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税费负担、创新能力与企业升级——来自“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17
1
作者 李林木 汪冲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134,共16页
本文运用2005—2015年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的年报数据,分析了税费负担对企业创新能力和升级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总体税费负担还是直接、间接税费负担的增加都会降低企业的创新能力,减少创新成果,但间接税费的负... 本文运用2005—2015年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的年报数据,分析了税费负担对企业创新能力和升级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总体税费负担还是直接、间接税费负担的增加都会降低企业的创新能力,减少创新成果,但间接税费的负效应大于直接税费。另一方面,尽管总体税费负担和间接税费负担的增加同样会抑制企业成长,但直接税费负担与企业成长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正是创新能力导致不同类别的税费负担影响企业升级水平的差异:企业研发投入增加,在使直接税费负担降低的同时,也导致当期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利润率等成长指标下降,结果使得企业的直接税费负担与企业成长呈同向变动。另一方面,随着创新产出和营业收入的增加,以营业收入为税基的间接税费也将增加。因此,进一步降低企业创新活动的税费负担,从长期看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而且有利于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费负担 直接税费 间接税费 创新能力 企业升级
原文传递
上海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 被引量:156
2
作者 王利辉 刘志红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5,共13页
自贸区作为以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家试验田",是中央政府做出的关于经济改革、转型和升级的战略决策,其目标不仅是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更要通过先行先试的模式探索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的经验。本文以最早成立的上海自贸区为... 自贸区作为以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家试验田",是中央政府做出的关于经济改革、转型和升级的战略决策,其目标不仅是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更要通过先行先试的模式探索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的经验。本文以最早成立的上海自贸区为例,运用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方法与合成控制法,对比自贸区成立前后经济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差,揭示样本期内不同季度的实施效果,评估其对地区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两种方法评估下上海自贸区对上海地区实际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及进出口总额的影响效应分别为2.82%、1.25%、2.54%、2.34%及3.24%、1.05%、2.75%、2.23%,其中对人均GDP的影响较大,所得结果大于零且基本保持一致,表明自贸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效应为正,两种方法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自贸区 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方法 合成控制法 反事实
原文传递
地方财政压力与政府支出效率——基于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被引量:125
3
作者 徐超 庞雨蒙 刘迪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154,共17页
经济转型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释放财政压力备受关注。除努力增加自有财力外,提高政府支出效率也是重要的减压途径。本文借助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捕捉地级市层面财政压力的外生变化,采用强度双重差分方法实证考察了地方财政压力对政府... 经济转型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释放财政压力备受关注。除努力增加自有财力外,提高政府支出效率也是重要的减压途径。本文借助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捕捉地级市层面财政压力的外生变化,采用强度双重差分方法实证考察了地方财政压力对政府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所得税分享改革造成的相对财政压力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支出效率水平,且改革效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2)地方财政压力对政府支出效率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具体来讲,地方财政压力对政府支出效率的影响随着支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断减弱、随着政府间竞争程度的加剧而不断增强。(3)在“压力型”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加强政府审计监管而非优化支出结构的方式来实现支出效率的提升。文章从财政支出效率视角揭示了地方政府释放财政压力的具体路径和实现手段,对于解读中国式“压力型”财政激励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具有参考价值,可为中央政府实施偏向性扶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压力 政府支出效率 财政支出结构 审计监管
原文传递
外出务工经历、社会资本与返乡农民工创业——来自CHIPS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01
4
作者 徐超 吴玲萍 孙文平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44,共15页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选择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文章借助CHIPS微观调查数据,系统评估了外出务工经历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出务工经历显著提高了农民自主创业的概率。在处理了遗漏变量和外溢效应...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选择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文章借助CHIPS微观调查数据,系统评估了外出务工经历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出务工经历显著提高了农民自主创业的概率。在处理了遗漏变量和外溢效应等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旧稳健。在基本结论的基础上,文章还对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与留守本地农民相比,有过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民的社会关系网络更加广泛,且更容易获取创业资金、客户资源和经营许可。此外,文章进一步考察了外出务工经历对不同类型创业项目的异质性影响。具体看,外出务工经历对初始投资规模较小和以发展为目的的创业项目影响显著,对初始投资规模较大和以生存为目的的创业项目无明显作用。文章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不同类型农民在创业决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还为当下政府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务工经历 社会资本 农民创业
原文传递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否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84
5
