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bVIEW的超声测量系统 被引量:6
1
作者 苏子文 梁忠仔 赵剑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11期52-55,共4页
介绍了最具代表性的图形化编程开发平台LabVIEW。以NI-5122数据采集卡和C架等为硬件,以LabVIEW2015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将NI Scope和VISA结合起来,搭建了超声测量平台系统。NI-SCOPE实现数据采集和波形图显示,VISA实现串口通信。该系统可... 介绍了最具代表性的图形化编程开发平台LabVIEW。以NI-5122数据采集卡和C架等为硬件,以LabVIEW2015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将NI Scope和VISA结合起来,搭建了超声测量平台系统。NI-SCOPE实现数据采集和波形图显示,VISA实现串口通信。该系统可以实现C架的控制,并实现连续测量和定点测量,可以根据需要改变C架的速度和最远位置,同时也能改变最小采样长度和最小分辨率。该系统用户界面良好,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NI-SCOPE VISA 超声测量系统 C架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与深度残差网络的滚动轴承快速故障诊断算法 被引量:49
2
作者 刘飞 陈仁文 +2 位作者 邢凯玲 丁汕汕 张迈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4-164,共11页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算法训练参数量大,训练时间长且需要大量训练样本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TL)与深度残差网络(ResNet)的快速故障诊断算法(TL-ResNet)。首先开发了一种将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与伪彩色处...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算法训练参数量大,训练时间长且需要大量训练样本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TL)与深度残差网络(ResNet)的快速故障诊断算法(TL-ResNet)。首先开发了一种将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与伪彩色处理相结合的振动信号转三通道图像数据的方法;然后将在ImageNet数据集上训练的ResNet18模型作为预训练模型,通过迁移学习的方法,应用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领域当中;最后对滚动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采用小样本迁移的方法进行诊断。在凯斯西储大学(CWRU)与帕德博恩大学(PU)数据集上进行了试验,TL-ResNe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9.8%与95.2%,且在CWRU数据集上TL-ResNet的训练时间仅要1.5 s,这表明本算法优于其他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算法与经典算法,可用于实际工业环境中的快速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深度学习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 深度残差网络(ResNet)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下载PDF
飞机结构气动弹性分析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胡海岩 赵永辉 黄锐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共27页
随着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飞机结构设计理念已由提高结构刚度的被动设计转变为随控布局的主动设计.主动设计理念不再刻意回避气动弹性问题,而是采用主动控制技术实时调节结构气动弹性,进而减轻结构重量、优化飞机性能.在飞机随控布局主... 随着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飞机结构设计理念已由提高结构刚度的被动设计转变为随控布局的主动设计.主动设计理念不再刻意回避气动弹性问题,而是采用主动控制技术实时调节结构气动弹性,进而减轻结构重量、优化飞机性能.在飞机随控布局主动设计中,必须深入分析结构与气流之间的耦合,才能更好发挥气动弹性主动控制技术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起,航空科技界对该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对飞机结构-空气动力-主动控制相互耦合后的关键力学问题有了深入理解.然而,已有研究多基于简化模型,导致研究结果难以直接应用于工程.本文将针对气动弹性动态问题,综述空气动力非线性、控制面间隙非线性、时滞诱发失稳、颤振主动抑制、突风载荷减缓、风洞实验验证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近年来作者团队所提出的若干方法及相关算例和风洞实验.最后,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值得研究的若干气动弹性分析与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主动抑制 突风载荷减缓 间隙非线性 反馈时滞 非线性模型降阶 风洞实验
下载PDF
高频电磁涡流检测系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郭太平 裘进浩 +2 位作者 程军 季宏丽 彭俊华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5年第11期4-9,13,共7页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涡流检测的特点,自主设计研制了一套高频电磁涡流检测系统,其最高检测频率可以达到10 MHz以上。该系统下位机以高速ARM微控制器STM32F407VGT6芯片为控制核心,上位机以虚拟仪器软件Lab VIEW设计用户界面。系统集...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涡流检测的特点,自主设计研制了一套高频电磁涡流检测系统,其最高检测频率可以达到10 MHz以上。该系统下位机以高速ARM微控制器STM32F407VGT6芯片为控制核心,上位机以虚拟仪器软件Lab VIEW设计用户界面。系统集成了信号发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可调增益放大模块、锁相放大模块、USB传输模块以及数据采集模块,集成度高、体积小、使用简单方便。利用制作的高频电磁涡流检测系统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常见损伤形式进行了检测,包括冲击以及分层等,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高频电磁涡流检测 10 MHZ 冲击 分层
