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广告创意的走向
1
作者 弋胜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1-52,共2页
个性:广告创意的走向弋胜据《南方周末》1995年5月12日"经济与法"版载,去年我国广告经营额增长幅度达49.3%,全年已超过200亿元,眼下对广告感兴趣的公众占61%。可见,广告,无论是商品广告、服务性广告还是公益... 个性:广告创意的走向弋胜据《南方周末》1995年5月12日"经济与法"版载,去年我国广告经营额增长幅度达49.3%,全年已超过200亿元,眼下对广告感兴趣的公众占61%。可见,广告,无论是商品广告、服务性广告还是公益性广告,都有了很大发展,并有升温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创意 广告策划 市场营销机制 个性特征 广告媒介 消费者 负面效应 个性化 思维艺术 创造性思维
下载PDF
经济形态三重论导论
2
作者 徐治道 《江苏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7-48,F003,共3页
中国近十年来的经济改革过程,正是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日益政汇于社会主义的过程。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够统一及如何统一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的解释和论证,是中国理论界亟待解决的最重大的、最艰巨的任务。许多学者试... 中国近十年来的经济改革过程,正是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日益政汇于社会主义的过程。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够统一及如何统一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的解释和论证,是中国理论界亟待解决的最重大的、最艰巨的任务。许多学者试图在传统经济理论的象牙塔里完成这一重任,他们因袭固有的思维方式.或从历史渊源,或从预期中寻找原因,却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都难免牵强财会之感,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 以生产要素的类型分化为基础,形成了技术生产关系,无论现实的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关系的运行多么复杂.都不过是分工协作的内容和形式发展的结果。因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人类本质属性的劳动就应是人类劳动关系即分工和协作关系的总和。分工是不同种、不同质、不同生产条件下的劳动的并存;协作是指生产者在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分工是协作关系下的分工,协作是分工基础上的协作,两者互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条件。分工和协作又都建基于生产要素的类型分化——生产资料的多化(数量和种类两个方面上)和生产者技能类型的分化帕然分划和专业分化),同时又促进着生产要素类型的不断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形态 经济理论 生产关系 中国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解读——基于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被引量:5
3
作者 姜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18期116-117,共2页
在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异化和异化劳动是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紧密相连的,"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现实表现形式,而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本质。"[1]于是,传统观点认为,异化及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特有的... 在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异化和异化劳动是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紧密相连的,"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现实表现形式,而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本质。"[1]于是,传统观点认为,异化及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特有的现象,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存在异化的。但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也出现了一些"类似异化"的现象,比如拜金主义盛行、血汗工厂的存在、人际关系功利化倾向等等。显然,保守经典作家的异化劳动理论已经无法解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和谐劳动关系
下载PDF
近十年五四运动研究若干问题综述
4
作者 徐文晶 李波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9年第2期67-70,共4页
关于五四运动对现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等各领域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此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现将一些主要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一、关于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 对于五四运动的爆发,一般认为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政... 关于五四运动对现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等各领域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此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现将一些主要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一、关于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 对于五四运动的爆发,一般认为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压迫所造成的。但现在有些学者从新的角度展开了探讨,现将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民主主义革命 问题综述 运动研究 五四精神 知识分子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共党史研究 五四爱国运动 国民党
