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蒋庄煤矿太原组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分区分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尹会永 Liliana Lefticariu +4 位作者 魏久传 谢道雷 肖乐乐 张伟杰 佟文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9-154,共6页
华北地区越来越多的煤矿将要开采太原组下部煤层,基底奥灰突水危险性随之增加。为合理评价滕州矿区蒋庄煤矿162、163采区太原组16煤底板奥陶突水危险性,在分析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基于GIS的AHP型"脆弱性指数法&quo... 华北地区越来越多的煤矿将要开采太原组下部煤层,基底奥灰突水危险性随之增加。为合理评价滕州矿区蒋庄煤矿162、163采区太原组16煤底板奥陶突水危险性,在分析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基于GIS的AHP型"脆弱性指数法",选取奥灰(富水性与水压力)、断裂构造(密度、断层交点和端点的分布、断层规模指数)和有效隔水层厚度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应用本模型对研究区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分级,分为安全、较安全、较危险和危险四个等级,对每个等级的分布进行了分区。经验证,预测效果符合实际,并与"突水系数法"预测结果相比,更详细、具体。分区分级结果有助于指导矿井16煤开采防治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底板突水 脆弱性指数 分区分级
下载PDF
疏水降压技术体系在潘西煤矿奥灰水害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尹会永 魏久传 +3 位作者 Liliana Lefticariu 郭建斌 李子林 赵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7-40,64,共5页
潘西煤矿19#煤层奥灰含水层为半封闭型、有限补给边界的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具备疏水降压的大环境;矿井涌水量与奥灰水位降深数据表明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获得了定量关系表达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矿井疏水降压技术体系,包括探查边... 潘西煤矿19#煤层奥灰含水层为半封闭型、有限补给边界的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具备疏水降压的大环境;矿井涌水量与奥灰水位降深数据表明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获得了定量关系表达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矿井疏水降压技术体系,包括探查边界导水性和井下工作面富水性、健全矿井水文观测系统、井下疏放水、加强矿压及突水征兆观测、增强排水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奥灰承压含水层 疏水降压 突水防治 带压开采 安全开采
下载PDF
滕州矿区滨湖煤矿16煤开采突水特征分析及防治途径 被引量:6
3
作者 尹会永 武强 +4 位作者 Liliana Lefticariu 魏久传 谢道雷 张伟杰 孙家利 《中国煤炭地质》 2015年第6期45-49 58,58,共6页
根据滨湖煤矿16煤开采以来发生的突水案例,总结分析了突水类型、规律及其原因,提出了不同水害的防治技术途径。研究表明:16煤开采以来发生的6次突水,包括1次掘进突水和5次工作面开采突水。突水水源为:顶板十下灰水、上部采空区积水、底... 根据滨湖煤矿16煤开采以来发生的突水案例,总结分析了突水类型、规律及其原因,提出了不同水害的防治技术途径。研究表明:16煤开采以来发生的6次突水,包括1次掘进突水和5次工作面开采突水。突水水源为:顶板十下灰水、上部采空区积水、底板薄层灰岩水和基底奥灰水;突水通道主要为采动裂隙,构造裂隙及潜在的陷落柱。对6次突水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不同水害类型的主要防治技术途径,主要为:疏干十下灰,探放12下煤采空区积水,疏降十四灰以及探防陷落柱突水,疏降奥灰水压并结合改革采煤方法、人工强制放顶、留设断层煤柱、注浆加固断层裂隙密集区以及完善排水系统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煤开采 工作面突水 突水类型 突水水源 突水通道 防治技术
下载PDF
下组煤露头区导水裂缝带高度综合确定 被引量:5
4
作者 尹会永 魏久传 +3 位作者 Liliana Lefticariu 谢道雷 吴复柱 高树林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92,100,共5页
为了合理留设煤层露头区第四系防水煤柱,采前进行导水裂缝带高度预计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以滕州矿区新安煤业公司太原组下部16煤露头区以往勘探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三下规程”、裂采比计算方法、函数公式和数值模拟4种方法,对1... 为了合理留设煤层露头区第四系防水煤柱,采前进行导水裂缝带高度预计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以滕州矿区新安煤业公司太原组下部16煤露头区以往勘探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三下规程”、裂采比计算方法、函数公式和数值模拟4种方法,对16煤露头区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进行了预计,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多种方法可互相弥补、验证,克服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结果显示,16煤厚度取值1.05~1.37 m时,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为25.5~29.3 m。计算结果为留设第四系防水煤柱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矿井防治顶板水提供了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头区 导水裂缝带 防水煤柱
下载PDF
中国大陆大型盆地的岩石圈结构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孟奎 宋晓东 +1 位作者 李江涛 鲍学伟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362-3372,共11页
研究盆地内部的岩石圈结构,有助于了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与区域构造的耦合关系.表面波层析成像是研究地球内部速度结构和动力过程的重要手段.根据得到的东亚地区深度达300 km的S波速度结构模型,主要关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研究盆地内部的岩石圈结构,有助于了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与区域构造的耦合关系.表面波层析成像是研究地球内部速度结构和动力过程的重要手段.根据得到的东亚地区深度达300 km的S波速度结构模型,主要关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以及松辽盆地的深部速度结构.结果表明,东西部盆地岩石圈厚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岩石圈较厚(最大约200 km),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岩石圈较薄(最大约80 km),柴达木盆地则介于二者之间.盆地内部岩石圈厚度的横向差异,反映出岩石圈的不均一性及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变形.对于环青藏高原分布的盆地,区域构造挤压作用造成的山系软物质下溢,侵蚀了盆地岩石圈基底,造成盆山结合部岩石圈厚度的急剧变化,区域构造挤压可能在这些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鄂尔多斯盆地岩石圈厚度变化表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可能只发生在盆地的东部及以东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盆地 表面波层析成像 岩石圈速度结构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龙门山断裂带周缘重复地震识别及其在台网定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孟真 宋晓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6-177,共12页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时间跨度超过7年的连续波形资料,设定至少三个台站记录的垂直分量波形互相关系数大于0.8的地震对为一组重复地震,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龙门山断裂带周缘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2790次,构...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时间跨度超过7年的连续波形资料,设定至少三个台站记录的垂直分量波形互相关系数大于0.8的地震对为一组重复地震,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龙门山断裂带周缘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2790次,构成2907组重复地震。沿用Schaff和Richards的研究结果,假定'重复地震'间距很小(小于1 km),地震目录记录的重复地震对位置之差主要为地震台网的定位误差所致,基于此误差给出了龙门山断裂带周缘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估计:台网的水平定位精度较高,水平定位误差约为2.8 km(2倍标准差),且西南段台网的水平定位精度优于中北段;垂直定位精度较差,垂直定位误差约为10 km(2倍标准差),现有地震定位方法对震源深度的测定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波形互相关 台网定位精度 龙门山断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