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中P16、nm23-h1、P53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军 李汉贤 黄秋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16,nm23-h1和P53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91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P16,nm 23-h1和P53表达。结果:胃癌中P16,nm23-h1和P53表达阳性率分别33.0%(30/91),38.5%(35/91), 53.8%(4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16,nm23-h1和P53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91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P16,nm 23-h1和P53表达。结果:胃癌中P16,nm23-h1和P53表达阳性率分别33.0%(30/91),38.5%(35/91), 53.8%(49/91)。p16,nm23-h 1和P53在胃癌中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不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不同组织学类型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它们与肿瘤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16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0.05),P16与nm23-h1表达呈正相关(P<0.05),P53与nm23-h1表达呈负相关(P<0.05)。生存曲线研究结果显示P16,nm23-h1和P53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结论:P16和nm23-h1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及P53高表达能客观反映胃癌组织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且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故检测三种指标可作为正确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 NM23-H1 P53 胃癌 预后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头面部和四肢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利平 P.C.Neligan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面部和四肢肿瘤切除术后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6年4月,收治头面部及四肢肿瘤切除术后造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共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6~72岁。头面部肿瘤9例...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面部和四肢肿瘤切除术后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6年4月,收治头面部及四肢肿瘤切除术后造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共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6~72岁。头面部肿瘤9例,其中头顶部基底细胞癌1例,面部鳞状细胞癌4例(包括肿瘤复发1例),腮腺癌4例;软组织缺损范围8cm×6cm^20cm×13cm,病程6~24个月。四肢肉瘤7例,其中上肢2例,下肢4例,小腿复发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0cm×7cm^21cm×12cm,病程2~18个月。结果16例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约2.5cm宽范围缺血坏死;14例创口期愈合;2例创口期愈合,其中1例经切除坏死组织,直接缝合后期愈合,另1例创口有3cm裂口,经换药后期愈合。术后随访1~18个月,肿瘤无复发,供受区外观良好,平整,无明显瘢痕及功能影响;受区修复效果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效果好,对供区损伤小,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头面和四肢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软组织肿瘤 修复
下载PDF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农村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被引量:9
3
作者 罗伍春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农村患者不遵医行为的主要原因,探讨提高遵医行为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及以上农村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1例患者存在不遵医行为,不遵医率为75.8%,其主要原... 目的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农村患者不遵医行为的主要原因,探讨提高遵医行为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及以上农村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1例患者存在不遵医行为,不遵医率为75.8%,其主要原因为抗凝治疗重要性认识不足、求医行为受条件限制、接受宣教不够、家属监督支持力度不够、不良生活习惯。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农村患者不遵医率较高,医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原因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 遵医行为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三种缝合材料对兔气管吻合口愈合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贺大璞 莫靓 +1 位作者 游咏 王元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0期8034-8037,共4页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观察临床常用的3种缝合材料对气管端端吻合术后组织反应、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0在南华大学动物实验部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选用丝线、涤纶线、人工合成吸收缝线进行气管切开后端...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观察临床常用的3种缝合材料对气管端端吻合术后组织反应、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0在南华大学动物实验部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选用丝线、涤纶线、人工合成吸收缝线进行气管切开后端端吻合。于术后1,2,4周分别取吻合口处气管,计算出吻合口内径占术前气管内径的百分率,反映气管的通畅程度;组织切片病理学观察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面积比。结果:①肉眼观察显示:术后1,2周3组吻合口愈合没有显著差别,术后4周丝线组、涤纶线组均有缝线残留形成肉芽肿,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缝线基本吸收。②吻合口内径通畅率:术后1周、2周3组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4周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高于其他2组(P<0.05)。③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术后1,2周3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4周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低于其他2组(P<0.05)。④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面积比:术后1,2周3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4周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兔气管切开后行端端吻合术,采用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织相容性好,炎症反应低,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吻合 缝合材料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应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创面 被引量:6
