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比较
1
作者 赵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68-0171,共4页
对比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分别在预测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情况。方法 将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103例视为观察对象,均实施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检查,手术过程中进行组织... 对比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分别在预测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情况。方法 将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103例视为观察对象,均实施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检查,手术过程中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手术检查富血供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通过手术检查,发现10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存在乏血供患者共计68例,富血供患者35例。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富血供的灵敏度(91.18%)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77.94%),但特异度(68.75%)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90.63%)。结论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互有优势,均能作为评估其血供情况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 多层螺旋CT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探讨卵巢囊性病变采用MR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珺 张晶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1期182-184,共3页
目的分析MR在卵巢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1月于该院诊治的卵巢囊性病变患者中方便选取4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术前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与MR检查,检查结果与病... 目的分析MR在卵巢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1月于该院诊治的卵巢囊性病变患者中方便选取4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术前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与MR检查,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诊断卵巢囊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7.62%,高于CT检查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1 9,P<0.05);MR诊断囊性卵巢癌、卵巢畸胎瘤、卵巢囊腺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囊肿的诊断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在卵巢囊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CT 诊断价值 卵巢囊性病变
下载PDF
双源CT双期增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东强 曲丽洁 +2 位作者 方思月 张宏 蔡文炬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673-678,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的CT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及淋巴结转移的CT双期增强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1例复发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20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析甲状腺癌结...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的CT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及淋巴结转移的CT双期增强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1例复发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20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析甲状腺癌结节的大小、癌结节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观察颈部转移淋巴结CT双期增强表现,分析转移性淋巴结动、静脉期与良性淋巴结CT值变化的差异。结果:41例患者中共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43枚,癌结节呈渐进性强化;癌结节径长>10 mm组对比径长≤5 mm组、5 mm<径长≤10 mm组颈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31,P=0.003;χ~2=9.779,P=0.002)。CT所示甲状腺癌结节与甲状腺包膜的关系对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χ~2=0.108,P=0.948)。20例患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共检出58枚转移性淋巴结,CT双期增强诊断的准确率为91.74%,敏感度为80.30%,特异度为96.71%;转移性、良性淋巴结动、静脉期CT值强化程度存在差异(Z=2.995,P=0.002 7),动脉期与平扫差值和静脉期与平扫差值也存在差异(Z=4.548,P<0.001)。结论:甲状腺癌结节直径>10 mm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CT双期增强可明显提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尤其动脉期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更能发现微小的转移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双期增强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移性淋巴结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采用CT与MRI不同检查技术对于诊断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娟 王兴顺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究诊断鼻咽癌最有效的方式。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3年5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以... 目的探究诊断鼻咽癌最有效的方式。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3年5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以病理组织活检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120例疑似鼻咽癌患者中,阳性104例,阴性16例。CT诊断,真阳91例,假阳6例,真阴10例,假阴13例。MRI诊断,真阳100例,假阳1例,真阴15例,假阴4例。MRI诊断准确性为95.83%、灵敏性为96.15%、特异性为93.75%高于CT诊断的84.17%、87.50%、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4、5.189、4.571,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使用MRI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便于及时进行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诊断结果
