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干预模式对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112例食管癌患者,均来自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指导干预,试验组在常...目的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干预模式对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112例食管癌患者,均来自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指导干预,试验组在常规组干预基础上联合皮格马利翁效应干预模式,两组患者均自入院干预至术后两周。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锻炼指标和坚持率,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每次锻炼时间、锻炼坚持率明显较常规组高,每分钟呼吸次数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吸呼出的气量容积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百分比(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93%)较常规组(23.2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0.039)。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94.64%)较常规组(78.5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8,P=0.025)。结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干预模式对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水平,且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干预模式对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112例食管癌患者,均来自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指导干预,试验组在常规组干预基础上联合皮格马利翁效应干预模式,两组患者均自入院干预至术后两周。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锻炼指标和坚持率,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每次锻炼时间、锻炼坚持率明显较常规组高,每分钟呼吸次数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吸呼出的气量容积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百分比(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93%)较常规组(23.2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0.039)。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94.64%)较常规组(78.5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8,P=0.025)。结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干预模式对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水平,且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