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琼文 徐子恒 郭曼丽 《大医生》 2024年第1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效果,分析对其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68例CHF合并T2DM患者进行... 目的 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效果,分析对其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68例CHF合并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和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达格列净),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心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距离(6MW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LVEDD和LVESD水平均更低,LVEF和6MWD水平均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肾功能损伤、血管性水肿、低血压和泌尿道感染)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总发生率、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HF合并T2DM患者应用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使血糖水平降低、心功能改善、再入院率降低,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沙库巴曲缬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2型糖尿病 病死率 心功能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ICU规培医师教学中的效果
2
作者 林爱华 许可 +1 位作者 丁婷婷 倪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0期0009-0012,共4页
观察于重症医学科(ICU)规培医师教学中选择问题导向学习(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 研究者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本院56名ICU规培医师,随机划分对照组(常规教学法)与观察组(PBL教学法),观察其规培效果。结果 于临床护理技能评分、临床... 观察于重症医学科(ICU)规培医师教学中选择问题导向学习(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 研究者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本院56名ICU规培医师,随机划分对照组(常规教学法)与观察组(PBL教学法),观察其规培效果。结果 于临床护理技能评分、临床理论考试成绩、规培教学质量和满意度层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事件概率低(P<0.05)。结论 于ICU规培医师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法更具教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ICU 规培医师教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基于昼夜节律机制联合超早期肠内匀浆膳营养干预对ICU患者经口进食后胃肠道适应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3
作者 陆晓洁 司欢 +1 位作者 曹小祝 张雪凤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4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昼夜节律机制联合超早期肠内匀浆膳营养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经口进食后胃肠道适应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ICU 2020年9月—2022年4月收治的130例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作... 目的探讨基于昼夜节律机制联合超早期肠内匀浆膳营养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经口进食后胃肠道适应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ICU 2020年9月—2022年4月收治的130例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基于昼夜节律机制联合超早期肠内匀浆膳营养干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转变为经口进食的前3 d内腹胀、夜间饥饿的发生情况和促胃动力药应用情况及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经口进食前3 d内腹胀累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夜间饥饿累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促胃动力药累计服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昼夜节律机制联合超早期肠内匀浆膳营养干预对ICU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经口进食后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利于促进ICU肠内营养患者的饮食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患者 肠内营养 昼夜节律机制 延续护理 胃肠道症状
下载PDF
高低音频-运动刺激结合夜间噪声管理在ICU患者日常护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陆晓洁 司欢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911-915,共5页
目的探索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联合夜间噪声管理对ICU患者谵妄发生率、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宿迁医院所收治的烧伤患者110例为研究样本, 以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为分组依据,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索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联合夜间噪声管理对ICU患者谵妄发生率、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宿迁医院所收治的烧伤患者110例为研究样本, 以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为分组依据,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即每组患者样本数为5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并行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联合夜间噪声管理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情绪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重症监护室谵妄筛查量表(Intensive Care Delirium Screening Checklist, ICDSC)评分及谵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应用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联合夜间噪声管理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的谵妄发生率, 改善其情绪, 提升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 夜间噪声管理 谵妄 情绪 睡眠质量 ICU护理
原文传递
阶梯式言语康复联合抗阻运动规律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靳雨 陈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第19期3510-3515,共6页
目的:探究阶梯式言语康复联合抗阻运动规律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语言功能、协调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 目的:探究阶梯式言语康复联合抗阻运动规律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语言功能、协调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7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阶梯式言语康复联合抗阻运动规律康复训练,干预时间为12周,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语言功能改变,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嗓音障碍指数各维度和总评分、言语表达评分、言语清晰度评分、平衡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患者嗓音障碍指数各维度和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言语表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言语清晰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阶梯式言语康复联合抗阻运动规律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协调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阶梯式言语康复 抗阻运动 语言功能 平衡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基于超声的ICU患者肌肉衰减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蔡哲 吴燕平 +1 位作者 巩丹丹 倪逊 《现代医学》 2023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调查ICU患者肌肉衰减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ICU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ECHEⅡ)表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床边超声... 目的:调查ICU患者肌肉衰减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ICU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ECHEⅡ)表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床边超声测量患者股四头肌厚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CU患者肌肉衰减的影响因素。结果:ICU患者的平均股四头肌厚度为(22.78±6.33)mm。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0岁、被动运动、入住ICU时长、疾病诊断是患者股四头肌厚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于床边超声测量的ICU患者股四头肌厚度较薄,女性、年龄≥60岁、被动运动、入住ICU>7 d、疾病诊断为内科慢性病的ICU患者股四头肌厚度较薄。ICU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骨骼肌的动态评估,早期发现肌肉衰减,控制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患者 床边超声 股四头肌厚度 肌肉衰减
