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4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13
1
作者 胡华强 王国聘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7-172,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在内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保持结构稳定和功能正常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它具有客观性、可变性、复杂关联性和多层次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大小与系统规...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在内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保持结构稳定和功能正常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它具有客观性、可变性、复杂关联性和多层次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大小与系统规模、系统内外部交换的数量比例关系及系统复杂程度等因素有关。当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突出问题表现为:经费总量偏低;系统基础条件区域失衡;教师数量偏少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承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承载力以及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弹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系统 客观性 承载力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研究述论 被引量:108
2
作者 孙建华 马焕兰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24,共7页
当前学界从整体性、分领域、列专题三个维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探讨,成果涉及学科领域广,理论分析透彻,不少观点思想深邃、见解独到,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建树;与此同时,有不少文章都是以党的十九... 当前学界从整体性、分领域、列专题三个维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探讨,成果涉及学科领域广,理论分析透彻,不少观点思想深邃、见解独到,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建树;与此同时,有不少文章都是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研究蓝本,局限于文本性解读和概括性提炼,缺少历史钩沉和实践依据,也有一些研究成果在其阐述中几乎表述雷同,没有太多创新之处,只具宣传性,缺少学理性,在理论上没有力度,也缺少思想深度。目前,只有在整体性研究上进行范式转换和方式创新,在分领域和列专题的研究中实现纵深发展与横向关联,切实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有效性、真实性和关联性,才能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耦合机制探究 被引量:100
3
作者 王立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9-122,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资源,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群体中,大学生作为生力军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展露出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资源,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群体中,大学生作为生力军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展露出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来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7
4
作者 孙建华 崔媛媛 《理论视野》 CSSCI 2018年第10期80-83,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这对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物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此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还不平衡,这就需要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这对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物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此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还不平衡,这就需要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有更大程度地发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在其特点上更加强调满足人的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凸显人的共享和绿色发展;在其发展趋势上呈现出一个由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向全面发展迈进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新时代条件下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78
5
作者 马焕兰 《黄河之声》 2018年第21期143-143,145,共2页
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重新厘定和认清的传统文化的内涵,需要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凸显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深厚的民族底蕴、为中国梦的实现铺垫精神的导... 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重新厘定和认清的传统文化的内涵,需要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凸显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深厚的民族底蕴、为中国梦的实现铺垫精神的导向引领,只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才能既立足传统又瞄准现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及其独特贡献 被引量:78
6
作者 孙建华 高迪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47,共7页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进行了艰难卓绝的实践探索并作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也是对延安知识分子理论精华的一个系统阐述,涵盖...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进行了艰难卓绝的实践探索并作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也是对延安知识分子理论精华的一个系统阐述,涵盖了党的领袖群体和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共同探索和价值诉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世界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的具体之道、实现方式和发展形态,也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运用世界性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逻辑延伸及其现实推广的一个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负责任创新”视角下技术伦理的政策转向 被引量:74
7
作者 薛桂波 闫坤如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4,共6页
技术伦理的政策转向意味着将伦理融入技术政策动态进程中,引入利益相关者参与讨论并通过系统化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转化为具体的伦理实践,以使技术发展符合伦理价值、满足社会需求。21世纪初,在欧盟兴起的负责任创新模式,对技术伦理的政... 技术伦理的政策转向意味着将伦理融入技术政策动态进程中,引入利益相关者参与讨论并通过系统化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转化为具体的伦理实践,以使技术发展符合伦理价值、满足社会需求。21世纪初,在欧盟兴起的负责任创新模式,对技术伦理的政策途径及操作模式进行了创造性尝试,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此背景下,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背景,进一步推进技术伦理的政策转向,以更好地应对新兴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任创新 技术伦理 政策转向
下载PDF
融贯及其限度:太虚唯识思想探微 被引量:70
8
作者 丁徐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2,共5页