下载PDF
中日“耻感”文化的伦理考究
5
作者 宋玮 《传承》 2010年第21期142-143,共2页
中日两国的文化都属于"耻感"文化,日本曾借鉴了许多中国的文明。然而,今天中日两国却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各有各的民族特征,中国的"耻感"文化集成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耻感"与个人的内在相结合,日本则因为... 中日两国的文化都属于"耻感"文化,日本曾借鉴了许多中国的文明。然而,今天中日两国却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各有各的民族特征,中国的"耻感"文化集成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耻感"与个人的内在相结合,日本则因为强调"礼忠"而限制了"耻感"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感”文化 礼忠 义理
下载PDF
聂荣臻和林彪的三次争吵
6
作者 吕少晖 《党史博采(上)》 1999年第8期44-45,共2页
“聂荣臻是个厚道人”,这是毛泽东对聂帅的评价。聂帅为人正直,作风严谨,性格外柔内刚,处理问题一向实事求是,顾全大局,既坚持原则,又善于团结同志,显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对革命的忠贞不渝。
关键词 聂荣臻 林彪 九峰山 红一军团 和林 锁线 粤军 部队 乐昌 红军
下载PDF
开国第一役
7
作者 石旭光 《红广角》 1999年第5期14-15,共2页
1949年的北京,各界群众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开国大典的各项筹备工作。脱离了苦海的人们就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了,他们欢欣鼓舞。此时,解放战争已近尾声,各战场捷报频传。1949年10月2日,开国后的第一次战役——解放广东战役打响了。 ... 1949年的北京,各界群众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开国大典的各项筹备工作。脱离了苦海的人们就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了,他们欢欣鼓舞。此时,解放战争已近尾声,各战场捷报频传。1949年10月2日,开国后的第一次战役——解放广东战役打响了。 首战曲江 直下广州 在赣南重镇一赣州,人们除了喜悦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军 广东战役 华南分局 广州 雷州半岛 叶剑英 曲江 解放战争 部队 海南岛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两广事变”
8
作者 赵瑀 《学海》 1996年第2期90-90,共1页
中国共产党与“两广事变”赵瑀1936年6月1日,广东、广西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等打出“抗日救国”的旗帜,通电全国“反蒋抗日”,组织“抗日救国军”出兵湖南,史称“两广事变”。事变前后,中国共产党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 中国共产党与“两广事变”赵瑀1936年6月1日,广东、广西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等打出“抗日救国”的旗帜,通电全国“反蒋抗日”,组织“抗日救国军”出兵湖南,史称“两广事变”。事变前后,中国共产党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中国共产党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广事变 中国共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逼蒋抗日” 李宗仁 毛泽东 和平解决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左”倾关门主义 “抗日反蒋”
下载PDF
善用兵之“短”
9
作者 张猛 《政工导刊》 2016年第10期56-56,共1页
带兵的最高艺术就是让每一名战士都处在最适合的岗位上,让每一名战士都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让每一名战士投身强军的激情都充分进发。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有言:“不知入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入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 带兵的最高艺术就是让每一名战士都处在最适合的岗位上,让每一名战士都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让每一名战士投身强军的激情都充分进发。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有言:“不知入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入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兵 启蒙思想家 战士 成就感 知人
下载PDF
为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提供网络支持
10
作者 郭领领 《政工导刊》 2016年第3期40-40,共1页
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是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在数字化时代,政治工作必须顺应信息化大趋势,结合新媒体传播及官兵思想行为特点,主动建设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网络阵地,切实担... 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是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在数字化时代,政治工作必须顺应信息化大趋势,结合新媒体传播及官兵思想行为特点,主动建设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网络阵地,切实担负起、发挥好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军人 “四有” 网络支持 培养 军队政治工作 思想行为特点 数字化时代 媒体传播
下载PDF
“二战”期间中英关于香港归属斗争中的蒋介石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宝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60-64,共5页