下载PDF
X线及CT检查在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5
作者 王心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29-31,共3页
研究X线、CT诊断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纳入我院诊治的83例肺炎病例,8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均予以X线以及CT检测。期间收集并分析各项指标数据。结果 CT检测的准确度高于X线检测(P<0.05);CT对不同发病... 研究X线、CT诊断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纳入我院诊治的83例肺炎病例,8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均予以X线以及CT检测。期间收集并分析各项指标数据。结果 CT检测的准确度高于X线检测(P<0.05);CT对不同发病位置检出率高于X线,其中对右肺中叶、右肺下叶的检出率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T检测对不同影像特征检出率高于X线检测,其中对结节影、斑片影的检出率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T检测图像清晰度高于X线检测(P<0.05)。结论 在针对肺炎患者进行诊断中,选择CT检测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数据,建议在临床诊断中予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检测 CT检测 肺炎 临床诊断 诊断准确度 影像特征
下载PDF
头颅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干梗塞诊断中的作用
6
作者 王绍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23-25,共3页
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干梗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医院156例急性脑干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头颅磁共振检查,根据综合检查结果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单发梗死、多发梗死、混合梗死、中老处... 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干梗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医院156例急性脑干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头颅磁共振检查,根据综合检查结果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单发梗死、多发梗死、混合梗死、中老处梗死、延髓外梗死、脑桥处梗死检出率方面,综合检查分别四38.46%、61.54%、12.82%、23.72%、43.59%,磁共振检查分别是38.46%、61.54%、14.10%、18.59%、25.64%、41.67%,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小脑、颞叶、顶叶、脑干、额叶、基底节部位病灶检出率方面,两种检查方法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头颅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干梗塞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将病灶部位等清楚的显示出来,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值得采纳、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 磁共振成像 急性脑干梗塞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接受CT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的价值
7
作者 江亚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30-32,共3页
研究CT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月-2022年12月,我院抽取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诊断,实验组行CT影像学诊断,对比两组诊断准确性、 CT 影像学特征与检出率。结果 经分析,在临床诊... 研究CT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月-2022年12月,我院抽取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诊断,实验组行CT影像学诊断,对比两组诊断准确性、 CT 影像学特征与检出率。结果 经分析,在临床诊断准确率上,对照组为80.65%,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6.7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分析比较两组 在CT检查中的影像学特征,发现实验组要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检查中,应用CT影像学诊断技术,能够对病灶的位置,进行全面显示,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的同时,降低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率。同时,与常规临床诊断方式对比,在CT检查中,所呈现的影像学特征更明显,可以在此基础上,观察病变的位置,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癌 CT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腹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何珍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8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腹盆腔肿瘤诊断中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6月—2021年1月纳入的术前行MR增强检查且手术后取得病理诊断的95例腹盆腔肿瘤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增强减影技术对图像进行后... 目的:探讨腹盆腔肿瘤诊断中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6月—2021年1月纳入的术前行MR增强检查且手术后取得病理诊断的95例腹盆腔肿瘤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增强减影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处理方法对图像评价的效果。结果:经术后病理诊断,95例患者中肝脏肿瘤25例(26.32%),盆腔肿瘤51例(53.68%),肾脏及肾上腺肿瘤19例(20.00%);应用常规MRI增强图像可准确判断肾上腺皮脂腺瘤、肝细胞癌合并出血及肾透明细胞癌,其余肿瘤均无法判断有无强化及强化范围、程度;应用增强减影技术处理图像可对95例肿瘤做出准确判断,且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应用于腹盆腔肿瘤诊断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增强减影技术 腹盆腔肿瘤 诊断价值 病理诊断结果
下载PDF
