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对血液科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静 卢应连 隋雪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33期131-132,135,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科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本院血液科就诊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血液系统疾病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科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本院血液科就诊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血液系统疾病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控制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恶心呕吐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控制时间为(3.8±1.1)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恶心呕吐症状,降低恶心呕吐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心呕吐 疗效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卢应连 宋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外科围术期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中的标准,结合患者病情,按照医师临床经验...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外科围术期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中的标准,结合患者病情,按照医师临床经验决定输血Hb水平,通常在7~10g/dL。观察组采用输血指征评分指导输血。比较2组术后24h Hb水平、术后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注量、输注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hHb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拆线时间早于对照组,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注量少于对照组,输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15.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良好,具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输血指征评分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诊治病例讨论
3
作者 王磊 陈宝安 +7 位作者 王建宁 丁家华 李建勇 欧阳建 翟勇平 孙雪梅 徐燕丽 李东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4-46,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54岁。因"全血细胞减少20余年"入院。患者20余年前发现三系细胞减少,外院行骨髓病理及细胞学和相关血液学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后予以"生血片"及中药等治疗,血常规维持在Hb(60~80)g/L,WBC(2.5~... 1病历摘要患者,女,54岁。因"全血细胞减少20余年"入院。患者20余年前发现三系细胞减少,外院行骨髓病理及细胞学和相关血液学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后予以"生血片"及中药等治疗,血常规维持在Hb(60~80)g/L,WBC(2.5~3.5)×109/L,PLT(40~60)×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论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老年白血病病人Survivin基因mRNA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琛 环亚红 《现代医学》 2015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分析并评价老年白血病病人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各时期急性白血病病人、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白血病细胞的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同时以14例健康体... 目的:分析并评价老年白血病病人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各时期急性白血病病人、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白血病细胞的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同时以1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ALL组与ANLL组病人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6.79,P<0.05),但ALL组与ANL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及ANLL组Survivin/β-actin半定量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7.76,q=4.59、5.53、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白血病细胞中未检测到Survivin基因表达。初治组与复发组白血病细胞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58、10.19,P<0.05);白细胞计数正常组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4.44%(4/9),显著低于白细胞计数异常组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86.21%(25/2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0.05)。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发病与进展同Survivin基因mRNA的高水平表达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SURVIVIN基因 白血病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琛 李东 +7 位作者 张凡 李翠萍 环亚红 宋艳智 夏素琴 廖海英 隋雪梅 卢应连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7-60,共4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因素、感染及药物过敏等有关;大部分患者年龄为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因素、感染及药物过敏等有关;大部分患者年龄为10-40岁,约60%是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惠 廖海英 夏丽霞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2期325-32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6例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护理措施。方法6例TTP患者均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及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6例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护理措施。方法6例TTP患者均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及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为TTP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护理人员细致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保证了治疗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利妥昔单抗 血浆置换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输注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凡 李翠萍 +5 位作者 李东 周琛 环亚红 卓兴利 宋艳智 沈瑞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958-961,共4页
目的:评估自体CIK细胞输注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例已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老年MM患者,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分次回... 目的:评估自体CIK细胞输注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例已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老年MM患者,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分次回输至患者体内,总量为(1~3)×10^10。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随访9~23个月,5例患者共接受了32个疗程的CIK细胞治疗,不良反应少而轻微,输注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能有效杀伤残留肿瘤细胞,维持疾病缓解状态,提高生活质量(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输注用于本组5例老年MM患者的维持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原文传递
1例难治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体会
8
作者 廖海英 孔令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7期341-342,共2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由于微循环血管内弥散性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阻塞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征。该病发病少见,某些病例起病隐袭,若不能及时诊治,进展很快,很容易危及生命。血浆置换为其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抗CD20单抗美罗华...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由于微循环血管内弥散性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阻塞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征。该病发病少见,某些病例起病隐袭,若不能及时诊治,进展很快,很容易危及生命。血浆置换为其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抗CD20单抗美罗华也被建议用于难治性TTP的治疗,但它的免疫抑制可导致严重感染。因此,我们护理人员首先要充分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观察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明确血浆置换、美罗华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并严格按标准进行气管插管的护理和治疗中的无菌操作,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
下载PDF
应用CIP降低血小板低下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率的临床实践
9
作者 潘礼香 王玮榛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S01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改善项目(CIP)在降低血小板低下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渗血率中的临床成效。方法成立CIP小组,通过CIP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血小板低下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 目的探讨持续改善项目(CIP)在降低血小板低下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渗血率中的临床成效。方法成立CIP小组,通过CIP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血小板低下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运转CIP活动8个月使血小板低下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率从70%下降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转CIP的手法,通过有效的进行护理培训、指导、健教等干预方法,从而降低了血小板低下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率的发生,而且有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团队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P PICC 血小板低下 渗血 临床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