5
作者 徐志军 李利平 郑军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收治骶尾部压疮患者16例,均采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术。创面最小6.2 cm×4.0 cm,最大12.0 cm×14.0 cm。结果16例臀上动脉穿支岛状... 目的探讨应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收治骶尾部压疮患者16例,均采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术。创面最小6.2 cm×4.0 cm,最大12.0 cm×14.0 cm。结果16例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不显臃肿,无凹陷、感染、坏死,臀部外观均良好。结论臀上动脉穿支密集,血供丰富,解剖标志固定,变异少,营养皮肤及皮下组织范围大,故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治疗骶部难治性压疮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 压疮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手及腕部高压电烧伤后早期带蒂皮瓣修复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军 李利平 黄晓元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讨手、腕部高压电烧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32例手、腕部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手、腕部电烧伤创面经早期采用局部皮瓣与邻位或远位带... 目的 探讨手、腕部高压电烧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32例手、腕部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手、腕部电烧伤创面经早期采用局部皮瓣与邻位或远位带蒂皮瓣转移修复 ,均获痊愈。受伤部位外形恢复良好 ,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完全或基本正常。结论 手及腕部电烧伤早期皮瓣转移覆盖修复 ,疗效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烧伤 腕部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藻酸双酯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游咏 谢红炬 +2 位作者 杨期东 张岳峰 刘尊敬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5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polysaccharidesulfate,PSS)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方法经大鼠颈内动脉将一线栓插入右侧大脑中动脉1.5h后再灌注24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在再灌前30min或再灌后5h经腹...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polysaccharidesulfate,PSS)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方法经大鼠颈内动脉将一线栓插入右侧大脑中动脉1.5h后再灌注24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在再灌前30min或再灌后5h经腹腔给予不同剂量的藻酸双酯钠或赋形剂;用流式细胞术测量受损脑组织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及凋亡率,同时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藻酸双酯钠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较非治疗组明显减轻,相应的藻酸双酯钠治疗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受抑、细胞凋亡减少;不同时间点给药组间上述指标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藻酸双酯钠可以减轻脑组织神经元再灌注损伤和抑制神经元凋亡;抑制受损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是其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保护剂 藻酸双酯钠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病人TNF-α和TNFRⅠ、Ⅱ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利平 丁腊春 +6 位作者 段非交 张建军 万江 王汉群 郑军 刘明寿 谭善彰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1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血 TNF-α、 TNFRⅠ, TNFR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8例严重烧伤病人 ,分为死亡组、生存组、伴吸入性损伤组和并发脓毒症组,在入院立即和感染时期采用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 TNF-α、 TNFR...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血 TNF-α、 TNFRⅠ, TNFR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8例严重烧伤病人 ,分为死亡组、生存组、伴吸入性损伤组和并发脓毒症组,在入院立即和感染时期采用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 TNF-α、 TNFRⅠ、 TNFRⅡ水平。结果:烧伤急性期 TNFRⅠ水平和 TNFRⅡ水平达到最高值,且与 TBSA、 BI呈正相关,随后 TNFRⅠ、Ⅱ逐渐下降而 TNF-α仍升高,但与 TBSA、 BI无正相关关系。 TNFRⅠ、Ⅱ水平生存组显著低于死亡组、吸入性损伤组与非吸入性损伤组无统计学差异, TNF-α水平、生存组与死亡组、吸入性损伤组与非吸入性损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在烧伤感染期均并发感染或脓毒症 ,TNFRⅠ、Ⅱ峰值水平高于入院时测定水平,且与 TBSA、 BI呈正相关,死亡组明显高于生存组,并发脓毒症组 TNFRⅠ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脓毒症组。 TNF-α峰值水平与 TBSA、 BI呈正相关,死亡组 TNF-α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 TNF-α与 TNFRⅠ、 TNFRⅠ、Ⅱ呈正相关、 TNFRⅠ与 TNFRⅡ呈正相关。结论: TNFRⅠ、 TNFRⅡ水平在烧伤急性期和感染期均升高,烧伤病情越重水平越高,能反映烧伤严重程度和转归, TNF-α的测定对烧伤并发感染及其严重程度、预后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细胞因子 感染 死亡率
下载PDF