CT影像学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张健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4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究CT影像学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S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择取2018年11月—2020年4月该院行周围型小肺癌(SPLC)影像学检查的211例患者临床资料设为研究对象。将病理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CT检测结果的准确率、误... 目的探究CT影像学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S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择取2018年11月—2020年4月该院行周围型小肺癌(SPLC)影像学检查的211例患者临床资料设为研究对象。将病理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CT检测结果的准确率、误诊率、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同时分析CT结果各类影像学征象。结果CT影像学检查准确率(90.05%)、误诊率(9.95%)、特异度(86.73%)和灵敏度(80.57%)均明显低于病理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00、29.990、45.412,P<0.001);组中结节边缘分叶征21例(9.95%)、边缘毛刺征71例(33.65%)、内部结构空泡征53例(25.12%)、血管集束型19例(9.00%)、胸膜凹陷征26例(12.32%)。结论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应用CT影像学技术价值较高,可作为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小肺癌 CT影像学技术 准确率 误诊率 特异度 灵敏度
下载PDF
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顾爱燕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3期185-186,189,共3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时间内来该院进行诊断的患有膝关节损伤的5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采取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技术检查,随后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率(半月... 目的研究与分析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时间内来该院进行诊断的患有膝关节损伤的5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采取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技术检查,随后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率(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骨质改变)。结果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的诊断率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前者(98.1%)显著优于后者(74.1%),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3 2,P<0.05)。结论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有效地提升膝关节损伤的诊断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技术 诊断 膝关节损伤 价值
下载PDF
CT与MRI对脊柱外伤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宏 余玉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706-708,共3页
目的比较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脊柱外伤患者的脊柱CT扫描与MRI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4l例患者中,MRI检查显示41例发生脊柱骨折,CT显示38例发生骨折;MRI检查显... 目的比较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脊柱外伤患者的脊柱CT扫描与MRI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4l例患者中,MRI检查显示41例发生脊柱骨折,CT显示38例发生骨折;MRI检查显示10例发生骨挫伤,CT检查无1例发生骨挫伤;MRI检查显示15例发生前纵韧带损伤,12例发生后纵韧带损伤,CT检查发现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损伤各2例,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CT检查发现120块碎骨片,MRI检查发现83例碎骨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为脊柱外伤的两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优劣势,CT检查对碎骨片移位等情况可以清楚显示,MRI对韧带损伤,骨挫伤等可清楚显示,对于一般压缩性骨折可首选MRI检查,对于粉碎性骨折应加做CT检查了解碎骨片移位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CT三维重建在骨盆及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5期863-864,共2页
收集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同时采用x线平片、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的临床资料,探讨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能量CT碘值及增强值与进展期胃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东强 曲丽洁 +3 位作者 张宏 余玉盛 郭溪 徐青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碘值及CT增强值与进展期胃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均做双能量CT双期增强的进展期胃腺癌45例临床及影像资料,18例为中/高分化腺癌,27例低分化腺癌。测量动...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碘值及CT增强值与进展期胃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均做双能量CT双期增强的进展期胃腺癌45例临床及影像资料,18例为中/高分化腺癌,27例低分化腺癌。测量动、静脉期癌肿的CT增强值[100 kV、140 kV、0.5混合能量(相当于120 kV)]以及碘浓度值(IC)、标准化碘值(NIC),分析以上CT参数与胃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一步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中/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的肿瘤组织在动脉期100 kV的CT值为(74.51±10.70)HU、(86.22±21.88)HU(P=0.036),动脉期IC分别为(1.48±0.27)mg/ml、(2.16±0.85)mg/ml(P<0.001),动脉期NIC分别为(14.84±4.14)%、(21.15±7.54)%(P=0.002);静脉期100 kV的CT值分别为(95.20±8.99)HU、(104.04±24.70)HU(P=0.007),静脉期0.5混合能量的CT值分别为(79.47±6.61)HU、(88.13±14.44)HU(P=0.006),静脉期IC分别为(2.07±0.49)mg/ml、(3.08±0.72)mg/ml(P<0.001),静脉期NIC分别为(44.53±6.42)%、(60.12±6.32)%(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ROC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100 kV CT值AUC=0.686,静脉期100 kV CT值AUC=0.739,静脉期0.5混合能量AUC=0.746,静脉期IC AUC=0.891,静脉期NIC AUC=0.948。当静脉期NIC阈值设为48%时,鉴别胃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效能最高,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97.84%。结论双能量CT的碘值定量分析可评估进展期胃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其相关性高于不同管电压下CT增强值的评估,其中以静脉期NIC的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腺癌 双能量CT碘值 CT增强值 病理分化程度
