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考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2,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的培育研究>(项目批准号:12JDSZ1010)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更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族虚无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这两种极端性的错误认知不利于爱国主义的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应对其予以关注和澄清。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的冲击和影响,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文化与政治相结合的维度,切实提高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水准。
-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爱国主义教育
民族精神
-
Key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atriotism education
national spirit
-
分类号
G41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教育善与教育伦理建设的两个向度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14,共5页
-
文摘
作为实现教育善必要路径的教育伦理建设,包含了教育规范伦理建设和教育德性伦理建设两个基本向度。前者为教育行为主体趋善避恶提供了外在的价值导向,后者为教育行为主体扬善抑恶提供了内在的品质保证。教育伦理规范作为教育者行为之应然,在价值诉求上要赋予时代性,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具有合理性,在功能发挥上要体现完整性。教育德性伦理作为教育者的实践精神,要培养教育者的教育理智德性和教育道德德性,促成教育者内在德性向外在善行的有效转化,并从个体和社会两个维度来全面实现教育善。
-
关键词
教育善
教育伦理建设
教育规范伦理
教育德性伦理
-
Keywords
education good
education ethics construction
education norm ethics
edu-cation virtue ethics
-
分类号
G40-059.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师德评价标准、方法和效益三个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9
- 3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3-78,共6页
-
文摘
在师德评价活动中,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效益三个基本问题关乎评价的顺利实施和目的达成。作为价值指向的师德评价标准应体现传承性、时代性、科学性和人本性的特点,这是由师德的文化性、发展性、思想性和价值性决定的。全面合理的评价方法直接关系到师德评价的质量、效度和可信度,应将综合评价与层次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以及动机、手段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实现师德评价效益,在价值目标上应体现一元导向与多元取向的统一,在动力支持上应助推道德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在促进机制上应注重道德激励和道德惩戒的协同。以上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统一于教师道德实践。
-
关键词
师德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评价效益
-
Keywords
evaluation of teachers’ethic
evaluation standard
evaluation method
evaluation benefit
-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教育伦理视域下的教育公正
被引量:8
- 4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4,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880053)
-
文摘
教育公正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包含了社会成员的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差别平等以及教育补偿原则等方面的要求。实现教育公正,既是教育者行为的伦理准则,也是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国家和政府之伦理责任。
-
关键词
教育伦理
教育公正
-
Keywords
education ethics
education justice
-
分类号
G40-059.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论现代师德发展的三重意蕴
被引量:7
- 5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59,共7页
-
文摘
师德有传统和现代两个基本维度,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既有文化精神的延续,又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迁而发展。现代师德的发展具有经济、政治和文化三重意蕴:在积极适应市场经济道德价值观的同时,追求内在的超越,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体现一种"主体精神";坚持师德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具有大德和国家意识,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育人育才;倡导"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彰显尊重生命的教育伦理,实现提升教育境界、推进教师发展和引导学生成长的多元价值。
-
关键词
现代师德
主体精神
国家意识
育人为本
-
Keywords
modern teachers’virtue
subjective spirit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教育伦理建设路径的辩证视野
被引量:5
- 6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24,共7页
-
文摘
作为实现教育善的必要载体,教育伦理建设在路径安排上要体现自身的科学性、全面性和主体性,应具有把实然与应然联结起来的辩证视野。教育伦理建设路径的辩证视野,表现为确立工具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目标取向,在规范体系的构建上体现抑恶与扬善相结合的作用向度,并通过建立他律与自律机制来保障教育善的有效实现。优化教育伦理建设的三个环节,并使之构成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价值系统,不仅有助于教育伦理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而且有助于促进教育道德进步、教育者行为的完善和教育者德性的养成。
-
关键词
教育伦理建设
目标取向
作用向度
保障机制
-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ethics
goal orientation
function direc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
分类号
G40-059.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的理论审思
被引量:4
- 7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0,57,共7页
-
文摘
