核密度分析方法对南宁市酒店设施的集聚特征进行识别,再通过网络分析方法对酒店设施的可出行覆盖范围进行交通可达性分析。结果显示,南宁市酒店设施形成了“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格局,一般情况下集聚密度大的街道交通更加便捷,但有个别区域,例如大沙田的酒店设施集聚密度高,但是交通便捷度与之相比是偏低的。研究认为,南宁市发展现状存在不平衡,以往的城市规划发展重心为市区东部地区,主要集中在江北地区,为了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江南等地区可作为南宁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完善江北,提升江南”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核密度 交通便捷度 POI GIS
下载PDF
灰霾频发期南宁市气溶胶光学特性分析
5
作者 黄秋燕 刘剑洪 +3 位作者 李成 庾露 覃纹 韦高杨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利用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反演2014年6月-2016年5月灰霾事件频发期南宁市气溶胶的基本光学特性,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聚类特征及气象因素、PM_(2.5)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相关性,并基于HYSPLIT模型研究了观测期内南宁市6次严重灰... 利用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反演2014年6月-2016年5月灰霾事件频发期南宁市气溶胶的基本光学特性,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聚类特征及气象因素、PM_(2.5)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相关性,并基于HYSPLIT模型研究了观测期内南宁市6次严重灰霾事件外部输送源的特征。结果表明:(1)南宁市AOD、α波长指数、β浑浊度指数的年均值分别为0.73、1.271、0.273,AOD值较高,气溶胶主控粒子以细粒子为主,空气较浑浊。(2)南宁气溶胶光学厚度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季、春季、冬季较高,夏季最低。(3)谱聚类分析表明,南宁市气溶胶类型可分为3类,第1类以散射性较强的小粒径干粒子为主,第2类以干湿混合类型粒子为主;第3类以大陆性气溶胶为主,吸收性较大,散射性相对较低,空气质量好。(4)雨季及旱季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变化明显,降雨、相对湿度、风速与AOD月均值负相关。(5)南宁市灰霾污染除了受本地人为活动影响外,还受来自北方和越南、缅甸及俄罗斯境外远程传输粒子的影响。多源观测数据耦合区域空气质量模型估算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可为区域大气质量时空动态评估及预测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CE318 南宁市 HYSPLIT模型 灰霾
下载PDF
城乡关系研究进展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被引量:159
6
作者 张英男 龙花楼 +2 位作者 马历 屠爽爽 陈坤秋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8-594,共17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已经进入城乡关系变革及乡村发展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科学认知国内外城乡关系理论发展和演变规律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调整城乡结构和优化城乡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外城乡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已经进入城乡关系变革及乡村发展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科学认知国内外城乡关系理论发展和演变规律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调整城乡结构和优化城乡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外城乡关系理论及我国乡村发展与城乡关系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的视角阐述了我国乡村发展与城乡关系研究的相关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重点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乡村发展思维应由生产主义导向转向后生产主义,关注乡村多元价值,深化基于乡村多功能转型理论的乡村振兴机制、区域路径与模式研究;在科技迅速发展,新事物新因素大量涌现的新时代,应关注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民宿及乡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乡村转型发展形态的形成机制;同时,基于不同地域类型的乡村振兴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也应得到重视,结合国际乡村地理学前沿,深入开展发达地区乡村的混杂性研究。广泛的城乡空间重构进程对乡村地区产生剧烈的影响与挑战,对于乡村振兴视角下城乡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的研究仍需持续关注;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创新适合我国基本国情与发展实际的乡村振兴理论与实现路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 研究进展 启示
原文传递
典型村域乡村重构的过程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19
7
作者 屠爽爽 龙花楼 +1 位作者 张英男 周星颖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339,共17页