吉非罗齐对高脂饮食喂养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涂丽珍 吴洁 +5 位作者 韦兵 杜克炜 谷祥任 黄健 金海燕 丁翠芬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6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吉非罗齐对高脂饮食喂养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24只新西兰兔分成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吉非罗齐治疗+缺血再灌注组(GF+I/R组)和假手术组。测定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各组兔血浆CK、LDH、CRP和IL-6的变化,观... 目的探讨吉非罗齐对高脂饮食喂养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24只新西兰兔分成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吉非罗齐治疗+缺血再灌注组(GF+I/R组)和假手术组。测定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各组兔血浆CK、LDH、CRP和IL-6的变化,观察各组兔心肌梗死范围,并用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光镜观察心肌炎症细胞浸润。结果I/R组与GF+I/R组在缺血后及再灌注后血浆CK、LDH、CRP、IL-6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I/R组CK、LDH、CRP、IL-6值明显高于GF+I/R组(P<0.01)。GF+I/R组较I/R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光镜及电镜观察可见吉非罗齐能明显减轻心肌病理损伤。结论吉非罗齐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罗齐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L-6 CRP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肝形成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洁 韦兵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肝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饮食12周)、高胆固醇组(高胆固醇饮食12周)及阿托伐他汀组(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在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饲料的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肝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饮食12周)、高胆固醇组(高胆固醇饮食12周)及阿托伐他汀组(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在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饲料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2.5 mg/kg,连续4周)。观察兔血脂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取肝脏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高胆固醇组兔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TNF-α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1);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最重(R=0.72),肝脏重量、贮脂细胞数量较正常组均增加(P<0.01);阿托伐他汀组血清TC、LDLC及TNF-α水平较高胆固醇组降低(P<0.05),肝脂变程度明显改善(R=0.53);肝脏重量、贮脂细胞数量低于高胆固醇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轻高胆固醇血症兔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这一作用可能与其降脂同时降低血清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胆固醇 肿瘤坏死因子-Α 肝脏
下载PDF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的临床应用6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贺更生 丁成明 +1 位作者 韩东 李翀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食管裂孔疝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总结手术操作技巧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1年2月本院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6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食管裂孔疝修补+Toupet胃底折叠术1例,疝修补+Nissen胃底折...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食管裂孔疝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总结手术操作技巧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1年2月本院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6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食管裂孔疝修补+Toupet胃底折叠术1例,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5例。结果 6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或开胸。手术时间150~185min,平均手术时间165min,术中失血10~50mL;术中术后均未发生食管穿孔、狭窄、腹腔出血、膈胸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具有疗效确定、创伤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此术式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食管裂孔疝 胃底折叠术
下载PDF
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头面四肢肿瘤切除术后的软组织缺损(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利平 Peter C.Neligan 姚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5027-5031,共5页
背景:传统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已非常广泛,新一代带穿支游离皮瓣移植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目的:观察头面部和四肢肿瘤切除术后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方法及其修复效果。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象... 背景:传统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已非常广泛,新一代带穿支游离皮瓣移植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目的:观察头面部和四肢肿瘤切除术后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方法及其修复效果。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象:选择2004-04/2006-04在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及多伦多大学多伦多总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6例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所有患者软组织缺损不能直接缝合导致肌腱、血管、神经、骨质外露。男13例,女3例,年龄26~72岁。