从规范伦理学的视域来说,教育伦理学有道义论的教育伦理学、功利论的教育伦理学和美德论的教育伦理学三种理论形态,它们均具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基于对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之实质和基础的考量,在方向上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理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获得科学性和价值合理性的思想保证;在理论构架上应超越教育伦理学三种理论形态的对立,实现理论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迈向更高层次;其中国特色包括彰显教育伦理学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时代精神
-
Keywords
education eth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rxism ethics
spirit of the age
-
分类号
G40-059.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批判:阶级视角
被引量:3
- 8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南京大学哲学系
-
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106,160,共7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新阶级理论'研究"的阶段成果
-
文摘
新自由主义是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服务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西方国家想要把全球化引向西方化的重要理论工具。它适应了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的需要,在生产方式上企图建立一种"弹性积累"机制和世界性资本积累制度,其实质就是控制和主导全球权力结构、生产结构和阶级结构。新自由主义及其资本主义全球化不仅带来了金融和社会危机以及阶级的进一步分化,而且形成了与全球性资产阶级相对应的全球性工人阶级。
-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全球化
阶级
-
分类号
F0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新帝国主义的国际资本主义阶级分析
被引量:3
- 9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113,共6页
-
文摘
新帝国主义是一种关于国际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式的观点。它对帝国主义持批判态度,并着重于阶级关系的分析,关注跨国资本和跨国阶级对"第三世界"国家内部阶级结构和阶级分化的影响。从世界范围看,存在着国际资产阶级与国际工人阶级的分野。随着资本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资本的合作经营,产生了执行资本总体职能的"管理者资产阶级",成为阶级演变中的新现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的跨国化使得基于阶级利益的跨国阶级联合超出了民族国家界限。全球工人阶级须增强民族国家意识和全球阶级意识,不断扩大世界社会主义的国际联盟。
-
关键词
新帝国主义
国际资本主义
阶级分析
-
分类号
F038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D013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逻辑转向与得失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8,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最新流派与动向跟踪研究"(08JJD710018)
-
文摘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动、阶级斗争观念的式微和古典解放话语的局限性使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面临着挑战。以拉克劳和莫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对晚期资本主义政治状况的一种积极反映,提出了更复杂的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解放理论,其实质是主张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实现现代性政治批判向后现代政治逻辑的转换,即从"经济决定论"转向政治自主论,从宏观政治转向微观政治,从二元对立转向多元对抗,从阶级主体转向身份主体。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迎合了当代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启示意义,但又存在着诸多理论上的失误和缺陷。
-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政治逻辑转向
启示
失误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教师教育仁爱德性的内涵、价值及养成
- 11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7-83,共7页
-
文摘
教育仁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也是教师个体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好德性。教育仁爱德性包括义务的德性和美德的德性,作为教师义务的教育仁爱赋予全体学生被爱的权利,作为教师美德的教育仁爱要求教师真诚善待所有学生,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实践统一。其伦理价值体现为有益于彰显教育的人文精神,有益于实施情感教育,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涵养教师仁爱德性应秉持教育生活理念,将社会培育与个体修炼结合起来,既发挥社会在教师德性塑造中的价值主导作用,又充分激发教师个体向善而行的道德愿望,在不懈追求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
关键词
教师德性
教育仁爱
仁爱德性
-
Keywords
teachers’virtue
educational benevolence
virtue of benevolence
-
分类号
G40-059.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社会公正“三要素”之内涵论析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糜海波
吴小虹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3,共7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和谐警民关系的警察道德评价机制研究"(RMYB201407)
-
文摘
公正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蕴涵着一定的道德诉求。关注人的生存权,把满足人的合理而"基本需要"作为价值关照,是社会公正的伦理关怀,符合社会发展的目的性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确定能够使每个人为社会幸福作出充分贡献的制度安排,使人们从社会的基本结构安排中获得其"应得",是社会公正的权利取向,体现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从"实质公平"的意义上理解社会公正,在自由与平等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是社会公正的平等理念,要考虑社会成员的差异而促进适度平等和共同发展。
-
关键词
社会公正
需要
应得
公平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教育善与教育伦理建设的两个向度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教育伦理研究》
2014年第1期61-69,共9页
-
文摘
教育善是教育伦理之现实形态,体现在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培育道德精神。教育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诚如黑格尔所言:'教育是促进人的解放的事业'。[1]作为一项塑造、引导和解放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本质上是崇善的事业,'以善律教'乃是教育系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教育善这一社会对教育者具有'应然'意义的价值期待,客观上要求加强教育伦理建设.