乡村重构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一个完整的乡村重构过程通常由初始期、发展期、趋稳期、稳成期等不同阶段组成。本文在构建乡村重构过程分析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探索引入乡村发展指数、乡村重构强度指数和乡村重构贡献率的概... 乡村重构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一个完整的乡村重构过程通常由初始期、发展期、趋稳期、稳成期等不同阶段组成。本文在构建乡村重构过程分析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探索引入乡村发展指数、乡村重构强度指数和乡村重构贡献率的概念,选取大都市郊区和平原农区典型村域开展乡村重构过程的定量研究和驱动因素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产业结构由传统农业向工业采矿业、旅游服务业转型,黄山店村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结构发生了剧烈重构,乡村重构过程依次经历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目前处于趋稳阶段;杨桥村产业发展经历了传统农业主导、农业兼业化生产阶段,自2000年以来开始出现社会经济重构迹象,近年来在地方政府推动下生活空间发生重构,但经济形态尚未发生明显改观,目前村域整体上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2)黄山店村快速的乡村重构是市场需求牵引、政府宏观政策引导等外源性因素及资源环境、区位条件、行为主体、经济基础、文化特质等内源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杨桥村的重构历程主要受城镇化、工业化、技术进步等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以及"新农村建设""增减挂钩"等外源性政策因素主导,缺乏内生发展动力是导致其重构速度相对缓慢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重构 乡村振兴 乡村地域系统 大都市郊区 平原农区 乡村地理学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探索与思考——乡村地理青年学者笔谈 被引量:78
8
作者 杨忍 文琦 +13 位作者 王成 杜国明 李伯华 曲衍波 李红波 许家伟 贺艳华 马利邦 李智 乔陆印 曹智 戈大专 屠爽爽 陈秧分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0-910,共21页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地域广阔,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乡村振兴路径需要体现乡村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区域性。来自乡村地理学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开展...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地域广阔,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乡村振兴路径需要体现乡村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区域性。来自乡村地理学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开展了深入讨论。核心观点如下:(1)乡村振兴需要遵循时空分异规律,重点关注乡村发展的时空传承与现实需求之间的衔接,建立彰显地域特色和具有可操行性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分类、有序地推进乡村的人居环境、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和治理模式等转型。(2)力求城乡融合和联动,构建城乡复合多中心网络体系,创新采用"乡村群"空间组织模式,以乡村内生力、城镇辐射力与规划约束力共同驱动乡村振兴。(3)在中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下,农业承载着食品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产品等多重功能,需要构建农业"全价值链"的发展路径,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产业兴旺。(4)在能源富集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需求前提下,需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西南地区,依托山区特色生态、人文资源打造山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塑乡村旅游新品牌、构筑山水田园乡村家园;在东北地区,乡村振兴应与"东北振兴"战略协同推进,有序分类推进;在长三角地区,应在全面认知乡村工业化到乡村城镇化,再到乡村特色化,到乡村的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的阶段演化特征基础上,寻求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在西北地区,应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乡村"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在京津冀地区,需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在资源型地区,乡村振兴核心将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高效农业体系替代以资源开采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在传统农区,优化耕地利用转型同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乡村发展 乡村地理学 中国
原文传递
乡村发展与重构格局特征及振兴路径——以广西为例 被引量:68
9
作者 屠爽爽 郑瑜晗 +3 位作者 龙花楼 万诗梦 梁小丽 王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5-381,共17页
乡村重构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系统开展典型地区乡村发展与重构的格局特征及问题识别研究,是新阶段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科学施策的基础。以广西为案例地,基于熵值法支持下的TOPSIS模型,分时段综合评价全区乡村发展水平和... 乡村重构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系统开展典型地区乡村发展与重构的格局特征及问题识别研究,是新阶段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科学施策的基础。以广西为案例地,基于熵值法支持下的TOPSIS模型,分时段综合评价全区乡村发展水平和乡村重构强度的格局特征,识别乡村发展与重构的问题区域,探讨实现乡村振兴的调控路径。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广西乡村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乡村地域正在由相对均质走向异质发展态势;各研究时段经济、社会、空间重构强度均值逐渐增大,经济重构愈发加快,空间重构后来居上但仍相对滞后;经济-社会-空间重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值逐渐提升,但当前协调水平仍然不高。基于上述研究,识别出乡村发展与重构存在若干问题的7类计37个县域,问题区域的形成折射着地理环境影响的痕迹,是社会经济要素变化背景下地形地貌、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经济基础、行为主体、区域政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乡村地域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经济-社会-空间的协调耦合,乡村振兴的实现既需要从宏观层面统筹谋划乡村重构的区域路径,还需要针对问题区域及其关键领域研制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空间优化的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 乡村重构 乡村振兴 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地理学