下载PDF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三维路径规划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刚 张方 +2 位作者 严大亮 蒋祺 陈卫中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1期1-6,共6页
针对蚁群算法在机器人三维避障路径规划中收敛速度慢以及精度较低的缺陷,结合人工势场法强化目标路径的优点,引入人工势场法中目标点处的引力域,修改了蚁群算法的启发值参数。在原有蚁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吸引素概念,根据吸引素修改... 针对蚁群算法在机器人三维避障路径规划中收敛速度慢以及精度较低的缺陷,结合人工势场法强化目标路径的优点,引入人工势场法中目标点处的引力域,修改了蚁群算法的启发值参数。在原有蚁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吸引素概念,根据吸引素修改了原有信息素参数的更新规则,使得蚁群算法能更快的达到收敛。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工作环境下改进后蚁群算法达到最优适应度值所需迭代次数相较于改进前存在明显的缩短,同时最优适应度值也有一定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蚁群算法 人工势场法 路径规划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的焊点检测路径规划方法 被引量:23
6
作者 朱霞 陈仁文 +1 位作者 徐栋霞 毛世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84-2493,共10页
针对电路板的焊点检测路径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粒子进化过程中,根据时间函数的变化,调整粒子进化参数组合。在焊点空间路径规划过程中,将最小时间函数作为移动准则。在当前焊点检测点,建立路径规划时间函数,利用... 针对电路板的焊点检测路径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粒子进化过程中,根据时间函数的变化,调整粒子进化参数组合。在焊点空间路径规划过程中,将最小时间函数作为移动准则。在当前焊点检测点,建立路径规划时间函数,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求取时间函数最小点,作为下一路径点,从而逐步得到焊点移动路径。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可以规划出一条有效最优路径,进行完成焊点路径规划任务。同时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精度,且收敛速度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点 路径规划 测试函数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3DCS的大型客机主起落架收放机构容差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黎 魏小辉 +1 位作者 印寅 聂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75,共3页
为了提高起落架的装配准确度,保证起落架的装配性能,以正在研发的大型民机主起落架为原型,对起落架容差的改进设计进行了研究。以传统容差设计为基础,建立了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运用尺寸链分析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同时基于3DCS软件,建立... 为了提高起落架的装配准确度,保证起落架的装配性能,以正在研发的大型民机主起落架为原型,对起落架容差的改进设计进行了研究。以传统容差设计为基础,建立了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运用尺寸链分析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同时基于3DCS软件,建立了容差分析的仿真模型,并对起落架进行了容差仿真分析。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分析的结果对比,改进了容差设计。基于传统设计方法的容差设计结果通常情况下并不是最优解,可通过3DCS软件仿真分析对传统容差设计结果进行改进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落架 容差设计 容差分析 尺寸链 3DCS
下载PDF
基于时间反转的玻璃钢复合板材声发射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19
8
作者 齐添添 陈尧 +2 位作者 李昕 卢超 李秋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8-217,共10页
玻璃钢复合材料在许多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该复合材料的声发射动态监测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针对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强各向异性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反转原理的虚拟加载聚焦增强技术,可应用于声发射源定位。首先按照时... 玻璃钢复合材料在许多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该复合材料的声发射动态监测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针对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强各向异性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反转原理的虚拟加载聚焦增强技术,可应用于声发射源定位。首先按照时间反转原理,推导出虚拟加载过程中的信号聚焦增强技术的理论模型;然后在复合材料上布置传感器阵列,并在监测区域内不同位置进行声速测量,获得材料平均声速为2 432.32 m/s;最后将实验采集的模拟声发射源信号按照理论模型进行处理,计算监测区域内每一个像素点的振动幅值,重建波动幅值图,并以最大幅值处确定为声源位置,同时将波动图经过阈值处理后,可从图中直接看出声发射源的位置。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相对现有声发射仪器,定位精度在4%以内,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复合材料 声发射检测 时间反转 损伤成像 波动图重建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粒子群算法的卡箍直径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仁文 朱霞 +1 位作者 徐栋霞 毛世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37-1843,共7页