原文传递
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原则分析
7
作者 申斯源 丁婷婷 +2 位作者 许可 马晓伟 林爱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49-53,共5页
创伤性休克在ICU的病例中仍然占据相当高的比例。在中国,创伤导致的死亡人数比重为5.65%,占所有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之前就因为运送不及时、处理不当等原因贻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如果能... 创伤性休克在ICU的病例中仍然占据相当高的比例。在中国,创伤导致的死亡人数比重为5.65%,占所有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之前就因为运送不及时、处理不当等原因贻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如果能第一时间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将会大大提高。本文就创伤性休克的生理病理机制以及患者在现场、院前、院内的治疗三个方面论述创伤性休克的治疗进展,从而为广大患者的救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酸中毒 体液复苏
下载PDF
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联合穴位按揉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梁茜茜 陆晓洁 曹小祝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8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联合穴位按揉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联合穴位按揉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联合穴位按揉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下肢功能、足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实施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联合穴位按揉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下肢功能评分、足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更高(P<0.001)。结论将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联合穴位按揉干预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下肢功能和足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 穴位按揉 重型颅脑损伤
下载PDF
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吞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9
作者 曹小祝 王荣娟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1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究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获得性吞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180例为训练集,选择2021年4—12月本院ICU收治的老年机械通气患... 目的探究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获得性吞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180例为训练集,选择2021年4—12月本院ICU收治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45例为验证集,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训练集患者资料,统计并发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例数,根据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ROC曲线下面积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并在验证集应用模型,检验其实际预测能力。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训练集并发获得性吞咽障碍的患者18例,发生率为10.00%;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获得性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70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20分、插管次数≥2次、机械通气时间>3 d、气囊压迫、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头颈部放疗史(P<0.05);风险预测模型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2.016,P=0.156,拟合优度表现良好;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6,95%CI为0.674~0.791,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390,灵敏度为0.600,特异度为0.790;模型在验证集中的应用检验显示,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4.44%。结论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吞咽障碍的风险相对偏高,且其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基于回归分析预测法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能实现对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获得性吞咽障碍的风险进行准确预测,且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机械通气 老年人 获得性吞咽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ICCO指导创伤性休克患者复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林爱华 孙海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3-935,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伤等意外伤害导致的严重多发伤日益增多,其中50% ~ 70%并发创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是严重多发伤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休克原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非常复杂,常规监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伤等意外伤害导致的严重多发伤日益增多,其中50% ~ 70%并发创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是严重多发伤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休克原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非常复杂,常规监测很难反映其全貌.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量联合应用的技术,能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外肺水、平均动脉压及全心血容积等变化,目前它对于指导感染性休克救治研究较多、效果较好,可是PICCO对于指导创伤性休克救治的研究缺乏.因此,本科开展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在PICCO指导下进行休克救治的临床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PICCO 休克患者 临床研究 血流动力学变化 严重多发伤 血管外肺水 复苏
原文传递
远端缺血后处理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效果及其对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爱华 许可 +1 位作者 丁婷婷 陈向坤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02-705,709,共5页
