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通指的指称地位和分布位置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通指不是跟单指相对的概念,而是跟特指相对的概念,通指和特指构成定指范畴。通指主要分布在抽象事件句、判断句、"有"字句、抽象的形容词谓语句的主语位置上。通指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单个名词,在抽象评议句中,可以是数量名短...  通指不是跟单指相对的概念,而是跟特指相对的概念,通指和特指构成定指范畴。通指主要分布在抽象事件句、判断句、"有"字句、抽象的形容词谓语句的主语位置上。通指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单个名词,在抽象评议句中,可以是数量名短语,冠词性的"这"也常常表示通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通指 指称 分布位置 表现形式 抽象事件句 判断句 “有”字句
下载PDF
教育伦理规范建设:设定“应然”与昭明依据 被引量:3
2
作者 糜海波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教育的伦理特性受到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挑战的今天,强调"以善律教"是办好公共教育的重要基础。只有教育伦理规范体系自身是合理的,且其设定的内在基础为广大教育者所理解和自觉认同,教育伦理所追求的教育善才是可能和可行... 在教育的伦理特性受到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挑战的今天,强调"以善律教"是办好公共教育的重要基础。只有教育伦理规范体系自身是合理的,且其设定的内在基础为广大教育者所理解和自觉认同,教育伦理所追求的教育善才是可能和可行的。教育伦理规范的合理性含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方面;其内在依据在于教育伦理之应然是现实社会的一种价值表达和价值期待,是教育主体间人伦关系和谐的本质要求,是丰富的教育经验积淀而成的教育实践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伦理 规范建设 教育善
原文传递
教育伦理实践效益的反思与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糜海波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11,共4页
作为一种教育实践精神,教育伦理对教育活动把握的效果如何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对教育伦理实践效益的思考旨在关注教育伦理实践由价值目标到实际效应的转化。当前教育道德的理想追求与现实表现之间的脱节,主要体现于功利主义教育甚... 作为一种教育实践精神,教育伦理对教育活动把握的效果如何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对教育伦理实践效益的思考旨在关注教育伦理实践由价值目标到实际效应的转化。当前教育道德的理想追求与现实表现之间的脱节,主要体现于功利主义教育甚嚣尘上、精英主义教育依然盛行、人文主义教育渐趋式微。因此,必须确立教育崇善的道德律令,增强教育的物质投入,加强教育伦理规范建设,优化和提升教育伦理的实践效益,使教育的道德实然自觉地向教育的道德应然状态切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伦理 实践效益 反思 优化 教育善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新贡献
4
作者 糜海波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马克思在扬弃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历史学的高度阐明了人的本质生成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人能成其为人,人的本质存在的根据是生产劳动;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是客观性... 马克思在扬弃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历史学的高度阐明了人的本质生成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人能成其为人,人的本质存在的根据是生产劳动;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不变性和可变性的统一,体现为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变化性和发展性;人的本质是矛盾的,是现实本质和理想本质、实然本质和应然本质的统一。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于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客体 主体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道德性生产力”理念释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糜海波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5-150,共6页
道德生产力究竟是指"道德是生产力"还是指"道德的生产力",这是两个不同性质却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伦理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将道德生产力解释为"道德性生产力"更合乎这一命题的本意,也即从伦理道德的视角... 道德生产力究竟是指"道德是生产力"还是指"道德的生产力",这是两个不同性质却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伦理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将道德生产力解释为"道德性生产力"更合乎这一命题的本意,也即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生产力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道德性生产力不但是为生产主义、物质主义和经济主义提供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有力的理论根据,而且是一种面向问题与行动的实践理性和精神实践。道德性生产力理念喻示着不能将生产力看成是完全中性的客体,它蕴含着道德属性,是富有时代性意蕴的行为价值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性生产力 生产伦理 价值哲学
原文传递
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前提 被引量:1
6
作者 糜海波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9,共5页
"理性精神"、"公平法则"、"人本理念"这三个具有时代意蕴的关键视点,是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客观而理性地意识到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实现均衡发展要将主体性与规律性结合起来,使行动和... "理性精神"、"公平法则"、"人本理念"这三个具有时代意蕴的关键视点,是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客观而理性地意识到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实现均衡发展要将主体性与规律性结合起来,使行动和实践达到合理化,并对不当的非理性思想和行为加以合适的规约和调适。持守公平法则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内在诉求,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确立人本理念来推进发展从根本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从目的性上体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观,要努力营造人性化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科学发展观 理性精神 公平法则 人本理念
下载PDF
西方左翼流派关于阶级概念的多维阐释
7
作者 糜海波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7-75,共9页
马克思的经典阶级概念在当代国外一些左翼流派和思潮中,沿着三种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学术流派发生着历史演变,被赋予所谓新的理论阐释和知识规划。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经济范畴,而且从政治、意识形态、权力、知识、文化等角度作多元的阶... 马克思的经典阶级概念在当代国外一些左翼流派和思潮中,沿着三种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学术流派发生着历史演变,被赋予所谓新的理论阐释和知识规划。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经济范畴,而且从政治、意识形态、权力、知识、文化等角度作多元的阶级划分,并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提出质疑;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性给予了辩护,突破了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的阶级剥削框架,并对新中间阶级作了"矛盾地位"的阶级定位;后马克思主义解构了马克思阶级概念的哲学基础,瓦解了同一的工人阶级范畴,从传统雅各宾式的阶级政治走向了去阶级化的激进多元民主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马克思主义 阶级概念 当代阐释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公正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
8
作者 糜海波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10,共4页
在马克思主义公正视域下,公平正义具有历史性、相对性和阶级性,并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消灭剥削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要经历一个从相对不公平到相对公平的渐进历史过程。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应... 在马克思主义公正视域下,公平正义具有历史性、相对性和阶级性,并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消灭剥削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要经历一个从相对不公平到相对公平的渐进历史过程。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彰显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时代精神。科学发展观蕴涵着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为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提供了现实道路,为推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指明了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下载PDF
教育伦理规范建设:设定“应然”与昭明依据
9
作者 糜海波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2,共4页
一种教育伦理规范体系自身具有合理性,但只有当其设定的内在依据能被教育者所理解和自觉认同时,教育伦理所追求的教育善才是可能的和可行的。设定教育伦理之应然与昭明其内在依据成为教育伦理规范建设的双重使命。教育伦理规范的合理性... 一种教育伦理规范体系自身具有合理性,但只有当其设定的内在依据能被教育者所理解和自觉认同时,教育伦理所追求的教育善才是可能的和可行的。设定教育伦理之应然与昭明其内在依据成为教育伦理规范建设的双重使命。教育伦理规范的合理性包含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方面;其内在依据则在于,教育伦理之应然是现实社会的价值表达和价值期待,是教育主体人伦关系的本质要求,是丰富教育经验积淀而生成的教育实践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伦理 规范建设 应然 依据 教育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