唯识学是太虚思想创新的重要理论支持,而融贯是其思想创新的基本原则。在以唯识思想重铸中国佛学的过程中,太虚始终表现出开放综合的理论姿态及双向互摄的融贯路径,唯识思想既作为融贯的对象,也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融贯的主体发挥了积极作... 唯识学是太虚思想创新的重要理论支持,而融贯是其思想创新的基本原则。在以唯识思想重铸中国佛学的过程中,太虚始终表现出开放综合的理论姿态及双向互摄的融贯路径,唯识思想既作为融贯的对象,也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融贯的主体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一融贯路线在理论建构过程中也呈现出其一定限度乃至内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三性 三宗 种子 心性
下载PDF
当代知识论在科学理解问题上的反思 被引量:67
9
作者 杨修志 高占啟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63-266,共4页
日常语境下,我们常常将科学与知识相等同,但实际上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知识意味着一种事实;而科学则通常建立在一些理想化模型、假说等的基础之上,科学的见解在更多情况下并不是事实。较之知识论对知识的定义和对知识价值的褒扬,... 日常语境下,我们常常将科学与知识相等同,但实际上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知识意味着一种事实;而科学则通常建立在一些理想化模型、假说等的基础之上,科学的见解在更多情况下并不是事实。较之知识论对知识的定义和对知识价值的褒扬,科学的非事实性特征表明了它与知识的本质区别,如此,科学的价值似乎也远低于知识。然而,这一结论显然与实际不符。从理解入手来思考知识论问题,不仅可以促使我们对知识的价值问题作出深刻的反思,而且也可以论证出科学所基于的非事实性的理解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认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知识 理解 事实性
下载PDF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方法论特征 被引量:65
10
作者 王金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8-23,共6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方法论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三个鲜明的方法论特征,即:现实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中国智慧与时代共识的有机统一、科学构想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方法论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三个鲜明的方法论特征,即:现实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中国智慧与时代共识的有机统一、科学构想与实践品格的有机统一。这些方法论特征既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的体现,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延伸,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历史意义正在不断地得以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理论形态,正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发,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特征 "一带一路"
下载PDF
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度探析 被引量:65
11
作者 刘倩如 《汉字文化》 2019年第7期123-124,共2页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正式提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以来,从无到有、从一方支持到普遍认同,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过程。本文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认同的普遍性、可行性以及可信性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剖析了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正式提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以来,从无到有、从一方支持到普遍认同,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过程。本文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认同的普遍性、可行性以及可信性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剖析了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度,为世界各国更深入地广泛认可提供了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认同度 普遍性
原文传递
浅析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61
12
作者 冉聃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1期137-138,共2页
当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应用不仅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提升了人类生活质量。在科学技术,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生物技术应用于人类身体的过程中,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对人类这一哲学概念进行完整的重新定义成为学术争论中的一个焦点,... 当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应用不仅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提升了人类生活质量。在科学技术,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生物技术应用于人类身体的过程中,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对人类这一哲学概念进行完整的重新定义成为学术争论中的一个焦点,后人类这一术语成为我们去理解重塑人类概念的一个关键词。然而不管是哲学专业学者还是非专业人士,在理解和应用后人类主义的时候往往备受超人类主义这一概念的困扰。本文试图阐明后人类主义与超人类主义这两种独立却相互联系的学术思潮之间的差异,同时表明后人类主义在重新理解人的本体论上为我们提供一种更为审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主义 超人类主义 去中心化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论依据 被引量:58
13
作者 高迪 《汉字文化》 2018年第17期117-118,共2页
新时代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分析中国问题,最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新发展,彰显了当... 新时代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分析中国问题,最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新发展,彰显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认识论 新时代 与时俱进
原文传递
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生态学意蕴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彰显 被引量:56
14
作者 王金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7,共8页
讨论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生态学意蕴,实质上就是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意蕴。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具有生态学维度?且不说非马克思主义者(如西方绿党等),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因此,在简单评述生态马克思... 讨论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生态学意蕴,实质上就是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意蕴。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具有生态学维度?且不说非马克思主义者(如西方绿党等),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因此,在简单评述生态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的基础上,从劳动切入,揭示劳动概念的生成论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劳动在历史过程中展开的双重维度(人与自然、人与人)及其矛盾关系来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基础;从马克思对资本逻辑反生态本质的批判来彰显马克思劳动辩证法丰富的生态意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不仅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生态学意蕴,而且为当代的生态问题提出了充满时代特色和中国智慧的马克思主义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辩证法 生态意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