目的观察远端缺血后处理(RIPC)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HS)患者在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的效果及体内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5月—2017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ICU病房收治的THS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远端缺血后处理(RIPC)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HS)患者在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的效果及体内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5月—2017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ICU病房收治的THS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IPC组(n=57)和对照组(n=57)。所有患者均在PICCO监测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选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等促炎因子和IL-10、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IL-4等抗炎因子进行分析。结果RIPC组患者晶体液、胶体液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 135.21±442.35)ml vs.(2 563.92±610.52)ml,t=4.293,P<0.001;(645.23±221.23)ml,vs.(783.76±98.83)ml,t=4.316,P<0.001]。T1时RIPC组患者LCR明显高于对照组(13.54%±2.88%vs.7.25%±3.14%,t=11.14.P<0.001)。2组患者MAP和GEDVI均明显升高(RIPC组:t=3.359、7.354,P<0.001;对照组:t=2.373、2.690,P<0.01),而RIPC组SVRI明显降低(t=8.601,P<0.001),对照组EVIWI明显升高(t=3.391,P<0.001);T1时RIPC组患者SVRI、GEDVI和EVLW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291、2.668、1.980,P<0.05);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明显低于对照组(t=6.227、14.856、16.506,P均<0.001),而抗炎因子(IL-10、TGF-β和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20.280、6.307、18.877,P均<0.001);相关性分析提示RIPC与△IL-1β和△IL-10明显相关(r=-0.633、r=0.661)。结论RIPC干预有助于提高TIS患者在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同时进一步改善TIS患者体内促炎—抗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缺血后处理 创伤失血性休克 促炎—抗炎平衡
下载PDF
320例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大伟 徐小尚 +1 位作者 陆纬 倪逊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9期92-95,共4页
目的调查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7年11月10年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20例急性中毒住院患者,对其性别、年龄、职业分布、中毒原因等进行统计及分析... 目的调查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7年11月10年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20例急性中毒住院患者,对其性别、年龄、职业分布、中毒原因等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急性中毒住院患者人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17年急性中毒病例数较2008年翻了两番,患者年龄为1~84岁,男女比例为1.06:1,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患者以农民为主(70.31%)。急性中毒最常见原因为自杀(254例,79.38%),其中因家庭矛盾自杀患者120例,占37.5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毒物以农药、酒精为主,其中农药占69.69%,农药中有机磷农药占55.00%,百草枯占3.13%,酒精中毒占10.94%。中毒月分布中全年出现两个高峰,2月和7月。结论该研究总结该院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有利于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策略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流行病学 特征
下载PDF
降钙素原用于结肠梗阻患者术后脓毒症早期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娟 郭敏慧 +2 位作者 张莉 丁宇 李文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4期3598-3599,共2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用于结肠梗阻患者术后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68例结肠梗阻术后患者,记录患者术后24 h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中性粒细胞比率(N)、血小板(PLT)及最高体温(T),术后...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用于结肠梗阻患者术后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68例结肠梗阻术后患者,记录患者术后24 h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中性粒细胞比率(N)、血小板(PLT)及最高体温(T),术后第7d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脓毒症组、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非感染性SIRS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各项临床指标差异。结果脓毒症组患者术后24 h的PCT显著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P<0.05),其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CRP、WBC、N和ESR(P<0.05)。结论降钙素原对肠梗阻患者术后脓毒症的发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其他的炎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降钙素原 结肠梗阻 脓毒症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患者左心室-动脉耦联与容量反应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倪逊 唐迎迎 吕建农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809-814,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左心室-动脉耦联(VAC)与容量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5—2019-05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共54例,VAC通过有效主动脉弹性指数(EaI)、左心室收缩末期弹性指数(EesI)和EaI/EesI进行评估。脓毒...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左心室-动脉耦联(VAC)与容量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5—2019-05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共54例,VAC通过有效主动脉弹性指数(EaI)、左心室收缩末期弹性指数(EesI)和EaI/EesI进行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在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下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增加超过10%为液体复苏成功,根据心脏指数(CI)增加是否超过10%分为容量反应组(VVr)和无反应性(VVur)组。记录两组患者VAC变异,用ΔEaI/EesI表示。结果:VVr组EaI(ΔEaI)、EaI/EesI(ΔEaI/Ees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ΔSVRI)的变化明显低于VVur组(P<0.05);ΔEaI/EesI≤0的患者心脏指数(ΔCI)、每搏量指数(ΔSVI)和EesI(ΔEesI)的变化显著升高;ΔEaI/EesI>0的患者ΔEaI和ΔSVRI明显降低(P<0.05)。ΔCI与ΔEaI(r=-0.47,P=0.003)、ΔEaI/EesI(r=-0.68,P<0.01)和ΔSVRI(r=-0.57,P<0.01)呈负相关;ΔEaI/EesI≤0组患者比ΔEaI/EesI>0组患者容量反应率更高(85.7%vs.30.0%;P=0.01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VAC变化与左心室容量反应性不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反应性 复苏 脓毒性休克 心室-动脉耦联
原文传递
PiCCO监测技术应用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指导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莉 林爱华 +2 位作者 许可 徐大伟 张海潮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7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便利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重症医学科124例感染性休克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PiCCO监测参数指导临床液体复苏治疗,63例)和对照组(CVP变化指导补液治疗,61例)。比较观察... 目的探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便利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重症医学科124例感染性休克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PiCCO监测参数指导临床液体复苏治疗,63例)和对照组(CVP变化指导补液治疗,61例)。比较观察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4 h后液体复苏相关指标及基该治疗指标,统计救治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尿量(0.44±0.07)mL/(kg·h),BLA(1.97±0.82)mmol/L,MAP(66.73±9.15)mmHg,ScvO2(69.58±9.13)%,PaO2/FiO2(286.42±30.13),液体总入量(2875±360)mL,总液体复苏时间(96.75±22.14)h,早期复苏达标时间(5.2±1.9)h,机械通气时间(90.36±11.54)h,ICU留置时间(7.86±2.05)d,救治成功率82.54%,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5、3.776、4.512、4.380、6.871、9.551、7.219、3.726、8.514、3.956,χ^2=4.803,P<0.05)。结论PiCCO监测能够准确反映血容量状态,以此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同时避免过度输液,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PiCCO监测技术