原文传递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理论解析 被引量:67
10
作者 屠爽爽 龙花楼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9-517,共9页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空间面临剧烈分化和重组。在阐释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概念内涵基础上,基于宏观和中微观层面、客体和主体系统探讨了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机理,并提出了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过程中需关注的要点。结论如下:①...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空间面临剧烈分化和重组。在阐释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概念内涵基础上,基于宏观和中微观层面、客体和主体系统探讨了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机理,并提出了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过程中需关注的要点。结论如下:①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即为适应城乡发展要素的变化,行为主体采取经济、技术、政策等手段调整村镇空间等级体系及干预单体聚落内部土地资源配置,以协调乡村地域人地关系的过程,具有重构内容复合性、重构目标多元性和重构过程复杂性的特点。②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折射着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演化、技术发展等宏观环境的变迁,并根植于所在乡村地域自然-经济-社会等客体系统的约束框架之内,凝聚着利益行为主体间的博弈、对抗、竞争与合作关系。③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应正确处理人口-土地-产业关系,充分重视聚落的文化和生态价值,有效发挥政策和制度的支撑作用,以促进新时期乡村地域系统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聚落 空间重构 乡村重构 乡村振兴 乡村地理学
下载PDF
电子商务影响下的“淘宝村”乡村重构多维度分析——以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下营村为例 被引量:57
11
作者 张英男 龙花楼 +3 位作者 屠爽爽 李裕瑞 马历 戈大专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7-956,共10页
以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下营村为例,利用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并结合遥感影像解译与GIS可视化表达等方法对电子商务驱动下乡村经济、社会及空间重构进行刻画。研究表明:①下营村由传统的农业主导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结构... 以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下营村为例,利用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并结合遥感影像解译与GIS可视化表达等方法对电子商务驱动下乡村经济、社会及空间重构进行刻画。研究表明:①下营村由传统的农业主导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结构,并显露出生态化转向。②社会空间趋向于就业高度非农化、治理主体多元化、公共服务健全化、生活方式现代化及交往空间虚拟化。③农业生产空间逐步压缩,非农生产空间逐步扩张,生产-生态复合空间增加,居住空间呈现多功能化、集约化。④产业基础、电商平台、物流设施、乡村精英、资源禀赋和政府支持为其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初始引擎、资源支撑和外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流空间 乡村重构 乡村振兴 多维度
下载PDF
BDS-3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戴金倩 吴迪 +1 位作者 戴小蕾 楼益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4,共5页
基于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GNSS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PANDA,本文采用MGEX网测站BDS-2/BDS-3连续一周的观测数据,通过仿实时处理BDS-3精密轨道与钟差产品进行BDS-3卫星实时精密轨道产品重叠弧段评估,实时轨道径向精度优于10 cm,实时钟差STD优... 基于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GNSS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PANDA,本文采用MGEX网测站BDS-2/BDS-3连续一周的观测数据,通过仿实时处理BDS-3精密轨道与钟差产品进行BDS-3卫星实时精密轨道产品重叠弧段评估,实时轨道径向精度优于10 cm,实时钟差STD优于0.3 ns。在此基础上验证分析了BDS-2、BDS-3及BDS-2+BDS-3融合的实时静态PPP与实时动态PPP定位。试验结果表明:BDS-3静态PPP定位精度水平优于2 cm,高程优于4 cm;BDS-2+BDS-3联合实时动态PPP收敛时间相较BDS-2分别提升了约38.2%、75.0%、49.7%;收敛后E方向精度优于3 cm,N方向精度优于2 cm,平均提升了38.2%,高程方向精度优于6 cm,平均提升了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实时精密定轨 实时精密单点定位 精度分析 收敛分析
