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被引量:45
1
作者 管建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3期84-94,170,共11页
本文根据当今多元文化教育学来阐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及其课程与教学。首先,多元文化教育是与同化主义教育相对的概念,各自都有其哲学基础;其二,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都是当今全球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三,多元文化... 本文根据当今多元文化教育学来阐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及其课程与教学。首先,多元文化教育是与同化主义教育相对的概念,各自都有其哲学基础;其二,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都是当今全球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三,多元文化教育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课程及教学提供了教育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与多元 现代性 后现代性 音乐人类学 重新定位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反思 被引量:38
2
作者 管建华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6,共8页
该文对采用西方现代性音乐体制的中国音乐教育做了四点反思。在西方音乐学体系及音乐体制建构下的音乐教育和音乐认知涉及的是一种单义性的语言概念及音乐指义系统。音乐、音乐学及音乐教育体系都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原来西方音乐学是科... 该文对采用西方现代性音乐体制的中国音乐教育做了四点反思。在西方音乐学体系及音乐体制建构下的音乐教育和音乐认知涉及的是一种单义性的语言概念及音乐指义系统。音乐、音乐学及音乐教育体系都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原来西方音乐学是科学体系以及普遍适用于评价所有文化音乐和音乐教育标准的看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与当今多元文化的历史是相违背的。由于西方音乐教育体制垄断性的音乐人才与音乐知识生产,在异文化移入时导致了自我文化音乐认知的语言概念及音乐指义系统的消解,其突出表现是"音乐语法"主权身份的丧失,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及人文教化精神的中断,音乐现代性的书写方式完全取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口传心授与口传身授。音乐教育或音乐传承未来的建构应当考虑"双语与多语"的音乐语言概念世界。这是我们反思的主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现代性 音乐语法 主权身份 复杂性
原文传递
生态社会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文明归复——礼乐文明实践哲学与希腊文明实践哲学的返本开新 被引量:29
3
作者 管建华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41,共17页
近代以来,中国音乐教育的基础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时期借鉴西方工业文明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建制。当今人类社会已开始出现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型,音乐教育也必然开始出现转型,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第二次建构。在此转型中,中... 近代以来,中国音乐教育的基础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时期借鉴西方工业文明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建制。当今人类社会已开始出现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型,音乐教育也必然开始出现转型,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第二次建构。在此转型中,中国音乐教育与中华文明的归复(归属与复兴)以及文化身份的建构是具有方向性的问题。因为在新的轴心文明时代如果中国音乐教育不考虑中华礼乐文明的参照,中国音乐教育必然失却自身文明的立足点,乃至迷失自身而成为西方文明音乐教育的肤浅仿效者。同样,在反思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音乐教育之时,西方也在考虑音乐教育建构中文明的归复,正如当今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讨论的兴盛,它是对希腊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返本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社会 生态社会 礼乐文明 实践哲学 轴心时代
原文传递
音乐话语体系转型的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管建华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5,共11页
