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新生儿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群 彭华保 +2 位作者 欧阳燕峰 贺晓旭 肖志兵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4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CIS)分值的相关性,阐明血浆NT-proBNP水平对判断新生儿危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CIS)分值的相关性,阐明血浆NT-proBNP水平对判断新生儿危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体质量>2500 g、37周≤胎龄<42周、出生后24 h内入院的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NCIS分值分为极危重组(n=43)、危重组(n=65);非危重组(n=71)为同期入住普通新生儿科的足月新生儿;极危重组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n=33)和死亡组(n=10)。所有患儿均于入院第1天采用NCIS进行评分并行血浆NT-proBNP检测。比较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NCIS分值的相关性。结果入院第1天,极危重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危重组(P<0.05),危重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非危重组(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NCIS分值呈负相关(r=-0.900,P<0.001);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入院第1天血浆NT-proBNP水平预测极危重新生儿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7,最佳临界值为26824 pg/mL时,灵敏度为88%,特异性为97%。结论血浆NT-proBNP与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病情越重,NT-proBNP水平越高,NT-proBNP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氨基末端 脑钠肽前体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谭宁 彭华保 +1 位作者 朱文军 吴州丽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4期34-36,共3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和影响因素,为VAP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治疗的256例机械通气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AP发病率为39.84%。单因素分析显... 目的该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和影响因素,为VAP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治疗的256例机械通气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AP发病率为39.84%。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低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次数、再气管插管、头部位置、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等因素与VAP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次数、再气管插管为VAP影响因素(P<0.05),头部位置、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为VAP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VAP影响因素众多,是患者本身疾病状态与外部医疗环境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减少VAP发生的最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病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邓黎静 彭华保 龚晓琴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7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早期气管内滴入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早期气管内滴入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Ⅲ~Ⅳ级RDS早产儿,根据家属是否同意使用布地奈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布地奈德联合PS,对照组单独使用PS.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主要并发症、BPD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共纳入18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BPD发生率分别为55.6%和6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中-重度BP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7%比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肺出血、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PS早期气管内滴入治疗重症RDS未减少BPD的发生,但有助于降低BPD的严重程度,未增加治疗期间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剂 布地奈德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芬 彭华保 +2 位作者 朱文军 龚晓琴 李莉莉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nBiPAP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分析两组早产儿...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nBiPAP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分析两组早产儿呼吸暂停缓解率、治疗失败后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果共纳入80例呼吸暂停早产儿,观察者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缓解率高于对照组(55.0%比32.5%),治疗失败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12.5%比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4度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PAP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安全,且效果优于nC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暂停 正压呼吸 双水平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血N端脑钠肽前体在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龚晓琴 彭华保 +2 位作者 曾群 侯彰华 邝晓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 年10 月-2014 年9 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28 - 32 周、出生体质量 〈 1 500 g 的早产儿107例,分别于生后第4... 目的 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 年10 月-2014 年9 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28 - 32 周、出生体质量 〈 1 500 g 的早产儿107例,分别于生后第4、7 天检测NT-proBNP,采血后30 min 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生后第4 天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PDA组(39 例)与对照组(68 例);PDA组根据有无超声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及临床表现分为症状性PDA(sPDA组,20例)和无症状性PDA(asPDA组,19 例);sPDA组再根据是否服用布洛芬分为治疗组(13 例)与非治疗组(7 例).