下载PDF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被引量:36
13
作者 彭小珊 毕燕 兰瑛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93-100,共8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研学旅行以"教育+旅游"模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论文选取南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宁市研学旅行资源及中学开展研学旅行现状调查及分析,以《研学旅行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研学旅行以"教育+旅游"模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论文选取南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宁市研学旅行资源及中学开展研学旅行现状调查及分析,以《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为依据,探讨南宁市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设计,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以期为中小学实施研学旅行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产品开发 南宁市
下载PDF
北部湾入海河流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入海通量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劳齐斌 刘国强 +3 位作者 申友利 粟启仲 高劲松 陈法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3-100,共8页
于2018年2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对南流江、大风江、钦江、茅岭江和防城江等北部湾主要的入海河流开展调查,分析这些河流各形态营养盐的浓度特征及入海通量。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营养盐浓度差异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枯水期防城江、茅岭... 于2018年2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对南流江、大风江、钦江、茅岭江和防城江等北部湾主要的入海河流开展调查,分析这些河流各形态营养盐的浓度特征及入海通量。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营养盐浓度差异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枯水期防城江、茅岭江和钦江的营养盐浓度较丰水期高,而丰水期大风江和南流江的营养盐浓度高于枯水期,表明丰水期大风江和南流江污染较为严重。丰水期,NO3^-是溶解态无机氮的主要成分,但枯水期防城江和大风江NH4^+比例升高。根据径流量资料和河流营养盐浓度,估算出2018年北部湾入海河流的氮和磷的入海通量分别为1014607 t和47929 t,其中溶解态无机氮占总氮的77%,PO34^-占总磷的40%。丰水期,南流江营养盐入海通量总体较高,其次是大风江,防城江、茅岭江和钦江的营养盐入海通量相对较小。枯水期,受区域污染影响,不同河流营养盐的入海通量变化较大。与历史对比,北部湾河流的营养盐入海通量显著升高,表明河流营养盐输入的升高可能是北部湾近海水体富营养化加重的重要因素。北部湾河流不同时期氮和磷输入量的差异,可能会对北部湾近岸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入海通量 河流 北部湾
下载PDF
长期人为干扰对桂西北喀斯特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裴广廷 孙建飞 +1 位作者 贺同鑫 胡宝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4,共11页
人为干扰是喀斯特草地正向演替的主要障碍因素,从土壤微生物角度探讨草地对干扰的响应可为喀斯特生态恢复与科学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站长期干扰监测样地,通过高通量测序测定3个干扰模式(火烧、刈... 人为干扰是喀斯特草地正向演替的主要障碍因素,从土壤微生物角度探讨草地对干扰的响应可为喀斯特生态恢复与科学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站长期干扰监测样地,通过高通量测序测定3个干扰模式(火烧、刈割、刈割除根)和1个对照(封育)处理的土壤细菌、真菌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分析它们与环境因子(坡位、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揭示人为干扰对桂西北喀斯特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1)对于α多样性,在中坡和下坡,火烧均显著降低了真菌Chao1指数,刈割均显著降低了细菌的香农指数和谱系多样性指数;刈割除根在中、下坡分别显著降低了真菌Chao1指数和细菌香农指数。2)对于群落结构,火烧、刈割和刈割除根在中、下坡均显著降低了酸杆菌门细菌相对丰度,火烧在下坡使子囊菌门真菌相对丰度从74.49%显著降低至34.72%。3)冗余分析显示,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解释细菌和真菌α多样性变化的29.8%和26.8%以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31.7%;细根生物量解释细菌α多样性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13.9%和10.3%。可见,长期人为干扰对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并显著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程度因干扰方式、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且受坡位调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细根生物量的减少是人为干扰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α多样性及子囊菌的减少将不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酸杆菌的减少将不利于土壤有机质降解和铁循环。因此,长期火烧、刈割等人为干扰将导致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发生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火烧 刈割 除根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喀斯特植被生态学研究态势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俊丽 张忠华 +3 位作者 胡刚 付瑞玉 周元慧 陶旺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3-1124,共12页