从数字图像中检测出圆,这在计算机视觉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针对检测的卡箍图像,描述了一种应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并结合圆的几何特性来进行圆提取的新算法。圆的提取等价于圆上点的搜索与提取,点的搜索策略又可以归结为最优化问题,而粒... 从数字图像中检测出圆,这在计算机视觉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针对检测的卡箍图像,描述了一种应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并结合圆的几何特性来进行圆提取的新算法。圆的提取等价于圆上点的搜索与提取,点的搜索策略又可以归结为最优化问题,而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全局最优化方法。新检测算法使用了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结合圆的几何特性,进行三点定圆的参数自调整,对图像进行有效点检测,从而实现了图像中圆的识别。大量实验表明,与现有的粒子群算法相比,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具有较好的精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箍 直径 圆检测 粒子群优化
下载PDF
舰载机前起落架突伸动力学分析及试验方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魏小辉 刘成龙 +2 位作者 聂宏 张明 尹乔之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63-1369,共7页
为了了解舰载机前起落架突伸试验与实际突伸过程的当量关系,本文以某舰载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全机弹射起飞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全机弹射起飞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前起落架突伸过程中的动态响应。提出了基于当量质量的前起落架突伸动力学试验... 为了了解舰载机前起落架突伸试验与实际突伸过程的当量关系,本文以某舰载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全机弹射起飞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全机弹射起飞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前起落架突伸过程中的动态响应。提出了基于当量质量的前起落架突伸动力学试验方法,设计了试验方案,建立了前起落架突伸动力学试验分析模型,进行了突伸动力学分析。进而依据全机突伸动力学分析结果,对基于当量质量的前起落架突伸动力学试验中相关参数的选取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突伸当量质量系数取0.8时,突伸动力学响应特性与全机弹射起飞突伸过程的动态响应结果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弹射起飞 前起落架 当量质量 突伸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桌面虚拟现实技术的航天器虚拟维修训练系统 被引量:18
11
作者 魏士松 周正东 +3 位作者 章栩苓 毛玲 贾峻山 刘传乐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8-1363,共6页
为了缩短航天维修人员的培训时间,提高维修人员的操作熟练度,设计开发了一款基于桌面虚拟现实设备的航天器维修仿真系统,摆脱了头盔式虚拟现实设备笨重、与现实世界隔绝、易头晕目眩、难以分享等问题;提出了基于XMind思维导图及SqlServe... 为了缩短航天维修人员的培训时间,提高维修人员的操作熟练度,设计开发了一款基于桌面虚拟现实设备的航天器维修仿真系统,摆脱了头盔式虚拟现实设备笨重、与现实世界隔绝、易头晕目眩、难以分享等问题;提出了基于XMind思维导图及SqlServer数据库的装配管理方案,实现装配规则编辑的可视化,使得装配与拆解灵活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航天器维修 虚拟仿真
下载PDF
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严雪 许希武 张超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51,共12页
提出了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几何模型,模型考虑了纤维束的弯曲扭转状态及空间交错特性等几何元素.基于体积平均法,建立了预测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引入更普遍适用的周期性位移边界条件,结合二维三轴编织... 提出了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几何模型,模型考虑了纤维束的弯曲扭转状态及空间交错特性等几何元素.基于体积平均法,建立了预测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引入更普遍适用的周期性位移边界条件,结合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实体结构,建立了分析其力学性能的有限元模型.两种模型预测结果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证明了方法的合理有效性.分析了材料受载下的细观应力分布,并讨论了编织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轴向性能得到了增强,应力分布更均匀,编织角以及纤维体积含量对材料弹性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三轴编织 复合材料 理论分析模型 有限元模型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QR码的视觉导航AGV系统 被引量:17