“二战”期间中英关于香港归属斗争中的蒋介石张宝善(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七队南京210003)内容提要: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摧毁了英国在远东的殖民体系,给中国政府收回香港带来了契机。蒋介石根据英国在远东有求于中国的事实... “二战”期间中英关于香港归属斗争中的蒋介石张宝善(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七队南京210003)内容提要: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摧毁了英国在远东的殖民体系,给中国政府收回香港带来了契机。蒋介石根据英国在远东有求于中国的事实,向英国提出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废除不平等条约 英国政府 收复香港 “二战” 香港问题 收回香港 期间中 国民政府 中国政府
下载PDF
近10年来卢沟桥事变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力 曾祥健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3-237,共15页
近10年来卢沟桥事变研究综述宋力曾祥健6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挑起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也由此开端。由于卢沟桥事变在抗日战争史中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近10... 近10年来卢沟桥事变研究综述宋力曾祥健6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挑起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也由此开端。由于卢沟桥事变在抗日战争史中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近10年来,卢沟桥事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沟桥 九一八事变 研究综述 日本军国主义 蒋介石 日本帝国主义 宋哲元 社会基本矛盾 国民政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原文传递
近五年来张闻天研究综述
13
作者 张艳华 章慕荣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0年第2期61-67,共7页
关键词 张闻天 近五年来 年谱 新文化 中国革命 专题 贡献 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诞辰100周年 成就
全文增补中
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琴 《北京党史》 2004年第4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邓小平法制思想 研究综述 法制发展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法理思想 毛泽东思想研究 健全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际法思想
原文传递
潘汉年在香港
15
作者 朱喜来 《党史博采(上)》 1998年第4期37-40,共4页
1937年12月25日,在上海一处码头上,两个不大引人注目的中年男子登上了一艘开往香港的英国客轮,他们就是潘汉年和夏衍。抗战爆发后,潘汉年肩负党交给的重任,前往香港领导当地地下党开展工作,为我军民抗战提供情报、物资等多方面的支援。1... 1937年12月25日,在上海一处码头上,两个不大引人注目的中年男子登上了一艘开往香港的英国客轮,他们就是潘汉年和夏衍。抗战爆发后,潘汉年肩负党交给的重任,前往香港领导当地地下党开展工作,为我军民抗战提供情报、物资等多方面的支援。1941年底,日军攻陷香港前夕,他回到上海。抗战胜利后,他再赴香港,继续在香港从事统战、情报工作,为党的抗战和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情报专家,神龙见尾不见首 抗战爆发初期,神州大地到处弥漫着硝烟烈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汉年 香港 国民党 《文汇报》 李济深 徐铸成 党组织 许涤新 情报工作 抗战爆发
下载PDF
近五年来张闻天研究综述
16
作者 张艳华 章慕荣 《北京党史》 2000年第3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张闻天 经济思想 社会主义 遵义会议 思想体系 中央政治局遵义扩大会议 庐山会议 “左”倾错误 近五年来
原文传递
驱狼逐虎同执鞭——记中共推动和援助二十九军卢沟桥抗战
17
作者 君心 《党史博采(上)》 1997年第6期26-29,共4页
毛泽东、朱德致电宋哲元:“红军将士义愤填胸,准备随时调动,追随贵军与日寇决一死战!” 卢沟桥的枪声震惊了在山东乐陵老家“休息”的宋哲元,然而他还没意识到日寇全面进攻华北、进而欲吞并中华的险恶用心。他抱着“不扩大、不屈服”
关键词 二十九军 卢沟桥 宋哲元 毛泽东 中国共产 共产党员 日本帝国主义 华北 全民抗战 国民党
下载PDF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18
作者 张野 《新闻传播》 2015年第11期95-96,共2页
语用预设白话文可译为:对交流所用的语言进行提前设想,预测其可能得到的回答或者将会出现的陷阱。新闻采访当中,语用预设主要是为了提升新闻采访的效果,以达到采访目的。语用预设对于新闻采访、挖掘价值信息具有重大的作用,本文将对新... 语用预设白话文可译为:对交流所用的语言进行提前设想,预测其可能得到的回答或者将会出现的陷阱。新闻采访当中,语用预设主要是为了提升新闻采访的效果,以达到采访目的。语用预设对于新闻采访、挖掘价值信息具有重大的作用,本文将对新闻采访中的语用预设进行分析,包括其中的概念、特点以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采访 语用预设 概念 特点 作用
下载PDF
影响干部考核公正性的八种社会心理效应
19
作者 邹志国 《党政干部学刊》 2004年第8期40-15,共2页
关键词 社会心理效应 近因效应 新奇效应 考核者 干部考核 公正性
原文传递
孙中山思想文化建设得失论
20
作者 刘青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9-64,共6页
孙中山思想文化建设得失论刘青华以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文化为基础,参照并吸收世界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对二者进行兼融互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近代思想文化体系,完成传统文化从古代到近代的转... 孙中山思想文化建设得失论刘青华以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文化为基础,参照并吸收世界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对二者进行兼融互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近代思想文化体系,完成传统文化从古代到近代的转换,这是孙中山先生毕生所从事的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全集》 思想文化建设 孙中山思想 传统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文化观念 西方文化 价值体系 中西文化 哲学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