本文主要以四个层次讨论了音乐话语体系的转型:工业文明时代音乐话语体系的构成(本质主义的音乐话语体系;有技术的贡献;但也有对生活世界的殖民);跨语际实践的音乐话语体系与后殖民批评(通过音乐话语的后殖民批评,超越工业文明时代音乐... 本文主要以四个层次讨论了音乐话语体系的转型:工业文明时代音乐话语体系的构成(本质主义的音乐话语体系;有技术的贡献;但也有对生活世界的殖民);跨语际实践的音乐话语体系与后殖民批评(通过音乐话语的后殖民批评,超越工业文明时代音乐话语的局限性,以期产生平等话语权的多元文化音乐话语对话的秩序);后现代生态文明时代音乐话语体系转型的哲思(建构世界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音乐话语);中国音乐学界如何面对音乐话语体系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话语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话语体系 话语转型
原文传递
21世纪的抉择——从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的三个“缺失”问题谈起 被引量:26
5
作者 管建华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社会及音乐生活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社会工业化音乐体系(制造业)与后工业化的流行音乐业(媒体及信息业)对民族音乐文化主体身份以及音乐生活各个领域的冲击... 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社会及音乐生活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社会工业化音乐体系(制造业)与后工业化的流行音乐业(媒体及信息业)对民族音乐文化主体身份以及音乐生活各个领域的冲击;二是全球化社会音乐信息流量的增大增快,社会音乐生活各个领域出现迅速的变化。这些冲击和变化对于中国音乐教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不了解这些变化与冲击背后的“深度信息”,中国音乐教育就无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本文试图以中国音乐教育三个“缺失“的问题来进行“深度信息”解析以及形成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新的建构的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中国高校 21世纪 经济全球化 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社会 音乐生活 后工业化
原文传递
本土化探索的曲折历程——中国原创音乐剧之世纪初盘点与思考 被引量:21
6
作者 居其宏 《人民音乐(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2-37,共6页
关键词 原创音乐剧 中国发展 本土化 盘点 世纪 戏剧样式 剧场艺术 舶来品 剧目
原文传递
我国音乐批评的新时期状态 被引量:14
7
作者 居其宏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3,共19页
关键词 音乐批评 四失 当代音乐 中国音协 音乐评论学 批评家
原文传递
新世纪创作思潮的激情碰撞——对作曲界三场论辩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5
8
作者 居其宏 《人民音乐(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共5页
当21世纪的晨钟回荡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空的时候,中国新音乐的历史也同时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百年。身在世纪之交的中国音乐家,自当对已经成为历史的100年进行世纪总盘点,对未来的100年作一番战略性谋划。于是,在各个领域的回顾与前瞻中均... 当21世纪的晨钟回荡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空的时候,中国新音乐的历史也同时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百年。身在世纪之交的中国音乐家,自当对已经成为历史的100年进行世纪总盘点,对未来的100年作一番战略性谋划。于是,在各个领域的回顾与前瞻中均发生了激情四射的思潮碰撞,这一点在音乐创作思潮领域表现得格外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思潮 回顾与思考 碰撞 激情 论辩 作曲 回顾与前瞻 21世纪 新音乐 音乐家 战略性 历史 中国
原文传递
音乐剧创作教学互动论 被引量:9
9
作者 居其宏 《音乐探索》 CSSCI 2008年第2期39-42,共4页
我国当下的音乐剧教育,大多是表演专业的单科教学,且与创作实践脱节。在总结已往经验基础上,倡导创教关系的良性互动,是推动两者同步发展和双向提高的可行思路;在音乐剧教学单位突破现行的表演单科体制,设立剧本创作、音乐创作、舞蹈编... 我国当下的音乐剧教育,大多是表演专业的单科教学,且与创作实践脱节。在总结已往经验基础上,倡导创教关系的良性互动,是推动两者同步发展和双向提高的可行思路;在音乐剧教学单位突破现行的表演单科体制,设立剧本创作、音乐创作、舞蹈编导及表导演等一二度创作各专业,则是实现创教关系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创教互动 体外循环 体内循环
下载PDF
南宋浙派对后世琴派的影响及其脉络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承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8-72,共5页
对宋以后古琴流派的传承系统进行梳理。中国古琴流派的自觉传承是从宋代浙派开始,它奠基于南宋郭沔,经刘志方传给徐天民,形成"徐门"传统,再由徐门后裔徐梦吉、弟子张助等传入吴地,形成吴派,然后在明末常熟衍生出虞山派,又在... 对宋以后古琴流派的传承系统进行梳理。中国古琴流派的自觉传承是从宋代浙派开始,它奠基于南宋郭沔,经刘志方传给徐天民,形成"徐门"传统,再由徐门后裔徐梦吉、弟子张助等传入吴地,形成吴派,然后在明末常熟衍生出虞山派,又在清康熙年间的扬州衍生出广陵派。近代浦城、诸城、泛川、金陵、九嶷、岭南诸派基本上都是此脉的余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 流派 古琴 传统音乐
下载PDF