原文传递
高场磁共振新技术弥散峰度成像与CT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兴顺 梅嘉 张宏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分析高场磁共振新技术弥散峰度成像(DKI)与CT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发病时期不同,分为急性期36例(<24h)、亚急性期32例(24~72h),均在起病12h内接受CT及MRI检查,并完成图像及DKI等数据采... 目的分析高场磁共振新技术弥散峰度成像(DKI)与CT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发病时期不同,分为急性期36例(<24h)、亚急性期32例(24~72h),均在起病12h内接受CT及MRI检查,并完成图像及DKI等数据采集。分析急性期、亚急性期患者CT检查指标与DKI参数改变程度。结果急性期、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CT检查显示梗塞部位分布、病灶直径、脑白质伴水肿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T图像显示急性期患者脑动脉高密度征占比更高,梗死区血容量、血流量较小,与亚急性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在DKI相关参数图上呈不均匀高信号,急性期患者更显著,弥散受限更明显;DKI参数量化显示急性期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10-3 s/mm2)、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径向峰度(RK)值均较亚急性期患者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KI技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相比于CT可通过DKI相关参数反映更多的组织信息,临床可将结合二者的相关检查资料进行联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I CT 急性期 亚急性期 脑梗死
下载PDF
CT影像技术在磨玻璃样结节的肺微浸润性腺癌与肺浸润腺癌中的鉴别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牛声宝 张宏 李雪松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59-63,共5页
目的:探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技术在肺浸润性腺癌(IAC)与肺微浸润性腺癌(MIA)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在医院胸外科就诊的85例(98个结节)CT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GGNs)患者资料,依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IA... 目的:探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技术在肺浸润性腺癌(IAC)与肺微浸润性腺癌(MIA)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在医院胸外科就诊的85例(98个结节)CT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GGNs)患者资料,依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IAC组(53例,60个结节)和MIA组(32例,38个结节)。对比分析两组GGNs性质(纯磨玻璃、混杂磨玻璃密度结节)、结节直径、平均CT值、形态、边界、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及胸膜凹陷等影像学特征,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T诊断效能。结果:IAC组结节直径、平均CT值均高于M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48,t=7.566;P<0.05);IAC组结节实性成分大小、比例均高于M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1,t=33.754;P<0.05)。两组GGNs性质、形态、有无分叶及毛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7,t=6.568,t=8.425,t=13.262;P<0.05)。GGNs直径、平均CT值、性质、实性成分大小以及比例是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OR=1.514,OR=2.358,OR=3.916,OR=4.845,OR=1.179;P<0.05)。CT定量参数结节直径、平均CT值、实性成分大小和比例鉴别IAC及MIA的AUC分别为0.861、0.783、0.903和0.849;灵敏度分别为75.0%、86.3%、87.5%和75.0%;特异度分别为84.9%、61.6%、78.9%和77.8%。结论:GGNs患者的CT结节直径、平均CT值、实性成分大小以及实性成分比例对于IAC和MIA的临床鉴别价值较高,CT影像技术有助于明确病情及指导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技术 磨玻璃样结节(GGNS) 肺浸润性腺癌(IAC) 肺微浸润性腺癌(MIA) 影像学特点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镇痛效果的研究
16
作者 黄晓辰 彭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0期29-31,共3页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内、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3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麻...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内、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3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进行分组,分为外侧入路组(31例)、内侧入路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48 h。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6、12、24 h静息、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24 h疼痛应激指标,术后24 h的神经阻滞满意度。结果 与外侧入路组比,内侧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短,镇痛泵按压次数更少;术后6、12、24 h两组患者静息、运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皮质醇(Cor)水平均升高,但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组;术后24 h内侧入路组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总满意度均高于外侧入路组(均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中,相较于外侧入路,超声引导下内侧入路更有利于减轻疼痛刺激与术后应激反应,且神经阻滞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髂筋膜间隙阻滞 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疼痛 应激
下载PDF