13
作者 徐庆 徐志伟 杜晓峰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2期83-86,90,共5页
鉴于视觉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的优点,设计了基于快速响应代码(QR Code)二维码的视觉导航自动导引车(AGV)系统。完成了AGV系统的结构设计、视觉导航原理及控制策略,确定了AGV系统的各项关键参数。实验研究表明:在导航运行过程中,AGV的站... 鉴于视觉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的优点,设计了基于快速响应代码(QR Code)二维码的视觉导航自动导引车(AGV)系统。完成了AGV系统的结构设计、视觉导航原理及控制策略,确定了AGV系统的各项关键参数。实验研究表明:在导航运行过程中,AGV的站点位置修正后可控制在±12 mm以内,AGV的航向角修正后误差可控制在±1°以内,且AGV能够沿着已有的轨迹地图稳定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导引车系统 高精度定位 快速响应代码 视觉导航
下载PDF
多级“Y”型流管无阀压电泵的原理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俊 张建辉 王守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3-430,共8页
针对目前微流体混合器多需要外接动力源,且多数微混合器只能进行液体混合而不能输送液体的问题,提出将无阀压电泵引入微混合器领域,并研制了一种集混合与输送于一体的多级"Y"型流管无阀压电泵。首先,提出了多级"Y"... 针对目前微流体混合器多需要外接动力源,且多数微混合器只能进行液体混合而不能输送液体的问题,提出将无阀压电泵引入微混合器领域,并研制了一种集混合与输送于一体的多级"Y"型流管无阀压电泵。首先,提出了多级"Y"型流管,进而设计了多级"Y"型流管无阀压电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然后,对该无阀压电泵的流管流阻特性及泵流量进行理论分析;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多级"Y"型流管无阀压电泵进行了流场模拟,结果表明该压电泵具有单向传输作用。最后,制作了多级"Y"型流管无阀压电泵样机,并进行了泵流量与背压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驱动电压峰峰值为100V,频率为16Hz时,流量达到最大,为16.2ml/min;驱动电压峰峰值为100V,频率为14Hz时,输出背压最大,约为64mm水柱。得到的试验数据证明了多级"Y"型流管无阀压电泵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Y”型流管 压电泵 无阀泵 微混合器
下载PDF
基于Lamb波的平尾大轴裂纹扩展监测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伟博 袁慎芳 邱雷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47,共5页
平尾大轴作为在役飞机的主承力构件,其轴内变厚度截面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是疲劳断裂高发的关键部位。针对平尾大轴变截面处裂纹损伤,研究其基于主动Lamb波的裂纹深度在线监测方法。首先,通过线切割制造真实损伤,对压电传感器采集的监... 平尾大轴作为在役飞机的主承力构件,其轴内变厚度截面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是疲劳断裂高发的关键部位。针对平尾大轴变截面处裂纹损伤,研究其基于主动Lamb波的裂纹深度在线监测方法。首先,通过线切割制造真实损伤,对压电传感器采集的监测信号进行Shannon连续复数小波变换,去噪提取Lamb波信号;其次,重点研究了不同模式Lamb波的4种损伤因子对大轴裂纹深度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基于A_0模式的互相关损伤因子对裂纹深度的表征效果最佳;最后,利用A_0模式的互相关损伤因子实现了平尾大轴裂纹萌生及裂纹尺寸的定量化监测,为平尾大轴的在线监测提供了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弹性波 损伤因子 疲劳裂纹 平尾大轴 健康监测
下载PDF
一类分段光滑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方法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雪 陈前 刘先斌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200,共9页
分段光滑隔振系统是一类具备分段刚度或阻尼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在振动控制领域中具有广泛代表性,诸如限位隔振系统、分级汽车悬挂等.分段光滑的刚度或阻尼特性能够实现隔振系统的特定动力学性能及提升隔振性能,如抑制共振响应、提升共... 分段光滑隔振系统是一类具备分段刚度或阻尼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在振动控制领域中具有广泛代表性,诸如限位隔振系统、分级汽车悬挂等.分段光滑的刚度或阻尼特性能够实现隔振系统的特定动力学性能及提升隔振性能,如抑制共振响应、提升共振区隔振性能等,但是亦会给隔振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以分段双线性分段光滑隔振系统为理论模型,系统研究了摒除不利于隔振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设计方法,包括幅值跳跃、周期运动的倍周期分岔等.首先,利用平均法与奇异性理论给出了主共振频响曲线拓扑特征的完整拼图.研究结果表明,参数空间分为4个区域,其中2个区域存在幅值跳跃,而其产生跳跃原因分别由鞍结分岔与擦边分岔所导致;基于此提出避免主共振跳跃的设计方法.其次,建立了隔振有效区内周期运动的庞加莱映射,通过特征值分析给出了避免倍周期分岔发生的条件,证实增大阻尼可以抑制倍周期分岔的发生.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噪声对多稳态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噪声影响下,分段光滑隔振系统的响应会在不同稳态间跃迁,非常不利于隔振.因此,在完成跳跃与倍周期分岔的防治设计后,应采用数值仿真校验系统是否存在多稳态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光滑 隔振 主共振跳跃 倍周期分岔 多稳态
下载PDF