埃里奥特音乐教育思想后现代转向的文化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林红 管建华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24,42,共11页
该文对埃里奥特"追忆国际音乐教育学会50年间四位名誉会长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些反思"的文章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文章中包括音乐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五个方面的反思做了文化与学术背景的分析,并对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四位荣... 该文对埃里奥特"追忆国际音乐教育学会50年间四位名誉会长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些反思"的文章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文章中包括音乐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五个方面的反思做了文化与学术背景的分析,并对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四位荣誉会长的生平及学术贡献的后现代意义作了简单介绍。埃里奥特的文章明确提出了音乐教育的后现代转向,它透露给我们国际音乐教育理论方面的一些前沿性研究的信息,也为我们音乐教育的研究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可以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音乐教育理论学术转型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音乐教育哲学 技术理性 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东南亚三国音乐教育的人类学考察: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突围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静 管建华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1,共3页
此次东南亚三国音乐教育的人类学考察,其目的是进入东方文化语境,参与东方音乐教学实践,理解东方音乐教育体系,了解当今国际音乐教育与东方音乐教育的动向,学习及参与东方音乐的教学。此次考察着重对三国重点大学:印尼马拉科技大学音乐... 此次东南亚三国音乐教育的人类学考察,其目的是进入东方文化语境,参与东方音乐教学实践,理解东方音乐教育体系,了解当今国际音乐教育与东方音乐教育的动向,学习及参与东方音乐的教学。此次考察着重对三国重点大学:印尼马拉科技大学音乐学院、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音乐系、印尼巴厘艺术大学、印尼日惹艺术大学音乐教育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人类学 学术观念 办学体制 东方音乐教育体系
原文传递
“宏大叙事”需要科学精神——“新世纪中华乐派论坛”归来谈 被引量:10
13
作者 居其宏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新世纪中华乐派” 宏大叙事 科学精神 论坛 《四人谈》 支持者 西方 争论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中的我国歌剧音乐剧创作 被引量:9
14
作者 居其宏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0,共6页
在中国歌剧80余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两次歌剧高潮,当年“万口传唱《北风吹》,处处皆闻《洪湖水》,哪个不知《刘三姐》,谁家不哼《红梅赞》”的盛况至今在许多人心目中记忆犹新。当然,自20世纪60年代之后,愈趋酷烈的政治运动、越... 在中国歌剧80余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两次歌剧高潮,当年“万口传唱《北风吹》,处处皆闻《洪湖水》,哪个不知《刘三姐》,谁家不哼《红梅赞》”的盛况至今在许多人心目中记忆犹新。当然,自20世纪60年代之后,愈趋酷烈的政治运动、越来越“左”的文艺思潮和益发僵化的创作模式也使我国歌剧创作受到严重戕害,终在“文革”中遭遇灭顶之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歌剧创作 改革开放 音乐剧 《北风吹》 《刘三姐》 《红梅赞》 60年代
原文传递
音乐学与音乐人类学的哲学基础之比较——兼及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9
15
作者 管建华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2,17,共9页
该文揭示了音乐学体系与音乐人类学所具有的不同哲学基础,并将这种哲学基础纳入哲学语言学转向以及后现代和文化生态的审视中。德国音乐教育家克莱南讲过:音乐是复数的,音乐教育是复数的、音乐学也是复数的。音乐人类学家内特尔也曾讲到... 该文揭示了音乐学体系与音乐人类学所具有的不同哲学基础,并将这种哲学基础纳入哲学语言学转向以及后现代和文化生态的审视中。德国音乐教育家克莱南讲过:音乐是复数的,音乐教育是复数的、音乐学也是复数的。音乐人类学家内特尔也曾讲到:音乐人类学也是复数的。这也是文中音乐人类学家博尔曼所言:世界各种音乐的认识论和本体论都根植于其音乐文化语言的行为与活动中,理解不同音乐的语言世界是世界音乐认识论和本体论多样性的基础,是理解世界音乐总体性的前提。将音乐作为科学和将音乐作为文化是音乐学和音乐人类学在学科方法和研究上的分野,也是自然科学(以音乐物理音响分析)与人文科学(以语言与神话)在方法和研究上的分野。认识西方音乐学体系的有效性和有限性,以及它的文化属性,呼唤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走出西方音乐科学现代性的控制,以维护自身音乐的"语言家园"的独立性以及立足自身达到与其他文化音乐的"语言家园"的互尊、互识、互释与互动,是走向对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总体性了解和认识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 语言与神话 认识论 本体论 后现代