基于黄金角径向并行采集技术的MR动态增强评估胃腺癌T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东强 何珍珍 +3 位作者 余玉盛 魏恒乐 张宏 唐桂莹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黄金角径向并行采集技术(GRASP)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评估胃腺癌T分期及病理组织分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胃腺癌患者术前基于GRASP扫描技术的DCE-MRI的影像评估其T分期,并以术后病理T分期为... 目的探讨基于黄金角径向并行采集技术(GRASP)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评估胃腺癌T分期及病理组织分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胃腺癌患者术前基于GRASP扫描技术的DCE-MRI的影像评估其T分期,并以术后病理T分期为“金标准”,对比分析T分期准确率及T1~T4期的敏感度、特异度。53例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按术后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胃腺癌组31例、中/高分化腺癌组22例,分析术前DCE-MRI灌注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值、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速率常数(K_(ep))及曲面下初始区域值(i-AUC)与胃腺癌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经术后病理证实胃腺癌T1期16例,T2期9例,T3期27例,T4期17例,术前DCE-MRI术前T分期的符合率为85.5%(59/69),其中诊断T1、T2、T3、T4期的敏感度分别为87.50%、77.78%、88.89%、82.35%,特异度分别为86.23%,95.00%、92.86%、96.15%。DCE-MRI灌注参数V_(e)值与组织分化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低分化组V_(e)=0.44±0.14,中/高分化组V_(e)=0.30±0.09,t值=4.621,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95%CI:0.687,0.917,P<0.001),截断值取0.39时,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87.0%。K^(trans)值、K_(ep)值及i-AUC值与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GRASP扫描技术的DCE-MRI评估胃腺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提高T1期的诊断效能;DCE-MRI灌注参数V_(e)值有助于预测术前胃腺癌组织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T分期 组织分化程度
原文传递
建立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对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东强 杜梅 +2 位作者 邢滔 余玉盛 张宏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83-388,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评估其对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胃癌根治性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126例,行肿瘤退缩分级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按7∶3比例分为训练组88例和测试组38... 目的建立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评估其对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胃癌根治性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126例,行肿瘤退缩分级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按7∶3比例分为训练组88例和测试组38例,通过勾画门静脉期CT增强图像中肿瘤三维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分析训练组和测试组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特征,建立临床特征模型。评估影像组学模型、临床特征模型和联合模型3个模型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组新辅助化疗有效44例和无效44例。测试组新辅助化疗有效18例和无效20例。有效组和无效组在病理组织分化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筛选出16个影像组学特征纳入影像组学模型。临床特征模型仅为病理组织分化。测试组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优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特征模型(P<0.05)。结论建立了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预测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模型;其中,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新辅助化疗 影像组学
原文传递
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在临床中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
19
作者 吕章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7期108-110,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 目的:分析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图像成像质量。结果:CT检查急性胸腹部创伤的总符合率为98.50%,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图像质量Ⅰ级检出率为92.50%、Ⅱ级7.50%、Ⅲ级0.00%。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的符合率较高,且图像成像质量优,对临床诊治辅助价值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腹部创伤 多层螺旋CT 诊断效果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柳 邢滔 +2 位作者 许定虎 余玉盛 张宏 《东南国防医药》 202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人工智能(AI)后处理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因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在南京市江宁医院行颅脑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31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别通...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人工智能(AI)后处理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因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在南京市江宁医院行颅脑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31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别通过数坤CerebralDoc头颈CT智能辅助诊断系统(AI组)与影像人工后处理法(人工组)对2组在工作效率、图像质量以及诊断效能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I组和人工组在平均完成时间[(176.74±17.49)s vs(822.05±103.11)s]、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88±0.33)vs(3.64±0.48)]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AI组、人工组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1.43%、9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与人工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vs 92.38%、88.46%vs 80.67%、90.84%vs 90.08%、96.97%vs 95.10%、71.88%vs 72.1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I技术能够获得更佳的后处理图像及显著提高影像医师的工作效率,并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具有精准可靠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颅内动脉瘤 CTA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