结果 生后第4 天,sPDA组患儿血浆NT-proBNP 水平高于asPDA组,asPDA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后第7 天,sPDA组患儿血浆NT-proBNP 水平高于asPD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sPDA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生后第7 天血浆NT-proBNP 水平较第4 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治疗组生后第7 天与第4 天血浆NT-proBNP 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DA 患儿生后第4 天血浆NT-proBNP水平与动脉导管(DA)直径、左心房/ 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LA/AO)及DA直径与左肺动脉内径比值(TDD/LPA)呈正相关(r = 0.498 - 0.670,P均 〈 0.05).生后第4 天血浆NT-proBNP 水平预测sPD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 (95%CI :0.938 - 1.000),NT-proBNP水平在13 964 pg/mL时,诊断sPDA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5.4%.结论 sPDA早产儿血浆NT-proBNP 水平明显增高,治疗后下降.第4 天血浆NT-proBNP 是预测sPDA的敏感指标,动态监测血浆NT-proBNP 水平变化对指导早产儿PDA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N端脑钠肽前体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早产儿
下载PDF
危重早产儿检验性失血与贫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9
6
作者 龚晓琴 彭华保 +2 位作者 文果 朱文军 刘海峰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 探讨危重早产儿检验性失血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危重早产儿,统计住院期间失血及贫血情况,比较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比例及首次贫血时间.将住院前4周分贫... 目的 探讨危重早产儿检验性失血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危重早产儿,统计住院期间失血及贫血情况,比较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比例及首次贫血时间.将住院前4周分贫血组与无贫血组,排除输血因素,对两组每周的血红蛋白差值(ΔHb)与其检验性失血量进行相关性评估,并对早产儿贫血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分析246例,其中贫血188例,贫血比例76.4%(188/246),贫血均发生在住院前4周内,以前2周为著,占88.3%(166/188).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发生时间越早,贫血比例越高.住院前2周内检验性失血量与ΔHb关系密切,呈显著正相关,第3、4周检验性失血与贫血无明显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前2周失血量、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初始Hb值与贫血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及前2周累积采血量≥7.5 ml/kg是危重早产儿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前2周采血量>15 ml/kg致贫血的危险性是采血量7.5 ~ 15 ml/kg的2.10倍.结论 检验性失血与危重早产儿贫血密切相关,前2周累积采血量≥7.5 ml/kg是引发危重早产儿贫血的危险因素,采血量越多,贫血几率越大,贫血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贫血 新生儿 失血 诊断性 重症监护病房
原文传递
246例危重早产儿检验性失血特点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文果 彭华保 +2 位作者 侯彰华 欧永辉 周丽芳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 分析危重早产儿检验性失血特点,寻求减少检验性失血的可行方案.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46例危重早产儿住院期间检验性失血情况及入院后前4周不同时期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儿检验性失血特... 目的 分析危重早产儿检验性失血特点,寻求减少检验性失血的可行方案.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46例危重早产儿住院期间检验性失血情况及入院后前4周不同时期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儿检验性失血特征进行分析;并将所有采血项目分类,分析检验性失血的应用分布;应用公式B=5(∑s+0.1)运算出理论需血量,根据实际采血量分析入院后前2周日人均多抽量的时间和人群特征及多抽量的显著项目.结果 每例患儿总检验性失血量中位数为25.57 ml(7.10~ 119.20) ml;失血量集中在入院后前4周,随时间呈递减趋势;前2周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日人均失血量越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性失血的应用分布主要为生化测定(31.49%)、血气分析(19.03%)、免疫测定(12.69%)、血培养(12.63%)、血液学(12.28%);总实际失血量约为总理论需血量的2倍,前者中位数25.57 ml为后者3.26ml的.8倍;第1周日人均多抽量高于第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生化测定、其他、血气分析构成多抽量最显著的采血项目,多抽比例依次为76%、64%、45%、41%.结论 危重早产儿检验性失血现状严峻,采血浪费现象严重;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日人均失血量及多抽量越显著;生化测定及血气分析构成检验性失血的主要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产儿贫血 检验性失血 多抽量
原文传递
新生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曾群 彭华保 +3 位作者 龚晓琴 侯彰华 黄芳 邝晓敏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将入住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根据置管部位分PICC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UVC组(脐静脉置管),对C...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将入住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根据置管部位分PICC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UVC组(脐静脉置管),对CRBSI的发生率、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RBSI发生率为6.1/1000导管日,其中PICC组为5.3/1000导管日,UVC组为11.8/1000导管日。检出病原菌35株(真菌22株、G-菌8株、G+菌5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17株(48.57%),G-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共5株(14.29%),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3株(8.57%)。真菌对两性霉素、氟康唑等敏感性高;G-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喹诺酮类敏感性高,对氨苄西林及头孢菌素类普遍耐药;G+菌对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和头孢菌素普遍耐药。结论本院NICU CRBSI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见,对氟康唑敏感性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其耐药现象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脐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