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性眩晕针灸治疗方案的初步优选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晖 侯腾 陆建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401-404,共4页
目的:对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市中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穴位及针刺角度方向、针刺深度、针刺根数、留针时间4因素3水平的9组不同搭配... 目的:对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市中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穴位及针刺角度方向、针刺深度、针刺根数、留针时间4因素3水平的9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以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为观察指标,初步确定颈性眩晕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结果:针灸选穴针刺方向、针刺深度、针刺根数3因素不同水平在临床疗效方面差有统计学意义异,而留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性眩晕优化治疗初选,采用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中刺或深刺,应用排针,留针1 h,可以获得相对最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针刺 排针 正交设计 优选
下载PDF
卒中后肩痛不同时期针刺刺法的多因素优选方案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大春 高建芸 +2 位作者 陈璐 郝传传 范刚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25-1230,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对比治疗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差异,并通过正交设计选择不同时期针刺刺法的最优方案。方法:选取90例患者,均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其中9例分入对照组不予针刺治疗,81例为进行正交设计的患者接受采用...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对比治疗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差异,并通过正交设计选择不同时期针刺刺法的最优方案。方法:选取90例患者,均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其中9例分入对照组不予针刺治疗,81例为进行正交设计的患者接受采用相同穴位、相同疗程的针刺治疗,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其加权值为观察指标,比较各针刺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优选第1个疗程后(早期)及第3个疗程后(后期)针刺刺法的最优方案,研究包括针刺深度(A因素:AⅠ:浅〈25mm,AⅡ:中25~40mm,AⅢ:深40~50mm)、针刺角度(B因素:BⅠ:直刺,BⅡ:横刺,BⅢ:斜刺)、行针次数(C因素:CⅠ:0次,CⅡ:1次,CⅢ:3次)、留针时间(D因素:DⅠ:20 min,DⅡ:30min,DⅢ:60min),分析不同时期针刺刺法各因素间及主要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异性。结果:1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无论在早期或后期均较单纯的康复训练疗效改善显著(均P〈0.01);2针刺刺法优选方案:早期为AⅢBⅢCⅠDⅠ,即深刺、斜刺、行针次数为0次、留针时间为20min;后期AⅢBⅢCⅢDⅠ,即深刺、斜刺、行针次数为3次,留针时间为20min;3针刺刺法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早期针刺深度与针刺角度有显著性(均P〈0.01),后期针刺深度、针刺角度与行针次数有显著性(均P〈0.05);4针刺刺法主要因素各水平差异分析的多重比较:早期,针刺深度中Ⅰ与Ⅱ、Ⅰ与Ⅲ、Ⅱ与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刺角度Ⅰ与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期,针刺深度中Ⅰ与Ⅲ、Ⅲ与Ⅱ、Ⅰ与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行针次数中Ⅰ与Ⅲ、Ⅱ与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早期针刺刺法优选方案为深刺、斜刺、行针次数为0次、留针时间为20min;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肩痛 针刺 针刺深度 针刺角度 行针次数 留针时间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湿热证在脾胃病中的辨治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陶燕飞 王敬卿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78-79,共2页
对湿热的描述,首见于《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宋代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开始系统论述湿温的因证脉治,并为后世湿热病证所沿用。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对湿热相合致病的临床特... 对湿热的描述,首见于《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宋代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开始系统论述湿温的因证脉治,并为后世湿热病证所沿用。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对湿热相合致病的临床特征及辨治作了较详细的论述;薛生白《湿热病篇》则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作了系统的讨论,为湿热病的证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湿热病证发展的理程碑。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外感湿热病证已逐渐减少,内伤湿热证日趋嚣张,现代中医学者对此病的研究也日渐增多。笔者将湿热证在脾胃病中的证治心得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证 脾胃病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多发性脑梗死中医病机辨治特点探微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敬卿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50-752,共3页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 病机 脏腑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西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绒 王敬卿 《河北中医》 2009年第10期1586-1588,共3页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病因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针刺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冰斌 汪荦荦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12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于2019年1-8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于2019年1-8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比对照组(85.4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1.68±0.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6±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12,P<0.05);观察组治疗后FAM评分(16.17±1.62)分明显比对照组(11.42±1.26)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56,P<0.05)。结论针刺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肩痛可有效改善肩部疼痛感,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效果极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肩痛 肩关节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基于四肢联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
7
作者 汪荦荦 张冰斌 《智慧健康》 2021年第2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四肢联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方法将60例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化方法分为HIIT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神经... 目的探讨基于四肢联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方法将60例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化方法分为HIIT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在治疗的基础上行康复评定、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包括各种神经促通技术,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理疗等,1次/d,5d/周,共4周的治疗;HIIT组患者同时接受四肢联动的HIIT训练,30 min/次,1次/d,5 d/周,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FMA运动、FMA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IT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FMA运动、FMA平衡、ADL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IIT组的FMA运动、ADL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IT组FMA平衡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四肢联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ADL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四肢联动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急性脑梗死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8
作者 左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6期89-89,共1页
目的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致残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方法通过对125例急性脑梗死卧床病人从病情稳定后24小时即开始进行中西医结合预防性护理,15d为1个疗程。结果 125例急性脑梗死卧床病人... 目的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致残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方法通过对125例急性脑梗死卧床病人从病情稳定后24小时即开始进行中西医结合预防性护理,15d为1个疗程。结果 125例急性脑梗死卧床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是预防急性脑梗死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是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致残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 治未病 预防 急性脑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
9
作者 陈晓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6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F-rTMS)联合针刺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F-rTMS)联合针刺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LF-rTMS法干预,观察组采用LF-rTMS联合针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及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结果干预前,两组的MAS、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MAS、GMFM-88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MAS评分(1.52±0.33)分低于对照组,GMFM-88评分(27.46±2.29)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F-rTMS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疗效确切,可降低患儿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针刺 肌张力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子宫腺肌病伴发臂丛神经痛1例报告
10
作者 王敬卿 张臻年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臂丛神经痛 子宫腺肌病 伴发 肩背部疼痛 月经周期延长 体质量减轻 运动受限 手法推拿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获得性肺炎30例临床观察
11
作者 蔡宝贵 陈祥宏 朱正萍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2期7-7,共1页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2g静滴,每日2次。两组均以7d为...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2g静滴,每日2次。两组均以7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获得性肺炎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疗效相近,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获得性肺炎 痰热清注射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