因头面肿瘤切除后造成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修复9例,平均50岁;因四肢肿瘤切除术后造成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修复7例,平均为39岁,所有患者均对手术项目知情同意。方法: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医生分两组同时或先后进行手术。肿瘤切除由头颈外科或骨外科医生承担,肿瘤切除后由整形外科医生承担修复任务,整形外科医生先确定受区血管床,并游离,准备好受区血管。其中有2例游离出神经断端做神经修复。根据创口情形切取穿支皮瓣:于髂前上棘及髌骨前外上缘连线作为皮瓣的纵轴线,确定中点,并在中点区域设计所需要的皮瓣。皮瓣最大面积达28cm×15cm,在皮瓣范围内用超声多普勒仪确定主要穿支浅出点(即超声回音最强点)一二个。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在放大镜下逐步切开分离皮下组织与深筋膜。遇到主要穿支后,确保一二支主要穿支不受损伤;并沿着穿支血管追踪分离深筋膜、肌肉或肌间隔,及至所需要的血管蒂的长度和所需要的血管管径的大小。必要时保留股前外侧皮神经,本组修复皮神经两例。供瓣区创面直接闭合,放负压引流。在显微镜下用9-0尼龙线吻合血管,用10-0尼龙线吻合神经,间断缝合皮瓣与受区创缘,同时放负压引流于瓣下。头部创口缝线术后9~11d拆除,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穿支皮瓣 修复 软组织肿瘤缺损 皮瓣移植
下载PDF
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表皮干细胞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陶克奇 李利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76-1380,共5页
目的探索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表皮干细胞随微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规律,为表皮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42只,于背部制作1.5cm×1.5cm自体全层皮肤原位移植模型。按取材时间点随机分成7组(G1~G7组),每组6... 目的探索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表皮干细胞随微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规律,为表皮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42只,于背部制作1.5cm×1.5cm自体全层皮肤原位移植模型。按取材时间点随机分成7组(G1~G7组),每组6只,分别为术后第1、3、5、7、14、21和30天;各组术前取材作对照。在各时间点大体观察移植皮片情况;于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切取皮片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及整合素β1和基因物质p63阳性细胞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G5、G6组各有1只动物移植皮片周围感染,其他各组移植皮片均成活良好。G1~G4组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细胞逐渐增多,G5~G7组上皮化程度越来越高,纤维细胞含量越来越少。各组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率低于基因物质p63,但随观察时间延长变化规律相似。阳性细胞在移植皮片中的排列结构紊乱,分布到表皮各层,从G6组开始逐渐集中于表皮的基底层和毛囊隆突部,但在表皮的其他各层仍然有阳性细胞。G1组阳性细胞率开始逐渐减少,G2组达到最低,然后逐渐增加,G1~G3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4组接近术前(P>0.05);G6组达到最高峰后逐渐降低,G5~G7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干细胞在自体全层皮片移植成活过程中,数量逐渐减少后增加,至超过正常,后又逐渐减少;在分布上开始紊乱,几乎分布表皮各层,后又趋向正常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皮肤移植 整合素Β1 基因物质p63 大鼠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白斑基因表达谱中重要致病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德保 张国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5-237,240,共4页
目的:筛选口腔黏膜白斑中重要致病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提取白斑黏膜组织的总RNA,合成单标Cy3荧光标记的cRNA,然后与含有41000个基因/ESTs序列的Agilent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以Ratio≥2和Ratio≤0.5为阈... 目的:筛选口腔黏膜白斑中重要致病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提取白斑黏膜组织的总RNA,合成单标Cy3荧光标记的cRNA,然后与含有41000个基因/ESTs序列的Agilent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以Ratio≥2和Ratio≤0.5为阈值来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分类和pathway通路分析;用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41000个基因/ESTs序列中,共筛选到892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23条,下调基因269条。GO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代谢、细胞结构等12类功能基因;pathway通路分析共得到7条有显著性改变的通路,在667条已知差异表达基因中,有9条基因在以上7条通路上发生富集。对上调基因Cyp2b13和下调基因Tyms行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结论: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主要由Cyp2b13、Tyms、Casp3、Cc15、CXCL12、Cc124、Dhfr、Apoe、Alb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Caspase-3激活通路、趋化因子受体粘附活性通路、E2F转录因子对DNA复制调节通路、G1/S期过渡相关调控通路、脂蛋白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细胞色素P450代谢通路的改变,最终导致白斑的发生,因此通过对以上9条基因的靶向调控进而变所涉及的7条通路将成为预防口腔白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白斑 全基因表达谱 GO分析 pathway通路分析
下载PDF
保留瘢痕边缘法治疗瘢痕疙瘩1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段非交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年第2期186-186,188,共2页
关键词 保留瘢痕边缘法 治疗 瘢痕疙瘩
下载PDF
5-氮杂胞苷对Eca109细胞增殖及RUNX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龙超众 贺大璞 +2 位作者 王元星 韦兵 冯耀光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制剂5-氮杂胞苷(5-azaC)干预对Eca109细胞增殖及其抑癌基因RUNX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来观察5-azaC对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采用10μmol/L、20μmol/L和50μmol/L3种不同浓度的5-azaC处理Eca109细胞株,采用MS...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制剂5-氮杂胞苷(5-azaC)干预对Eca109细胞增殖及其抑癌基因RUNX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来观察5-azaC对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采用10μmol/L、20μmol/L和50μmol/L3种不同浓度的5-azaC处理Eca109细胞株,采用MSP检测干预前后RUNX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干预前后RUNX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Eca109细胞RUNX3基因启动子区处于异常的高甲基化状态,经5-azaC处理后,高甲基化的RUNX3基因启动子部分去甲基化;处理前启动子高甲基化的RUNX3基因其mRNA或蛋白均不表达,去甲基化处理后能重新激活该基因表达,经3种不同浓度5-azaC处理后,Eca109细胞生长减慢。结论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是食管癌Eca-109细胞RUNX3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5-azaC能逆转RUNX3基因甲基化状态,从而调控RUNX3基因表达并抑制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109 RUNX3基因 5-氮杂胞苷 去甲基化