作者 芦千文 杨义武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103,共20页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实现形式和运营机制提供了制度基础,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营造了制度环境。本文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2019年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了农村集...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实现形式和运营机制提供了制度基础,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营造了制度环境。本文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2019年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证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实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和半山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显著;村庄人口规模越大、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时间越长、村庄治安状况越好的村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明显;村“两委”一肩挑的村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设置集体股并不能增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会有抑制作用。这启发新一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结合村庄实际,聚焦跨村“抱团”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优化集体股权结构等方面的改革,为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进而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更稳固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农村现代化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村改革
原文传递
农村基础设施、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与非农就业 被引量:84
6
作者 骆永民 骆熙 汪卢俊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109,共19页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其核心推动力主要有二:一是传统二元经济理论所强调的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二是规模空前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考证农村基础设施对非农就业的综合影响,本文首先借助中国劳动力动...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其核心推动力主要有二:一是传统二元经济理论所强调的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二是规模空前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考证农村基础设施对非农就业的综合影响,本文首先借助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CLDS)对各种农村基础设施影响非农就业的微观机制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主要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如诊所等),能够阻碍农民从事非农就业;主要提升劳动力交易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比如道路、灌溉等,能够促进非农就业;随着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的缩小,农村基础设施促进非农就业的作用增加。进一步地,以上述结论作为微观基础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发现在工业反哺农业、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的宏观背景下,整体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能够促进非农就业,并且这种作用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并强化。本文结论表明,为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 非农就业
原文传递
降低实体税负能否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 被引量:76
7
作者 徐超 庞保庆 张充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53,共12页
我国制造业金融化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借助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准自然实验捕捉实体税负的外生变化,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 我国制造业金融化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借助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准自然实验捕捉实体税负的外生变化,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实体税负与制造业金融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引发的实体税负下降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水平;改革对于重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影响较大,对于轻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影响则相对不明显。激励机制检验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相对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实体资产收益率,并引导企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创新投入。本文将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去金融化的相关税收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税负 增值税转型改革 “脱实向虚” 金融化
下载PDF
动态效率、生产性公共支出与结构效应 被引量:71
8
作者 石奇 孔群喜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104,共13页
利用1979-2008年三次产业的数据和误差修正模型,本文估算了我国政府生产性公共支出与经济动态无效的长期关系,考察了政府生产性公共支出对三次产业的生产要素积累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结构效应为正的条件下,当期公共支出的增加能... 利用1979-2008年三次产业的数据和误差修正模型,本文估算了我国政府生产性公共支出与经济动态无效的长期关系,考察了政府生产性公共支出对三次产业的生产要素积累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结构效应为正的条件下,当期公共支出的增加能够影响资本和劳动在三次产业之间,以及三次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的要素积累方式,起到改善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我国经济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及与之相伴随的公共品供给机制,通过"租金"创造机制诱导特定产业的发展,从而能够提升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符合赶超型经济的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效率 生产性公共支出 结构效应 租金
原文传递
城乡低保是否有助于未来减贫——基于贫困脆弱性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0
9
作者 徐超 李林木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9,146,共16页
长久以来,相关文献多集中于讨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家庭当期贫困的影响,而忽视了远期效果。借助CFPS2012微观调查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城乡低保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文中采取倾向值匹配(PSM)方法以尽可能消除样本选择偏误。基本结果... 长久以来,相关文献多集中于讨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家庭当期贫困的影响,而忽视了远期效果。借助CFPS2012微观调查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城乡低保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文中采取倾向值匹配(PSM)方法以尽可能消除样本选择偏误。基本结果表明:低保制度对贫困脆弱性并未产生明显的改善效果,反而有可能增加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这一结论对于城市和农村家庭都是成立的。本文认为,低保制度未降低贫困脆弱性至少有如下原因:一是制度执行中存在瞄准偏差;二是低保挤出了参保家庭的私人转移支付;三是低保降低了居民的工作意愿。机制分析支持了上述论断。本文主要贡献在于以前瞻性视角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减贫效果进行再评估,为政府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方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贫困脆弱性 私人转移支付 工作意愿
