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针灸翳风穴治疗孕期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明 朱珊珊 +3 位作者 万钱容 阮建国 王玉娟 徐天舒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比较温针灸翳风穴配合常规针刺与TDP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孕期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脱落3例)、对照组(32例,脱落1例)。第1周,对照组采用TDP灯照射患侧耳周,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患侧翳风穴,均... 目的:比较温针灸翳风穴配合常规针刺与TDP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孕期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脱落3例)、对照组(32例,脱落1例)。第1周,对照组采用TDP灯照射患侧耳周,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患侧翳风穴,均每日1次;第2周开始,两组均在原治疗基础上针刺承浆,患侧攒竹、阳白、太阳、迎香、地仓等,并于攒竹、太阳,颊车、地仓连接电针(连续波,频率2 Hz),均隔日1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耳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2、4周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级、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0.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H-B评级均改善(P<0.01,P<0.05),且观察组评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FDI躯体功能(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FDI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均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翳风穴配合常规针刺能有效改善孕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伴发的耳周疼痛及面神经功能,疗效优于TDP配合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孕期 温针灸 翳风 耳周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