原文传递
萧友梅“精神国防”说解读——兼评贬抑“学院派”成说之历史谬误 被引量:8
16
作者 居其宏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21,10,共8页
新近发现的萧友梅《理由及办法》一文,在音乐本质和功能问题上提出“精神国防”之说,为使战时音乐教育适应抗日救亡紧急之需,在国立音专办学中推出一系列应对之策。从而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长期故意贬抑“学院派”的某些成说,乃是一种... 新近发现的萧友梅《理由及办法》一文,在音乐本质和功能问题上提出“精神国防”之说,为使战时音乐教育适应抗日救亡紧急之需,在国立音专办学中推出一系列应对之策。从而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长期故意贬抑“学院派”的某些成说,乃是一种历史谬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友梅 精神国防 学院派 救亡派 音乐教育
原文传递
古琴神秘性探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承华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22,共4页
古琴是中国乐器中最富神秘性的乐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种神秘性作了溯源性的分析,指出其为原始巫术在琴学中的遗留:(1)古代琴师神奇的音乐效果,源自远古时巫师们试图“操纵”外部事物的强烈欲望和能力;(2)古琴的以“禁”为基本内容的... 古琴是中国乐器中最富神秘性的乐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种神秘性作了溯源性的分析,指出其为原始巫术在琴学中的遗留:(1)古代琴师神奇的音乐效果,源自远古时巫师们试图“操纵”外部事物的强烈欲望和能力;(2)古琴的以“禁”为基本内容的修身功能,源自巫术中由占卜而来的谨慎的行事态度;(3)古琴浓厚的象征意蕴,则是为使琴的这两种神秘功能具有可信性所提供的一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神秘性 巫术 象征意蕴 修身功能 音乐效果
原文传递
东方音乐美学、心理学与哲学基础:从印度音乐拉斯美学谈起 被引量:7
18
作者 管建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9,共8页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音乐的认识仅仅限于"音乐形态"的讨论,而大大忽略了中国音乐的美学、心理学与哲学基础。在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中,主客观认识的审美、科学实验心理学的"乐音音高"的视唱练耳以及音高形式逻辑实体...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音乐的认识仅仅限于"音乐形态"的讨论,而大大忽略了中国音乐的美学、心理学与哲学基础。在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中,主客观认识的审美、科学实验心理学的"乐音音高"的视唱练耳以及音高形式逻辑实体的音乐分析主宰了我们音乐的思维、行为和评价方式。在东西方音乐信息不对称结构的情况下,即在没有对东方音乐的美学、心理学与哲学基础的研究下,对东方音乐作了"单音音乐"以及西方复音音乐发展前阶段的历史判断。实际上,各民族歌唱自然发声的单个"音声"的复杂性、丰富性超过理性的"复音音乐"。当然,它并非以严密的音高形式逻辑来体现。理性复音音乐的高度发展是西方文明的贡献,并成为工业文明的音乐教育体系和创作思维方式,而各民族歌唱自然发声声源所具有的内省心理学与机体哲学或自然哲学方式,也同样具有人类生态文明音乐多样性的历史重要意义。本文从印度音乐美学、心理学为起点开始讨论东方音乐内省心理学的声源基础,再到怀特海从实体到机体哲学的视角来重新看待东方音乐美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味 内省心理学 固定乐音 微观音声 实验心理学 机体哲学
下载PDF
嵇康“声无哀乐”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承华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48,共4页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看上去显得特别突兀,实际上它的出现却有着多方面的必然性。一方面,它应合了汉末魏晋时代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反拨潮流,努力将音乐从礼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另一方...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看上去显得特别突兀,实际上它的出现却有着多方面的必然性。一方面,它应合了汉末魏晋时代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反拨潮流,努力将音乐从礼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在先秦两汉之时出现的许多音乐美学命题,为他的理论思考提供了资源。此外,在汉末魏晋之际日益高涨的自然精神和分析方法,也为嵇康提供了新的观念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嵇康 音乐关学 理论背景
原文传递
汪毓和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被引量:6
20
作者 居其宏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音乐史研究 理论批评 开拓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