-
关键词
教育
社会
价值
事业
伦理
教育者
善律
培育
-
分类号
G40-059.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共享发展理念的伦理蕴含及实现机制
- 14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1期27-32,共6页
-
文摘
共享发展是对科学发展的理念升华,包含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等方面,具有整体性、全面性、参与性、渐进性四个基本特点。共享发展默认了集体主义精神、平等的自由精神、社会责任精神,既是社会伦理关系、伦理秩序的价值表达,也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现。在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利益矛盾还普遍存在的格局下,最有效的共享调节机制就是制度机制。制度伦理从社会伦理视角对制度进行价值分析,以追求正义为本分,对制度本身及其执行主体均具有导向和规范功能。相对于个体伦理和个体善而言,关注制度伦理和制度善对实现社会共享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道德意义。
-
关键词
共享发展
伦理精神
制度伦理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跨国性阶级”:资本主义观察的世界视野
- 15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5,共8页
-
文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以及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积累的阶级结构发生着历史性演变,形成了具有全球性、跨国性的全球阶级结构,包括两大对立的跨国资本家阶级和跨国工人阶级。跨国资本家阶级是推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主体力量,为劳动阶级联合起来"改变全球化"提供了新的社会条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跨国阶级理论显示了阶级分析理论的空间转向,有助于我们从全球视角审视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和阶级实践的新变化、新发展和新趋势。
-
关键词
跨国性阶级
资本主义
世界视野
-
Keywords
transnational class
capitalist
world vision
-
分类号
D509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道主义的新理解
- 16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
文摘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解为"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它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彻底的人道主义",为实现人的幸福消除痛苦的原因。它诉诸"稳态社会主义",主张"适宜地生产和更好的生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一种稳定的、有益的、快乐的,而且有益于地球健康及其文明增长的人性化环境。它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认识,对推进"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以人为本
-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论马克思整体性视域下的精神生产
- 17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学术探索》
2019年第9期1-6,共6页
-
文摘
马克思整体性视域下的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二者相互依存。任何的物质生产都不是纯粹的感性活动,而是渗透着思想、知识、精神和智力的理性活动,是加入了精神生产成果的社会劳动。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精神生产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源泉,对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人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精神生产必须体现时代精神,与现实进程合拍,从拓展全球视野、坚持民族特色、突显现实诉求和追求适度超越等维度进行理论创新。
-
关键词
马克思
整体性视域
精神生产
-
Keywords
Marx
the horizon of integrity
spiritual production
-
分类号
B014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和谐警民关系视野下的警察道德评价机制
- 18
-
-
作者
糜海波
-
机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出处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6-79,共4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和谐警民关系的警察道德评价机制研究"(RWYB201407)的成果之一
-
文摘
和谐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相应的警察道德作为其基础和调节方式。警察道德评价是警察道德从应然转化为实然的杠杆,是形成警察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和风尚的重要条件,对处理好警民关系具有行为诊断、约束、激励和导向功能。建构科学的警德评价机制应确立发展性的警察道德评价观,建立与和谐警民关系要求相一致的警察道德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制度,从而积极有效地发挥警察道德评价的社会效应。
-
关键词
和谐警民关系
警察德性
警察道德评价机制
-
分类号
D922.14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