下载PDF
马克思财富观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55
15
作者 王金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当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人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也各有不同,有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运动,也有各种针对生态问题的社会政策或相关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并揭示内在于马克思生产范式中的丰富生态意... 当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人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也各有不同,有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运动,也有各种针对生态问题的社会政策或相关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并揭示内在于马克思生产范式中的丰富生态意涵,显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知道,认为马克思生产范式缺乏生态维度的观点并不鲜见,然见,这显然存在着误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通过对马克思财富观的解读,可以清楚地发现马克思生产范式具有丰富的生态意涵。马克思揭示了财富观与财富生产方式之间的内在关联,从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阐明了财富观的三种形态:前资本主义社会以使用价值为核心的自然物质财富观、资本主义社会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抽象财富观、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主体财富观。马克思关于财富的论述揭示了不同的财富生产方式有着不同的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而当代的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财富生产方式有着内在的关联。对马克思财富观的阐释给我们关于生态问题的启示就在于:生态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与发展观密切相关的问题。将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观五大核心理念之一,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产范式 财富观 生态意蕴 生态危机 新发展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下的“人”的主体性 被引量:54
16
作者 唐赟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4期114-115,共2页
马克思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在实践中通过对客观世界和人本身的认识和改造所表现出的一种自由意志和自由精神。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自为、自觉的生命体,主体意识不断自我强化,并通过自我活动、自我创造、自我主宰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在实践中通过对客观世界和人本身的认识和改造所表现出的一种自由意志和自由精神。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自为、自觉的生命体,主体意识不断自我强化,并通过自我活动、自我创造、自我主宰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类'的人。马克思从'种'和'类'、社会发展的'三形态'说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视角切入,阐述了类主体理念,论证了具有类本质的人的个体主体应当且必须具备的、体现出的人类的社会性、历史性以及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类主体 社会历史性
原文传递
“三大改造”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制度和经济基础 被引量:52
17
作者 孙建华 于婉华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76,109,共7页
没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就没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三大改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没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就没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三大改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等,由此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三大改造'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使之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改造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制度 经济基础
原文传递
“责任式创新”框架下科技治理范式重构 被引量:51
18
作者 薛桂波 赵一秀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共5页
近年来,科技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促进创新与社会价值融合已经成为各国科技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责任式创新"阐述了集体、开放、综合创新方法,为科技治理提供了具有实践效... 近年来,科技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促进创新与社会价值融合已经成为各国科技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责任式创新"阐述了集体、开放、综合创新方法,为科技治理提供了具有实践效力的伦理框架。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科技治理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责任式创新"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创新"与"责任"相结合、促进创新活动符合社会期望并实现科技治理范式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式创新 科技治理 范式重构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中的“和”思想 被引量:50
19
作者 马焕兰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第28期185-186,共2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主题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文化思想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一个内涵深邃的文化思想体系,在这一宏大的思想之中,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主题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文化思想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一个内涵深邃的文化思想体系,在这一宏大的思想之中,贯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并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将"和"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升华到了"和而不同"的境界,这样的升华不仅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因子的传承,也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更具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这一理念的广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文化思想 和而不同
下载PDF
柏拉图文艺教育理论研究 被引量:50
20
作者 高迪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19期53-53,56,共2页
柏拉图作为"人类的导师",文艺理论是他哲学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对文艺教育的内容进行了丰富而系统的探讨,构建了"体、美、智"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模式,为当今人们认识前人的教育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提供... 柏拉图作为"人类的导师",文艺理论是他哲学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对文艺教育的内容进行了丰富而系统的探讨,构建了"体、美、智"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模式,为当今人们认识前人的教育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提供了许多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文艺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