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疗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汪征昕 曹玉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第2期59-60,共2页
目的:电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电针治疗4个疗程,进行面神经评分及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组间比较... 目的:电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电针治疗4个疗程,进行面神经评分及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有效率100%,高于静止期的72.2%及恢复期的64.7%,三组比较X2=6.331,P〈0.05.结论:急性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优于静止期及恢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分期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低碳水化合物早餐治疗新城镇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丁少玉 鞠昌萍 +5 位作者 于星星 韦小霞 王天云 崔蕾 陈为霞 杨兵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291-2296,共6页
背景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措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虽对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有益,但严格的碳水化合物控制与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差距较大,导致患者长期饮食依从性欠佳。目的探讨低碳水化合物早餐治疗新城镇... 背景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措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虽对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有益,但严格的碳水化合物控制与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差距较大,导致患者长期饮食依从性欠佳。目的探讨低碳水化合物早餐治疗新城镇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3月就诊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屏镇卫生院的90例新城镇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以标准碗和基于此而制定的食物定量图谱为研究工具,为对照组进行指南推荐早餐教育,试验组进行低碳水化合物早餐教育,两组午餐、晚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不做限定。于干预前和干预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自我效能量表(SED)评分,干预2周和干预3、6个月记录饮食依从性。结果对照组2例患者分别因脑梗死复发、嫌控制饮食麻烦退出研究,试验组3例患者分别因搬迁、外出打工、拒绝随访退出研究;失访率为5.6%。干预3个月试验组患者早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3、6个月早餐后2 h血糖、HbA_(1c)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试验组干预3个月早餐后2 h血糖、HbA_(1c)、HDL-C、LDL-C、TG低于组内干预前,干预6个月FPG、早餐后2 h血糖、HbA_(1c)、HDL-C、LDL-C、TG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干预6个月试验组患者SE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3、6个月SED评分均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6个月SED评分高于组内干预3个月(P<0.05)。两组患者干预3、6个月饮食依从性均高于组内干预2周(P<0.05)。结论指南推荐早餐教育和低碳水化合物早餐教育均能有效改善新城镇T2DM患者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膳食 低碳水化合物 新城镇居民 糖脂代谢 自我效能 饮食依从性
下载PDF
联用针刺与推拿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征昕 曹玉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 :探讨联用针刺与推拿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至2017年南京市溧水区东屏镇卫生院收治的4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推... 目的 :探讨联用针刺与推拿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至2017年南京市溧水区东屏镇卫生院收治的4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推拿治疗。在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P<0.05。结论 :联用针刺与推拿疗法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推拿 腰间盘
下载PDF
浅谈社区护士职业倦怠原因与对策
4
作者 吕秋月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9期252-252,共1页
职业倦怠又称过度疲劳综合征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这一词汇描述了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①情感衰竭:指... 职业倦怠又称过度疲劳综合征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这一词汇描述了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①情感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②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③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认为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张霄艳、孟发芬等调查发现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高,46.9%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耗竭现象,34.1%有一定程度的人格解体现象,80.8%没有个人成就感[1]。医护人员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且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工作效率越低[2]。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严重的可导致冲动行为引发护患冲突、同事冲突、家庭冲突,甚至引发疾病。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护士 职业倦怠 个人成就感 状态恶化 工作效率 工作对象 程度 身心疲劳 构建和谐社会 家庭冲突 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 人格解体 去人格化 情绪耗竭 情感衰竭 护患冲突 过度疲劳 工作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