喀斯特植被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的重要维持者。国内外学者较早关注喀斯特植被的结构、功能和管理等方面研究并发表了诸多成果,但对该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趋势和热点等却鲜有评论。利用1990-2017年Web of Science(WoS)和CNK... 喀斯特植被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的重要维持者。国内外学者较早关注喀斯特植被的结构、功能和管理等方面研究并发表了诸多成果,但对该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趋势和热点等却鲜有评论。利用1990-2017年Web of Science(WoS)和CNKI数据库中喀斯特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相关文献信息,运用文献计量统计和可视化方法对年度发文量、引用频次、作者、国家、机构、期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解析了28年间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态势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1990-2017年间WoS和CNKI数据库中分别收录了该领域文献457篇和1256篇,28年间发文量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且在2006年后步入快速发展期。WoS中的文献涉及全球60个国家,我国的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50.33%,遥居全球榜首,其次是美国和斯洛文尼亚等国。此外,发文量前10的作者均来自我国,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也多来自我国,这充分表明我国学者在喀斯特植被生态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活跃,是全球该领域前沿动向和发展趋势的引领者。期刊分析结果表明,《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和《生态学报》分别是该领域外文和中文文献的主要期刊载体。喀斯特、植被和石漠化等为文献高频度关键词,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的植被恢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核心内容。为促进喀斯特植被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建议国内外学者以及机构间加强合作,建立全球的喀斯特植被监测网络,长期观测并对比分析不同区域或类型喀斯特植被的动态过程和生态功能演变机理。此外,运用大数据、遥感、野外控制实验、数学模型和系统发育等方法构建适用于喀斯特生境的植被格局、过程与动态的生态理论、假说或模型,进一步揭示变化环境下喀斯特植物群落的构建过程、植物多样性的多尺度格局、退化植被的适应性修复等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植被生态学 文献计量分析 研究态势
下载PDF
新时代“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发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周国华 龙花楼 +8 位作者 林万龙 乔家君 谭华云 杨开忠 岳文泽 郧文聚 黄贤金 陆汉文 李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19-1940,共22页
“三农”是百年党建与中国城乡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为推进新时代的“三农”问题破解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邀请“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10位专家开展访谈。访谈主要从历史过程与制度情境、城乡系统与跨尺度空间、政策理论—... “三农”是百年党建与中国城乡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为推进新时代的“三农”问题破解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邀请“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10位专家开展访谈。访谈主要从历史过程与制度情境、城乡系统与跨尺度空间、政策理论—技术方法—实践路径相融合等三大视角,围绕“三农”战略阶段与制度变迁、“三农”问题的本质与新“三农”问题破解、乡村振兴机制与乡建实践等三条主线展开。主要结论有:(1)时空过程和制度语境下的“三农”问题本质、关键领域与体制机制创新。“三农”发展的规律认知与政策调控需要放在全球时空尺度与城乡地域系统中综合把握。“三农”问题是城乡地域系统整体框架下乡村地域系统功能提升的优化决策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人地业”的不协调发展。新时代的“三农”发展体制和工作机制,需在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生计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等关键领域,抓好两个“底线”、做好两个“衔接”、促进两个“融合”。(2)城乡系统互动与人民共同富裕要求下的乡村振兴理论与“三生”空间规划。中国“三农”问题的研究与破解,根植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与区位理论、部门经济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理论、社会功能理论与社会冲突理论的多学科沃土。在“三农”问题研究实践中也发展出了土地利用转型理论、乡村重构理论、乡村发展多体多极理论、界面理论、乡村吸引力以及乡村可持续性等理论。从区域发展理论和宏观战略政策来看,城乡融合发展与人民共同富裕,是区域均衡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果表征与应有之义。“让乡村生活具有吸引力”的民间表达与“2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 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吸引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建设
原文传递
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以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1
18
作者 谭华云 许春晓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53,共14页