下载PDF
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表皮干细胞的变化规律(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克奇 李利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4847-4851,共5页
背景:表皮干细胞的研究有相当的成绩,但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表皮干细胞数量及在皮肤各层中的分布动态变化规律尚需探讨。目的:观察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表皮干细胞随其所处微环境的改变及其变化规律。设计:对比观察的前瞻性动物实... 背景:表皮干细胞的研究有相当的成绩,但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表皮干细胞数量及在皮肤各层中的分布动态变化规律尚需探讨。目的:观察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表皮干细胞随其所处微环境的改变及其变化规律。设计:对比观察的前瞻性动物实验。单位: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材料:选用南华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Wistar大鼠42只,2~3月龄,清洁级,雌雄不拘,体质量200~250g。饲养1周后按观察时间随机分为7组,术后24h组,3d组,5d组,7d组,14d组,21d组和30 d组,每组6只。抗体:一抗:兔抗鼠整合素β1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小鼠抗大鼠p63单克隆抗体(santa cruz公司);二抗:山羊抗兔IgG(北京中杉生物公司),山羊抗小鼠IgG(北京中杉生物公司);S-P免疫组化试剂盒和DAB显色试剂盒(北京中杉生物公司)。方法:实验于2006-05在南华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①所有大鼠背部制作(1.5x1.5)cm2面积的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移植皮片的颜色改变,移植皮片下是否有积血、积液,皮片是否与创面粘合。②每只大鼠手术时切取少许皮片立即放入100g/L中性甲醛中固定并标记为空白对照组。③术后24h组,3d组,5d组,7d组,14d组动物分别在相应时间拆开移植皮片固定包,在各创面中央切取皮肤组织固定并标记;术后21d组和30d组术后14d拆包,继续喂养至术后21d和30d在移植皮片中央切取皮肤组织。④制作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切片。主要观察指标:①切片中炎症细胞的数量、上皮化程度、纤维细胞的含量。②整合素β1和基因物质p63阳性细胞率。结果:纳入Wistar大鼠4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创面大体观察:术后一二天颜色苍白、水肿;术后3d皮片颜色未见有明显的好转,但皮片与创面贴附较紧密;术后7d皮片颜色明显好转,表皮颜色接近正常,皮片与创面粘连紧密,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皮肤移植 Β1整合素 基因物质p63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3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莫靓 游咏 +1 位作者 贺大璞 冯耀光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持续心电监护,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及预后。结果31例患者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经相应积极治疗后2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持续心电监护,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及预后。结果31例患者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经相应积极治疗后29例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率93.55%)。结论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重视术前改善患者基本状况,术中积极保护心肌组织以及术后有效的监护与治疗,能减少心脏手术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吉非罗齐预治疗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韦兵 吴洁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5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吉非罗齐预治疗对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前12周予以高脂饲料(1%胆固醇、7.5... 目的探讨吉非罗齐预治疗对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前12周予以高脂饲料(1%胆固醇、7.5%蛋黄粉和8%猪油)饲养;吉非罗齐组:缺血再灌注前高脂饮食饲养8周,在继续饲以高脂饲料的基础上给予吉非罗齐(200 mg/kg.d)口服4周;假手术组:高脂饲料饲养12周后,仅在左前降支下穿线,并不结扎。观察各组不同实验阶段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吉非罗齐组心肌缺血及再灌注后血浆TNF-α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1);吉非罗齐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及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小于I/R组。结论吉非罗齐预治疗可减轻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再灌注损伤 吉非罗齐 心肌保护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应用多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头皮瘢痕(附5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腊春 郑军 +1 位作者 张建军 徐文胜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4期609-609,611,共2页
目的探讨头皮瘢痕造成发区缺损的有效修复方法及优于传统手术或植发等方法。方法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同时应用多个扩张器,将头皮瘢痕附近正常头皮进行扩张,扩张结束后,采用严密设计的手术切口,切除头皮疤痕利用扩张后的发区头皮修... 目的探讨头皮瘢痕造成发区缺损的有效修复方法及优于传统手术或植发等方法。方法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同时应用多个扩张器,将头皮瘢痕附近正常头皮进行扩张,扩张结束后,采用严密设计的手术切口,切除头皮疤痕利用扩张后的发区头皮修复创面。结果经随访5月~1年,治疗5例外观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该手术方法简便,损伤少,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瘢痕 扩张器 发区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