原文传递
巨额减免税是否有效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被引量:67
10
作者 李林木 郭存芝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6,共13页
基于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调查和相关指标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减免税能有效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但短期对研发产出、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没有明显效应。就减免税对研发经费投入的影响而言,分税种看,所得税和流转税减免都有显... 基于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调查和相关指标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减免税能有效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但短期对研发产出、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没有明显效应。就减免税对研发经费投入的影响而言,分税种看,所得税和流转税减免都有显著效应,但后者激励作用更大;分地区看,减免税只对东部企业有显著效应;分经济类型看,减免税对内、外资企业都有显著效应,但对外资企业的刺激作用更强。就减免税对研发人员投入的影响而言,总体上也有显著效应,但分税种、分地区、分经济类型看,只对外资企业有明显刺激作用。因此,我国今后应当将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重点由生产、销售环节转到研发投入环节,并保留和完善流转税优惠与所得税优惠并用的税收激励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减免 研究与开发 高新技术产业
原文传递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一代劳动力流动——劳动力资源竞争的新视角 被引量:65
11
作者 张海峰 林细细 +1 位作者 梁若冰 蓝嘉俊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97,共17页
中国民众对美好环境的诉求日益强烈,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决策,而地方政府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本文首次从微观个体角度研究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将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与城市生态健... 中国民众对美好环境的诉求日益强烈,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决策,而地方政府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本文首次从微观个体角度研究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将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与城市生态健康指数数据进行匹配,利用条件Logit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城市生态健康对吸引劳动力流入有显著促进作用,劳动力倾向于流向生态建设好的城市。从异质性结果看,流动年份较近、教育水平较高、年龄较小、男性和室内工作的流动人群对城市生态环境更敏感;内陆、秦岭淮河以北、大中小型和高工资水平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劳动力流动决策的作用更明显。最后,本文利用双层随机截距模型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结合实证结论与理论分析,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在劳动力资源竞争中开辟一条新途径,为加快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储备优质"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生态健康指数 劳动力流动 生态健康收入
原文传递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中的制度缺陷--对中央转移支付作用及事权体制调整的思考 被引量:55
12
作者 张丽华, 汪冲 张丽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4-153,共10页
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中的最大难点,受财力制约和宏观政策引导缺位的影响,地方投入为主的财政制度很难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全面、长远的支持。针对学界期望通过创新或完善中央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农村义务教育... 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中的最大难点,受财力制约和宏观政策引导缺位的影响,地方投入为主的财政制度很难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全面、长远的支持。针对学界期望通过创新或完善中央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观点,本文提出不同看法:单纯依靠转移支付制度的改进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地区差异和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事权体制上做大的调整,将农村义务教育事权上划中央政府和财政,才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选择。本文尝试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制度缺陷的视角构建框架,为农村义务教育事权体制改革寻求另一个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 转移支付制度 事权体制调整
原文传递
“营改增”之际的困境摆脱及其下一步 被引量:54
13
作者 夏杰长 管永昊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72,共8页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与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营改增"试点以来,企业税负普遍降低,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扩围、增速已成为主要趋势。但在试点过程中,技术层面存在纳税人身份选择、税率选择和进项税额抵扣...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与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营改增"试点以来,企业税负普遍降低,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扩围、增速已成为主要趋势。但在试点过程中,技术层面存在纳税人身份选择、税率选择和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确定等方面的难点,体制层面存在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税务机构设置与税收征管等难点。应通过合理确定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抵扣范围,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关系,完善地方税体系,分流国税、地税工作量等途径推进"营改增"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 分税制 财税改革
下载PDF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陶学荣 史玲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1,共6页
近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和结构有明显改善,但仍滞后于农民的现实需求,城乡之间供给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和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好城... 近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和结构有明显改善,但仍滞后于农民的现实需求,城乡之间供给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和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好城乡关系。解决农民减负增收的问题,关键在于实行城乡平等的公共政策,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为此,需要在界定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 公共产品 税费体制 转移支付 财政管理
下载PDF
德、日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被引量:31
15