舒适移民驱动的乡村社会空间变迁的过程,是乡村绅士化的一种衍生类型——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文章基于对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的田野调查,构建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指标体系,采用ArcGIS核密度估计和热点分析方法,解析舒适移民型乡村绅... 舒适移民驱动的乡村社会空间变迁的过程,是乡村绅士化的一种衍生类型——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文章基于对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的田野调查,构建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指标体系,采用ArcGIS核密度估计和热点分析方法,解析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巴马盘阳河流域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地理空间分异,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上密下疏"的核密度特征和"上热下冷中多元"的冷热点集聚特征。(2)乡村舒适性资源环境、微区位条件、舒适移民需求、舒适移民资本、乡村社区参与、商业资本运作与地方政府治理等因素,影响舒适移民聚居生活空间分布、舒适移民聚居空间发展历程、舒适移民社区类型分化以及绅士化发展路径分异,共塑巴马盘阳河流域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空间格局。提出以"兼顾东道主社区生计发展和舒适移民美好生活空间建设""核心带动边缘、热点带动冷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筹协调多类绅士化和谐发展,培育"共享共建、共生共荣"的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发展格局。以此丰富和深化乡村绅士化类型体系和微观地域乡村绅士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 乡村绅士化 舒适移民 空间格局 形成机制 巴马盘阳河流域
下载PDF
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及其耦合协调时空分异——以广西为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中秋 劳燕玲 +2 位作者 何彩珍 韦金洪 胡宝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7-331,共15页
为分析广西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及其相互间的耦合情况,以系统论为核心指导,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土地利用规划分区两个维度,推演土地利用多功能机理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 为分析广西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及其相互间的耦合情况,以系统论为核心指导,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土地利用规划分区两个维度,推演土地利用多功能机理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广西及其各市2008—2017年土地利用各功能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7年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由0.270 9上升到0.781 2,各功能均得到了长足发展与进步。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综合水平的排名为文化性功能>经济性功能>社会性功能>生态性功能,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性功能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的演变过程,在14个地级市中,以桂林、柳州和南宁为最优。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总体呈向好发展态势,各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性、经济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功能的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区内土地利用各功能间尚未形成稳定、高效的协调发展机制。为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广西应以桂林、柳州和南宁为核心节点,以点带面,走以文化性功能为引领、以生态性功能提升为关键、统筹社会性和经济性功能的协调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功能机制 耦合协调度 广西 熵值法 模糊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广西西江流域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谢贤胜 王升 +1 位作者 闫妍 胡宝清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25,83,共8页
综合运用克里金插值法、Morlet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广西西江流域1970年~2019年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域气温在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递减;降水由东北向西南递减,1500 mm等降水量线南北... 综合运用克里金插值法、Morlet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广西西江流域1970年~2019年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域气温在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递减;降水由东北向西南递减,1500 mm等降水量线南北来回推移;气温变暖明显,总体趋势呈现"V"状,先下降后回升;降水呈丰-欠-丰-欠-丰交替演变规律。流域气温主周期为12 a,次周期为4 a。降水的主周期为18 a,次周期为14 a和2 a;全流域气温和降水分别在1997年、2004年发生突变,其中中部气温突变时间有所提前,西部降水突变时间相对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变化趋势 突变分析 MANN-KENDALL检验 西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