下载PDF
PICCO在治疗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爱华 《中外医疗》 2018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PICCO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9月—2016年8月该院创伤性休克患者60例,依据治疗应用的方法分为观察、对照组,前组应用PICCO监测,后组应用CVP、MAP监测,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监测后12、24 h动脉压及乳... 目的研究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PICCO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9月—2016年8月该院创伤性休克患者60例,依据治疗应用的方法分为观察、对照组,前组应用PICCO监测,后组应用CVP、MAP监测,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监测后12、24 h动脉压及乳酸清除率为(84.79±11.33)mm Hg、(28.79±8.67)%,(91.05±14.67)mm Hg、(44.63±12.07)%,对照组为(75.16±11.37)mm Hg、(22.67±7.48)%,(80.55±10.17)mm Hg、(36.36±9.05)%(t=12.635 7,15.748 9,13.524 8,13.847 2,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为(9.36±2.27)、(8.47±1.16)、(12.85±1.17)d,对照组为(12.16±1.52)、(10.95±1.14)、(15.38±1.87)d(t=8.216 3,5.687 2,6.957 1,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应用PICCO能全面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提升治疗有效性,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治疗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
下载PDF
碳酸氢钠联合卡泊芬净治疗真菌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大伟 顾勤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2552-2555,共4页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治疗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真菌性肺炎患者78例,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治疗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真菌性肺炎患者78例,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首日剂量70 m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之后减至5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气道内持续泵注2.5%碳酸氢钠注射液2~5 m L/h。两组均经过7 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 CO_2)和动脉血氧分压(p O_2)值及真菌清除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2.0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和肺部湿罗音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 CO_2明显降低(P<0.05),p O_2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 CO_2和p O_2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真菌清除率为71.7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3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治疗真菌性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真菌清除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注射液 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 真菌性肺炎 肺部湿罗音 动脉血氧分压 真菌清除率
原文传递
探讨采用CRRT治疗MODS的临床使用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9期95-96,共2页
目的分析采用CRRT治疗MO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MODS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CRR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采用CRRT治疗MO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MODS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CRR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情好转患者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UA、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RRT治疗MODS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RT MODS 临床效果 生化指标
下载PDF
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许可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9期78-79,82,共3页
目的探析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20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接受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 目的探析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20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接受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5 d以及7 d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腹痛、腹胀缓解、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一周降钙素原、血清淀粉酶水平为(6.21±2.01)μg/L、(83.75±38.49)U/L,均低于对照组(7.55±2.43)μg/L、(124.62±47.82)U/L。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连续性血液滤过 治疗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20
作者 唐迎迎 倪逊 吕建农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血小板(platele,PLT)计数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 to platelet count ratio,MPR)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血小板(platele,PLT)计数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 to platelet count ratio,MPR)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接受CRRT治疗的138例AK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出院时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80)与死亡组(n=58)。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PR、APACHEⅡ评分及两者联合对AKI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死亡组患者MPV、MPR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11.9±1.1)fl比(11.0±1.1)fl,P<0.01;0.11(0.09,0.14)比0.08(0.06,0.11),P<0.01;(25.0±3.5)分比(19.5±3.4)分,P<0.01],死亡组患者PLT计数显著低于生存组[(108.9±28.0)×10^9/L比(146.8±41.4)×10^9/L,P<0.01]。(2)MPR、APACHEⅡ评分及两者联合预测AKI患者死亡的预测界值分别为0.08、24分、0.54。MPR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AKI患者死亡的AUC,均显著高于单项指标MPR及APACHEⅡ评分[0.892(0.828~0.938)比0.737(0.656~0.809),P<0.01;0.892(0.828~0.938)比0.838(0.766~0.896),P<0.05]。(3)APACHEⅡ评分(≥24分)、MPR联合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24分,且MPR≥0.08)、使用升压药是AK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2.311(1.034~5.166),3.533(1.541~8.098),34.816(7.475~162.149),均P<0.05]。结论MPR联合APACHEⅡ评分对CRRT治疗的AKI患者短期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