作者 陈桂华 毛翠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69,共3页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5%以上,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的建设大大落后于城镇,与城镇相比,农村养老保险问题日益凸现。所以,我们要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农民养老保险的成功经验,尽快构建适合国情的农民社会养老保...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5%以上,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的建设大大落后于城镇,与城镇相比,农村养老保险问题日益凸现。所以,我们要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农民养老保险的成功经验,尽快构建适合国情的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消除农村人口老年化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日本 农民养老保险 分类解决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经济效应与影响机制研究——来自郑西高铁沿线的证据 被引量:48
16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46,共15页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4)采用安慰剂试验、排序检验及双重差分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中双重差分法所得四市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091、0.141、0.104、0.159,这与合成控制法结果较为接近;(5)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郑西高铁能够提高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强度,河南各市与西安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增幅较大,而陕西边界各市与郑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经济效应 合成控制法 可达性 经济联系强度
下载PDF
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企业R&D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47
17
作者 马伟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11-114,共4页
以2007—2009年中小企业板67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应,并对这两种政策工具的激励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企业R&... 以2007—2009年中小企业板67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应,并对这两种政策工具的激励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企业R&D投入都有促进作用。与政府资助相比,税收激励的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激励 政府资助 企业R&D投入 高新技术企业
下载PDF
宏观税负约束下的间接税比重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47
18
作者 骆永民 樊丽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7-53,共17页
本文在宏观税负约束的条件下,分析了间接税在总税收中比重的变化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何种影响。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和相应数值模拟分析,本文发现:随着间接税比重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在间接税比重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工业品商... 本文在宏观税负约束的条件下,分析了间接税在总税收中比重的变化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何种影响。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和相应数值模拟分析,本文发现:随着间接税比重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在间接税比重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工业品商品税在间接税中的比重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当城乡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居民工资差距、人均财政支出差距变小时,间接税比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变小,也即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弱化,间接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也在减弱。随后,本文进一步使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多种计量模型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基于此,进一步降低间接税在总税收中的比重,尤其是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的地区,将十分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税负约束 间接税 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原文传递
技术吸收、政府推动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被引量:46
19
作者 朱军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4,共20页
对于DSGE模型中的技术进步过程,很多文献将其设置成"中性"特征置入生产函数,目前还没有文献从发展经济体"技术吸收"的动态视角研究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问题。通过构建一个两国贸易流动与技术吸收特征的动... 对于DSGE模型中的技术进步过程,很多文献将其设置成"中性"特征置入生产函数,目前还没有文献从发展经济体"技术吸收"的动态视角研究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问题。通过构建一个两国贸易流动与技术吸收特征的动态模型,本文采用前沿的"贝叶斯估计"方法讨论了中国技术演化的实现路径。基于"贝叶斯估计"方法的实证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吸收与创新"并举的模式能够在统计意义上更好地解释中国的经济现实;技术吸收带来的效率提升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源泉,开放经济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是长期可持续的。当技术存量积累水平较高时,其对GDP的提升效应要延续到下半个周期才能够体现出来;当技术吸收少、自主创新多时,全要素生产率在短期内的提升结果低于技术吸收多时的情景;当国外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特征时,国外技术创新对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仍具有提升效应,但是抑制了本国技术的增长效应,呈现出一定的技术"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开放经济 吸收与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地区教育收益与收入差异 被引量:45
20
作者 黄斌 高蒙蒙 查晨婷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38,共11页
本文基于2009~2010年浙江、安徽和陕西三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着重就中国农村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教育收益状况及其对农村收入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村收入差异问是骈目当严重,且该差异主要来自经营性收入差异以及省内、... 本文基于2009~2010年浙江、安徽和陕西三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着重就中国农村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教育收益状况及其对农村收入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村收入差异问是骈目当严重,且该差异主要来自经营性收入差异以及省内、县内、村内个体间收入差异。在采用工具变量法纠正内生性估计偏差后,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上升,农村居民个人的教育收益率呈“倒u型”变化,职业技术培训收益率呈递减变化。这表明,教育扩展同时具有拉大和缩小农村收入差异的作用,但总体上会拉大收入差异;相比之下,面向农村发展职业技术培训则有助于缩小衣村收入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收入差异 教育收益率职业技术培训 分位数回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