Ti-6Al-4V合金表面改性技术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谢杰 陈建云 +2 位作者 李子骏 孔继周 周飞 《钛工业进展》 CAS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Ti-6Al-4V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钛合金,其使用量占到了钛合金总使用量的75%~85%,但其耐磨性差、阻燃性差、疏水疏冰性能差、生物相容性不理想等性能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首先对Ti-6Al-4V合金在各个领域应用时,... Ti-6Al-4V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钛合金,其使用量占到了钛合金总使用量的75%~85%,但其耐磨性差、阻燃性差、疏水疏冰性能差、生物相容性不理想等性能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首先对Ti-6Al-4V合金在各个领域应用时,其性能缺陷的表现形式及危害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了目前改善Ti-6Al-4V合金性能缺陷所普遍采用的以及具有创新性的表面改性技术,评述了部分表面改性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需对Ti-6Al-4V合金表面改性技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合金 表面性能缺陷 改性技术
下载PDF
一种应用正态分布理论的直线超声电机精密定位控制方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丽平 孙志峻 +1 位作者 张泉 郭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60-65,183,共6页
针对直线超声电机在精密驱动过程中存在较强的非线性、时变性及控制模型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理论统计直线超声电机驱动电压与速度/位移关系的方法,结合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实现了对直线超声电机精密定位控制。利用宏微驱动... 针对直线超声电机在精密驱动过程中存在较强的非线性、时变性及控制模型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理论统计直线超声电机驱动电压与速度/位移关系的方法,结合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实现了对直线超声电机精密定位控制。利用宏微驱动控制模式对超声电机驱动的平台进行大行程、高精度定位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当行程为5 mm时,稳态误差小于5 nm,能抑制系统的超调,改善系统动态性能。同时,由于直线超声电机动态保持力非常大,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超声电机 定位平台 宏微驱动 大行程 精密定位
下载PDF
碳-玻纤维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钱元 张点 +2 位作者 周光明 石晓红 冯海心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8-164,共7页
为了使混杂纤维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对碳-玻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X向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通过了解增强织物各项结构参数并在多种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确定了材料细观结构。选取具有对称性的单... 为了使混杂纤维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对碳-玻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X向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通过了解增强织物各项结构参数并在多种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确定了材料细观结构。选取具有对称性的单胞结构,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X向拉压工况的数值模拟,采用渐进损伤的方法预测了材料X向力学性能。使用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制作成型碳-玻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实验件,对其进行X向力学性能测试。将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通过与纯玻纤正交三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对比,讨论了碳-玻混杂材料的优势与缺陷。研究结果对该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复合材料 正交三向 单胞 力学性能 碳-玻纤维
下载PDF
轻质复合材料发射箱盖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钱元 周光明 +1 位作者 贺卫东 刘伟先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6-832,共7页
针对国内现阶段复合材料发射箱盖研制领域中所存在的一些缺陷,通过设计一种方形轻质复合材料发射箱盖结构提出解决方案。首先提出了结构中薄弱区与抛出部分的初步设计方案;然后对导弹发射时燃气流冲击箱盖过程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并根... 针对国内现阶段复合材料发射箱盖研制领域中所存在的一些缺陷,通过设计一种方形轻质复合材料发射箱盖结构提出解决方案。首先提出了结构中薄弱区与抛出部分的初步设计方案;然后对导弹发射时燃气流冲击箱盖过程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箱盖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针对优化结构冲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按优化后方案设计的箱盖结构既能实现结构的轻质化,又能在开盖过程中保证较好的冲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化 结构设计 瞬态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整体冲破 发射箱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